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撰编:许达锐 于辛丑年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许侠夫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琼崖党组织和革命武装斗争早期领导核心成员。中共琼崖地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委员、宣传部长,中共琼崖特委委员,中共文昌县委首任书记和琼崖工农革命军第五路军党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侠夫原名许声鹏,字秀南,1901年2月生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玉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许侠夫幼年时代,聪明伶俐,喜欢组织一群少年儿童在一起玩耍,喜爱打球、唱歌。他八岁时,在东阁墟做小贩的父亲许书倬去世,由大母和生母抚育,虽然家中贫寒,但开明的母亲还是勒紧腰带将他送进学堂读书。他活泼开朗,禀赋过人,敏而好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在东阁墟小学毕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玉山村村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侠夫不仅读书成绩优异,还敢作敢为、不畏权势,仗义执言,常因指出老师或长辈之错而受责备。有一次,老师许建勋写了错别字,还不愿向学生改正,许侠夫就当着师生面前给予指正。可是老师却认为许侠夫是有意数落他、难堪他,罚他头顶石砚,双脚跪地向老师承认错误。他却反驳说:“如果是老师写错了,老师就应该向学生改正;如果是老师写对了,我可以顶石观跪地向你赔礼道歉”。结果老师没办法,只得敷衍了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侠夫小学毕业考上文昌县立中学(即今日的文昌中学),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负担不起他上学的费用,只好中途辍学帮忙生母在东阁墟卖粿仔维持生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许侠夫的青少年时期,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和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推动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和新文化、新思潮蓬勃兴起,这既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及新思想、新文化逐步在琼崖传播,给沉寂的琼崖社会带来一丝生机,敏捷的许侠夫在思想上受到了启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生活所逼和长辈之命,许侠夫于1921年春跟长兄许声鸿去马来西亚勤工俭学。他白天给资本家做工,晚上坚持到夜校读书,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思想。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给拯救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国家带来新的曙光,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他虽然身居南洋,但时刻关注着、思考着祖国社会变革的形势发展,积极投入马来西亚的“华侨抗敌后援会”,发表《华侨抗敌后援的动态》等进步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3年春,许侠夫被推荐回国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侠夫在上海大学认真读书的同时,如饥似渴地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如《共产党宣言》、《列宁传》、《新青年》等,吸收马列主义等新思想,以改造社会、救亡图存,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浪潮之中。在上海,他与王文明、陈垂斌、罗文淹、冯平等琼崖旅沪进步青年一起发起组织了“琼崖旅沪青年社”和创办《新琼崖青年》旬刊,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新文化运动。许侠夫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逐步形成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他善于演说,写作能力强,这一时期,积极撰写各种文章,他的文风洗练,论述逻辑严密,极富有感染力,在旅沪琼崖学子当中流传甚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4年10月,许侠夫在《新琼崖青年》第21期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学生》一文。在文中,他对琼崖学生中产生的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批判,义正严辞地指出在腐朽的制度中,青年学子应该勇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体察社情,体会民情。他说,“读书不是为了赚大钱、做大官,也不是考高分、谋高职,过花前月下,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为了改造社会、为民众谋福祉”。在文章的末尾,他大声疾呼,“……我们青年学生切不可以写几篇文章为能事,不要做一个空嚷革命而不去践行的人,而要效法俄国的学生到民间去活动,深入的了解社会。青年学生们,团结起来,投身于当前的社会大变革的革命洪流中去,拯救国家的危亡,完成青年人的重大历史责任!”。这篇文章在琼崖学子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很多琼崖学子开始从学校中走出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也成为琼崖旅沪早期革命的骨干分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爱国宣传,集合在英租界巡捕房门口,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等口号游行、讲演。英帝国主义巡捕向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打伤数十人,逮捕数十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许侠夫参加这次反帝爱国运动,站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列,不顾帝国主义警棍、刺刀、水龙的袭击,奋勇向前,毫不退缩。这年秋天,在斗争中渐渐成熟的许侠夫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奋斗目标,决心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去,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琼崖早期旅沪革命知识分子当中的佼佼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五.