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下旬,我们去了趟福建的东山岛,在岛上东山县康美镇西崎村民宿《静西-古榕居》住了两晚。</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是福建省漳州市辖下的一个半岛,它的形状象蝶,静卧海边,让人忍不住惊叹它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住的民宿巜静西—古榕居》。</p> <p class="ql-block">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最南端,东海与南海交界处,这里距离台湾岛很近。岛上居民说,当年蒋军败退,众人马聚集于此,等待由大大小小船只,分批运往台湾。临退前,掳走了岛上几乎所有的青壮年,使一些村子变成“寡妇村”,东山岛的“寡妇村”由此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岛上差不多家家有台湾亲戚,两岸走动频繁,来往密切,联系正常。</p><p class="ql-block"> 这是岛上东海南海交界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 东山岛绿植覆盖,风景优美,人文荟萃,风光独特,令众游客乐而忘归。</p><p class="ql-block"> 岛上多月牙形海湾,湾湾相连。最著名的有南门湾、马銮湾、金銮湾、乌礁湾(当地百姓俗称东山湾)等,我们慕名都走了一遍。弯弯的海边,金色的沙滩,浴场,餐厅,游艇,KTV,篝火,音响等等,休闲娱乐,品尝海味,一应俱全。现正值淡季,人不多,但看其基础设施,可以想像,炎夏之际,游人如织时的盛况。这里的每一个海湾,都是人们旅游歇夏休闲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最大的东山湾。远远望去,它由山、石、建筑物等在海上自然绕成一个大大的圈,圈中水域宽阔,圈口留白,狭窄如海湾的门。这扇“湾口门”可不小,由东至西相距5公里。东山湾是福建省著名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其实,东山岛的沿海岸分属东山、云霄、漳浦三个县。我们所在的东山湾湾口铜陵镇,是东山岛核心地带。这里是游客来东山岛旅游的重点景区,与之遥遥相对的是漳浦县。</p> <p class="ql-block"> 来东山岛,风动石景区是必去的,它位于岛的东北端,是国家4A级旅游区。景区内很多自然景观奇异天成,人文景观丰富,处处让人感慨惊异。</p> <p class="ql-block"> 进入风动石景区,最奇特,最夺人眼球的是自然奇观风动石。只见一块巨石斜侧着,悬空屹立于一方磐石之上。巨石与磐石的接触面极小,只有几厘米。风吹石动,摇摇欲坠,让人担心随时会滚落下来。这块斜侧着的巨石,长4.37米,宽4.47米,高4.69米,重约200多吨。岁月悠悠千百年,巨石一直这样待着,风吹雨打,日侵月蚀,风吹会“动”,却绝不会“落”。真是自然界的奇迹,世界奇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另一角度观风动石。此景奇特,被载入《世界地理之录》。</p> <p class="ql-block"> 风动石景区古迹众多,人文景观随处可见。让人感叹东山岛文化底蕴深厚,敬佩大自然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如下图 “贵子石”。此石中央有个穴,传说对准石穴投掷铜钱,钱入则可如愿得子。据专家研究确认,此系7000多年前,母系社会时期,东山岛古人类性崇拜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 下图“钓鳌台”。巨大的石岩,状如盘石,临海高峙。传说明代铜山周边三所书院的文人士子,常登石望海,击石而歌,抒“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之豪情,故曰“钓鳌台”。“钓鳌台”是铜山世代居民崇文尚礼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1992年5月的一个下午,丽日当空,阳光明媚,突然一声巨响,地动山摇,“钓鳌台”訇然中裂,一分为二。图中为中裂后的“钓鳌台”。旁边的“海晏河清”四字系民国二十四年湖南汉寿人朱熙题镌。</p> <p class="ql-block"> 从“风动石”往北,拾级而下,路边竖一碑石,细看“石僧拜塔”,还有文字介绍。左右寻觅,不见有“僧”,转身再寻,窃喜。回望“风动石”方向山石间端坐一僧。身披袈裟,折腰合十,躬身遥拜,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下图近影,栩栩如生。东山岛周边多岛屿,据说大大小小67个。礼僧恭拜的方向有岛,名东门屿,岛上有文峰塔,故名“石僧拜塔”。</p> <p class="ql-block"> 黄道周纪念馆,紧临“钓鳌台”。黄道周,祖籍东山岛,明末文学家,书画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二部尚书。清兵入侵,率部抗清,被俘,誓死不降。后人在东山岛崇文书院原址上,建此馆纪念。