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里加——拉脱维亚的首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里加老城,这里保存着许多中世纪的建筑和街道,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中央耸立着的自由纪念碑是里加古老和现代的分界线,也是拉脱维亚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纪念碑顶端的自由女神像双手高举三颗金星,分别代表拉脱维亚三个历史文化区。基座正面刻有“为了祖国和自由”的铭文。</p> <p class="ql-block">绕过自由广场便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建于13世纪的里加老城。</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古城,浓缩了整个拉脱维亚的历史和文化。整片老城区,由小石块铺砌的道路显得古朴而怀旧,沿街两侧风格迥异的楼宇和众多外观精美的大教堂,仿佛一座欧洲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最高地标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巨大的钟楼无论你站在老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尤其是教堂顶端站立着的一只镀金公鸡风信标最为抢眼。</p> <p class="ql-block">拥有80米塔楼的圣雅各布主教座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也是里加老城中唯一仍保持着哥特式塔楼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雅各布主教座堂对面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拉脱维亚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位于老城中心广场的托姆斯基教堂,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中世纪教堂。教堂内有欧洲最大的管风琴,以其由6718根管子组成的巨大管风琴而闻名。与圣彼得教堂一样,托姆斯基教堂的顶端也有一只风向鸡。</p> <p class="ql-block">教堂广场也是老城中最热闹的地方,经常会举办各类活动。广场中央有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铜牌。</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上最漂亮的建筑莫过于两座红色连体建筑——黑头宫。</p> <p class="ql-block">黑头宫始建于14世纪,是当时黑头兄弟会单身贵族的聚会场所,二战期间被炸毁。现在这座华丽建筑是1999年按照原图纸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罗兰雕像,面向市政厅,背朝黑头宫,作为公正与自由的象征,它被视为商业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3世纪。而教堂上的巴洛克式钟楼则建于1690年,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教堂钟楼。这个钟楼命运坎坷,被烧毁过,震倒过,甚至塔顶还掉下来过,在1973年重建时改为金属结构,并安装了电梯。总高度为123.25米的塔顶,是观赏里加城的最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的三个罗马廊柱拱门上有精美的浮雕和栩栩如生的圣者雕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祭坛</p> <p class="ql-block">宽敞大厅两侧走廊</p> <p class="ql-block">登上塔楼可以俯瞰里加老城,一片片红瓦建筑间是蜿蜒狭窄的道路,几座高耸的建筑也是教堂——其中的圆顶就是托姆斯基教堂。</p> <p class="ql-block">老城之外是里加的母亲河——道加瓦河,几座大桥横亘于河面上,对岸是里加新城区。左边的高层建筑是拉脱维亚科学院,右上角立于河中小岛上的里加广播电视塔,是欧洲第3高塔;中间四个半圆弧状的大棚建筑是里加中央市场,堪称是欧洲最大的室内市场,与里加老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能远眺到道加瓦河岸边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一座“不对称的玻璃山”——光之城堡),以及大片茂密森林。</p> <p class="ql-block">距离老城不远的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金色的洋葱头穹顶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后面有一座造型奇特的雕塑,四个动物(鸡、猫、狗、驴)都伸着脖子张着嘴呈唱歌状。这组雕塑源自于著名的格林童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寓意就是弱者通过团结协力战胜强者,快乐地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街头艺人。</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是位于多米尼加修道院建筑群中的一栋13世纪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来到里维广场,人们都会抬头找猫,一幢黄色墙身的五层大楼,两侧塔楼顶端各蹲着一只躬身翘尾的黑猫,被称为“猫之屋”。据说猫屋的主人曾经是一位当地极其富有的德国商人,但由于行为不检点被拒绝加入声望显赫的“大基尔特”商会。出于泄愤,他在商会的对面盖了这栋豪宅,故意将塔楼顶上两只黑猫的尾巴对准“大基尔特之屋”表示不满。最后这场争执在法院的介入下得以调解,猫屋的主人改变了猫尾巴的朝向,将猫头对向商会。</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两只躬身翘尾的黑猫成了里加的明星,人们将它们做成各种饰品出售,有时在饼干、蛋糕上也能找到它们生动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大基尔特之屋是里维广场四周最宏大的一幢建筑。从14世纪起,由日耳曼富商组成的大基尔特行会一直使用一座哥特式会议大厅,直到19世纪才在旧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这栋新哥特式建筑,被称为大基尔特之屋。现在是拉脱维亚国家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大厅。</p> <p class="ql-block">大基尔特之屋的建筑装饰。</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中还有一处极具历史性的“三兄弟之屋”,三栋紧挨着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中世纪民宅,分别建于15世纪、17世纪和18世纪,是迄今里加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建筑。现在这里是拉脱维亚建筑博物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靠右的那栋白色房屋已有600多岁,是拉脱维亚现存最老的民宅,小小窗户与当时征收“窗户税”有关,窗户越大收税越多。</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老城小巷深处的瑞典门,是里加唯一保存至今的中世纪古城门,建于1689年。城门上方雕刻着象征瑞典王国的狮头,门洞两旁还留着当年的弹孔。</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用红砖砌成的圆柱形塔体和绿色圆锥形盖子——火药塔,是原本里加老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现在辟为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漫步老城,处处可以感受到这800年历史积淀的痕迹。虽然大部分早期建筑被火灾和战争破坏,但原样修复后的里加老城,还是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目力所及之处,还有里加的新艺术街区。如果说老城见证着中世纪的荣光,新艺术街区则是里加的昨日记忆。如今里加仍然完好保存着800多座新艺术风格建筑,主要集中于阿尔伯特街、伊丽莎白街和斯特拉涅库街。</p><p class="ql-block">站在街区一端放眼望去,每栋建筑个个美仑美奂,同属一种艺术风格却各有不同风采。</p> <p class="ql-block">新艺术风格建筑代表作中,阿尔伯特街2a号公寓,是新艺术风格与古埃及文献的有效融合。最明显的是顶部穿孔立面以及大楼入口处两侧分立的狮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顶部穿孔立面上装饰性浮雕。</p> <p class="ql-block">墙面立柱上站着两个手持火把的女神雕塑。</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两尊狮身人面像最为抢眼。</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阿尔伯特街4号公寓,是典型的希腊元素,建筑顶部是三个尖叫的美杜莎头像。</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街8号公寓,建筑的天蓝色外墙非常清新,外立面中间是凸出的环式多层凉台比较特别。远看仿佛一颗拔地而起的参天大树与楼前种植的绿树相互呼应,树顶则是象征勇气和力量的狮头与下方象征美丽的女性头像形成对比。</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特街13号公寓层间墙面的女神柱。</p> <p class="ql-block">转向来到伊丽莎白街,在这条遍布各国领事馆的大街上,10号公寓绝对吸人眼球。这栋大楼顶端的硕大雕塑让人过目不望,正中是一个张着大嘴的奇形头像,接着是展翅开屏的孔雀,左右两边分别是巨大的拉长人脸,下面是三个好似中国结的圆环,一个头盔在中央,再向下是三层立柱,柱头和装饰花纹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门楣与窗户间的装饰,颇具象征主义的幻想元素和自然主义的植物动物元素,巧妙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使整栋建筑本身成为一件精美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街33号公寓最引人瞩目的是中间一排立柱,被体态健美的半身巨人雕塑所取代,仔细看每个巨人的表情都有不同,有惊恐、有平静。</p> <p class="ql-block">里加是新艺术风格建筑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里加老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时,在评语中单独提到了里加的新艺术建筑,指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且最大的新艺术风格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