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十六弯,弯弯有水。” 这是流传于花垣县的一句古谚语。可惜时过境迁,这个古谚语在花垣年轻的一代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和知晓了。</p><p class="ql-block">在花垣县南部与吉首市、凤凰县交临之处横亘着一条由东偏南延伸向西的山脉,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脉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高大绵长,长约四十余里,自然形成花垣县南面最大一道天然屏障。山脉宛如天龙在此起彼伏的山峦中飞腾,“龙尾”从花垣县吉卫镇的南人山开始,“龙头”在花垣县麻栗场镇广车村南面的马头山高耸,然后再向东进发,这条山脉就是花垣县的第三高峰莲台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莲台山到处沟沟壑壑溪流纵横,山高谷深</span>原始次森林密布,植物多样,风光无限。所以,又<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人赞之为</span>“泉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休闲度假的天堂”。</p><p class="ql-block">莲台山山脉核心区域在花垣县麻栗场镇、吉卫镇和双龙镇境内,余脉覆盖花垣的石栏镇和花垣镇等乡镇,荫及花垣大半个县。主峰苗语称为“芮就白”,即当地最高的“多雪山”之意,海拔1059.7米。有人形象地说:“龙头莲台山,看到保靖边”,就是赞美莲台山的高峻。</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莲台山的对面隔着大龙洞峡谷,山的对面也有一座莲台山,其主峰大钟坡海拔925米,是吉首市的最高峰。两座莲台山都是因为远望如观音坐莲,四观八方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莲台山自古就是风水宝地,不仅在自然景观上有苗祖圣山之一的崇山,仙人洞、尖岩山、五龙冲、蚩尤大峡谷、大龙洞、小龙洞等。而且人文景观古老丰厚,有马鞍村的村名来历与曹国舅有关的故事;有葬苗族石姓先祖欢兜的欢兜墓;有山下的夜郎坪是古夜郎国的故地传说;有“溜豆广车”与苗族姓氏的古老渊源和原始记忆;有明朝在苗疆设置的第一个治所“崇山卫”的旧址老卫城;有苗族人迁徙弃船登岸奔走云贵川鄂的掌故;有苗民大起义的发源地,石达开过境的传闻,等等。山脉之下既是花垣的“粮仓”之地,也是过去去湘黔川边的重要之所,更是吉首、花垣母亲河的主要源头。</p><p class="ql-block">“三十六弯”就在莲台山上,是指莲台山山坳上的一条东西走向、排碧经吉卫进入贵州之间的一条古山路,山路跨越三十六道林深刺密的山梁沟坎,行程三十六里,人们形象地将此称之为“三十六弯”。</p><p class="ql-block">高山有好水,高耸挺拔的莲台山林木葱茏,山中随处可见涧水潺潺,久而久之,便有了“三十六弯,弯弯有水”的美誉。</p><p class="ql-block">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三十六弯”这条古道如今行人日渐稀少,年长日久,荆棘丛生难行,因为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渐渐被人遗忘。</p> <p class="ql-block">2月16日,正月初七,驴友眼睛哥哥春节的拜年活动告了一个段落,感觉蹲家里太久了有点闷,就想着去外面走走。我问他准备走哪里,他说,去莲台山,从麻栗场镇的溜豆村起步,看看三十六弯的风景。并说,如果没有人跟帖,我们俩人都可以成行。</p><p class="ql-block">原本驴友弱小、徒步客等人是准备参加活动的,无奈,春节的放纵,一个人感了冒卧在被窝里逼汗,一个人通宵的娱乐起不了床,还有些人感觉人太少没有伴,天气有些阴沉,预报有小雨,也就打消了徒步的念头。