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喜欢玉,喜欢玉的温润,通透。稍大点,读《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身上都有块通灵宝玉。知晓了玉有灵性,可以接通天地,护佑平安。对玉更有了份亲近和渴望。</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中旬,我在手机上无意间刷到南博建院90周年举办玉润中华特展。看到只能从图片和纪录片里看到的古代玉器都在此次特展之列,那一刻的兴奋无以言表,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迫切的一睹为快。查看攻略,南博小程序成功预约到7天后的特展。</p> <p class="ql-block">1月25号,天不亮,我和同样喜欢文博的好友一行4人出发,计划赶第一波进去观展,这样可以避开过多的人流。9点南博开门时间我们到达。站在南博大门口,既兴奋又激动,里面有我迫切想见到的宝贝们啊。走在进展厅的路上,我边走边和朋友说,南博玉展我肯定还会再来的,这句预言竟然不久得到应验。我们来的这天玉润中华特展展厅进行调整,我最想看到的11号展厅暂时关闭,25号只看了12号展厅和春华秋实特展。不过也是相当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25号上午看到的春华秋实特展中的重量级展品:</p> <p class="ql-block">康熙青花万寿瓶:通体一万个寿字,整整齐齐,疏密有致。</p> <p class="ql-block">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现存唯一带盖釉里红梅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花寿山福海纹炉:青铜鼎形,蓝地白花,寿山佛海</p> <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投降签字用的笔</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仪式时时间定格在1945年9月9日上午九时。</p> <p class="ql-block">《耶稣像》</p><p class="ql-block">沈寿“仿真绣”的代表作。绣圣用100多种丝线,绣出画作的肌理、明暗和光泽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915年,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坤與万国全图,也是这次特展才见的一个珍贵藏品。</p> <p class="ql-block">镇护天下展厅展出的唯一一件展品—金兽,因其憨态可掬的形态被观展者戏称为独占大单间的哈吉米。</p> <p class="ql-block">镇护之宝。现今出土文物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重达9100克,含金量99%。</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玉润中华12号展厅、镇护天下金兽,春华秋实特展厅已是下午,参展的人越来越多,带着震撼和遗憾我们打道回府。为了弥补遗憾,我又预约了7天后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 2月的第一天,风大雨急,一早天不亮我就出发,希望这个天气观展的人不要太多,让我能好好观赏下我心仪的宝贝们!</p> <p class="ql-block">9点开门,直奔玉润中华特展11号展厅。</p> <p class="ql-block">南博这场为庆祝建院90周年而举行的玉润中华特展汇聚了国内40多家文博机构的约600余件(组)藏品,很多是国宝级的镇馆之宝。195件全国禁止出境文物中来了3件。可谓史无前例。特展经过策展人精心布局和设计。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黑底白色的玉润中华中国玉器万年史诗画卷的醒目标题。进门仰头,展厅顶部星罗棋布,宛若浩瀚苍穹。观众进入其中仿佛融入浩瀚的宇宙,当下穿越了时空,回到数千年前的华夏大地。</p> <p class="ql-block">玉润中华特展是按照时间顺序,整体分三个篇章,每个篇章又分为二个单元。</p><p class="ql-block">第一章玉生华夏,分为万年和星辉,主要是小南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下的玉产物,是中华玉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对天地对未知和自身的探索。</p><p class="ql-block">第二篇章玉成中国,时间跨度是夏商周至两汉。分为呈礼和比德。玉成为了礼器载体。玉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第三章玉美神州,三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分为琼华和巧思。玉成为世俗社会中幸福生活与美好希望的寄托;在包容开放、多元文化互通的背景下,此时的玉器充满了意趣和风雅。</p><p class="ql-block">第一章:玉生华夏</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 万年</p><p class="ql-block">“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揭开帷幕,史前诸多玉文化展示着东方文明最早的宗教,艺术,政治和财富。</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p><p class="ql-block">星辉</p><p class="ql-block">距今7000-4000年的华夏大地,玉得到普遍认同,史前社会正向着“中华文明共同体”大步迈进。</p> <p class="ql-block">史前文化列表</p> <p class="ql-block">琮和璧是最早蕴含“天圆地方”观念的礼器,两者结合,体现了史前先民们朴素的宇宙观和对天地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万年前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玉器了</p> <p class="ql-block">远古的玉玦</p> <p class="ql-block">人脸</p> <p class="ql-block">长江流域的玉玦璜组件等,遗憾凌家滩玉鹰(已经回家啦)没有得见。</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发现的最早的C形龙</p> <p class="ql-block">项饰,史前玉器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相较C形龙,玉猪龙更像是蜷缩着的胚胎的状态,更厚重些。