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着电视剧《南来北往》,故事里面的很多情景把我们拉回到上个世纪六、七、八十年代……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是那个年代的“三转一响”!</p><p class="ql-block">所谓“三转一响”,分别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因为前面三样都是会转动的,而收音机能收听广播,发出声响,所以把它们统称为“三转一响”。这些都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所希望拥有,也比较稀有的四件家庭物品!文萍说: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穷人都买不起。既没有钱,也没有票。</p> <p class="ql-block">第一转:自行车</p><p class="ql-block">以前自行车是比较稀罕的,记得小时候去亲戚家走人户,如果谁是骑自行车来的,脸上也特别有面子,那个年代谁有一辆自行车,它的风光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有一辆奔驰、宝马。</p><p class="ql-block">当时的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那时国内也出现了不少知名的自行车品牌,其中比较有名气的就是“凤凰牌”、“永久牌”和“飞鸽牌”的自行车。</p><p class="ql-block">记得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父母托人找关系花了两百多元,还不晓得用了多少张工业品票买的二八圈的凤凰牌,看到电视里姚儿学习骑自行车的情景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为了学会骑车,我妈妈和二妹没有少遭罪,在后面给我扶着后座累的汗流浃背,学了一二十天都没有学会,她们一直不停的碎碎念说我笨死了[呲牙]因为二妹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才几岁,在二姨父的地坝里面踩着二八圈的三角架,三下两下的就学会了!难怪她嫌弃我。</p><p class="ql-block">男朋友的自行车是他的父母动用家里的关系从西昌那边买了托运过来的,那时的邮寄托运不像现在的快递方便的很,门口就可以取货。记得当时是在燕岗火车站去提货,来来回回差不多折腾了小一天!</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就是我们俩个骑车,他的师兄骑车搭他的女朋友,我们一起去了比较远的峨眉报国寺,他的师兄干劲十足上坡路都雄起,后面砣了一个人也不觉得累,当时穿着喇叭裤意气风发的推着自行车留存了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就是一辆自行车上他背着娃我坐在后面的架子上在娘家宿舍厂里来回穿梭……</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二辆自行车是八十年代找关系买的二四圈的飞鸽牌,自行车架子上绑了一个小小的竹椅供搭载儿子使用的,这辆车陪伴我上下班十多年,最后放在楼下被小偷偷走了……</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娃儿上幼儿园爷爷奶奶就给他买了一个很奢侈的小自行车,小朋友三下两下就可以把自行车后面的保护架取了蹬的飞快,上中学离家有一段距离,在体育馆给他买了辆二手自行车,结果有一天放学的路上还是被几个大点的校霸娃儿把他的自行车抢了,幸好他还清醒的把书包抢回来了!</p><p class="ql-block">朋友小猪说:当时家里比较困难,除了邮电局送邮件的大自行车外什么都没有。</p><p class="ql-block">现在大马路上自行车到处可见,因为共享单车的时代来了。现在更多的人因为快节奏所以大多数人愿意开私家车,而把骑自行车当成锻炼身体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转:缝纫机</p><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女性人人都是针线活得好手,不仅平时会缝缝补补,还有很多人会自己制作衣物。文萍说那时的心灵手巧都是因为买不起缝纫机逼出来的啊。</p><p class="ql-block">在过去都是纯手工一针一线来缝补,很费时间。可是后来国产的缝纫机应运而生了,大大提升了效率。记得那时缝纫机主要有两大品牌,分别是“蝴蝶牌”“标准牌”和“蜜蜂牌”,而它的售价也不便宜,一般都是要卖到80元左右一台,甚至更高。</p><p class="ql-block">对于经常做针线活的女性来说,这可都是做梦都想要拥有的一个物件了。因为有了它,平时大半个月才能完成的针线活,可能一天时间就搞定了。不仅缝制的衣服效率快,而且更美观。</p><p class="ql-block">我家的缝纫机是“蝴蝶牌”的,记得小时候妈妈去外地工作了,每到周末爸爸就会把我们三姐妹衣服在缝纫机上缝缝补补,把短了的裤子又接上一截,在那个穿衣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缝纫机的作用之大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后来缝纫机成了我打内裤和袜垫底练手之物,小学同学唯美说只要路过我家门口,就经常看到我捯饬缝纫机的身影,其实到现在我都没有成功的缝纫过一件成品的衣服裤子。