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我们曾经的战友一行8人(北京4人、上海4人),开两辆车到青海和甘肃南部自驾游。共同的目标使我们走到一起,要趁我们现在身体还强壮、精力也有余,好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度过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br> 本篇是《青海、甘南自驾游》的第(7)篇,继续以图片日记形式介绍我们在青海、甘南自驾游回程途中的游览行程和奇闻轶事。 <b><font color="#ed2308">第26天(7月16日周日)</font></b> 昨天去游玩的艾肯泉,是我们此次青海和甘南自驾游的最西端。昨晚我们住宿的茫崖市,也是青海省最西端的一座年轻的县级市。若从这里沿着G315国道再往西行的话就将进入新疆的地界。按计划今天我们只需驱车460公里到达下一个住宿点格尔木市,没有参观游览的安排。因此今天我们有时间仔细观察一下茫崖这座被大片无人区所包围的孤独的小城。 ▲ 我们住宿的茫崖市城市快捷酒店。 ▲ 酒店前台。小城市的快捷酒店,条件真的不算差。 ▲ 酒店门外的街道。这么小的小城市居然还有交警在路上纠正违停,这个绝对没想到。 这座小县城挂牌成立与艾肯泉景点挂牌成立的时间点差不多少,都是在2018年,非常年轻。茫崖县的成立与青海省石油的开采密不可分,青海石油集团的花土沟基地就在这里。 ▲ 这是采油一厂办公楼的照片。我们还看到有二厂、三厂和四厂,大同小异。 ▲ 这是职工食堂之一,门外的大巴是接送他们往返工地的交通车。 ▲ 这是综合服务中心,内有商店、理发、澡堂等各种服务设施。奇怪的是这里很少看到老人和孩子,也没见到幼托、敬老院等公用设施。这可能与石油开采企业的工作性质有关。 ▲ 在石油企业内部停车场,青一色的国产皮卡,车容整洁、排列有序,彰显出石油工人严密的组织纪律性。 ▲ 石油企业职工全都身着统一的红色工作服,没有例外。这位姑娘一大清早骑着电瓶车上班,遇上红灯自觉停车等待,在这种小地方难能可贵,表现出他们良好、文明的素质。 ▲ 宾馆旁边有一片住宅楼,地图上看叫作“采油小区”,这楼房看上去像是没人住。经询问方知这不是居民楼,是石油工人的集体宿舍。 原来是石油工人流动性大,他们一般都不把家属带到基地一起生活。一线职工中的多数人都是在这里工作两个月、回家休息团聚一个月。他们的收入不低,没啥技术特长的职工年收入都有十几万。这种收入水平在北京上海这种全国一线城市来说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 但不要忘了这里是个无人区中的小城市,条件艰苦的程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比如说上面照片中这一小片绿地,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搞这样一个绿色小景完全不在话下。但这里的土全是砂质盐碱土,这些绿植根本就种不活。这片绿地中的土都是从外地运来,就连人们平时吃的蔬菜粮食也都是从几百公里以外运输而来。在路边开店的小老板们,都喜欢在店内摆上几盆绿植以显示他们的情趣,改善店堂内的氛围。 ▲ 告别这座石油小城,我们启程向格尔木出发。在茫崖市的G315国道入口处矗立着为开发这处石油基地而牺牲的烈士纪念碑。我们停车驻足向烈士们致敬! ▲ 在驱车向格尔木进发的路上,我们看到公路旁的采油现场。无数台磕头机(学名叫“游梁式抽油机”)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把黑色的石油从深井中抽出,沿着油管输送到炼油厂油库。远处可看到一条与G315国道平行的高架式高速公路,那是G0612黄茫高速。再远处还有一条自西宁经此进入新疆的铁路,距离太远,在照片中已经看不清了。 在距离茫崖市区大约8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能起降波音737的花土沟机场。