卅”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6年春,许侠夫受党组织派遣回琼崖参加党组织的领导工作。1926年4月的一天晚上,返回琼崖领导革命的许侠夫突然回家,这让母亲喜出望外。在当地人看来,儿子25岁了还没结婚,已是太晚了。母亲已经为年纪不小的儿子在宝芳美柳村邢氏订下一门亲事,这次回来一定要让他成亲。但一心革命的许侠夫坚决不同意,他对母亲说:“国难当头,没有国,哪有家?”,而年迈体弱的母亲还是苦口婆心地再三劝说。为了安慰母亲的心愿,许侠夫思虑再三,最后只好勉强答应下来。第二天凌晨,他就离开了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6年季春,许侠夫在海口与陈公仁、林基、林平、罗文淹等复办琼崖公学。以琼崖公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招收穷苦青年、热血青年和有志之士,在教学中宣传革命思想,共同探索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真理、革命道路,培养革命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6年6月,许侠夫参加在海口市竹林里131号(现解放西路)邱宅召开的中共琼崖第一次党代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简称“琼崖地委”),王文明任书记,许侠夫当选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琼崖地委的成立,琼崖人民革命斗争有了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它标志着琼崖革命进入了新的起点,揭开了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崭新的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大会旧址前文化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的许侠夫,当时的重点工作放在指导青年学生运动上。他把青年学生看做革命运动的先锋,积极开展青年学生运动推动整个琼崖革命斗争。在琼崖地委的领导下,许侠夫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到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开展学生运动。六师是当时海南的最高学府,他在学校里,一是办好党的刊物。他与罗文淹、陈文晃一起创办了周刊《现代青年》和旬刊《扫把》,并负责编辑和出版发行,同时还协助国民党左派在海口出版《路灯》半月刊。许侠夫不仅为《现代青年》和《扫把》撰写文章,还在《路灯》、《奋斗周刊》、《琼崖民国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许多文章,向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号召师生积极参加琼崖人民的革命斗争。当时,海南教育普及率很低,许侠夫写作和演讲时常使用海南方言,使马列主义、革命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在学校中秘密发展党团组织,把思想进步的师生吸收到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中来,壮大骨干力量。三是在学校开展“择师”运动。当时校内思想顽固的守旧派教员将许侠夫视为眼中钉,对学校开展的革命活动,暗中进行破坏。许侠夫针对敌人的破坏阴谋,便组织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共广东六师党支部,开展声势浩大的“择师”运动,把顽固不化、屡次破坏革命的教师赶出校园。“择师”运动进一步带动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使学运一开始就置于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有力地配合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四是深入城镇、农村,向工人农民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工会和农民协会,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侠夫同地委的主要领导人杨善集、王文明等经常到各学校作关于革命形势和理论知识的演讲,还在1927年初开学的琼崖高级农民政治军事训练所兼职教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共琼崖地委成立以来的一年时间里,在地委核心的积极领导下,琼崖大地的工人、农民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象春潮般迅速高涨,形成了琼崖人民革命的高潮。在这一时期,许侠夫在指导、组织琼崖青年学生运动和主持革命报刊出版工作中,呕心沥血,他既是革命报刊的创办者,又是经营者和撰稿人。他立场坚定,出口成章、娓娓而谈的演说和朴实无华、逻辑严密的文章,极富有感染力、号召力,深受琼崖青年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共琼崖地委成立以来的近一年时间里,在地委领导核心的积极领导下,琼崖大地的工人、农民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象春潮般迅速高涨,形成了琼崖人民革命的高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当琼崖革命风靡云蒸发展的时候,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背叛孙中山倡导、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4.12”反革命政变这股反革命逆流,在很短时间里就刮到了琼崖,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在海口成立“琼崖清党会”。4月22日,以反革命头子黄镇球、叶肇为首的“琼崖清党会”,发动了“4.22”反革命事变,在海口、府城地区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逮捕和血腥屠杀,文昌、琼东、乐会等县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开始进行“清党”,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整个琼崖被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琼崖人民革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危急时刻,中共琼崖地委机关主动撤往农村继续坚持斗争,首先在农村恢复、发展党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民众开展武装斗争,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当日深夜,许侠夫和罗文淹(地委委员兼青年部长),在群众掩护下,一起从府城城头小路穿越敌人封锁线,潜回文昌农村,以特派员身份领导文昌的革命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22”反革命事变,使党组织遭到很大的摧残,有些党员情绪低沉,一度失去信心,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党组织。