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华春节文明的起源——中文带您逛庙会之四:浮丘山庙会

王中文

<p class="ql-block">  浮丘山庙会在当地叫南山庙会。浮丘山位于浚县城南,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它海拔103米,面积0.98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庙会上的游人便开始向这里潮涌潮涌似的涌来,特别是农历正月十六,游客达到了高潮,会上的祈福与表演盛况空前。</p> <p class="ql-block">  庙会因庙而生,浮丘山庙会主会场在浮丘山以碧霞宫为主区域的周边地带。该庙会与大伾山庙会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专家学者考证认为,浚县正月古庙会形成于大伾山大石佛雕凿的后赵时期。其时,浚县庙会的萌芽要远比后赵时期久远得多。《礼记·杂记下第二十一》记载:春秋时,子贡和老师孔子观看为酬谢农神而在这里举办的蜡祭活动,子贡看到盛大的祭祀场面,激动地说“一国之人皆狂”,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古庙会的前期萌芽已经出具相当大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碧霞宫,又名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浮丘山峰巅。后经万历、清顺治、康熙、嘉庆、咸丰等年间重建扩建,始具规模。它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80余间。系我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碧霞宫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琉璃瓦覆顶,面阔三间,中门悬有巨幅匾额一块,隶书题为"碧霞宫"三个大字。中门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浮山妥圣灵,峰连伾峙,两道青骡扬峻德。下联配:卫水环神刹,涛接淇泉,一泓百练漾神功。</p> <p class="ql-block">  前院内,两厢四帅殿及钟鼓楼左右相对。院中有一长方莲池,四周青石镶边,池内清水涟漪,上架砖石桥一座,附砖石质扶手凭栏,立于院东侧的明嘉靖年间的《重建碧霞元君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修建碧霞宫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进二门来到中院,正前方为碧霞宫,大殿气势恢宏。大殿雄踞于两米高台之上,两侧各有十级石阶可通上下,正中为"盘龙御路",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大殿是由卷棚歇山顶拜殿、悬山顶廊式后殿组合而成。两殿联合,融汇了我国南北建筑风格。左右窗分别是镶有"灵镇东岱"、"光映西池"八个大字。进入殿中,只见殿内斗拱雀递,雕梁画栋,东西两侧摆有全副銮架。</p> <p class="ql-block">  后殿并排三个砖木雕刻精美的台基上,中间塑有碧霞元君塑像,左右两尊分别为配霞元君、紫霞元君。出大殿穿行于回廊,过妥圣坊,既是碧霞宫后院,正中迎面为寝宫楼,始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面阔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建筑。楼分上下,两层均有走廊回环,故又称"转角楼"。楼上有碧霞元君睡像一躯,暖阁内花卉鸟兽,巧夺天工,日常器皿,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位于碧霞宫后侧的唐代千佛寺有一突兀而立的小石峰,俗称“山上山”,峰西侧有唐代凿窟造像千余尊,千佛寺石窟为我国石刻艺术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每年正月十六这天,浚县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几十支社火表演队伍穿过县城来到到浮丘山碧霞宫前的广场进行表演。</p> <p class="ql-block">  现场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每个表演队伍的表演内容,也各具有特色,走高跷、耍狮子、舞龙、跑旱船、放火铳、耍杂技、唱戏曲,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形成一道十分亮丽的中原文化景观,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摄影师,自媒体达人多大数千人,在拍摄和直播这一中原独有的民俗文化活动盛况。</p> <p class="ql-block">  鹤壁旅游欢迎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