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北纬36°到北纬1°58′,飞上海拔11000多米的云霄,跨越4000多千米的路程,经历冰与火的碰撞,只为与君看星河。</p> <p class="ql-block">研学第一站:学校</p><p class="ql-block"> No 1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p><p class="ql-block"> 这两所大学都是花园式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8。大学前身是1905年设立的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及1927年设立的莱佛士,1949年这两所学院合并成马来亚大学,后改名新加坡大学,1980年与南洋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大学,大学现在有9大学院,共50多个学系,此外还拥有9个研究生院,多所研究机构及多个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外国学生,除有比较优异的成绩,大学对学生还有多项考评,要求很高。</p><p class="ql-block"> 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于1955年,在这之前,新加坡的学生读专业性较强的学校,需要回中国。在1955年我国正在发生运动,需要来中国读理工科的学生失去了来中国的渠道,于是在倡议领袖陈六使的倡议下新加坡华裔捐资捐物,特别是在福建会馆的大力支持下,南洋大学建成,这就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已经是世界排名11的国际性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成长离不开华人的心血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国立大学行政楼一楼大厅。</p> <p class="ql-block">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行政办公楼大厅,悬挂着历届总统,历届新加坡总统都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名誉校长。</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唯一的一位女总统。</p> <p class="ql-block">南理工标志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No 2 裕廊西中学</p><p class="ql-block"> 裕廊西中学是新加坡200多所中学中普通的一员,校舍设计温馨典雅,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校舍得每个角落都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本次进校有幸参与他们学校的升旗仪式,环节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其中有一个环节特别能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代表学校参与校级联赛的队长站在主席台,一起参与比赛的队员在台下站立,和队长一起高喊誓词,这种场景能让孩子顷刻间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我们师生在学校和当地初三年级的学生共同学习,活动,生活一上午,感受两种教育下的教学风格,学生感受颇多。</p> <p class="ql-block">裕廊西中学校门口大厅。</p> <p class="ql-block"> 裕廊西中学进门大厅左侧墙面悬挂教师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裕廊西中学校门大厅右侧的鱼池。</p> <p class="ql-block">干净的楼梯下</p> <p class="ql-block">静心的书廊</p> <p class="ql-block">干净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干净的教学楼前廊</p> <p class="ql-block">垃圾集中收集点</p> <p class="ql-block">各教学楼间的连廊</p> <p class="ql-block">课间体育用品收集点</p> <p class="ql-block">教室内个人橱柜</p> <p class="ql-block">学生露天餐厅</p> <p class="ql-block">师生健身活动室</p> <p class="ql-block">餐后休息点</p> <p class="ql-block">第一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第二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教室间连廊休息点</p> <p class="ql-block">校服1</p> <p class="ql-block">校服2</p> <p class="ql-block">学生结伴学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走进教室、活动室和裕廊西中学学生一起听课,参与活动。</p> <p class="ql-block">研学第二站 滨海大坝 新生水厂</p><p class="ql-block"> No 1 滨海大坝</p><p class="ql-block"> 大坝修建在河流的入海口,最初的用途是防洪作用,防止海水倒灌和降水过多导致的水位上涨。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坝另外的两种职能更加凸显:1.储水作用,新加坡淡水缺乏,大部分依靠进口,而新加坡降水又比较丰富,这么多的降水白白流入大海,确实可惜,因此,大坝起到了储水作用。2.娱乐作用,滨海大坝两侧水域成为帆船爱好者的天堂,万里晴空的休息日,往往会看到大量的帆船爱好者,驶航在这块美丽的水域。</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是一个淡水高度缺乏的国家,每年的淡水使用大部分依靠从马来西亚进口,为了减少对进口淡水的依赖,新加坡政府也在积极寻找解决淡水的办法,它想出来三个办法,第一:大气降水的收集,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政府把水储存起来,储存在河里,在河的入海口修筑起大坝,水供民众使用。第二:水的再生使用,平时他们的生活污水,新加坡通过再生水厂,又回到了我们的餐桌上,今天我们参观的地方就是再生水厂。第三:海水淡化,这个设备投资很大,因此,政府主要在水的循环使用上。新加坡全员民众节水,这种意识已经根植用心。我们外来参观的人员也被这种意识深深感染,感觉浪费水心里就不安。</p> <p class="ql-block">No 2 新生水厂</p> <p class="ql-block">新生水</p> <p class="ql-block"> 研学第三站:新加坡异域文化</p><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很高的国家,融入了多国的民族风情,很有代表性的有:小印度,甘榜格南(马来社区)牛车水(唐人街)。</p> <p class="ql-block"> No 1 : 牛车水是新加坡的唐人街。在1821前后,漂洋过海的华人在这里居住,他们大部分来自我国的福建、广东和海南,刚来时这里没有淡水,需要用牛套车去别的地方拉过来,故取名牛车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华人餐食、物品最为集中的地方,华人喜欢来这里购物,饮食!</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华人街</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华人街</p> <p class="ql-block"> No 2:小印度,这里的建筑风格是印度风格,是印度人聚集地,很多印度人在这里经商和居住。