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俗文化—琼剧

三亚江林琼剧演出中心

基本介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中国海南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戏。清代称为“土戏”或“海南戏”,琼山、海口一带称为“斋”,海外侨胞则称之为“琼州戏”“琼音”。是海南省海口市、定安县等地方传统戏剧,也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08年6月,琼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近400年的历史。琼剧不仅在海南当地十分盛行,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中国地区,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广为人知。琼剧是海南人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讲述了海南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是海南人重要的精神家园。</span></p> 琼剧发展历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清代咸丰年间,郴簧声腔传入海南,琼剧在吸纳外来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更新,演化成以板腔体为主、兼有少量曲牌、用海南话演唱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与此同时,琼剧艺人编写的剧目也大量涌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光绪二十三年(1897)前后,军戏、青楼戏衰落,并入琼剧班,形成文武大班的体制,琼剧中分出文戏佬倌和武戏佬倌两大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民国时琼剧编演文明戏,变革唱腔,向写实靠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新中国成立后,琼剧迎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挖掘整理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唱腔、曲牌和表演程式,编演了一大批新剧目,又创新了一批有特色的板腔。行当体制精简为生、旦、净、丑、末五大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是海南人民世代发展传承的一种地方戏曲文化,历史上曾给海南的发展以重要影响,在人类学、民俗学、区域文化学和国际文化交流史等方面都具有重型的研究价值。</span></p> 独具魅力的琼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是产生于明代的海南地方剧种, 其演唱语言采用海南方言, 形成并发展了一整套拥有海南本土特色的传统。琼剧在其形成与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都在不断地汲取着海南的民间歌舞音乐与不同地方戏曲的长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表现的内容, 既有当地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 也包括从其他戏剧中借鉴的经典, 如《张文秀》《红叶题诗》《搜书院》《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唱腔以粗狂质朴所著称。腔由字生、音域宽广。琼剧不仅有着优雅舒展的腔调、悠扬宽阔的旋律,且体裁丰富多彩,既有高亢激越,也不乏委婉缠绵。琼剧的唱腔可分为中板、曲牌、杂调、专用腔、苦叹类等类别。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其独具特色的中板类音乐唱腔, 在其中运用较频繁的唱腔音乐为同音重复的旋律, 此同音旋律法体现出了琼剧表演唱腔音乐特有的柔和与昂扬 。在琼剧唱腔中还融合了海南的民间音乐小调等, 其伴奏音乐在表演文戏或武戏的音乐旋律时, 曲调特色各不相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的行当可分为:生、旦、净、丑、末等体制类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演员的服装制度规格要求较为严森, 而脸谱根据不同的角色和所表演的不同剧目而有着较大的区别, 不同时期琼剧剧目的主要内容都呈现出各个时代所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古往今来, 不少琼剧表演艺术家, 如林道修、王裕仁 (三升半) 、郑家福 (郑长和) , 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在舞台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span></p> 琼剧代表剧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的艺术遗产丰富,它的传统剧目分三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一是文戏(以唱功为主),如《槐荫记》、《琵琶记》等八百多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二是武戏(以做功、武打为主),剧目有《八仙庆寿》《六国封相》《古城会》《单刀会》以及《三国》《水浒》《薛家传》《杨家将》《封神演义》等历史、神话小说戏等四百多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三是文明戏,又称时装旗袍戏,剧目有《救国运动》《省港大罢工》《空谷兰》《断肠草》《秋瑾殉国》《啼笑因缘》等一百三十多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解放后经过整理、改编、创作和移植其他剧种的古装、现代剧目共有一千五百多出。还出现了一批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如《红叶题诗》《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等。这些剧目,故事动人,唱词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span></p> ◎◎◎◎◎◎◎◎◎◎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琼剧是一种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优秀地方剧种, 是我国戏剧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艺术特征独特, 承载着海南岛千百年民间传统所积淀的文化风貌, 且影响至今不衰。如今,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琼剧艺术的继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我们有责任宣传其内涵、总结其研究成就、弘扬其精髓,促使其更好的发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