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四年春节回老家

乃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除夕之夜,鞭炮齐鸣。降州鼓乐,荧屏震撼。不由的又谈到了老家,孩子们曾经多次提到孙女要回老家看看。孙女小小年龄怎么对老家有如此“情感”让我百思不解?是我写的〈无言的历史〉让她对老家有了兴趣?不会,七岁的孩子是看不懂这样的文章。“洲洲,你为什么想回老家?”“老师让我们写老家的作文,我不会写。”小孙女的回答让我不由思绪万千,我真是个不懂事的爷爷[捂脸][捂脸]吃饭间和两个孩子商量后,明天老家一日游。</b></p> <p class="ql-block">驱车过黄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春节降州一日游〈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早晨不到八点就上了高速,九时多就过了黄河,快十一点到了降州。下了高速过了新城,下塬就到了龙兴塔前,没有几步就是常家胡同。胡同里静悄悄的有些瘆人和大街上熙熙攘攘人群,龙兴广场喧闹的场景仿佛是两个世界。摩托声响打破了胡同的宁静,堂弟乃民和孩子壮壮到了院门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壮壮一米八的个子,文文静静的一看就是杜家人。“杜家人”这话说的似乎让人疑惑,说真的,我这一生认识接触过的杜家男人都是这样的,性格仿佛是一锅铁水浇筑的,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一样。当然壮壮也不例外了,他在重庆大学上研究生,今年就要毕业了,今后的工作落实在了四川成都,这是他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春节。以后在成都安了家有了孩子在回来过年那感觉可能和今日不同吧?是啊这古老的胡同怎能不安静?它太古老了,太陈旧了。它已经不适合人们居住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奔向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生活环境。一切都在改变,老宅院也改了原来的底色面目全非,原先莲花盛开,鱼儿戏水的大缸也无奈闲置移放别处。只有大门二门上的对联是新的,是乃民专门用心贴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和孩子们在这里照张相,留个念想,希望他们能记住老家,记住老宅,记住新绛,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是降州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0二四年大年初四 西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我的堂妹今天和我的微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哥春节快乐!昨天看到小四发的你们的拍照,说你们到了老家了!毛毛和早早都是很小的时候见过的,现在都长成成年人了!孙女也这么高了,长的清秀。和您年轻时有点像。这让我想起了您年轻的时候。记得您有一次出差,回来时给我带了一个塑料的文具盒,里面带有海绵,软软的,外面是天蓝色的,非常漂亮。当时我可能就只有咱客厅方桌高点,手里捏着文具盒,抬头看着又瘦又高大的你,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件事让我得意了很久[微笑][微笑]时光真快,转眼父辈都离去,在他们的庇护下,我们各自忙碌,都开枝散叶了!时光流走了岁月,但儿时父辈带给我们的那份真切的亲情却留在了心底。西安的哥哥姐姐,每次见到,都觉得回到了童年,感到莫名的亲切。看到照片,您也胖了,和四妈有点像,小四说,您x0啦,我也x0啦。真快!我在海南,这里气候比老家暖一些。夏天来的快比较热。每天送送孙子上学,中间跳跳广场舞。小红乃卫小杰他们都在西安安了家,也是忙忙碌碌。祝愿咱们的兄弟姐妹们,子孙后代都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乃红,当小四给我说你问她要我的联系号吋我是很激动的,多少年了,从五爸五妈去世后我们在无见面过,老家我回过N多次却次次感觉亲切,因为那里是我的根,是老爷爷,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伯父伯母,叔父姑姑,哥哥姐姐们生活的地方,常家胡同有他们留下的足迹和故事,我总在寻觅,寻觅那无法找到的幻境。我有寻觅故人的心,却忘却了现实的我们曾经的故事。你却还记得几十年前的事,昨天我还对乃民说,只记得老宅院里有一群孩子,都是谁?都有谁?而如今老宅院没有那时的热闹,只剩下了一种荒凉,长辈们故去,你们我们也散于四海五洲,无法统计从这个院走出繁衍出多少英才良人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家家都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就像你说的那样祝愿咱们的兄弟姐妹们,子孙后代都春节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新降老城正街</p> <p class="ql-block">老宅</p> <p class="ql-block">老宅南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过去的三进院如今面貌全非,只剩下前院,厅堂不在了,东西厢房也变了模样。