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y的美篇

Terry

<h3>  归绥市的基督教<br>作者 特立(TERRY)</h3> <h3>归绥市基督教堂</h3> <h3>三十年代的旧城天主教堂</h3> <h3>三十年代的旧城街巷</h3> <h3>(1)归绥市,这座饱经沧桑,从早期的库库和屯到后来的归化城以致归绥市,直到今天已经形成多民族多宗教的呼和浩特;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如今以崭新的现代化中大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br>早年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各种宗教信仰,如喇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东正教等宗教,仍然沿着历史印记在现实中慢步潜行。而与喇嘛教相随的萨满教和东正教在历史的迷雾中基本失传。<br>然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著名的寺院殿堂,如观音庙、太清宫、清真大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随着呼和浩特历史的风云变幻、荣辱与共的演进也残存下来,并一直默默影响着蒙古高原各族文化和习俗的发展。而影响人类思想进化两千多年的基督教文化如今在中国也突显它的重要作用。</h3> <h3>(2) 在几百年历史的颠簸过后,我们终于有幸看到,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同发展的城市,各民族荣辱与共,和谐相随;也目睹了各宗教信仰实体建筑的遗迹和修缮后的崭新风貌。这些宗教遗迹似乎成为这个少数民族地区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最好的历史见证。<br>  众所周知,世界各地各种宗教信仰都与本国历史和各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朴素信仰休戚与共。任何存在已久的宗教都是劝人向善,教诲世人如何在世间正确生活,死后灵魂得救,并影响后人效法人生,起着殊途同归,代代相传的作用。<br>这个由于天主教与基督教教义给广大信徒带来心灵慰籍和安宁,得到世界普遍接纳,近年来也逐渐赢得中国信众的认可和快速发展。但建国后的十几年,特别是包括文革在内的前三十年,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基督教、天主教与其他宗教都遭到严重遏制。</h3> <h3>(3) 据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后,基督教新教逐渐传入中国,1887年归化城建起第一座耶稣教堂,是归绥县东民宅改建的。随后瑞典协同会派出牧师管理归绥县新教事务,相继建起三座耶稣教堂,分别是北堂、南堂和新堂。时至今日,瑞典传教士后代仍然定期来前呼和浩特参观、布道、施教、瞻仰教堂。<br>遗憾的是,三座耶稣教堂的北堂,早已不复存在。新堂于1986年拆毁改建成医院,南堂的主堂,也于1996年拆毁,仅仅附属于牧师厅的建筑留存下来。虽然这座牧师厅已成为基督新教在呼和浩特最后的象征与传奇,也已危在旦夕。<br>始建于民国十年的旧城通顺街耶稣教堂的牧师厅是宗教界的象征与缩影,见证了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它是南堂的唯一遗迹,是基督教新教最后的杰作,也是中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活化石。<br>由于内蒙古有别于内地的传教途径,使得这座瑞典教会、比利时教会的传教场所更具特殊的历史含义。但愿这座基督教牧师厅能够与时代俱进荣辱共存。</h3> <h3>(4)资料称,建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归绥市天主教堂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街27号,现在仍由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管理。1873年,时任蒙古教区代牧师的巴耆贤主教买得旧城北门外店院一处,即现在通道街天主教堂总堂所在地。之后逐步发展添加的孤儿院、修道院、医院等系列建筑,是归绥市当时最大的欧洲教堂风格的建筑区。<br>昔日,矗立在旧城北门外扎达盖河东岸的天主教堂肃穆庄严。一座三十米高的教堂顶楼上的两口大小铜钟,每天发出低沉悠远的早晚祷告钟声在归化城上空回荡,为苦命的人们祈祷安康;基督教教义在启发和拯救灵魂。由于时代愚昧落后,受到诸多限制,基督教布道说教不能顺畅开悟人心,基督教和天主教发展比较缓慢。<br>当时基督教堂东南一带有一个制作粉条和粉制品的“老粉房”,附近有一个居民买煤场。由于风吹雨淋,煤场年久失修,几段土墙几乎坍塌。紧靠煤场还有一处孤零零,曾经非常气派的空旷高墙大宅院。院门内侧整天插门上闩以防坏人或野狼潜入。<br>据说比天主教王希贤主教更早的比利时牧师曾居住于此,院门敞开不拒来者。随着老牧师离世院落破损,把这里的风水也带走了。