</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连衣裙还是稀罕之物,我们团委新来的同事小刘用她灵巧的双手自己买布料自己裁剪自己给我缝制了一条白色碎花,领口袖口腰带镶咖啡色的连衣裙,让我好生欢喜爱不释手,在心中羡慕夸奖了她无数遍。</p><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三年回城的时候我的工分还有一个大缺口要补一百多块钱才能回来,无奈家里没有积蓄啊爸爸妈妈只有把那个缝纫机卖了才把我算是赎回来吧!几年后家里条件好转妈妈又重新买了一个杂牌子的缝纫机,现在还在家里的楼上放着。看到我写到这里朋友虎儿和毛妹把现在还存放在家里的“飞人牌”缝纫机照片在群里面嗮了嗮,魏二姐说她家里的缝纫机也保存的好现在都还用起在……</p><p class="ql-block">现在大人娃儿从里到外的四季服装网上实体店买起来都方便的很,老式缝纫机早就被电动缝纫机取代了,但是坐在缝纫机前脚儿踩的唔得儿转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第三转:手表</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家庭兄弟姐妹多,吃饱穿暖就不容易,戴手表应该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当时流行的顺口溜“有钱人大不同,身上穿的灯草绒,脚一提华达呢,手一老金手表,嘴一匝金牙巴”可见手表不是凡物。</p><p class="ql-block">那时上海牌手表最有名气,红梅记性好她说当时四川省包含了重庆市,所以“山城牌”手表最为常见,藏香说她的第一块手表就是“山城牌”。</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一般的手表都要卖到100元左右一块,算是比较昂贵的物件了。可是当时就流行这个,好多年轻人结婚的时候会用节省了好几年的钱买一块上海手表。就像电视剧《南来北往》里面的情景一样。</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爸爸的手表是啥子牌子我已经不记得了,是那种看起来比较大的,用朋友藏香的话说现在想起来就是比较老土的那种,每天要上发条,我们几姐妹为了满足好奇心有时也会帮忙上发条,可是因为人小没有手劲,胀红了脸也没有上好发条。</p><p class="ql-block">我的朋友藏香说:小时候在部队大院看到女兵手腕上的表目光里充满了艳羡,感觉兵姐姐好优雅美丽高贵。那时候的手表大多数不是为了看时间,应该和现在戴劳力士手表一样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个手表是十几岁的时候,卫生系统修建血站,当时还是爸爸找关系托熟人才去做了几个月的临时工,攒了几个月的工钱买了一个“北京双菱”牌的女式手表,洋洋得意了好久。后来又换过更小巧的手表,但是好像没有了第一个手表的那种喜悦的心情和感觉。</p><p class="ql-block">再后来电子表流行,笨重的机械表好像戴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那段曾经的美好刻在记忆里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一响:收音机</p><p class="ql-block">现在基本很少人听收音机了,它的价格也便宜,一般的也就几十块钱一个。可是在以前没什么娱乐活动,更没有手机电视,农民了解外面的世界就是村里的大喇叭,居民每个家里也有一个小喇叭,早上中午晚上定时可以收听,大户人家就可以用收音机了解更多的信息、故事、样板戏。</p><p class="ql-block">有了收音机,生活中就要增加不少的乐趣。即便是没有通电的地区,也会购买电池来收听收音机,并且还要节俭着使用。</p><p class="ql-block">当时国产的收音机品牌不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红星牌”或“红灯牌”,其价格也从50-120元不等,毕竟不同型号的价格不同。</p><p class="ql-block">记得七十年代初我家住的平房旁边文加平叔叔的家里就有一台收音机,每一个星期天,他就会把音量开的多大声,一边放收音机,一边给鱼缸里的金鱼换水,我就在旁边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金鱼,耳朵里传来的大多数都是样板戏……</p><p class="ql-block">后来好像已经是1980年以后了,我家终于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台“红灯牌”的收音机,收音机放在爸爸妈妈那间寝室的写字台上,然后用我平时不舍得围的粉色沙巾遮挡在上面,看到就心满意足!那些年因为有了收音机,几部样板戏和王刚老师播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伴随我度过了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很火的四大件“三转一响”尽管已经被新的四大件取代了,但是留在记忆中的美好是无法取代的,我把这些记忆的碎片变成文字与你分享。</p> <p class="ql-block">后记: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多朋友发小的共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