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第三部播出已有一段时间了,剧中鲜明个性的人物及三条叙述线索,皆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可以说,该剧的主人公宋运辉、雷东生、杨巡,均参与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改革发展历程,非常贴合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情实际。</p><p class="ql-block">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之一,我在观赏本剧的同时,亦深深的感受到:在改革的浪潮中,引领发展首要的就是人的思想的成长与改造,这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有企业:最需要的是壮士断腕般的决心与意志 </b></p> <p class="ql-block"> 剧中的宋运辉不仅是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当年体制内的代表人物。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说在当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站在浪潮的制高点上,一个从大学生苦干实干而至国企高层的宋运辉,亦是身处矛盾的漩涡之中,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异常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 从大型的东海化工厂到小小的县级彭阳农药厂,就是他为自己的年轻、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执着所付出的代价,这在前面两部剧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说明。</p><p class="ql-block"> 当然,《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重点展示的也是宋运辉带领彭阳农药厂锐意革新、绝处逢生的全过程。小小的农药厂,在宋运辉上任伊始麻烦不断,经历了毒害居民的冤屈之后,又面临着产品淘汰直接被化工部责令关停的命运。我想,这应该是当时全国大大小小的农药厂都会遇到的情况吧。在农药厂上上下下绝望之余,宋运辉接受了小拉的邀请,准备去更大的化工集团发展。</p> <p class="ql-block"> 但在去赴任的火车上,翻看了农药厂技术组长留给他的研发资料后,宋运辉内心起了变化,没来得及过多的考虑,他毅然决然的下了火车回到彭阳,尽管事后他要面对小拉愤怒得快变形的面孔。他向化工部立下军令状,保证在一年之内研发出新产品,否则心甘情愿关停工厂。此刻的他,押上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更是全厂几百号职工的前途和命运。</p><p class="ql-block"> 在带领彭阳农药厂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挫折,但宋运辉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宋运辉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彭阳农药厂走出了一条向阳大道。试想一下,没有这种壮士断腕般的决心与意志,类似彭阳农药厂这类国有企业的改革会走向成功吗?无数的改革先驱,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坚定思想锐意进取中前进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民营企业:短视思维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大绊脚石</b></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我国各地曾经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乡镇企业,这些集体企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剧中的雷东宝,就是当年以村书记身份,带领小雷家群众办起了村办企业,共同发家致富的企业能人之一。从监狱出来的雷东宝,并没有丧失斗志,他向乡里县里主动请缨,担起村办乡办企业改革的重担。他整合周边企业,组建雷霆集团;他大刀阔斧建章立制,大胆用人裁人;他与职工同心同德,共闯外贸大关。在雷东宝的带领下,雷霆集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乡镇企业改革发展之路。然而,面对暂时的成功,村书记出身的雷东宝,一些短视思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什么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骄傲自大等等的毛病,在他身上都能够看到影子。为了所谓的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他拒绝了技术厂长要求增加研发投入革新产品的请求;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他听不进宋运辉等人的善意提醒,不顾利润仍然一味的扩大外贸规模;身居集团董事长的高位,他开始骄傲自满一言堂,甚至堕入常人般循环式享受。</p><p class="ql-block"> 这些短视思维的出现,终使雷霆集团出现危机,也使雷东宝脱离群众,走下了个人神坛。追求表面光鲜好看的结果,就是葬送了乡镇企业的改革发展前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个体工商户:务必摒弃唯利是图的商人特质</b></p> <p class="ql-block"> 单从本剧来看,最苦命的一个人恐怕要数小杨巡了。杨巡从小丧父,子妹四人靠母亲含辛茹苦的拉扯,因为他是老大,所以小学没毕业就放弃了学业,出来走街串巷做小生意赚钱养家。小时候经常看见挑担的卖货郎,就有那时的杨巡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那个特殊的年月,杨巡像很多同龄人一样,被当作投机倒把抓过,也经常是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困境中,杨巡依然没有放弃,他以农民特有的勤劳与坚韧,终于将自己蜕变成一个小有资产的个体工商户。</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小时候艰难困苦的生活,也许是很小就知道了赚钱不易,也许是急于摆脱现状,所有这些,终养就了杨巡唯利是图的商人特性。</p><p class="ql-block"> 在与梁思申合作建设商场的过程中,他不自觉暴露了这种特性,将一些支出作隐瞒化处理,被精明的梁父发现,使双方信任基础丧失致合作破裂,同时也使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尽管杨巡凭借自己的拼搏,后来居上取得成功,但这种唯利是图的短视行径,却是一种无法抹去的耻辱,深深的在双方心中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商人或商户之间的交往,贵在诚信,切记不可自耍聪明,自毁基础,如果不摒弃唯利是图的思想,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就是一句空话而已。现实生活中,剧中杨巡式的“幸运”又有多少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