</p><p class="ql-block"> 前图风动石正面镌“铜山风动石”五个字,乃黄道周手迹。</p> <p class="ql-block"> 圣武关帝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关帝庙。庙前有拴马石,上书“文武官员在此下马”。在岛上,注意到,我们口中的关老爷,岛上居民尊称“圣”、视为“大帝”,家家供奉。我们住宿的民居主人,在主屋旁空地造了一座龛屋,专门用来供奉关大帝,十分慎重,十分虔诚。他说,象他这样,岛上很普遍。</p><p class="ql-block"> 风动石景区内的圣武关帝庙,也是台湾香缘祖庙,两岸在这一点上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前是广场,广场南端是铜山古城城墙。铜陵镇南面临海,为防海盗倭寇侵扰,明洪武年间修筑城墙,距今已有600余年。城墙用料花岗岩条石,全长1900米,高7米。依山起伏,蜿蜒曲折,沉重厚实,易守难攻。古城有东、南、西、北四个门,这是东门晨曦楼。</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城门晨曦楼外的瓮城。晨曦楼是四城门中修复保存最完好的。</p> <p class="ql-block"> 出晨曦楼,见大海。眼前大海茫茫,岸边怪石嶙峋,借助风的力量,脚下出现“虎崆滴玉”奇观:只见远处一线波浪,被风儿推着滚滚而来,浪越卷越高,速度越来越快,波浪越来越近,鼓足劲儿往这边冲将过来;岸边石崖如一群坚守阵地的猛虎,挺着突兀狰狞的身子,张着血盆大口,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两相撞击,气势磅礴,溅起水花数丈,又一声“哗啦啦”落下,眼前白花花一片,阳光下晃得耀眼。</p><p class="ql-block"> 当日,秋阳晕熏,微风习习,我们站在海边木栈道上,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此重复不停的一幕又一幕,想象若是风力再强劲些,又将是何等壮观!我无比震撼,无比惊叹!虎崆滴玉,此景只见东山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海边木栈道,也是风动石景区一景,栈道绵延海边3.1公里。沿栈道缓缓前行,海风微拂,心旷神怡。前方又是一景,海蚀奇观。</p> <p class="ql-block"> 与“虎崆滴玉”气势不同,这里由高到低,一片片石头群舒展平缓,圆溜光滑,乖巧温润,石身上清晰规整的勒痕,象刻意修斫过。它们或蹲着,或平卧,或“试探”入水。这些状态都是被海水终年冲刷浸蚀而成。海蚀奇观,大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离开风动石景区,已过午餐时间,我们去《我想静静》饭店,饭店名称特别,菜品也有特色,岛上两天我们都在这里用午餐。</p><p class="ql-block"> 等候的间隙,我们在附近兜兜转转,发现饭店门口竟然是铜山古城西门“思美楼”遗址,附近还留有古城墻的断垣残壁。</p><p class="ql-block"> 下图,《我想静静》饭店,门口前方几步之遥,铜山古城西门遗址。</p> <p class="ql-block"> 《我想静静》饭店门口的这条街,叫“顶街”,从这儿进入,可逛铜山古街,可登顶铜山观海。顶街左高右低,两侧有很多小道,左侧上山。石砌台阶,曲折通幽,直达铜山顶,小道两旁古迹丛丛,不时给我们带来惊喜。</p> <p class="ql-block"> 上山小道。</p> <p class="ql-block"> 又一条上山石道。</p> <p class="ql-block"> 东山岛有山有海,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些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取景地。下图,电影《左耳》取景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小东山岛,历来崇文重礼,重视文化传承。东山岛明代曾先后建造三家书院,授文、解惑、立德。</p><p class="ql-block"> 下图,南溟书院,又名“文公祠”,东山岛三大书院之一,明嘉靖五年倡建。如今书院的作用退化,成祭祀圣堂。南溟书院主要祀纪朱熹、黄道周等高端学人。</p> <p class="ql-block"> 立于顶街中心的“科第开光”牌坊。是明代朝廷为表彰铜山乡贤唐文灿开“中举之先”并兴办乡教而赐立。</p> <p class="ql-block"> 乡间子弟读书司礼,在南溟书院周边留下众多石刻,激情抒怀,字体遒劲豪放,今人见阅,犹闻邹鲁风情之盛。</p> <p class="ql-block"> 在铜山顶望天台,放眼东山湾,将美丽的东山岛尽收眼底,记在了心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山岛之行归来多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萦绕心头,难以放下,作此文记录点滴,终于释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