初八的早晨,出发的时候,只有我和眼睛哥哥两人背上行囊向汽车站走去,反正,我俩是铁了心的,无雨无阻莲台山。</p><p class="ql-block">汽车站里人员己经很拥挤,春运正忙,一簇簇的大人小孩大包小箱焦急地候着车,有穿戴正统准备赶回外地初九上班的体制人;有准备上学的学生,初、高中的大都穿着校服,大学生的青年,则人人都是很文艺的穿戴,有股与众不同的清新;更多的,是一些庞大的群体,他们开心地聚在一堆若无旁人地谈论着,每当有人进出站囗,他们偶尔也会扭头一瞟,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估计这些人都是一个地方的,是一群邀约在家过了年之后就一起结伴外出去打工的人。</p><p class="ql-block">湘西这一带外出打工者,大都是老乡带老乡,拖亲带戚,去的也基本都是同一个地方或同一家单位,目的是互相提携互相照应。有些人在外打工久了,眼神里对家乡有份无奈的热枕和难以言状的陌生,对外乡却有种莫名的热情和津津乐道的向往,仿佛外乡是故乡那般熟悉。</p><p class="ql-block">“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是民间玄学中的说法,每年这个时节就是春运最忙的时候。不过,忙的都在奔走他乡的运输线上,从县城去各乡镇的车辆倒是非常宽松,车辆离站的时候,大都没有座满人。而从乡下进城或去州府吉首的车辆,哪一辆车都是满满的人群。</p><p class="ql-block">从溜豆上莲台山,要坐从花垣经麻栗场到吉卫的公交。因为沿途村寨不多,经麻栗场去吉卫的车一天只有来回几班,上午九时之后才能发车,而且还因为客源问题不一定准时。我与眼睛哥哥难得等去吉卫的车,便决定先搭车去麻栗场,然后转运去溜豆。</p><p class="ql-block">约四十来分钟就到了麻栗场,在去吉卫方向的三叉路口等车的时候,附近的商家告诉我们,只要遇上去吉卫方向的车,都可以招手搭车。果然,不一会就招手喊到了车。与从花垣到麻栗场公交的车费一样,四元一人,价格公道合理。</p><p class="ql-block">车行十来分钟的光景,就到了莲台山下的溜豆村,我与眼睛哥哥在地图软件上瞄了瞄,择路就向莲台山山脚奔去。这时,刚从浙江过年回来的驴友玩转地球来了电话,问我们走到哪里了,意思是来得及的话就赶过来与我们一起徒步。而我们,已经开始起步,难得等他,约好下午回来为他接风后,便径直上了山。</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弯曾经留下我少年追梦的足迹,那是我们在吉卫民族中学读高中的时候回家的路。当年,我们排碧、排料、董马库三个乡镇的有10余人在吉卫读高中不同的年级。因为交通不便利,我们来回吉卫想乘车,只能搭乘上午从吉首至贵州松桃对开的一班班车,车费好像是3元左右。</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我们既舍不得钱搭车,也不能请假上午离校,一周上课、上班都是周一至周六,回家基本就是周六放学后步行上莲台山从三十六弯走。记忆最深刻的是高一第一学期的国庆假,大我们一届的吴华强和石碧松等几位学长临近假日前就邀约我们这些小学弟,放假日晚饭后一起结伴从三十六弯回家。我们都是新生,自然没有走过三十六弯,又都回家心切,便非常乐意地跟着学长们走。记得,那天是雾雨天气,晚饭后都下午6时左右了,我们都没有雨伞,每个人便披着一块厚而皱的薄膜,行军一般走在学长们的后面。</p><p class="ql-block">从仙人桥起步爬坡时,天渐渐暗淡下来,能见度也越来越低,上到半山腰,雾蒙蒙的看不到路。当时,只有领头的两个人有手电筒照明探路,其他人,则跟着前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有时看背影,有时拉着前面人的衣服就凭感觉走。误爬一处向上的山脊时,只感觉两边的雾雨不时吹来吹去,我们就像是一群要去登天的人,既感到乐趣好玩,也对登高的恶劣天气心存害怕。果然,爬上了高峰走错了路,我们又不得不折回顺着山腰摸索才找到了路。