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敢小惠州

向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下不敢小惠州</span></p> <p class="ql-block">应琳娜、琳珊两姐妹的邀请,我们到粤东古城惠州小住了两天。原打算就是会会朋友、走走逛逛,好好休闲一下,谁知双脚一迈进惠州,“休闲”二字便不知溜到何处,悠哉悠哉的初衷也化作云烟。我们被900多年前贬谪至此的东坡先生“指引”得不断前行,直到精疲力尽</p> <p class="ql-block">过去一提及东坡先生贬谪惠州,都认为他被贬到了蛮烟瘴雨的不毛之地,到了惠州才知道,即便是900多年前,惠州也不是衰草连天的穷乡僻壤,而是一处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惠州自古就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的美称,现在也有“半城山色半城湖”“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惠州百姓讲道德、懂礼让,友善又仁义。东坡先生曾赞扬惠州的民风“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他贬谪此地时,百姓以礼相待,热情相迎,以至于在到达的当日,他便写下了诗句:“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p> <p class="ql-block">惠州的山水治愈了东坡先生的心灵创伤,百姓的热情燃起了东坡先生的生活激情。1094年10月至1097年4月19日,东坡先生寓居惠州2年7个月。在这近千天的岁月里,他创作的诗词、杂文多达587篇,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篇问世。这些佳作给了惠州人无比的自信和底气,很多惠州人都会自豪地吟诵“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图为孤山上的“东坡书迹”墙)</p> <p class="ql-block">惠州政府和人民没有辜负上天赐予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把东坡先生的文化影响做到了最大化。徜徉在惠州的湖畔江堤,处处能看到东坡先生的诗文,时时能听到有关他的故事,东坡先生的精神化作风、化作云、化作雨滋润了惠州近千年。真可谓“东坡寓惠千日,影响惠州千年”</p> <p class="ql-block">惠州东坡文化最浓烈的地方,当属惠州西湖。起初,惠州西湖不叫“西湖”而叫“丰湖”。一日东坡先生游丰湖,与友人推杯换盏,把酒临风,醉意中写下诗句:“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p> <p class="ql-block">明明在丰湖,他却写成“到西湖”。后人调侃:“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也许,东坡先生并不糊涂,而是有意为之。他心心念念的除了“西湖”还是“西湖”。出于对先生的景仰,其他人将错就错地也把丰湖称为“西湖”了</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是个不要门票的大公园,各地的游客都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无需门票,公园便不设这门、那门,只在几个通往西湖的路口修建了漂亮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一个红色的牌坊进入西湖景区,牌坊上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廖承志于1980年9月题写的“惠州西湖”四个大字。廖承志本是惠州人,请他在牌坊上题字理所当然</p> <p class="ql-block">牌坊下面有一个大大的白色圆盘,圆盘中心是古铜色的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圆形徽志。徽志上方是9个金色大字“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下方是5个金色的“A”。看到这个徽志,我对惠州政府和人民肃然起敬。这个徽志和那5个“A”绝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饱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便是“苏堤”,顺着苏堤往前走就会看到西新桥,此桥也称“苏公桥”。东坡先生贬谪至此,看到百姓涉水困难,便四处奔走,筹集资金修桥筑堤,为此还捐出了自己珍藏的犀牛腰带</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苏公桥是一座木桥,900多年来垮塌了多次,但每次垮塌都获得了重建。现在的苏公桥是1983年重建的石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依栏远眺,远山、石塔、水榭、楼阁……惠州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此情此景,别说是东坡先生,就连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杭州西湖。难怪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话:“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p> <p class="ql-block">走过苏堤就到了孤山。孤山曾经是四面环水的湖中岛,山顶曾有一座栖禅寺。东坡先生常来这里与僧侣论道吟诗,先生的红颜知己王朝云也安葬于此。借助这些文化元素,惠州西湖公园管理中心把孤山辟为展示东坡文化的主题园林——东坡园</p> <p class="ql-block">东坡园的入口是一个小广场,广场靠山根的地方有一堵石碑墙。墙体敦厚结实,从左到右刻的是东坡先生的生平、半身浮雕像、印章和他寓惠期间的名作</p> <p class="ql-block">《荔枝叹》,诗中名句:“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风调雨顺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p> <p class="ql-block">《游博罗香积寺》,字里行间透露出东坡先生对惠州的热爱:“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东风揺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汪汪春泥已没膝,琰琰秋谷初分秧。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p> <p class="ql-block">《再用前韵》</p> <p class="ql-block">除了石碑墙,东坡园中还有许多刻着东坡先生诗赋的石碑,它们或立在路边,或躺在地上,林林总总大约有十几篇。