许侠夫回到文昌后,首先在家乡东阁和附近的文教、宝芳一带秘密联络党团员,开展恢复和健全中共组织工作。家乡的党员、群众得知他回到文昌,都非常高兴,见到了曙光,有了主心骨,感到革命又有了希望。许侠夫不辜负家乡党员和群众的期望,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走村串户做深入、耐心细致的工作,很快就与东阁、文教、宝芳、头苑、昌洒、水北、抱罗、抱锦、公坡等乡的党组织先后取得联系,仅在宝芳乡、水北乡就先后建立健全了革进(美柳)、赤宁(赤土)、碧石山、流坑、新潮等多个党支部。在许侠夫的带动下,文昌东部、北部、西部地区遭受破坏的基层党组织很快重新恢复活动,还发展进步的教师和青年、农民参加党团组织,壮大了革命队伍。至1927年6月,全县已复建及健全了66个基层中共支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6月,中共琼崖地委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宝墩村召开紧急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简称“琼崖特委”),杨善集任书记,王文明、冯平、许侠夫、陈垂斌、罗文淹等为委员。为贯彻落实琼崖特委工作部署和统一领导全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同在6月间,许侠夫在第四区(现文教镇)溪西村田尾园宗儒学校(林氏祖祠)主持召开文昌县第一次党代会,罗文淹、陈三华和中共文昌特支以及各区乡基层支部的负责人、党员代表等200多人参加大会。大会宣布成立中共文昌县委员会,许侠夫任县委书记;会议作出尽快建立区委、除奸策反和建立革命武装三项决定;县委书记许侠夫在会上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号召全县党员,要认清形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面目和识破其阴谋,坚定信念,振作精神,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坚持斗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中共琼崖地委紧急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中共文昌县委第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代表大会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中共文昌县委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文昌县委的成立,是文昌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文昌人民革命斗争开始走出危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县委领导成员带领一批共产党员骨干深入各地乡村,传达县委的决定精神,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农民协会、妇女协会、青年团和劳动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帮助各地筹建中共区委乡委。此后,全县区乡中共组织、群众团体和农村武装的普遍建立,文昌人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至1927年末,全县18个区建立起中共区级委员会,乡村基层中共支部共71个,中共党员2700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在党代会召开的6月间,许侠夫在文教地区活动时,在地下党员林佩椿④协助下,在嘉美村召开了一次颇有规模的青年大会,动员广大农村青年投身革命。参加大会的有石壁、嘉美、溪西、宝典、大架、仙山、石井、孝友、中村、文教等10多个村庄的80多名青年。在会上,许侠夫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地宣传革命道理,号召青年人要勇敢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与欺压残害百姓的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改变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不久便在该地区青年中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建立了团组织。在青年骨干的配合下,很快又把群众发动与组织起来,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童子团等群众团体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生。这些组织张贴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唱革命歌曲,站岗放哨,监视敌人的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紧接着,为贯彻琼崖特委的指示,县委决定壮大革命武装,坚决以红色恐怖反击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于是,在宝芳、公坡等区乡农军的基础上,8月间在宝芳乡新潮村(今属公坡镇)新民小学(符氏祖祠)成立了文昌县第一支讨逆革命军,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第五路军(后讨逆革命军改为琼崖工农革命军)。中共琼崖特委派谭明新任指挥,县委书记许侠夫兼任党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讨逆革命军成立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讨逆革命军成立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工农革命军成立后,许侠夫亲自率领部队转战文昌东北一带。他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时时处处同群众打成一片,待战士亲如兄弟。许侠夫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亲民爱兵的亲和力,以及扎实的宣传发动和率先垂范的感召力,带动了很多党员、群众决心跟随他闹革命。所以,他带领的队伍到那里,那里的青年就踊跃参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工农革命军就扩大到100余人。国民党反动派对这支刚成立的革命武装怕得要死、恨得要命,调集了反动的驻防军、县兵连和民团进行不断的清剿,妄图在短时间内把它消灭掉。面对着敌强我弱的险恶处境,许侠夫毫不畏惧,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组织工农红军坚决地以红色恐怖反对敌人的白色恐怖,把敌人的气焰打下去。当时文教乡的反动势力非常嚣张,民团经常下乡清剿抓人,勒索民众,搜刮财物,使民众不得安宁。