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老家 记忆矾土矿

心平如水

<b> 古冶矾土矿,像一个亲人的名字,有来自心底的亲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br>  古冶矾土矿,曾经的冶金部直属企业,亚洲最大的粘土矿山。<br>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因开采矛盾划归开滦煤矿管理,称为红旗铝矿。后称开滦古冶矾土矿。</b><div><b> </b></div> <b>  </b> <b> 1994年7月古冶矾土矿一分为二,东部成立了开滦矿务局北繁实业中心,西部成立了开滦矿务局国各庄矿业公司。<br> 1999年北繁实业中心解体,并入国各庄矿业公司。<br>  2003年,国各庄矿业公司整体并入马家沟矿,依煤矿政策,与马家沟矿合并破产。<br>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辉煌也已远去,古冶矾土矿,一个为之自豪的老家、一个承载美好记忆故乡,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b><br> <b>  古冶矾土矿始于民国<br>  古冶开平一带矾土的蕴藏十分丰富,品质好容易开采,早在清末就有民间开采和加工,以无水庄、范各庄(北范各庄)一带最为繁盛,矾土采矿场和煅烧窑场鳞次栉比,滦县政府(上述区域当时归滦县管辖)为加强矾土产业的管理,专门在古冶设立了采矿事务所,负责管理全县的矾土产业。实现了矾土产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了古冶矾土矿的雏形和基础。 </b><br> <br><div><b>  古冶矾土矿盛于新中国。解放后古冶矾土矿被收归国有,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央政府接管后加大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的投入,促使规模、产量、效益大幅增长,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b><div><b>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古冶矾土矿的鼎盛时期。那时,各矿井天轮飞转,绞车上下;竖窑、回转窑、瓶子窑、小土窑火力全开,一片热火朝天;外运成品的火车汽笛长鸣,机声隆隆;运送物资和接送职工上下班的汽车在古冶、开平、缸窑飞驰穿梭;职工家属安居乐业、豪情满怀;工房炊烟袅袅,万家灯火。全矿到处红红火火,欣欣向荣,一片祥和盛景。</b></div></div> <b>  古冶矾土矿衰于九十年代中期。资源枯竭、需求减少、成本过高,包袱沉重导致生产经营逐渐走入困境。1990年 班子重整,领导空降。煤炭与矾土黑白文化的交融碰撞,加速了企业衰败的进程。<br>  古冶矾土矿亡于世纪之交。经济状况持续下滑,渐入膏肓,奄奄一息。又经解体、分立、合并、划转几番折腾,在2003年春天关门销号,从此走进了历史。</b><div><b> 三十年离别,魂牵梦绕。火红的年代,沸腾的矿山、热烈的场景都变成了回忆。<br> 拍发一组照片,看沧海桑田,感物是人非。在熟悉而陌生的景物中,回到梦里的老家,寻找曾经的记忆!</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留住乡愁老机关</font></b></div><div><b> 古冶西南位置的一面街44号,占地45亩,矾土矿发源的地方,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一直是古冶矾土矿总部机关,称为“矿里”,这里承载了许多人的梦想和追求。这里是古冶矾土矿根脉之所在。</b><br></div><div><b> 1974年投入使用的办公大楼,经过住了大地震的考验,依然还在使用 </b></div><div><br></div> <b>  石头到顶、筒子楼格局的日式平房,历经八九十年风雨,坚固如初。粗大的白杨树依旧繁壮茂盛</b> <b>  曾经火热的矾土矿俱乐部,每有新片放映,人如潮涌,周边村街万人空巷。每有大型活动、重要会议,这里总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如今。这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放映室也被拆掉。一幢大房子尴尬突兀的站在这里,何去何从只能无奈的等待命运的安排 </b> <b>  水塔、锅炉房还是当年的模样,只是高大的烟囱被削去了大半,半截烟囱穿过水塔,像个陀螺。</b> <b>  大门旁两簇铁杆海棠枝繁叶茂,等待花开季节达到来。几十年花开花落,默默守候、迎送职工出入。205国道拓宽如火如荼,挖掘机推土机越来越近,铁杆海棠命运多舛</b> <p class="ql-block"><b>  西厂大院,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居住区,充满神秘。如今只剩高大的院墙和葱绿的树木</b></p> <b>  西工房。曾经的10路公交站,距“矿里”最近的公交站,四十多年没变的站名,变化的只有停靠的车次.</b> <b>  西库。