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家祭祀圣地—天坛公园

海鲜(大陆)中泰友协

<p class="ql-block">  身居北京,一直想向美友们介绍一下京城的名胜古迹,但各个景点人满为患,拍摄的照片总是人头攒动,因无法表现这些名胜古迹的庄严雄伟、幽静肃穆而没有付诸行动。为了实现这一夙愿,春节前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赶在大批游客蜂拥而至前抵达了这次向大家介绍的天坛公园。</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建于1420年,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国废除帝制后于1918年改为公园对外开放。天坛</span>占地273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清朝后期,八国联军侵华,占领了天坛,西南部的牺牲所部分建筑遭到破坏,民国时期又被林场、医院所占,解放后,新中国的林业部门和医疗部门顺理成章的接收被占用土地,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来天坛医院在该地建设时,发现了一些牺牲所的墙垣和基石,现露天存放于斋宫南面。民国加上解放后早期,人们对文物保护不够重视,天坛东南、西南和南部外坛地域不断被蚕食占用,现在天坛公园的东南、南、西南围墙已是过去的内坛墙,天坛南门也是内坛中轴线的昭亨门。天坛现在所辖面积比初建时少了大约7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故宫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  图中蓝色部分是天坛丢失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北京为中轴线申遗而进行了一些腾退工作,城市发展和历史原因丢失的面积不可能完全回归天坛了,但至少牺牲所建筑群这块地方应该回归,然而,这块地方的回归也是困难重重,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复杂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我们衷心希望能够看到天坛牺牲所重建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礼记》提出:“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因此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祭祀活动,把它当做天子向天下显示统治理念、教化臣民的神圣舞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坛祭祀建筑群,集中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礼仪规制、建筑艺术、科学文化之大成,极具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p><p class="ql-block"> 天坛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外坛墙周长6553米(东南、南、西南外坛墙已无存),南北相距1657米、东西相距1703米。内坛墙周长4152米,南北相距1283米、东西相距1025米。</p><p class="ql-block"> 天坛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有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北两部分,在中轴线有南北门相通。内坛有三个建筑群,分别为圜丘坛、祈谷坛和斋宫。外坛大部分空旷,植有柏树,仅在西南角建有神乐署和牺牲所两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天坛规划设计中,突显了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由于天坛地区不允许无人机拍摄,下面选几张天坛官方的图片,以示中国古代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及落实到实际应用中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  天坛最南面的内外围墙呈方形,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圆弧形,象征天。</p> <p class="ql-block">  园丘坛则是内圆外方。</p> <p class="ql-block">  祈谷坛的祈年殿坐落在圆形台基之上,周围被方形围墙环绕。</p> <p class="ql-block">  北部内坛墙</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天为阳、地为阴,因此天坛建筑规划均取阳数(即奇数或称单数)为标准。天坛总体规划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条轴线:天坛中轴线</p><p class="ql-block"> 三道坛墙:外坛墙、内坛墙、分隔圆丘坛与祈谷坛的东西向坛墙</p><p class="ql-block"> 五组建筑:园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官建筑群、神乐署建筑群、牺牲所建筑群(被占用已不存在,只有一些建筑基石放在斋宫南侧)</p><p class="ql-block">七星镇石: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p><p class="ql-block">九座坛门:祈谷坛门、圜丘坛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可以明显看出1、3、5的规划。</p> <p class="ql-block">  天坛中轴线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  七星石位于祈年殿东南,上刻山形,讹传为陨石,实为寓意泰山七峰。</p> <p class="ql-block">  九门坐落在内坛墙的东西南北,全部拍照要走到腿疼,我选拍了其中五个门。</p> <p class="ql-block">  天坛的总体情况介绍完了,让我们循着当年祭祀者的足迹详细看看天坛吧!我们从天坛西门进入。这是当年皇帝祭祀的路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内坛墙的西天门,最先到达的是斋宫。天坛斋宫建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经乾隆时期改扩建,形成现在的格局,能够满足皇帝斋戒时静心、恪礼等需求。</p><p class="ql-block"> 天坛斋宫坐西向东,为回字形宫城。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斋宫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  斋宫内建筑有钟鼓楼、礼仪大殿和寝宫。建筑最宏伟,使用频率很高。</p> <p class="ql-block">  皇帝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冬至祭天,明清两代共有22位皇帝在此斋戒。</p><p class="ql-block"> 皇帝入斋宫后,矜持端正,沐浴更衣,或诵咏祖训,或浏览圣贤文章,静候大典时刻的到来。陪祀百官亦行斋戒,净化身心。</p> <p class="ql-block">  祭祀前三天为斋戒期。斋戒期间,不食荤辛(荤辛指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食物)、不饮酒、不作乐、不理刑名、不吊丧、不与妻妾同寝,以示对神灵的恭敬。