</h3> <h3>(5)当时,归绥市许多院墙墙面都画有大白狼圈,是为吓唬野狼用的。但野狼仍然肆虐猖獗,时常出没于教堂附近空旷冷清的街巷,袭击居民仅有的猪羊鸡鸭。<br>好在人们每天都能清晰听到教堂的浑厚钟声,得到些许心灵慰籍,也能震慑野狼的肆虐。尽管天主教堂的主教和牧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过大量工作,但人们仍然远离基督,很少有人光顾教堂皈依上帝。<br>在归绥市旧城建立天主教堂六年后,民国17(1928)年由瑞典林牧师创建了绥远城(呼市新城)基督教堂。教堂原址在新城西街路北(原新城唯一的百货商店前身西侧,即后来美术馆位置),东侧不远是将军衙署。但1987年,由于城市规划,西街基督教堂拆迁搬至新城南街南端利民街口。<br>早在整个50年代,每当清晨,新城西街高悬的基督教堂的木制塔楼大钟发出瓮声瓮气的钟声,弥漫在整个新城上空。那近小远大,不绝于耳的迂回钟声似乎在唤醒沉睡的人们,新的一天即将开始。<br>习惯于教堂钟声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和安详有序的生活情景。每当黄昏晚钟响起,繁忙了一天的市民又陆续回到家中。市民们伴着教堂钟声在家中忙碌吃过晚饭,然后安宁歇息!</h3> <h3>(6)上世纪六十年代,虽然天主教堂受到文革冲击,教堂钟声消失,但新城基督教堂搬迁至新城南街与利民街交汇处,避免了重大损失。<br>改革开放后在上帝的庇护与眷顾下,经过民间修缮,如今新城基督教堂回复了往日的神采。每周日大约有五千余次参加礼拜,已成为全自治区信徒人数最多的教堂。<br>近几十年来新城教堂一直是自治区暨呼和浩特市基督教两会办公所在地。呼和浩特基督教也得到相应的良性发展,陆续迎来许多外国友人和游客观光。<br>2006年八月,笔者有幸和一位叫斯密斯·克斯科夫的宗教学者和他的随员参观了回民区通道街27号的天主教堂,对这座教堂的悠久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和考察,又参观了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和清真寺。在中国友人和天主教堂负责人的陪同下,他们了解了呼和浩特天主教堂的历史和现状,并给与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h3> <h3>(7)印象最深的是参观旧城天主教堂。走进教堂大厅,首先瞻仰了高高在上,替人类的原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的受难雕塑。所有观者都庄严肃穆,目光虔诚,站立良久,仰望耶稣。那种氛围不由得让人感到内心的负罪感和沉重感。因为基督耶稣是替人类的原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br>教堂正面左侧墙上悬挂着仁慈的本教堂主教王希贤和主教王学明的巨幅肖像;下面就是安葬他们的墓碑和穴位。看到这两位慈眉善目令人敬佩的主教,为开创中国的基督教传教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肃然起敬,崇敬之心油然而生!<br>  在教堂负责人的热情陪同讲解下,两位研究天主教的美国学者和随员一边细心聆听,一边环顾四周询问细节:在右侧主墙大梁顶端悬挂着著名圣经故事“耶稣和十二门徒《最后的晚餐》”的巨幅油画。<br>四周墙壁上都挂满耶稣基督和他的门徒们布道与殉道的故事或典故的生动油画。教堂听道坐席整齐排列,虽然教堂的特约访问者为数不多,但他们仿佛像虔诚的基督徒,正在聆听上帝的声音和教诲!<br>参加造访的各位学者和友人陪着美国学者走出教堂。仿佛每个人都得到一次心灵净化的洗礼,面部宁静安祥。</h3> <h3>作者简介:熊崇岐,笔名特立(TERRY),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1982年毕业后先后在中学中专任英语教员,后期在内蒙古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仍然当英语教员,职称副高。在几十年学校任教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满园桃李。擅长俄语的他曾在内蒙古供销学校兼任俄语课,并几次赴俄罗斯当俄语翻译。<br>他热爱文学艺术和音乐,写过诗作过画也创作过歌曲,曾经读过不少世界名著,退休后又拿起笔杆开始写作,已刊出《欧洲梦幻之旅》《烟花三月下扬州》《新疆旅游日记》《荒毛地》《归绥市》《归绥市的城门》《青城电影》《抓壮丁》《蓝宝石的故事》《图瓦的祭奠仪式》《伊尔库茨克奇遇》《图瓦中医诊所》《老三届的考学之路》《母爱永恒》《难忘的学校乐队》《墓葬文化》《果戈里故事简介》《刘汉及其家人》《师生情》《珠海圆明新园》《惠州打工》《五十年代绥远城》《龙的故事》《绥远城西街》《神游深圳》《炼狱》《大串联》《士兵之歌》《冰海沉船》《悲惨世界》《陈年往事》《教育的诗篇》《绥远城的满族》《乡村女教师》《话说归绥城门》《从历史走来的青城》《经典电影的魅力》《齐纳尔巴图》《远去的欧洲系列》《战争与和平启示录》《复活》《共产党员》《草原恋》《唐·吉诃德》《山西大院》《呼唤真善美》《台湾三叔》《伊尔库茨克火车站》《哈姆多瓦农庄》,再写一篇《满族服饰》以飨读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