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鹤文稿精选,回忆张江“发协委”举办二届生物医药研讨会和“议案”形成的幕后故事

一鹤冲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话说当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2008年至2009年,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事务协商委员会(以下简称“发协委”)曾成功举办二届“关于加快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研讨会”,会后形成了议案——《关于加快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由领军人物和园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众多企业家联名上书,在上海市委、市府乃至国务院引起巨大反响。</p><p class="ql-block">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在张江建园史上尚属首次,因为“建议”事关国家战略,在确立生物医药作为支柱产业方面具有振聋发聩的重要意义,这里对“建议”的目的性和前瞻性不展开话题了,只叙说当年筹备“二会”和起草“建议”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p> <p class="ql-block">二、故事起因</p><p class="ql-block">为何要召开“二会”和起草“建议”?事情的起因,追溯到会议召开的前一年,2007年10月,为开展“发协委”课题调研,我代表“发协委”秘书处与课题承办方复旦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陈家华教授一起走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期间陈校长告诉我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已有落后于外省市的迹象,长此以往,张江领先全国的优势将丧失殆尽,亟需政府加强支持力度。并说赵国屏院士曾找过政府有关部门,被敷衍了事,我听了也十分气愤,急中生智想起何不发挥“发协委”议政作用,发动委员和园区企业联名上书给上海市主要领导?陈校长听了,完全赞同,接着就访谈纪要、会议召开、建议形成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正是这次“访谈”开启了张江“发协委”一段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三、名称解释</p><p class="ql-block">为了局外人读懂本故事,有必要介绍一下“发协委”:全称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发展事务协商委员会,是由包括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先生在内的张江园区61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发起组建,并代表进区单位共商园区发展大计、参与园区管理的区域性自治组织,连同其前身——由黄菊、韩正、周禹鹏等当年主政上海和浦东新区的领导共同倡导建立的“张江园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已在张江成功运作6年,在没有人大和政协的高新园区,作为民主协商的主要平台和载体,肩负着促进园区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其中为促进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形成提案和议案,提供政府作为决策的依据,正是“发协委”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上文我与陈凯先院士达成共识的操作基础。</p> <p class="ql-block">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事务协商委员会全体委员大会</p> <p class="ql-block">出席全体委员大会的委员(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出席全体委员大会的委员(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发协委”主席团主席胡鋐亮(时任浦东软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与本文作者在主席团预备会议上</p> <p class="ql-block">四、故事人物</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张江“发协委”举办了第一届“加快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专题研讨会”,会后在形成《关于加快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建议》过程中,得到了陈凯先院士、华裕达董事长(原上海市科委主任)、钱人杰秘书长(原张江集团总经理)、赵国屏院士(国家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成建军书记的一致赞同和大力攘助,尤其是成建军书记在修海玉处长与我完成“建议”初稿的基础上,经他补充、修改、润色,将一篇原本枯燥的行文,改写成了可以传世的佳作。那段时间我时常为征询对草稿的修改意见,周旋在他们五人中间,渐渐形成了一个以陈凯先院士为首,我(发协委秘书处日常事务负责人)担任牵头联系人的智囊团,为协助“发协委”秘书处开展相关工作,科学家和二位园区创建先驱,他们的赤子情怀令我崇敬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五、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陈凯先院士原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所长,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又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这种“国家队+地方队”的特别组合,造就了他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陈凯先院士从素有“药谷”之称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对照兄弟省市的快速发展,指出张江的领先地位受到挑战的严峻事实,呼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吹响了上海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集结号,所以用“系铃人”褒奖他的先见之明,一点也不为过。后来被推选为上海科协主席,不仅事出有因,也是众望所归。</p> <p class="ql-block">陈凯先院士,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六、人物之二</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去上海生物芯片公司走访赵国屏院士(他兼任生物芯片国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二人在职工食堂边吃边聊,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胡罗卜和一个萍果,很歉意地对我说,周老师,这个我就不与你分享了,是俞老师(他夫人)每天为我准备,规定一定要吃掉的,这瞬间我觉得他特别纯情至性,高大睿智的外表下透出柔和的人性光辉。