</p> <p class="ql-block">  斋宫围墙和沟壑</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斋宫的主殿,也叫无梁殿。因建筑使用砖拱承重,不用梁枋而得名。皇帝进出斋宫均在此举行相关礼仪。殿内横额“钦若昊天”是乾隆御笔,屏风、宝座均为原物,十分宝贵。</p> <p class="ql-block">  主殿前左右各有一时辰亭和监督祭祀铜人。 时辰亭用于呈报时辰,祀日日出前七刻(四点一刻),负责官员将祭祀时辰奏折放入斋宫时辰亭,再由总管太监取出呈达皇帝。</p> <p class="ql-block">  铜人身着文官服饰,相传是唐代的魏征,因其直言敢谏,故有此说法,他手持斋戒铜牌,上刻“斋戒”二字,用来警示皇上。</p> <p class="ql-block">主殿后是皇帝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  皇家使用的部分金质器皿</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是神乐署建筑群,神</span>乐署位于天坛西外坛,斋宫西部,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目前正在内部维修,暂停开放。</p> <p class="ql-block">  看完斋宫,我们走到天坛南门(原内坛昭亨门),去看看天坛的主要建筑群圜丘坛和祈谷坛。</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 圜丘坛棂星门,位于圜丘外墙,是古代祭坛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造。天坛圜丘内外墙各设门四组,每组三门,共设棂星门八组24座。</p> <p class="ql-block">  圜丘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为天地合祭坛,遵循南京天地坛旧制建成。明朝有9位皇帝在北京天地坛举行了102次天地合祀祭祀大典。明朝中期在城东北另建地坛分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次祭祀,都极尽奢华,仪式繁复,仪器考究。以“春正月天地合祀”为例,牺牲要用28头牛,33只羊,34口猪,2只鹿,12只兔,祀前一个月供养于牺牲所。</p> <p class="ql-block">  圜丘的建筑,满满都是中国文化。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 “九”是阳数中最大的数,称为“天数”,象征“天”的圜丘蕴藏着数不胜数的数字“九”。</p><p class="ql-block"> 圈丘的坛面、台阶、栏板构件都取九和九的倍数。圜丘三层圆形石坛各铺有九重石板;每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上下,每层栏板数均是九的倍数。</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圜丘中心的天心石。</p><p class="ql-block"> 站在天心石上发声说话,从四面八方传来悦耳的回音,使人的整个心灵都沉浸在声响幻境中。这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果,天心石的位置,正是圜丘坛的中心。周围砌有三重石栏,两道逆墙。这是从圆心石上发出的声音同时从四周向圆心石折射回来的结果。回声是从四面传来,声波震动较大,听起来既十分洪亮又连续不断,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万民归心”。</p> <p class="ql-block">  这种回声现象是在无人又空旷情况下 才会有的效果,现在每天游人如织,不可能听到什么回声了。</p> <p class="ql-block">  天心石外边围以扇形石,上层坛共有9环。第一环9块,以后各环都是“九”的倍数。中层坛是第10-18环,也是9环;下层坛是19-27环,还是9环,合计使用扇面石3402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层坛扇面石共有378个“九”</span> 。</p><p class="ql-block"> 圜丘坛上下左右都是9和9的倍数。</p> <p class="ql-block">  圜丘坛上北望皇穹宇</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老百姓叫“回音壁”)大门。</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是存放“皇天上帝“和”风雨雷电诸神牌位的地方”。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是著名的“回音壁”,一人站在墙体的一侧,轻声说话,声音沿着光滑的围墙内弧传递,另一人站在壁的另一端能够清楚听到。</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殿前有三块汉白玉,称为三音石,环境安静的时候,站在第三块石头上击掌,可以听到三次回声。原因是这块石板恰于圆形回音壁的圆心位置,从这里发出的声波经由东、西配殿和回音壁墙面的反射,均能回到圆心;又因两个反射体到圆心的距离差别较大,所以能听到三声回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心石”、“回音壁”、“三音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以上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这些祭祀建筑既有他的祭祀功能,同时还蕴含着当时高超的科学技术。</p> <p class="ql-block">  现在,回音壁墙上一圈还有人们过去脸贴墙壁互相通话的污渍,为保护文物,回音壁已不再让人靠近,无法再体验音波沿墙传递的奇迹了。</p> <p class="ql-block">  天坛空地广植古柏,有些五、六百年古树长成特别的样貌令人称奇,这棵古柏如有许多龙盘在上面,被称为九龙柏,位于皇穹宇后侧。</p> <p class="ql-block">  这棵古树是柏抱槐,槐树长在柏树中。位于祈年殿外东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圜丘坛建筑群的北门成贞门,两侧围墙是圜丘坛建筑群和祈谷坛建筑群的分隔墙。透过城门远眺祈年殿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  圜丘和祈谷坛之间由丹陛桥连接,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宛如登天之感。丹陛桥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p> <p class="ql-block">  祈谷坛大门祈年门,这是最高等级的大门。中间大门是留给天神的,皇帝也得从边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  祈谷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它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中央4根“龙井柱”代表一年四季,中层12根柱子象征12个月,外圈12根柱象征12个时辰,内外檐柱24根代表24个节气。设计精巧,寓意奇特。</p><p class="ql-block"> 祈年殿让人惊艳的是内顶有一个盘龙木雕藻井,地上中央对应的是一块盘龙文理的圆形大理石,两相照应,相得益彰,可惜现在祈年殿已不让进入,无法再饱眼福了。</p> <p class="ql-block">  祈谷坛主殿乾皇殿</p> <p class="ql-block">祈谷坛东配殿</p> <p class="ql-block">  祈谷坛附属建筑宰牲亭</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美友们,著名的皇家祭祀圣地—天坛就介绍完了,如果你还没有去过天坛,赶快行动起来吧;如果你去过了,不妨再做一次深度游,充分体会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