茫崖市的交通条件不算差,否则这里的石油和其它矿产品运不出去,茫崖近3万人口的生活物资运不进来,旅游资源也无法进一步开发,这个无人区中的城市将难以生存。 <b><font color="#ed2308">第27天(7月17日周一)</font></b> 昨晚住在格尔木市。格尔木是青海省中西部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城市,交通十分发达。向东可达西宁和我国中、东部各大城市,向西可去新疆,朝北离敦煌不远,往南便是西藏。在五十年代整个西藏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从这里到拉萨的青藏公路(就是现在G109京藏公路的青藏段)是西藏通往外界的唯一大动脉。 ▲ 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一隅,是青藏高原著名野生动物藏羚羊的故乡。市内主要街口的中心环岛上就有藏羚羊的雕像。 ▲ 今天我们第一个游览点是察尔汗盐湖,这也是我们此行中游览的第四个盐湖类景区。前三个分别是茶卡盐湖、大柴旦翡翠湖和茫崖翡翠湖,在以前写的游记中已做过介绍。今天的察尔汗盐湖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面积大,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盐湖,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二是它的湖水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大、门类齐全,是一个工业盐生产基地,湖边可以看到许多盐产品加工厂。 ▲ 湖边的盐产品加工厂之一。 ▲ 跟上次那几个盐湖一样,这里也有一条世界上最咸的路,但自驾游的车辆不能开进来。 ▲ 这就不用尝了,肯定是齁咸齁咸,而且是咸得发苦。因为这里的盐无机杂质的含量高。 ▲ 盐湖中的盐岛上建有帐篷可供游人夜宿,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在这里住。 ▲ 湖水照样是色彩缤纷。近处是湖边盐的结晶,远处是另一家小型盐产品加工厂。 ▲ 这是在湖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我用手机从不同角度为一位北京老哥拍的两张照片。后面湖水的颜色完全不一样,很神奇。 ▲ 景区有规定不让下湖,这三位姑娘说她们要治治脚气。 ▲ 上午游察尔汗盐湖,下午去登昆仑山。格尔木的平均海拔高度已是2780米,我们要驱车160公里到青藏公路的第一个制高点昆仑山口去体验一下更高的海拔。右侧加油站的大牌子上写着“天路从这里开始”。韩红的《天路》歌颂的是青藏铁路,但这里是青藏公路。 ▲ 开始登山。坡度不大,弯道渐多。G109的这段路面条件不错,全程都是柏油铺装。车辆不多,菜鸟驾驶员也可以到这儿来练练手。 ▲ 海拔高度在升高,已经可以看见远处山顶的积雪。我们两台车的发动机均带有涡轮增压,这点高度对车来说不算啥,远没达到需要嘶吼的状态。 ▲ 途中找个风景不错的地方,靠边停车休息、拍照。 ▲ 公路旁边看到2006年通车的青藏铁路,一列由内燃机车牵引的绿皮客车飞驰而过。从车头的形状和车身的涂装来看,这是从美国通用公司引进的NJ2型柴油机车,牵引这列客车在高原高寒地带运行的速度可达100km/h。但青藏线上并非只有美国内燃机车才能运行,国产的HXN3、DF4D和DF8B型内燃机车也照样跑,速度同样可达到100km/h。这些资料在网上均可查到。 ▲ 这是我们拍到的国产HXN3型内燃机车。 ▲ 终于到达昆仑山口,蓝牌上标注的海拔高度是4768米,比160公里外的格尔木市高2000米左右。这里算不上是个景点,只是从格尔木出发,青藏公路上的第一个制高点。 ▲ 公路两侧各有一片平坦之处可以停车,有一些广告牌、纪念石碑建筑等。 ▲ 这里对藏羚羊的保护措施之严厉那是没话可说,还曾有烈士为此献出过生命。 ▲ 高海拔地区,下车活动半小时后身体多少有那么一点儿高反,但也只是稍感气急,无其它不适。有位北京战友带了血氧仪,测一下我的血氧值为86%,心率82次/分,也不算太差。