</b></p> <p class="ql-block">院中的养鱼大缸也挪了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春节降州一日游〈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到老家就想着老家的味道<铜火锅>,从我记事开始,每一年春节都会吃上母亲做的火锅,那个味道永远无法忘记的。母亲去世后这二十多年我都在努力尝试着想着学着母亲,却总不能如愿。就在疫情前的一年,我和几个老同学游玩山西到了降州,比我年纪还大的外甥女在她住处的巷口火锅店招待我们,其味道就和母亲做的一样,我才知道母亲的味道就是老家的味道,老家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为此那年我专门还做了一篇介绍降州火锅的美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回家前我就给孩子们讲述铜火锅和奶奶的故事,到了老城,我们专门绕路从东边进城。来到文庙,那家火锅店同其它饭店一样春节不营业,原来计划全打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乃卫知道我要吃火锅,和春红到处联系得到的信息都是关门。弟弟、弟妹开车到新城要一家家的寻找,还好,可能上苍也不愿我们失望,一家规模挺大的火锅店开门营业。停车,进店,落座,春红递过莱单让我点菜,眼花的我没带眼镜,拿着菜单无从下手,便说我们要个火锅就行了,聪明的服务员赶忙建议道:“这里有套餐,你们选个388就行了。”我多了一句嘴,“这够吗?”“没有问题,你们六个大人一个小孩够了。”看到服务员讲话自信的样子,却还是没有完全消除我的顾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快几个服务员端着菜盘就来了,同时上菜我从未见过,十多盘凉菜一下摆满餐桌,接下来边吃边上,都有些顾及不暇,铜火锅上来了,我想这就应该结束了,不想服务员端了一碗炒凉粉解释道:还有呢,有鸡必有鱼,魚还没上呢。真的太丰富了,一个铜火锅让孩子们吃的停不下筷匙并赞不绝口,他们不曾吃过奶奶做的火锅,虽然有毛毛时母亲还在世,可她年纪大了,已经做不动了,今天的这顿饭就是母亲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更让我惊讶的388能吃到这么多的菜,多少?我记不清楚了,感觉怎么也有二十多道了,临走时,糖醋鱼,葫芦鸡,甜饭,好多菜都剩下了,吃不完,就是吃不完!量太多了,味太美了,就是太美了!以至于早早过后说,他以后要带同学来这里专门吃饭。毛毛感叹,生活在这里挺好的,教育资源好文化又深厚,食物美味道香,享受生活成本还不高,若是躺平养老还真是个好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常家胡同出北口走七星坡就到了降州三楼,城隍庙,降州署衙。从降州大堂后边就进了我国唯一现存的隋代官家花园。从花园正门出来过了北街就到了天主教堂,参观完教堂,走胡同向东就是隆兴寺了。跟着孩子倒是兴趣盎然,滔滔不绝当着导游,也不觉得累了,甚至跟着早早一起爬到了隆兴塔的塔顶。下了塔,又看了宋朝古墓室和隆兴碑,出了山门向东就到了降州文庙,降州文化底蕴深厚,“弟子规”“澄泥砚”都出自这里,孔子受人尊敬文庙也因此规模很大,从宋朝至今保护的如此之好也就顺理成章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游玩了一天,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今天还要赶回西安,原先计划到乔家和柴家民居院看来没有时间了,就到外甥女家稍坐休息并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降州三楼之一<戏楼></p> <p class="ql-block">降州三楼之一<鼓楼></p> <p class="ql-block">七星坡</p> <p class="ql-block">降州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降州三楼之一<鐘楼></p> <p class="ql-block">降州府</p> <p class="ql-block">降州州大堂</p><p class="ql-block">全国现存的最早最大的府衙大堂</p> <p class="ql-block">文,武官员戒律石碑内容</p> <p class="ql-block">我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官家花园<降州居守圆池></p> <p class="ql-block">洄莲亭</p> <p class="ql-block">拓画</p> <p class="ql-block">门槛上刻有四个大字,如今无人能识别,学术界还在讨论中。</p> <p class="ql-block">花园正门</p> <p class="ql-block">远眺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全国四大天主教堂之一</b></p> <p class="ql-block">教堂旁边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p> <p class="ql-block">唐碧落碑</p> <p class="ql-block">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