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其前身是地方国营友谊农场。1962年后,于当年12月份移交兵团第五师管辖。

严沛仁

<p class="ql-block">向“疆一代”致敬!老照片带你回眸:上海知青在新疆兵团!</p> <p class="ql-block">1966年,国家动员了京、津、浙、沪等12万支边青年进疆,其中有9.7万上海支边青年。</p> <p class="ql-block">当年到大城市招收支边青年,都会放一部叫《军垦战歌》的电影!</p> <p class="ql-block">看了电影后很多青年都受到了鼓舞,报名去新疆。</p> <p class="ql-block">六军十六师(现五师)</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新疆的都是热血青年,他们接受祖国号召,满怀豪情,投入到新疆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我在后勤排放马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来新疆的江湾镇街道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住在一个宿舍的江湾镇街道朋友!</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时候,每天都在重复炼枪准备打仗!</p> <p class="ql-block">朋友的英俊照片</p> <p class="ql-block">三套车”装运货物方便,成为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p> <p class="ql-block">到了新疆之后,支边青年们发现,当时兵团的条件非常艰苦,生产工具主要是坎土曼,生产力就是马和人。</p> <p class="ql-block">友谊农场农八连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上海支青在一起拍照!</p> <p class="ql-block">在友谊农场场部,学习下连队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农八连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新疆夏日的天气也是一天多变:早穿皮袄午披纱,守着火炉吃西瓜。</p> <p class="ql-block">有些支边青年无法面对初入新疆时的艰苦,想逃走,又被干部追回来,接受批评教育后再次投入火热的劳动中</p> <p class="ql-block">兰新铁路铺轨在新疆境内不断向西延伸。兰新铁路,建于1952—1962年。沿天山南麓过哈密、鄯善、吐鲁番!</p> <p class="ql-block">在达坂城穿过天山到乌鲁木齐市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奎屯、博乐最终到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这些来疆支援的支边青年们,最早住的是“地窝子”,后来才慢慢住上土房子。</p> <p class="ql-block">一年后,走到友谊农场场部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个宿舍的江湾镇街道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朋友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友谊农场农八连全体男青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1963到1966年,10万上海知识青年赴疆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有经济意义、国防意义的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p> <p class="ql-block">从中国富甲一方的上海到荒凉戈壁,其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反差。上海青年能放弃较为舒适的生活,献身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50-60年代良好社会风尚的产物,是与党的号召,社会主义一代青年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为动员青年赴疆,上海市政府、劳动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布置。要求在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录取新生发榜以前,以学校为主,由共青团、妇联和街道办事处配合,动员落榜生参加新疆建设。共青团市委还广泛组织青年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激发青年奋发图强精神。</p> <p class="ql-block">1963年6月24日在上海文化广场,农垦部部长王震在有9000余名上海青年活动分子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他说:青年是革命的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应当有革命的雄心壮志,到农村去,到边疆垦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他还说:今后上海市将担负起长期支援新疆的任务,有上海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来支援,新疆一定能够很快繁荣起来。</p> <p class="ql-block">1974年12月13日,我的女儿在农八连新盖的土丕房诞生了!后面的大柳树下是晒场!</p> <p class="ql-block">江湾镇街道新市南路小时候的玩伴,在乌鲁木齐市铁路局西站车辆段工作,有一次,乌鲁木齐市火车站买不到火车票,结果是他帮忙上的火车,结果在火车上补票,也一样回上海了!</p> <p class="ql-block">报纸上对新疆的宣传,“牛奶像茶水一样便宜”。“夏苹果最好的一角钱一斤,次一些的卖到五分钱一斤。哈密瓜七分钱二斤,二斤西红柿只卖到五分钱。”所有这一些,对刚刚度过自然灾害,脸上还略带菜色的上海青年来说,都充满诱惑。</p> <p class="ql-block">“到新疆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横幅标语布满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我们新疆好地方》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p> <p class="ql-block">许多上海知识青年在赴疆之前,曾在国旗下宣暂,那豪迈的誓言便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是我们最神圣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10万上海知识青年,大多数都是怀着到边疆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义无反顾地踏上西进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当然,还有另外的情形,如家庭出身不好,这样的青年在那个时代的上海是没有前途的,尤其是没有政治前途,支援新疆建设就成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此外,还有一些青年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关系紧张等原因而主动要求去新疆。</p> <p class="ql-block">虽然支疆青年对新疆的落后与艰辛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新疆,才深切的体会到“西出玉门关,两眼泪不干”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满眼的戈壁荒滩,居住条件、卫生条件的艰苦,仍让一些青年感到失望,宣传与现实毕竟存在着距离。</p> <p class="ql-block">为了使支疆的上海青年尽快地适应环境,兵团作了多方努力。