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棒鼓源于唐代的三杖鼓。明人沈德符在《顾曲杂言》里已记载了三棒鼓在万历年间的演出情况。“三棒鼓”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如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区,甚至还随着艺人流传到英、法、意、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p><p class="ql-block"> 三棒鼓类似“北方二人转中的绝活”。</p><p class="ql-block"> 三棒鼓是一种技艺独特的走唱形式。演唱不插道白,表演分单人、双人和多人。单人表演者自己抛耍三根嵌有铜钱的鼓棒击鼓伴唱,并敲挂在鼓侧的马锣。双人表演则一人丢棒击鼓,另一人奏马锣,二人对唱。多人表演插入了耍刀、耍叉,锣鼓、唢呐。现代发展成三棒鼓花鼓戏。</p><p class="ql-block"> 三棒鼓的鼓面直径七寸五分、高四寸。三根鼓棒,每根长七寸,凿三个不同侧面的小方孔于棒上,嵌入铜眼钱。三根鼓棒共是九眼十八铜钱。三棒鼓丢打起来,眼钱相互碰击,鼓棒上下翻飞,落鼓合拍成音。</p> <p class="ql-block"> 丢打三棒鼓的技艺约二、三十种,有“金线吊葫芦”、“姑娘纺棉纱”、“白蛇吐飞箭”、“麻雀钻竹林”、“乌龙搅水”、“跛簸箕”、“砍四门”、“单跨花”、“双跨花”、“单背花”、“双背花”、“织布”、“绞花”等。</p><p class="ql-block"> 三棒鼓唱词通俗,词句简短,每段押韵。唱词结构各地不同,较常见的句式有“五、五、七、五”句,四句一组。还有“五、五、七”句,三句一组。三棒鼓的声腔风格朴实,委婉低沉。由于抛棒击鼓有严格规律,歌唱时节奏平稳,变化不大。</p><p class="ql-block"> 打三棒鼓的锣鼓曲牌不变,但唱词多种多样,如《福禄寿喜》词:</p><p class="ql-block">“锣鼓一响紫云开,福禄寿喜送进来。福字写来衣领旁,状元榜眼探花郎。一字下边一张口,荣华富贵享到老。口字下边一坵田,贤东富贵万万年。……”</p> <p class="ql-block"> 除了固定的唱词外,均为即兴编词随口而唱,唱三棒鼓歌的人,都是脑筋灵活、口才伶俐者。如一个儿孙满堂的嗲嗲,就会唱:</p><p class="ql-block"> “咯位嗲嗲听得清,您本是个享福人。无忧无虑哈哈笑,抱着孙子享天伦。……”</p><p class="ql-block"> “三棒鼓”,约于明代传入湖南益阳市桃江县,并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每逢春节,艺人们结伴而行,走村串巷到各家各户拜年,不分贫富,户户必到。</p><p class="ql-block"> 《桃江县志》记载:“三棒鼓尤以马迹塘、鲊埠、栗山河、三堂街一带盛行。”</p><p class="ql-block"> 桃江一带的三棒鼓流传至今的有“鱼戏花滩”“满姑娘晒盐姜”“天女散花”“鲤鱼跳龙门”“满姑娘纺棉花”“玉女穿梭”等,其中犹以“天女散花”难度最大,耍刀者要将三把尖刀抛向空中十多米高,不能失手,还要耍出各种花样。</p><p class="ql-block"> 下面收集了桃江三棒鼓几个小视频(折录),供各位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