</p><p class="ql-block">山路没有什么坡度,走起来却费劲,一弯一拐虽看不到有多长,但能感受到是折折回回环环绕绕着走。这时,学长们便热情地告诉我们,这就是三十六弯,并说,三十六弯,弯弯有水,无弯不奇,等等。这是我第一次走三十六弯,纵然听了学长们的许多介绍,却并没有看清它到底是什么模样。</p><p class="ql-block">后来,走得多了,也就对三十六弯熟悉了起来。山水里长大,山水里成人,尽管感觉三十六弯确实美丽,但苗疆何处不是景?司空见惯的我们怀揣的就是离开它的梦!都在行色匆匆回家、回校,都在向往着山下的车辆可以减少跋涉的辛劳,所以,大家都不曾认真地留意三十六弯的景,莲台山的美。本质上,这条路就是一条我们无法避开又不得不依赖的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参加户外活动后,我曾多次走过莲台山,除了有一次是从山下溯溪上张刀苗寨外,其余的几次都是从排碧的排谷美苗寨起步穿越三十六弯。要说它有什么特色能让我再三去涉足,除了感觉美之外,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描绘才能罗列它的特别。</p><p class="ql-block">再走莲台山,而且是从溜豆走仙人桥,然后从十八洞村的竹子自然寨出山。这是一条我没有走过的路,也是我2024年新春第一次徒步,激动之心,驱使我与眼睛哥哥前进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起来。</p><p class="ql-block">从溜豆村上莲台山的那条小径叫“一碗水”,大概是因为山中有一处石头小坑酷似一只小碗,清泉流经于此形成一汪碗大的水,正好供行人憩脚饮水而得名。这是一处从山下可以望见到的小山坳,一条山路由山下弯弯曲曲直达坳口。</p> <p class="ql-block">莲台山上的地表外是一层一踩就碎的细沙石,成片成岭,酷似新疆戈壁滩上的那些沙石。沙石之下是黄色土壤,与表皮的沙石混合一起形成莲台山独特的土壤环境。大概这类土壤蓬松利于透水和树木生根,山上各类植物很是茂密,尤以杉木、油茶树和映山红为盛。杉木高大挺拨,一片片呈墨色覆盖在一个个山岭之上。油茶树就生长在杉树之下,灰色的树干、翠绿的树叶,把整个群山时刻笼罩在一片绿色之中。大小不一的映山红满坡满岭,大的,或在杉木树边一枝独秀,或与油茶树和其他杂木成片夹杂相伴相生。小的,则与小草、细山竹为邻,见缝插针优渥地展示自已,游人至此,由然就会生出岭上开遍映山红的联想。</p><p class="ql-block">据悉,莲台山有万亩杉木林,山林覆盖率达98%以上,树冠郁闭度90%以上,树木达33科100多种,有“湘南第一天然植物园”之称。其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是市区的300多倍,被誉为“天然氧吧”。近几年,相关部门充分利用这一天然优势,以十八洞村为起点,每年都组织“湘西十八洞山地越野赛”,算是一条成熟的经典户外徒步线路,深入山中,沿途都是满满的享受。</p><p class="ql-block">莲台山的水十分丰富,“弯弯有水”确实不假。这水也十分特色,山腰上无处不有水,到处都有源头。半山之上是沙和土,岩石脆弱,水时儿流淌在地表,时儿沉浸于沙石中,一段段,一截截,流着流着便不见了,走着走着,却又现出一段溪流。一路过去,山腰之上很难看到有像样的溪流,而到了半山之下,岩石发育成熟,变得坚硬,无数水流汇合,成溪成河,越坎过壁,强劲奔发。因为植被丰富,遮天蔽日,在山路之上虽看不见水影,却能闻瀑声阵阵,四周俱是流水哗哗的声音。</p><p class="ql-block">理论上,这水是从云贵高原那边过来的,犹如人体血脉,灌穿四肢五脏。但我也稀奇,云贵高原在离莲台山有30余里的花垣第一高峰梳子山和离莲台山有18里的花垣第二高峰莲花山那边一路伸展过来,中间隔着如断层的吉卫平地,南北两面也是低于莲台山的峡谷,都说“水往低处流”,那云贵高原的水怎么就不下流,偏要穿越洼地飞向莲台山顶再流下来呢?我疑疑惑惑,莲台山的水真的是从云贵高原那边而来的吗?</p><p class="ql-block">莲台山是雄势的,一枝独秀地突兀在花垣的大地上。