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刺猬的优雅》,心灵一点点透进光来,庸常生活中忽而发生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件,呈现一种可供仿效的生命形态。</p> <p class="ql-block"> 书中女主是一个符合世俗普遍意义的门房,矮小肥胖、沉默冷漠,几十年来,她隐于职业门房的外壳下、隐于书,创造着意念中的理想生活。多数人的阅读是为了增加知识、提高认知、文学书写或留名传世,而女主却将一本本书拼接成一副巨大的幕布,她遮蔽于这无人涉足的后台。在这里,她像一种穴居生物般长久幽居,与外界始终保持一段清冷的距离,为阅读、为将生活中不可承受之轻转换成生命精神之永恒。</p> <p class="ql-block"> 女主只有一个可与之相言相欢的朋友,在除此之外的偌大宁静里读与思。女主日常生活的背面是一扇小小的门。门后,如洞穴,那些书,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壁立着、敞开着。许多年来,为不被打扰,她把自己活成一只刺猬,屏蔽掉诸多日常喧嚣,沉浸于这小小书穴,阅读、听乐、与猫对视。她的阅读透着一股内敛沉着、高贵典雅的气息,赋予她深渊般的阴逸气质,与世俗身份形成巨大反差,吸引着每一个惯于在暗处阅读的人。书中描述女主阅读日本作家的一本书《礼赞阴翳》:“烛影里的漆器仿佛有玉沼般的深幽、厚密,有了截然不同的魅力。事实上可以说,若没有暗这个条件,漆器的美就无法显现出来”,正如这段文字所言,书影重重中的女主神秘高贵,在一本本书籍的掩映下,将生命活成一种幽隐的阴翳之美。</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精神气质相同的人才是频率相同的人,正如书中那个12岁的天才少女,因看穿世事人情,丧失生活的兴趣,在用一年时间策划一场自杀。这样两个年龄、身份、经历截然不同的人成为气息相投的忘年之交,只因她们都是精神世界的漫游者。还有那个日本男人,只因女主说了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他接了句“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二人之间隐逸的精神气息像两根细弱的触须悄然相接。不一样的几个人,相同的精神特质,源于书,缘于阅读。</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选择将女主生活的背面设置为阅读,大概因为阅读本是极具个人化、私密性的事物,像喜阴的植物,在暗处、背面才可以更好生长。关于阅读,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不阅读,眼前就是世界;阅读,世界就在眼前。只这一点,如果可以,放下生活中的那些个外求,去阅读,在文字的气息、书籍的温度中将生命觉醒,在有限的时间只能拉长生命的精神思缕,将这一生宁静而丰富地渡过去。书中女主虽蜗居在一隅门房,但因心有辽阔阅读,便拥有了与整个世界图景与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想起另一个女性,她的社会身份是家庭保姆,却在保姆这一遮蔽之下进行街头摄影。这是一个如梵高般的摄影家,生前默默无闻,逝后声名鹊起。她穿大衣、戴毡帽,尽量隐藏自己。这是一位沉默的漂游者、漫无目的的记录者,这就是伟大的摄影家薇薇安.迈尔。还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隐藏于小职员的身份之下隐秘书写,写下表现主义的开山之作。还有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 佩索阿,一位通过化名、异名隐藏自己的葡萄牙作家,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渴望默默无闻,因默默无闻而享有宁静,因宁静而成为自己。还有齐奥朗,一位深谙孤独之道的作家、学者,他说:尽量隐姓埋名,尽量不抛头露面,尽量默默无闻地生活。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精神特质,那就是隐。</p> <p class="ql-block"> 历代先贤息交绝游,以让心灵“无明”清净,从许由到老子到庄子再到陶渊明、诸葛孔明,都在用生命诠释隐之道。“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云自飘、水自流,花自绰约、柳自窈窕,一切自在悠游,将生命的全然交给自己。所有隐藏自己的人都在漫长岁月的背面,思接千载,用一生心血将生命雕刻成一件艺术品。因长久用心一处,那一处如一生绽放一次的烟花,将绝美花瓣散播在生命的尽处,来世亦可循香而来。</p><p class="ql-block">“那一个个将自己密闭起来的日日夜夜,那些与世隔绝埋头读书的漫长岁月——”闭门,静读,用最深的沉默与这个世界共振,用一个人的阅读朝向生命最本质的精神向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