1927年初秋,许侠夫率领部队在群众的支援下袭击文教炮楼,使反动派不敢明目张胆下乡肆意捣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行进中工农革命军队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久,县委和工农革命军又转战到文昌东北部地区,发展革命力量,建立基层组织,寻机打击敌人。1927年8月间,许侠夫、罗文淹同志在公坡墟茗山村、茂亭村一带发动民众成立了“文昌列宁乡革命委员会(后改为“苏维埃政府”),中共列宁乡支部(茗山支部)书记周德锋兼任革命委员会主席,这是琼崖革命斗争史上的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在党的领导下,办起“列宁夜校”,列宁乡掀起了热火朝天的革命浪潮,革命火种迅速向周边乡村乃至全琼蔓延。同时,许侠夫、罗文淹上门动员当地自卫团给予了武器装备的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列宁乡工农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暨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油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列宁乡苏维埃政府,是琼崖革命斗争史上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她的存在虽然短暂,但她播种下的革命种子,却已在琼崖大地上生根、发芽,为海南革命23年红旗不倒做出了重要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23日早,得到溪尾区的送来情报,文昌伪县长邢森洲军队一排和宪兵连一连共约百余人,当天下午要到溪尾区一带来扰民。邢森洲是“海南岛孙文主义学会”的头子,国民党右派重要领导人物,国民党文昌县县长。他在文昌为非作恶,鱼肉人民,手段特别毒辣,文昌人民对他恨之入骨、不共戴天。在这次伏击战中,时间紧逼,工农革命军一时就近只能集结的兵力仅是敌人的三分之一,但溪尾区党组织联系谢冠洲率领湖山溪尾农军配合和动员了数百民众参战,使我军在兵力人数上占绝对优势,而且民众熟悉路途沟渠地形,斗志高涨。在谭明新、许侠夫的指挥下,部署三面埋伏,狙击敌人。约下午3点,邢森洲果然率领他的联防军一个排和宪兵连约百人,摇摇摆摆地来了。敌人进入埋伏地,战斗打响,我军号声、枪炮声、呐喊声震天四起。敌人突遭袭击,惊慌失措,拔腿就跑,我军乘机猛烈冲击,将狼狈退逃的敌人追至二十余里外的翁田墟,太阳落山才收兵。这次战役击毙击伤敌人十几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我军没有死亡仅伤一人。这是工农革命军打的第一场大胜仗,它展示了新生革命武装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战斗结束后,许侠夫及时组织大家进行总结,分析胜利的原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9月12日,许侠夫再次率领工农革命军夜袭文教墟。情报获悉邢森洲率县兵连数十人和文教区民团二十余人要在文教墟吃晚饭,回他家乡山森村宿营。工农革命军独立营四十余人,配合民众百余人,是日黄昏向文教墟进袭。本来邢匪上月在溪尾遭受伏击惊魂未定,这时又遭突然袭击,一时惊惶失措,匪兵民团稍事抵抗即乘黑夜从小路溃逃。我军乘胜追击至邢匪家乡,但匪兵民团已逃远,没有截获,只将邢匪的家门贴上封条而返。此役击伤敌兵数名,我军无损伤。工农革命军从此威震全县,许多原来是为虎作伥的民团,如白延区民团、锦山溪子区民团等都纷纷表示“中立”,不敢明目张胆地跟革命队伍为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在9月间,为了把文教地区的武装尽快地建立起来,许侠夫同区委领导人林佩双研究,决定利用宗族姓氏的关系,做国民党文教区团团长林伯江和队长林萱盈的思想工作,争取林伯江率部起义。经过林佩双的多次教育与发动,林伯江和林萱盈同意起义。起义条件基本成熟,党组织立即在全县制造攻打文昌县城的舆论,促使邢森洲调防民团防卫县城,趁其机会在途中策应起义。邢森洲果然急令县兵连连长符日初,到文教调集区民团来文昌县城保卫县府。符日初同林伯江把区民团调至宝典坡时,林伯江按计划部署立即举事,毙掉符日初和卫兵,当众宣布起义接受工农革命军改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伯江的起义和8月间闹马墟(今东路镇)民团团长冯葵南⑧带领20多名团丁携械起义,使国民党文昌县当局极为惊慌,即向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告急。1927年9月20日,国民党广东省民政厅发布345号令,在全岛缉捕许侠夫,企图以此扼制文昌国民党民团的倒戈起义。然而,许侠夫未被捕,文昌的民团倒戈起义反而接连不断。国民党的地方民团相继倒戈起义,削弱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壮大了人民革命武装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工农革命军又组织攻打宝芳、新桥、水北等敌据点。由于许侠夫坚定沉着,机智勇敢,指挥有方,善于发动群众,工农革命军取得节节胜利,给敌人沉重打击。于是,先后促使潭牛民团团长符直儒,蛟塘民团团长邢国森,公坡民团团长林明忠,南阳民团团长陈世东及宝芳、龙马、湖心等民团携械起义,编入工农革命军。国民党官兵的纷纷起义投入革命队伍,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27年11月下旬,许侠夫和连长陈家镒、郭书椿等带领工农革命军两个连在水北乡赤土村启迪小学(符氏祖祠)集训,准备伺机攻打文昌县城之敌。工农革命军这一军事行动,不料被奸细告密,国民党反动县长邢森洲便于12月4日纠集联防队邢谷美部、邢东雄部和县兵连黄直悟部,突然袭击我军指挥部。我军虽遭受突然袭击,但上下一致,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使敌人进展缓慢,自早晨5时至上午11时,双方交战6小时之久,出现了拉锯战。由于我军战士机智沉着,英勇应战,敌人的号兵和短枪班均被我军消灭。后来驻防海口的国民党军33团黄世英部援兵赶到,敌我力量悬殊,形势逆转,我军陷入包围圈。在此紧急关头,许侠夫率部突围,以保存革命力量。当突围至廷仁坑时,许侠夫不幸中弹倒下,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时年不足27岁。许侠夫的牺牲,是琼崖共产党特别是文昌人民革命事业的一大损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启迪学校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笔者与原宝芳乡政府副书记潘正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拜访宝芳乡天伦村委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老支书符德东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文昌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冬,将许侠夫烈士遗骸迁到宝芳墟建墓立碑和纪念亭,供后人缅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许侠夫烈士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许侠夫烈士纪念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1958年创建文昌县东阁人民公社(