西出古冶老街往北几百米,石头垒砌的大墙围起大大的院子,一排排高大的库房堆满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全矿物资存储配送基地。如今已破败不堪,不知归属何方神圣。老墙、大树和高房,依稀透出当年的影子.</b> <b>  北窑场。古冶老街东头小桥往北200米。七十年代之前是煅烧矾土的瓶子窑和料场。后来变成了营运科报废汽车停车场。如今是一个驾校.</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style=""><b>  不是当初国各庄</b></fon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b> 国各庄采矿区(四号井)坐落在唐山市区东北角,城乡结合部。矿井由开滦基建公司开凿,计划开采煤炭,后划归矾土矿。高峰时有职工2500人,年产烧石20万吨。现为私人所有。</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 巍然屹立的井架和不再转动的天轮。</b></span></div></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 </b></div></h3> <b>  大院一片寂静。曾经的竖窑、回转窑、砖厂以及运输系统都被夷为平地。仅存的几处建筑努力证明着自己的身份.</b> <b>  东办公楼门前广场,通勤车停靠点,交接班时段人头攒动.</b> <b>  文化站大门紧锁,没有了往日的喧嚣</b> <b>  曾经摩肩接踵的大浴池、大食堂、招待所、倒班室</b> <b>  俱乐部、卫生所、小学校有幸作了花海的邻居,却更显孤独寂寞.</b> <b>  幽静的道路,两侧树木遮天蔽日。隔壁停产的唐钢也一点声息没有.</b> <b>  劳服公司小卖部大门紧闭</b> <b>  消逝的煅烧系统</b> <b><font color="#ff8a00">  青山依旧五号井</font><br></b><div><b> 开平采矿区(五号井)现也为私人领地,地处赵庄北、鼓楼庄西的原始山林,主体建筑还在,幸免商业开发。只是草木太过茂盛,难以接近。<br> 涂了色的二层小楼显得有些陌生</b><br></div> <b>  楼梯扶手、会议室的门还是原装</b> <b>  没有了房顶的运输走廊高大威武</b> <b>  井架、大窑、货仓掩映在树林之中,若隐若现</b> <b>  竖窑工段四周的杂草茁壮成长,墙上的标语高昂励志,年代感很强.</b> <b>  布满沧桑的食堂、卫生所、俱乐部、机修工段、绞车房,难掩当年的风光.</b> <b>  井下工段、澡堂子门前的小广场看不出原来的样子。长长的台阶曾经是工人们班前班后集聚的地方,工友们在这里等车、纳凉、聊天、抽烟、小息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b> <b>  走在厂区的路上,宛如走进原始森林</b>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改天换地范各庄 </b></p><p class="ql-block"><b> 因与北范各庄相邻而得名。这里有五十年代最大的生产单位范各庄采矿区(1001),在开滦二中和铁路工房之间是当时最大的工房区北范东工房。</b></p><p class="ql-block"><b> 曾经的矾土矿新办公楼,庄重大方。1983年“矿里”由古冶搬迁到此,几经更迭变迁,现在是地方政府办公场所。东配楼不见了踪影。物不是人已非.</b></p> <b>  北范俱乐部、北范卫生所,文化站、工会办公室都随着林范路的拓宽被拆除。站在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恍如隔世。不知何时,工会大院变成了这个样子。朵朵白云和二中高大的杨树 ,见证着这里的变迁.</b> <b>  开滦二中北侧,机修厂、老小学分立东西两侧,四周全是农田,中间一条土路通往北山。如今只有二中北墙还是原来的模样。机修厂已变成居民小区。乡政府模样的老小学被高楼取代。北望的小路变得宽阔繁华,一座小桥已不见踪迹,尽头就是开滦新建社区。西北方向,曾经的范各庄采矿区(1001)和北范大院工房已是一片工地,不久也将是一片林立的高楼。范各庄到卑家店的铁路专用线踪迹全无.</b> <b>  铜山、白马山、桃园、望海寺、缸窑、金庄、白道子、蝎子岭……<br>这些古冶矾土矿曾经的生产作业区域,好诗情画意的名字,让人浮想联翩。<br>也不知道他们现在什么样了。待慢慢寻觅。<br>  物换星移,时光荏苒。历经七十多年风雨,古冶矾土矿走进了历史。<br></b><div><b> 记住老家,留住乡愁</b>。<br></div><div><br></div><div><br></div> <b>  资料整理刘俊杰 开滦集团退休 曾在矾土矿工作二十年, <br>  联系电话13932503034</b><br><div><b> 在此,对编辑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朋友表示感谢!</b></div><div><b> 欢迎了解熟悉古冶矾土矿历史的朋友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供历史资料。</b></div><div><b> 谢谢观赏!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安喜乐!</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