往南看,一座座山岗此起彼伏,幽幽暗暗如岛。往北望,麻栗场以下,龙潭、道二、花垣镇一带,那一座座山峰、山脉,只如峰丛一样躺在莲台山下犹如一马平川,莲台山,仿佛就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晴空当日,万里云飘就如挂卧在山巅之上,天蓝地绿云白。</p> <p class="ql-block">我们爬上一座主峰,山巅之处是块十平方米左右的平地,下面还有块大平地。观望之远,东南西北俱在眼下,江山无限。环境优美,四周皆处于森林环抱之中,植被养眼。眼睛哥哥极力地推荐,“下次就来这个地方露营!” 我应声而谈,“在映山红开的季节”,“在酷暑的时候”,“在满天雪飘的冬季”……谈着谈着,我们都感到,这个地方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什么时候都觉得美。一时也就分不出该在哪个季节来到这里最好,只觉得,来了就是值得。</p><p class="ql-block">莲台山上修了许多机耕道,车辆可以从几处地方上山。蓬松的山沙路,是最怡人的游道,或漫游,或跑步,或走或坐,都是最享受的生活。那个空气既是最廉价的,也是最金贵的。我与眼睛哥哥尽情地欣赏、享受,在山巅上呆了好一阵,才不舍地向山下走去。</p><p class="ql-block">去竹子苗寨的路,是一条林间幽静小道。路就在山谷上,仅容一人穿行,感觉上下的山坡都很陡,因为长满了各种树木,郁葱看不见谷底。</p><p class="ql-block">谷中水声潺潺,瀑声轰呜。一阵阵清风扑面而来,山是静的,人是爽的,除了能听到脚下“嚓嚓”踩踏的声音,感觉脑袋和身体都是分离的,身心游离于充满负氧离子的旷野之中,犹如沐浴之后的轻松。我正疑惑鸟儿们是不是也过春节去了,怎么听不到它们热闹的交响时,突然,“轰”地一声,一只野鸡就从我的脚下飞起,只见庞大的身躯由近至远,像一坨黑团一样飞进山的那一片森林……</p><p class="ql-block">进入竹子苗寨傍,公路下是条很陡很深的峡谷,对面悬壁耸立。再往前走,就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了。我们难得顺着公路绕道走,便通过地图引导,准备直插一条小溪而上,绕过竹子苗寨,然后翻山从竹子寨后下山直奔十八洞景区门口。感冒稍好的好友弱小与我们约定,他开车来接我们,就在景区门囗等待。</p><p class="ql-block">沿着小溪跳来跳去地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直觉告诉我们,翻右边的山才是正确的方向。可走着走着,两边的山越来越高,山谷也越来越深越暗。我与眼睛哥哥坐下研究了一下地图,决定按图标大致方向找一座低矮的山直爬上去。找了半天,都没有路,便寻着一条羊走的小道爬山而去。虽然十分艰难,手抓脚爬从无数个荆棘中穿越,但我与眼睛哥哥都特别兴奋,这样的“路”就是我们最崇尚的健身小道。直线距离近50多米的山,我们一分钟差不多走了一米,待爬上一处山垭,走过森林,我一看,前方就是一条机耕道从山中穿过。</p><p class="ql-block">这时,弱小的电话来了,声音仿佛很近。我们又舍弃盘旋的机耕道,把看地图与凭感觉相结合,朝最直最快的方向探索而去。走着走着,听到了山下的汽车声,却怎么也找不到下到公路的路,因为荆棘封闭得实在是太深太严,让人根本看不清前方的景象。</p><p class="ql-block">经过判断,我们沿着有大树的方向走,希望通过大树的通透让我们把路看个清白。终于走到了公路边的一处大斜坡,顾不了许多,我们一半是贴着地面爬,一半是滑草往下梭,就这样下到了公路边,一屁股的泥巴,成了我们新春第一次徒步最好的印记。</p><p class="ql-block">轻轻地拍打身躯上的杂草和泥土,我与眼睛哥哥便又精神抖擞地寻着弱小的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 (海纳百川2024年2月21日于边城广场水上公园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