据悉他出身名门世家,是文革前上海最有声望的副市长赵祖康先生的次子,留美微生物化学博士,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人耿直敢言,他跟我调侃说他一生中唯一的正职是在下乡务农时当过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我们很谈得来,后来他去“文汇讲堂”演讲以“禽流感”为主题的学术论述,还邀请我作为嘉宾出席,当然这是后话了。当时他对起草“建议”,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着重提出在张江建立生物医药国家实验室主张,后来成为“建议”中重要内容之一,我为“发协委”拥有像他这样热爱事业又独具风骨的科学家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赵国屏院士,时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p> <p class="ql-block">七、盼来佳音</p><p class="ql-block">第一届张江生物医药研讨会所形成的“建议”附上领军人物、发协委委员和园区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家的签名表(我添居末位)后,于2009年年初,经我用挂号信的方式在张江镇邮局分别投寄给上海市委、市府主要领导,没过几天,上海生物芯片公司办公室主任薛迥打电话给我,说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受俞振声书记委托来公司看望(原上海科委老主任)华裕达董事长,同时带来了俞正声书记对“发协委”建议的重要批示,我要求她马上向殷一璀书记要原件传真给我,直至看到批示内容这一刻,心上的石头方始落地,不为自己,只为别人。因为“建议”是违反体制内层层上报的常规,越级直接呈送给市主要领导的,如果俞正声书记不理会的话,凡签名上书者,都有可能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现在俞老大发话了,还有啥说的,撸起袖子大干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八、敢于担当</p><p class="ql-block">围绕第一届“加快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专题研讨会”和形成的“建议”,作为“发协委”工作牵头部门的张江园区管委会综合处修海玉处长居功至伟,如果没有他的允许和支持,“建议”根本到达不了俞正声书记等市领导手里,也没有后来卫生部陈竺部长亲临张江这回事,担任过一任地方父母官的练历,使他具有一般机关干部所不具备的胆识和魄力,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当我写到这段回忆的时候,耳畔好像又听到了修处那句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做人要有摆布”,我理解这就是一种格局,一种胸有沟壑的气势。在这里祝愿他更上一个台阶,未来的天地更广阔。</p> <p class="ql-block">九、系铃解铃</p><p class="ql-block">由于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收到《建议》的第一时间作出了重要批示:生物医药是上海最具创新能力的产业,应加大支持力度,建议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意见,我和韩正同志一起参与研究,又:这是上海今年的一件大事。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沈晓明也分别在《建议》上作了批示。一时张江“发协委”和“建议”引起的冲击波连国务院也惊动了,各项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为了巩固第一届会议成果,进一步扩大影响,经“发协委”秘书处和陈凯先院士、赵国屏院士等智囊团成员商议,拟定在下一年的适当时间召开第二届“加快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研讨会”,并打算通过二位院士与卫生部陈竺部长的私交,邀请陈部长来张江出席会议并作精彩演讲。我对陈凯先院士说系铃是你,后面解铃还得请你与国屏院士二位操持。</p> <p class="ql-block">十、部长亲临</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邀请正部级领导来张江出席会议的可能性非常渺茫,涉及礼仪、保卫、接待等方方面面因素,操作难度极大,但事在人为,先请陈凯先、赵国屏二位院士去探探口风,为保险起见我还拟写了一封很煽情的信函,托他们转呈,唤起陈部长早年在张江创业的热血豪情,不知是私交起了作用,还是信函打动了他,不久传来陈部长同意来张江参会的好消息,具体事项要求我代表秘书处与他的秘书李想处长对接,李秘书传达的指示有二条:一、部长这次出席会议基本以回上海探亲为由,但必要的邀请公函还是需要送达。二、会议结束不出席晚宴、尽量不惊动地方政府。我代表主办方“发协委”秘书处作了回应一、上述二点都不是问题。二、请李秘书转告陈部长,恳请以当前民众热切盼望的“医改方案”作为演讲主题,后来陈部长来张江演讲时还特地提到我:“在来之前,张江的周云鹤先生建议谈谈医改问题,我只能欣然答应,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p> <p class="ql-block">第二届张江生物医药研讨会主席台</p> <p class="ql-block">陈竺院士,时任国家卫生部部长</p> <p class="ql-block">参会的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物和企业家</p> <p class="ql-block">参会的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物和企业家</p> <p class="ql-block">十一、经典传承</p><p class="ql-block">由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出席会议并进行精彩演讲的“发协委”第二届生物医药研讨会历时近五个小时,在阵阵热烈掌声中落下了帷幕,众多参会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中场离开席位的,复星集团总裁江群斌对我说,这是他参加过的最有吸引力的会议,连洗手间都舍不得去,国家部委领导坚持全过程参加会议,并与园区企业代表共商国是、共谋产业发展,其场景极其感人,这是一场难得的民主协商议事盛会。</p> <p class="ql-block">十二、心有所值</p><p class="ql-block">如今再回忆起这段经历,许多往事浮上心头,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和孟文海曾先后兼任过“发协委”秘书长,前者儒雅亲和,后者少年老成,陆方舟秘书长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老周,谢谢你所做的一切,其实真正的秘书长是你”,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所以作为整个故事始作俑者和幕后策划之一,再多的艰辛和付出也值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三,故事结尾</p><p class="ql-block">因篇幅有限,关于张江“发协委”举办二届生物医药研讨会和“议案”形成的幕后故事到此收笔了,据悉先后兼任过“发协委”秘书长的陆方舟和孟文海同志,如今分别荣任了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和上海市纪委副书记,与有荣焉。至于陈凯先院士、赵国屏院士,迄今仍活跃在科技研发的前沿,原张江集团钱人杰总经理,原上海药物所成建军书记等已经离休,享受着咖啡加音乐的悠闲时光,同一战壕的奋发亦烟消云散,庄子云,相濡以沬不若相忘于江湖,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尾。在此衷心祝愿故事内外所有的朋友岁月静好,福体安康!</p><p class="ql-block">本故事纯属个人回忆,不代表任何官方和机构,如有异议,文债自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