我们随车带了小包装的氧气,如有战友不适可以应急。 ▲ 人、车都没啥高反,但这矿泉水瓶受不了了。瓶子是密封的,海拔高气压低,瓶内的空气膨胀,本该上下一般粗的瓶子变成上粗下细,不成形了。另一个瓶子稍好些,但瓶底严重凸出根本站不住。检查一下我们其它的随身物品,发现有些密封小包装食品的塑料包装袋胀成了球形,个别的被胀破。 ▲ 青藏公路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翻过唐古拉山口就是西藏的那曲了。唐古拉山口距此还有400多公里,路程太远,留待以后有机会再去。回程是一路下坡,我们循原路返回格尔木。 <b><font color="#ed2308">第28天(7月18日周二)</font></b> ▲ 今天我们离开格尔木向东行驶,去往350公里外的都兰县,都兰的海拔高度略高于格尔木。天气晴好,公路两侧的风力发电场连续成片且排列整齐,估算一下数量少说也得有上千台。如此大的阵式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这段路,G109国道与G6京藏高速并行。车少景好,行车途中非常舒适。 ▲ 今天的第一个去处是香日德寺。这是一座藏佛教寺院,地处都兰交通要道,建于1797年,曾是西藏政教领袖往来内地的驿站,十三世达赖和九世、十世班禅等知名人士均曾在此居住过。 ▲ 藏佛教寺院,照例是金壁辉煌。以前交通不便,那些高僧们从西藏来往内地行程不易,非常辛苦。在这儿歇歇脚小住几天,顺便传经布道,倒也是个好地方。 ▲ 接下来的游览点是我们十分向往的一个奇景,名叫夏日冰瀑。现在是七月盛夏,但这里却有条瀑布结着厚厚的冰,并且终年不化。这不是一个正规景点,很难查到它的资料,一路上鲜有指示标志,就连导航都不认识这地方。我们只能根据当地人的指点一步步地探索。上面照片是路遇一户牧民民宅想问个路,门没锁但家中空无一人。照片右侧那一大堆是牛粪,牧民们收集起来,冬天取暖做饭用。 ▲ 一路上都是这种碎石路,有一大段路比这还难开。还不能把车开到路边的草地上,否则当地牧民会有意见。开到实在无路可走了,还需下车步行2公里。 ▲ 总算见到一块指示石碑。 ▲ 我们得沿着右下方这条乱石河床朝上游走2公里。路不好走,真怕一不小心崴了脚,影响后续行程。 ▲ 沿途的风景还是很不错。 ▲ 已经远远地看见冰瀑了,目测距离还有1公里。 ▲ 快到了,用对讲机跟战友们通报情况。 ▲ 冰瀑的全景。可以看到它后面的山还很高。 ▲ 冰瀑的近景。根据人物身高的比例,大致上可以推算出冰瀑的高度略超过10米,厚度不到2米(左薄右厚),中间无冰部分的底部宽度大约有5米多。 ▲ 再看一下中间流水部分的局部,想象一下严寒时期冰瀑的形成过程和炎热天气下它的融化过程。 ▲ 当天都兰县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2℃,这里的海拔3800米,肯定远低于22℃。按照这里盛夏时的气温和冰层的厚度推算,若没有人为的干预,这冰层终年不化是完全有可能的。 ▲ 看我在现场拍的一段视频。 ▲ 我们从冰瀑往回走,抬头看到的景色是这样。这时才知道刚才来的路都是一路上坡,已经爬到这么高了,远处的山都在我们脚下。 <b><font color="#ed2308">第29天(7月19日周三)</font></b> ▲ 都兰是个小地方,但这家宾馆的老板很热情,服务态度极好,有啥困难他们都愿意帮助解决。 ▲ 宾馆门口的公路就是通往格尔木方向的G109国道。路面条件不错,通过的车辆以小客车居多,大型车辆较少见。 ▲ 今天第一个游览点是“花海草原”。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漫山的野花,看牛马羊群在高山草原上放牧,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大城市来的游客到这里拍照,体验高海拔草原上的牧民生活。阴雨天寒,我们纷纷找出薄羽绒穿上,带上雨具。 ▲ 雨渐止。视野中出现草原、牛羊、群山、栈道,只是还没看到花海。 ▲ 花海在这里,一定要爬上山坡才能看到。 ▲ 天气有放晴的迹象。爬上坡顶,看到山坡的另一面是这样的景象。