</p> <p class="ql-block">齐家文化的琮,璧,环和三璜连璧</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的代表神人兽面纹琮</p> <p class="ql-block">左一良渚文化透雕人鸟兽玉饰件</p> <p class="ql-block">这件舌形石钺显示史前的玉器加工已经相当发达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p><p class="ql-block">玉成中国。</p><p class="ql-block">商与西周,玉礼制一脉相承,进一步奠定华夏礼仪制度的基石。东周至秦汉,人文思维开始觉醒,玉器逐步塑造起中华民族气质涵养与精神品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p><p class="ql-block">呈礼围绕夏商周三代华夏从古国走向王国,揭示玉礼器如何成为维持国家礼仪、制度运转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p><p class="ql-block">比德,以东周至秦汉为时间线,描绘玉逐步人格化、以玉规范个体行为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玉成中国是玉器展三章节里我最喜欢的一章,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此开启。这一时期的玉器从神性缓缓的转入人性,用玉的坚韧和温润来类比人的五德,即仁、义、智、勇、洁。</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的玉器中就有我最喜欢的几件。</p> <p class="ql-block">朱雀踏虎衔环玉卮</p><p class="ql-block">玉卮是古代乘酒的器皿。由一整块玉制成,几乎涵盖了战国时期最高制玉工艺,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凸起,掏堂等,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利用玉料本身的不规则将凸起的部分雕成了镂空的朱雀和侧身的猛虎(朱雀踏虎),可谓巧夺天工。此玉卮设计致美,工艺致精,堪称无价之宝。</p><p class="ql-block">唯一可惜的是玉卮盖遗失。</p> <p class="ql-block">东汉神兽纹玉樽</p><p class="ql-block">195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整个玉樽呈现不透明的灰白色(可能是土中深埋久了受了沁的缘故),这让原本隐藏起来的浮雕显得更为清晰和生动。张牙舞爪的熊正与独角龙云中嬉戏、云海中翻腾的两只螭龙、持仙芝戏螭龙的羽人、带着胜的西王母与持着灵芝草的仙人,流云的纹样,使得整个的浮雕风格也是很飘逸生动的。</p> <p class="ql-block">双身兽面纹璧,目前出土的最大的璧</p> <p class="ql-block">这件活环链玉神人饰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羽人造型亦人亦鸟,形象生动,刻画细致。唯妙唯肖。最有意思的是羽人脑后的3节活环,活环并不是一节节拼接上去的,而是一整块玉掏雕出来的,可谓巧夺天工,叹为观止。感叹古人制玉工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现存最大的商代玉戈,整体呈硕长形,玉质成青黄色,长94厘米,也是195件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我们看到后面有个孔,是用来绑缚在这种木头柄上面的,来作为一种重要礼仪的仪仗或者仪式用品来使用。它最重要的还是体现了早期商代时期王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还有件195禁止出国的文物西王母神瑞叠胜形玉座屏已经回家,只能借用网络上的图片,以弥补未见之遗憾。</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文化和石峁文化的牙璋和璧。璋和璧代表夏商时期玉作为礼器用具及王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西周出土的五璜联佩,佩璜的等级体现佩戴者的身份,玉器也成了界定身份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套装玉饰组件,工艺精湛,审美不输今日。</p> <p class="ql-block">神兽纹环神兽遒劲,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玉舞人身形柔美,楚楚动人。</p> <p class="ql-block">汉朝及后期玉器更注重艺术和审美,观赏性也更强些。</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玉美神州</p><p class="ql-block">从三国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分为琼华和巧思。玉成为世俗社会中幸福生活与美好希望的寄托;在包容开放、多元文化互通的背景下,此时的玉器充满了意趣和风雅。</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p><p class="ql-block">琼华</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p><p class="ql-block">巧思</p> <p class="ql-block">唐玉梁金宝钿带,金镶玉加宝石,有典型的异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的小粉瓶</p> <p class="ql-block">金蝉玉叶</p> <p class="ql-block">玉朝珠</p> <p class="ql-block">明朝嵌宝石乌纱翼善冠</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明清,大背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华夏不同族群的大融合,玉就体现了工艺人文、技术上的大包容,能看到玉和金属、宝石、玛瑙、玻璃等等的结合。到展厅末尾,从玉料到工艺的各个部分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观玉展短短半日,时空却横跨数千年甚至近万年,可谓一眼万年。这次玉润中华特展不仅是玉器的顶级盛宴,也是一部中华文明史的解读。玉从史前的佩戴装饰,到具有宗教神性,到象征王权和礼器用具,再到以玉比德,玉随着中华文明在进步,玉作用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也在反哺于玉。我也知道我为什么如此喜欢玉,因为它能横跨千年甚至万年而来,足见其坚韧。因为它可以在玉工手下雕琢成任何喜欢的器皿,足见其包容。因为它温润有泽,剔透如镜,足见其美丽!</p><p class="ql-block">季羡林先生说“如果用一件物质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p> <p class="ql-block">2024年农历甲辰恰逢龙年,龙呈祥瑞,最后将这次特展中拍到的玉龙呈现出来,祝所有看到的朋友们龙年大吉,平安喜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