思想上,用白纸上可以描绘最美的蓝图来激发上海青年靠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家园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生活上,尽量将好一些的房子让上海知青住,有的老职工甚至将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给上海知青,自己却搬到地窝子里去住。伙食上也尽量满足南方人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劳动上,对刚进疆的上海知青,一开始并不要求他们马上投入到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去,而是分配一些较轻的农活,劳动时间相对老职工也少一些,等他们慢慢习惯后才与老职工一样。</p> <p class="ql-block">在各级领导和老职工的关怀和帮助下,上海知青经历了心理、精神和肉体上的种种磨难、痛苦后,大都顺利地闯过了思想关、生活关和劳动关,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成绩。</p> <p class="ql-block"> 万里边防,千里草原,不知激励了多少热血青年前赴后继,奔赴新疆,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这片荒漠戈壁纵横的土地上,可克达拉却是一番塞上江南的景象,流水潺潺,树木葱郁。</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支边,从住地窖到土坯房,再到砖房;从饿肚子,到只吃粗粮,再到物质变丰富。在党的领导下,人们凭着闯劲和韧劲,不懈奋斗,开辟了一片天地。”</p> <p class="ql-block">1970年,友谊农场三站和农五师工程支队合并为八十一团,原农八队更改为八十一团四连,我在演出队演八大金刚并且吹笛子,演杨子荣乔装潜入匪窝“威虎山”。历经了重重考验的杨子荣因献宝有功,被匪首座山雕封为“威虎山老九”。杨子荣一面与八大金刚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p> <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境内!</p> <p class="ql-block">地跨博州的精河县、温泉县、博乐市和阿拉山口市,与博州各市、县交错相连。</p> <p class="ql-block">双河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第五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市名源于唐代(公元657年)在西域的博乐一带建立的双河都督府!</p> <p class="ql-block">取自于精河和博尔塔拉河双河之意,又因新时代的兵地融合之河、民族团结和谐之河而流芳。行政区划面积74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11万人。2019年,双河实现生产总值78.13亿元。</p> <p class="ql-block">双河市市域辖9个团:81团、83团、84团、86团、87团、88团、89团、90团、91团,面积约2869平方千米。2020年1月9日,师市四个团场设镇挂牌:八十一团挂牌双桥镇</p> <p class="ql-block">八十四团挂牌石峪镇,八十六团挂牌博河镇,九十团挂牌双乐镇。2022年1月26日,八十九团挂牌友谊镇!</p> <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其前身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六军第十六师。</p> <p class="ql-block">这支英雄的部队起源可上溯至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参加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反封锁斗争等大小战斗3000余次;</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中参加延安保卫战和攻克西安兰州、解放大西北的战役19个,战斗200余次,歼敌3万,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过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部队奉命挺进新疆,进驻哈密,建立人民政权。1950年,开展大规模剿匪和大生产运动,创建哈密垦区。</p> <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关于军队征编及集体转业的命令,新疆军区将所属部队调整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p> <p class="ql-block">1953年6月,第十六师被整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五师。1954年10月,改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p> <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五师全体指战员集体复员转业,成为国营军垦农场职工。</p> <p class="ql-block">1960年初,五师派先遣3000余人开发博乐垦区,先后在博乐建立6个农场和1个建筑工程支队。</p> <p class="ql-block">1963年2月,五师师部和主力奉命从哈密西迁至博州屯垦戍边,同时成立五师哈密管理处(今兵团第十三师前身)。1969年4月,五师哈密管理处划归兵团后勤部建制。</p> <p class="ql-block">1975年6月,五师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体建制撤销,并入博州,新组建成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垦局,管辖原五师所属11个团场。</p> <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五师恢复建制,11个团场复归五师领导(博州农垦局建制同时撤销)。</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五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p> <p class="ql-block">2014年,国务院同意设立县级双河市,第五师与双河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模式。双河市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双河市人民政府驻红星二路9号,管理方式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p>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9日,第五师双河市双桥镇、双乐镇、石峪镇、博河镇挂牌仪式分别在81团、90团、84团和86团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设在乌鲁木齐市。兵团有14个师,178个团场,10个兵团管理的师(市)合一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p> <p class="ql-block">各师机关所在地:</p><p class="ql-block">第一师在阿拉尔市</p><p class="ql-block">第二师在库尔勒市</p><p class="ql-block">第三师在喀什市</p><p class="ql-block">第四师在伊宁市</p><p class="ql-block">第五师在博乐市</p> <p class="ql-block">第六师在五家渠市</p><p class="ql-block">第七师在奎屯市</p><p class="ql-block">第八师在石河子市</p><p class="ql-block">第九师在额敏县</p><p class="ql-block">第十师在北屯市</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师(建工师)在乌鲁木齐市</p><p class="ql-block">第十二师在乌鲁木齐市</p><p class="ql-block">第十三师在哈密市</p><p class="ql-block">第十四师在和田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