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光芒——双凤西隅·王義之行草书专题研究学习班学习小结

红枝

<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一位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兰亭序》中一句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 </p><p class="ql-block"> 书圣王羲之大概不会想到,一次雅集美文在千年之后,让一位外国友人在茫茫太空中引发极其强烈的情感共鸣。是啊,人的生命在浩渺的宇宙和漫漫的时空下,何其短暂,但经典却可以穿越时空,绽放永恒的光芒。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羲之书法是书法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书法爱好者的心之所向。很幸运,能跟着王景老师通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分三期来系统地学习王羲之行草书。第一期学习《集王圣教序》,第二期学习《兰亭序》《二王尺牍》,第三期学习巜十七帖》《大观帖》。每一种碑帖的学习既是独立的,又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最后总结课上,王老师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清晰的脉络,科学的设计。我也在回顾和思考着,第一期学完总结后,后两期的学习之路,应是三个层次的提升最让我记忆深刻、最是我收获颇丰的。</p> 单字精临练笔法 <p class="ql-block">  第一期《集王圣教序》的学习,王老师说,通过学习要掌握好字的结体,把握好字的空间分割。第二期开始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翩若惊鸿,矫如游龙。王老师说,学习《兰亭序》要从笔法上下功夫,了解笔画的内部变化。因为有了《集王圣教序》的基础,所以上手写《兰亭序》时并不是茫然不知所措,只是觉得《兰亭序》的字笔触细腻,线条流畅,极富动感。</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通过每天的日课单字精临,在一次次临写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修正问题。通过学习,对《兰亭序》的笔画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一是藏露并用,露锋居多。王羲之运用藏锋和露锋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笔画都显得饱满而富有变化。二是以转代折,方圆并举。用笔多以圆转代方或者方圆并用,使点画骨丰肉润,气象万千。三是提按分明,节奏感强。通过提按写出粗细不等的笔画线条,行笔流畅,节奏感强。四是游丝牵引,纵神贯气。点画和单位之间顺势游丝带出,字形字势随之生动,增加了字里行间的天趣,并产生了紧密而含蓄的效果。五是粗细浓淡,对比强烈。在《兰亭序》中,书圣通过运用毛笔的多种状态,创造出不同粗细、浓淡的线条,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脑到,眼到,还必须手到。要达到写得像的目标没有巧,唯有加大训练的力度,在反思加纠错中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有巧遇的机会到成都博物馆观看《汉字中国》的书法展。博物馆前排成长龙的队伍,展厅内川流不息的人群。为了看一眼赵孟頫的真迹《兰亭序》,足足排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眼中看到的观展人群竟然年轻人、小朋友居多;耳中听到的都是人们对于《兰亭序》的理解和认知。不禁感慨: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崛起,正在复兴,焕发出新时代光彩,绽放出蓬勃生命力!</p> 整篇临摹变墨法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教我们学习碑帖,一般是按照先单字精临,再整篇临摹,最后自由创作的模式。在整篇临摹《二王尺牍》时,对于墨法的变化做了详细讲解。我也通过多次跟王老师去观展感受了到了墨色变化在作品呈现效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也尝试着学会恰当地运用墨色变化,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弱起强起怎样把握?横行之间的浓淡,竖列之间的交错,特别是枯笔时笔锋的调整和行笔等等。遇到问题向王老师请教时,他总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并将他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有了墨法变化的意识,现在我只要动笔写作品,就会在写前思考,在写中运用,在写后反思。我想: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学习和运用,才能提高作品中墨法变化的技巧。</p> 自由创作悟章法 <p class="ql-block">  每次学习过程中,自由创作环节应该是最让人头痛的,特别是通过怎样的章法来呈现作品,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从《二王尺牍》到《十七帖》的学习,是从行书到草书的转换,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很多,一是有草法字形的记忆。二是由行到草要加强笔势、加强动感、加强节奏。三是草体章法的变化。王老师为了降低自由创作的难度,在整篇临摹时,加进了改造章法的练习,然后才给出内容,自由创作。读了沃兴华老师的一篇文章,我对如何把握好章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沃老说:“书法创作就是前识意图与形式理念的统一。所谓前识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在创作之前,对作品的一种意象性预构,它是不明确的,如老子说的:“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因此称为“前识”。而且作为一种意象,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冲动,因此称为意图。前识意图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和生活状态等等,是作者生命的表现。所谓形式理念,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高度概括以后,抽绎出来的最高原则。书法的表现形式是点画结体的造型及其对比组合,具体来说,就是用笔的轻重快慢,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用墨的枯湿浓淡等,这些对比组合变化无穷,其最高原则就是四个字“以他平他”,不断地以不同的造型元素与前面的造型元素相联接,让它们相反相成,相映成辉,组成和谐的整体关系并生生不息地展开下去,这是作品生命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我写一件作品时先考虑用竖式还是横式,起笔用浓墨还是淡墨,然后沿着行轴线左边或右边摆动。如沃老所言开了头以后,形式理念逐渐显现,影响越来越大,到一件作品快要完成的时候,怎么写已经完全被形式理念所规定了,前面疏了,后面必须要密一点;前面轻了,后面必须重一点……你别无选择,只能够跟着形式理念走。尤其是落款,写在什么地方,是穷款还是长款,你不要再顾及什么前识意图,必须老老实实地根据形式理念去“以他平他”,求得通篇关系的完整与和谐。就这样照着沃老给的思路,按王老师布置的内容,每天完成一件自由创作作品,我也放开胆子来写,王老师说我的创作太狂放。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只有知道怎么放才能学会怎样收。对于作品创作中章法的呈现,我也在实践中似懂非懂地好像明白了一些,更需要在实践中加强修炼,提升能力。 </p> <p class="ql-block">  华亭台榭惟书圣,逸少清香暖后生。王羲之行草书的学习之旅值得珍藏记忆,反复回味。王羲之在巜兰亭序》中写到“死生亦大矣”。那是一种对死的恐惧,更是对生命的觉醒。我们的生命可能很快没有了,但我们的作品让我们不朽。书圣留给我们的《兰亭序》不仅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向外发现了自然,永和九年最美的山水; 向内发现了人刚健有力的直面生死的深情。致敬经典,穿越时空的光芒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