</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小印度街景</p> <p class="ql-block">小印度</p> <p class="ql-block"> No 3: 马来社区</p><p class="ql-block"> 据说英国人来之前,是马来皇族统领这块区域,现在这里不仅有马来人还有阿拉伯人居住在此,这里就是曾经的马来皇宫。</p> <p class="ql-block">马来人的回教堂!</p> <p class="ql-block">研学第四站:新加坡博物馆 新加坡重建局</p> <p class="ql-block">No 1 重建局</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重建局学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No2 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研学第五站:新加坡社会调查</p> <p class="ql-block">问题2:分享在新加坡用餐的经历,突出所感受到的餐饮文化和特点。</p><p class="ql-block">调查人:许妍心 左媛熙 李沐熹 </p><p class="ql-block"> 今天中午我们吃的是新加坡这边的拌饭。这边的拌饭有些偏向中式的餐饮习惯,有许多中餐可供选择,下面我将分为几个方面来讲述新加坡的餐饮文化</p><p class="ql-block">一 餐具</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餐具大多以筷子和勺子为主,而新加坡多为叉子和勺子,中国的筷子上头圆底部方,有代表着顶天立地,天圆地方的寓意,新加坡的叉子则是偏为西方的习惯,这同时也代表了新加坡丰富的文化</p><p class="ql-block">二 餐饮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品尝新加坡的美食时,我总结了以下的特点1.融合了马来族和华人的烹调特色。2、菜系丰富,包括中式菜肴、西式快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世界各地的餐饮。</p><p class="ql-block">三 特色菜和不同种类的菜</p><p class="ql-block"> 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过去居住在新加坡、马六甲及槟榔屿一带的华人女性。新加坡的菜系丰富,在这边有中式菜肴、西式快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泰国餐、印尼餐,还有马来风味、印度风味的饮食。 </p><p class="ql-block">问题4:列举3-5个生活必需品,如日常用品,电子产品,交通工具, 生活服务,娱乐及餐饮,等,了解其特点,分析与国内同类别用品/服务型设施的异同。</p><p class="ql-block">调查人:尹梓嘉和王梓远</p><p class="ql-block"> 在建设交通工具方面,中国与新加坡有许多差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交通拥堵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难题,在城市规划中往往会优先考虑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还开始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和地铁等交通设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优化交通管理手段,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p><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更为完善。拥有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和多条高速公路,基本上实现了城市的无缝链接。此外,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中还特别注重路网、公园和街道等景观的美化,建立大量景观绿化的策略使得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问题6:怡丰城处处充满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氛围,学生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对哪些元素留有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调查人:李沐熹 许妍心 左媛熙</p><p class="ql-block"> 学生们可以在怡丰城的美食街上品尝到来自不同文化的美食,例如中华街上的狮城小厨和Maxwell Food Centre的熊记炒米粉,让他感受到中华和马来文化的烹饪特色。</p><p class="ql-block">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参观巴刹文化中心,那里有一家名为“土生土长”的餐馆,提供新加坡传统菜肴,例如炒粿条咖喱鱼头。这个地方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土生华人的文化背景,也能欣赏到当地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p><p class="ql-block"> 在文艺方面,学生们可以参观新加坡艺术博物馆,那里展示了来自亚洲和非洲的艺术品。他们可以欣赏到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观念。</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怡丰城的传统手工艺市场,学生们可以观摩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例如制作蜡染布料和编织竹篮。这些手工艺品展示了不同文化的传统技艺,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它们。</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可以在怡丰城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碰撞,从而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怡丰城中多元文化元素的融合和感受。</p><p class="ql-block"> 中国新年与新加坡英文的碰撞。是对联元素与英文(国外字体)元素的碰</p><p class="ql-block">撞</p><p class="ql-block"> 感受:中国人在新加坡之在一层的一家门店中我发现了多种语言。日文,英文,韩文等,这也体现了新加坡的文化交错碰撞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研学第六站:新加坡海洋馆 环球影城</p> <p class="ql-block">No 1 新加坡海洋馆</p><p class="ql-block">鲨鱼 人鱼共舞</p> <p class="ql-block">海豚</p> <p class="ql-block">No 2 新加坡环球影城</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夜晚灯光优美,我们在等待灯光绽放的空隙合照。</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但就在这小小的区域,聪明耐劳的劳动人民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创出了一片繁华之地,通过七天的游学经历我深感他们的努力和坚持。</p><p class="ql-block"> 在我短短的游历中,当地人的礼貌,当地人的服务意识,当地人的卫生意识都深入我心,值得我们借鉴。</p><p class="ql-block"> 隔万水千山,信念相通,相互间彼此信赖,一同前行,让我们都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与君隔千里,一同看星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