现东阁镇)中学,将学校命名为“侠夫中学”,以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教书育人,振兴中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侠夫中学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侠夫中学科学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侠夫中学教学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基层组织改制,将原“东阁生产大队”改名为“侠夫村民委员会”,以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鞭策牢记担当,践行乡村振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侠夫村委会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在建党百年之际,侠夫村委会和烈士亲属在烈士故乡安立烈士雕像,供后人瞻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许侠夫烈士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许侠夫烈士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祖 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厢 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编后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先烈们用铮铮铁骨和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不畏牺牲,勇往直前,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当激昂的国歌铿锵响起,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万分的怀念着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烈士英名镌刻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亭上,雕塑在庄重典雅的学校大门中央,它镌铭着烈士革命的一生、英雄的一生,光辉的一生。许侠夫烈士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革命事迹和功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先烈精神千秋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英灵浩气万古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读后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侠夫烈士是中共琼崖革命早期领导核心成员,海南著名的革命烈士。烈士生于腐朽没落的晚清,长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时期。1923年就读于暨南大学,积极投入到新民主革命的大浪潮之中,积极参加1925上海爆发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琼崖旅沪杰出的知识分子。1926年春受党组织派遣回琼参加党组织领导工作,参加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27年夏当选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同时创建中共文昌县委,任县委书记兼任琼崖工农革命军第五路军党代表。许侠夫烈士在短暂的革命一生中,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在领导琼崖人民革命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烈士生命虽短逝,但烈士精神长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2020年秋来侠夫中学主持工作后才与编者相识。二年来,编者退休后常住家乡,我们接触颇多,耳闻目睹,他是一位受桑梓尊重的乡贤,是一位受吾辈尊敬的校友和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编者是许侠夫烈士的侄孙,从小受烈士精神陶染,又经军营和党政机关的历练,有浓厚的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情怀。在建党百年前夕,他在村里安立了烈士石雕像供人们瞻仰、缅怀。紧后,他又着手编写此纪念文。为编写此文,他走遍烈士在领导琼崖革命的主要活动地,拜访数位知情前辈和革命故事传承人,收集各类史展资料,阅读党史志、地方志及多篇个人撰文。《先烈已逝 英魂永存---许侠夫烈士生平事略》一文,较全面的详细、准确记载了许侠夫烈士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一篇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教育的好素材。现文昌市教育局根据此文为蓝本,编写了红色文化校本读本《家乡的英雄---许侠夫烈士》,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在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史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实现中国梦这个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征程中,我们迫切需要将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融入课堂。给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从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中吸取宝贵营养,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用红色旗帜和精神的火炬振奋人心,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注入不竭精神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侠夫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创建的,是海南第一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中学,将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融入课堂,我校得天独厚、责无旁贷,我校必率先垂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侠夫中学校长林明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2月2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