这篇《西江月 梅花》洋溢着先生对爱妾王朝云品格和容貌的赞美。诗云:“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幺凤。素面翻嫌粉涴,洗装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p> <p class="ql-block">《食荔枝》是惠州人最喜欢吟诵的诗篇。民间传说,当时朝廷的高官看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气得火冒三丈。原以为东坡先生会因贬谪而萎靡不振,没想到他却活得那么快乐,那么精彩,遂下令再将其贬至儋州</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石碑上的另一首词《蝶恋花 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p> <p class="ql-block">不知当年东坡先生逛到哪条街,哪家院子,听到哪些年轻人荡秋千的欢笑声?笑声惹得他驻足倾听,高兴着墙内人的高兴,欢乐着墙内人的欢乐。笑声远去,他还没乐够,于是叹息“多情却被无情恼”。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被先生的“多情”逗得哑然失笑(下图为惠州的金带街)</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把这首词解释为,东坡先生借着惜春来抱怨朝廷用“无情”对待自己希望报效国家的“多情”。我倒觉得,东坡先生内心没有那么复杂,他一生都像一个率真的大男孩,这首《蝶恋花 春景》,写的就是他在暮春看到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东坡园一组名为《造福》的雕塑,形象地表述了东坡先生在惠州为民造福的主要功绩。比如,捐犀带造堤桥,推广秧马、水碓、水磨等农业技术,开垦五味药园,为民请命解决米贱伤农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惠州西湖孤山山顶的王朝云墓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小景区。朝云是东坡先生的侍妾,12岁到苏家,先是东坡先生第二任夫人王闰之的侍女,成年后被纳为侍妾</p> <p class="ql-block">朝云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在东坡先生众多的妻妾和侍女中,她是最懂他的一位</p> <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一日东坡先生退朝回到家中,捧腹问身边的侍女:“你们知道我腹中是何物?”一侍女答:“都是文章。”先生不以为然。再问,另一侍女说:“满腹都是见识。”先生还是不以为然。问到朝云时,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先生捧腹大笑</p> <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几次贬谪,唯有朝云不离不弃,始终陪伴。朝云去世后,遵她的遗愿,东坡先生把她葬在孤山栖禅寺的松林中,并为她写了墓志铭</p> <p class="ql-block">后来,禅寺的僧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六如亭”。之所以修建六如亭,是因为朝云临终前吟诵《金刚经》偈语“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后人把这句偈语提炼成一副楹联的上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清代翰林、丰湖书院山长林兆龙偶对下联“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曾不减”。这副楹联现在镌刻在六如亭的后亭柱上</p> <p class="ql-block">合江楼是广东四大名楼之一,位于东江和西枝江的交汇处,楼高48.77米,共9层</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眺,惠州江北的新城区和江东的老城区一览无余。东坡先生在合江楼先后住过两次,共一年零一个月</p> <p class="ql-block">“海上葱咙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合江楼因先生的诗作《寓居合江楼》而名声鹊起。大家都知道此合江楼非彼合江楼,历史上的合江楼曾多次兴废重建,甚至拆除挪移,但因东坡先生的居住和诗篇,合江楼何时都是网红打卡处。后人不得不感叹,先生屐痕所至便举世瞩目,凡有诗句咏之皆成一景</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我们作为白鹤峰的最后一批游客走近东坡先生的故居。寓惠一年后,先生预感自己北归无望,便决定作惠州人,在惠州终老余生。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盖了20多间房,解决了一家人居无定所的囧境</p> <p class="ql-block">新居建好后,东坡先生满怀憧憬地给客厅命名“德有邻堂”(取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书房取名“思无邪斋”,还给其他的小室冠以“来问处”“睡美处”</p> <p class="ql-block">他饶有兴趣地在院子里挖井、筑池、种树、种茶,整个新居诗意浓浓、温馨惬意</p> <p class="ql-block">可惜天不随愿,好景不长。1097年2月14日先生乔迁入住,4月29日就接到贬谪去海南儋州的圣旨。东坡先生在白鹤峰仅住了40天</p> <p class="ql-block">先生走后,惠州人民怀着崇敬和感恩之情把先生故居改建为“惠州苏东坡祠”。抗战期间东坡祠毁于战火,现在的故居是2015年动工重建,2018年竣工并对公众开放的。</p> <p class="ql-block">环顾九成新的“故居”,心中虽有些遗憾,但也很欣慰。毕竟,这是全国范围内唯一有据可考的东坡先生故居遗址,是他亲手搭建房屋的地方。漫步在这块方寸之地,仍能感受到东坡先生的气息和温度</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我们离开白鹤峰,又来到西湖。此时再看西湖,心中另有一番感悟。湖中倒映的被灯光装点的亭台楼阁,指引着我们穿越时空岁月,寻觅先生的飞鸿泥爪</p> <p class="ql-block">风吹树梢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在吟诵先生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湖水荡漾掀起的涟漪,仿佛是在捕捉先生飘逸潇洒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900多年前,惠州善待东坡,百姓敬重先生,千年之后东坡先生用“天下不敢小惠州”回报了惠州人民</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