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上的这条河叫“贾鲁河”。比起全国众多知名的大江大河来说,许人们可能对它比较陌生,但说“鸿沟”,大家一定会想到“不可逾越鸿沟”这一典故吧!其实,“鸿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贾鲁河”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鸿沟”是公元前361年的战国时期,魏惠王下令在中原地区开凿的一条中国最早的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人工运河,它的源头在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西南部新密市白杨树岗五指山下的圣水峪,向北流入荥阳,再沿着黄河南岸的邙山岭脚下汇入古荥的“鸿沟”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逐鹿中原,以“鸿沟”为界,分别建起了两座城池—汉王城与霸王城,以此划分天下。今天人们看到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由此而来。所以说,“鸿沟”其实就是今天的贾鲁河前身。</b></p> <p class="ql-block">俯瞰中牟白沙贾鲁河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鸿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时期,一直是连接中原黄、淮两河之间的主要水运通道,汉代叫“浪荡渠”,唐代改名“蔡河”。元代时,由于黄河泛滥,开封决口,河道北移,淹没大片土地,运河漕道也被泥沙淤积,直接威胁到朝廷的经济命脉和财政支柱。为了开通漕路并宣泄沥涝,1351年,时任工部尚书的贾鲁(山西晋城人)受命主持疏通汴河、蔡河,挽黄河之水向东南,从今天的兰考县东部,经曹县南、商丘北、砀山西、萧县北,至徐州入泗,由泗入淮。后人为纪念他的伟大业绩,将这条新河定名为“贾鲁河”。</b></p> <p class="ql-block">晨曦下的贾鲁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明弘治七年(1494),刘大夏在疏浚贾鲁河故道时,在中牟境内新开了长七十里的河道,导水南行经开封朱仙镇、尉氏入扶沟,称之为“运粮河”。这条运河的开通,为南北方的贸易往来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而开封朱仙镇因地控贾鲁河水运咽喉而发展成为与汉口、景德、佛山齐名的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但由于从清道光年间开始,黄河多次决口,河道屡经泥沙淤塞,贾鲁河变成了“小黄河”。加之清朝末年京汉、陇海铁路的相继修筑,贾鲁河水路运输风光不再。1938年,国民党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下令炸开郑州黄河花园口,制作了震惊中外的“郑州花园口事件”,肆虐的黄河水一泻千里,使得平汉铁路东侧的豫东、苏北、皖北平原地区成为“黄泛区”,有89000多人在水灾中丧生,贾鲁河从此彻底废弃。</b></p> <p class="ql-block">白沙贾鲁河风光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投入巨资对贾鲁河河道,进行了疏浚和两岸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使得这条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运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的贾鲁河,从郑州市西南的尖岗水库,流经城北部的惠济区、东部的中牟县,进入开封县后,向南经尉氏县、扶沟县、西华县,在周口川汇区汇入沙颖河,全长256公里。中下游河道已经通航,成为河南重要的水路运输入海通道。而从中牟段大王庄上游,一直到郑州城西尖岗水库的全长63公里的河道,经过治理后,打造了12个主题公园和12个植物专类园,如今已经成为郑州首屈一指的城市景观河道和生态走廊,景色越来越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贾鲁河与黄河擦肩而过,近在咫尺,但它却属于淮河水系,郑州的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东风渠以及许昌的许扶运河等,都汇入了贾鲁河。</b></p> <p class="ql-block">白沙贾鲁河生态公园</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贾鲁河</p> <p class="ql-block">贾鲁河畔新建的河南省科技馆</p> <p class="ql-block">白沙賈鲁河畔的象湖</p> <p class="ql-block">象湖晚霞夕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