在照片中部可以看到对面山顶上有5G基站的天线,再看看自己的手机信号是满格。在这偏远之地也能享受到5G服务,这有点令人意外。但我们没看到它周围有电线杆,不知这基站的用电从何而来,难道是用太阳能电池板? ▲ 到花海拍花,这是我们来此的目的之一。这朵蓝色的花是亚麻,它的植物纤维可纺高支纱用于制衣,同时它也是一种油料作物。 ▲ 这种黄色的花在草原上的数量最多。网上查,它的学名叫多茎委陵菜,全株可入药,牛羊都喜欢吃。 ▲ 这叫飞廉,浑身长刺,看似不能碰,扎手。网上说它可以药用和食用。 ▲ 重点要介绍一下有名的狼毒花。左下这株是花蕊状态,右上这株已经盛开。据当地人介绍,狼毒花的汁液有毒,牛羊都不吃。它的生命力强大,根可以入药。 ▲ 本想拍一张风吹草低见牛羊,可是这天没风,只能马马虎虎拍成这样。 ▲ 给这头小牦牛单独拍一张。 ▲ 吃草也是个技术活儿啊。看清楚了,别一不小心把狼毒花给吃了。 ▲ 又是一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趴在地上给花拍照,蹲在旁边的那位说要给我拍工作照。另一位凑上来对着我们两人偷拍,没想到还有第四人躲在一边把我们三人一起摄入镜头。 ▲ 下山,回都兰午餐。中途遇到好景,停车拍照。 ▲ 这里的海拔高度比都兰还是要高了不少。 ▲ 下午准备去看都兰县的热水墓群,在这之前先去都兰县博物馆参观,做做功课了解一下热水墓群。 ▲ 先在沙盘上看看位置和地形。人类自古都是依山傍水而居,在都兰县南面有一条察汗乌苏河,热水乡和热水墓群就在这河边,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遗址。 ▲ 热水墓群属北朝晚期至唐代吐蕃时期(6~8世纪)的大型墓葬群,经考古确认的墓葬共200余座,随考古发掘出土的殉葬品除了常见的陶瓷器外还有大量的金银器,以及大型殉牲遗骨。热水墓群考古的重大意义见上面展板的文字所述。 按我的理解,古代的热水是比都兰更早、更成熟的一块人类聚居地,位于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要塞。热水墓群应当是当时的一块坟地,位于察汗乌苏河河边一块地势较高的地方。这里出土的各种文物,有力地证明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发展和中华文明的璀璨。 ▲ 这是我们来到墓群现场看到的一座已经发掘并被保护起来的古墓,位于一座不太高的坡顶,墓室顶部已被钢化玻璃覆盖,游客可站在玻璃上观察下方的墓室。墓室的一侧是墓道,装了两扇门禁止入内。 ▲ 由于坡顶拍摄角度不佳无法拍到墓室的全景,我只能站在玻璃上向下拍张局部。那些钱币和摆放物都是墓室尚未封闭时,当地人和游客留下的祭祀物。据说此墓的主人是当时热水的一位地方官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乡长或县长吧。 ▲ 在土坡不远处的一座未封闭的墓坑内,看到殉牲——两匹汗血宝马的遗骨。遗骨就在眼前,若趴在坑边,一伸手就差不多能摸到。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考古现场,这对我来说也算是有生以来头一回。 ▲ 返回都兰的路上,再好好欣赏一下察汗乌苏河畔的美丽风景。 ▲ 看到一大片油菜花,北京战友很兴奋。上海战友平时见得多了,显得有点视觉疲劳。 ▲ 路过热水乡境内的一座藏佛教寺庙,照例是金壁辉煌。 ▲ 寺庙外远处山坡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六个红字。本次出行我又涨了点知识,嗡嘛呢叭咪吽,正确读音是:ōng mā nī bēi mēi hòng。据说这六字真言是观音菩萨的心咒,藏族男女老少无人不知,总体来说就是祈愿求福的意思。 <br> 第(7)篇到此暂告个段落,感谢同行战友提供的部分照片素材。<br> 本次我们去青海、甘南自驾游总共历时50天。现在虽已踏上回程,但与来时的轨迹并不重合,依然美景多多。后续篇将更为精彩,敬请期待。<br><br>2024-2-20<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