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猪蔸仂

愚笨翁

<p class="ql-block">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p><p class="ql-block"> 过年,现在叫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每逢过年,无论身在穷乡僻壤的山村,还是阔居霓虹闪烁的闹市,人们都要想方设法往家赶,哪怕天寒地冻,不管山高水长,任何艰难也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每逢过年,各地的年俗活动就被演绎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年俗文化瑰丽多姿,举不胜举。在我们余江这一带,主要有贴春联、放鞭炮、压岁钱、守岁和拜年等等。守岁,是过年的习俗之一。它历史悠久,人们通常在除夕夜通宵不眠,等待新年的到来。意义在于团聚和祈福,在于追求美好和心愿蕴含。</p> <p class="ql-block">  如今,人们大多通过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是用唱歌、打牌的方式来守岁,你可知道过去人们是怎么守岁的吗?</p><p class="ql-block"> 那是早在五十多年的事了。那时我只要八九岁。大年三十,吃罢年夜饭,夜幕已降临。这时的我们似乎在一日之间懂事了许多,不出门瞎闹,(父亲也不允许我们出门,怕我们打扰还在过年的人)就兄弟姐妹们在家玩。不多时,父亲从衣袋里摸出几张崭新的一角、贰角的钞票一一分发给我们,这就是压岁钱。然后笑吟吟地说:“孩子们都大一岁啊!”我们喜滋滋地接过钱,高兴地揣在贴身的衣兜里,生怕它飞了不成。</p> <p class="ql-block">  除夕之夜,不是冰封霜侵就是大雪纷飞。我们坐在灶前,在微弱的煤油灯亮光下一边烤着灶坑里的火,一边开始了我们的守岁。好在母亲早就从灶堂退出了一坑木炭,此时正红红火火暖意融融,不然的话,这样寒冷的夜晚谁能坐得住?就在我们七嘴八舌话意正浓时,父亲搬来了一截不知是什么时候就早已准备好的干树蔸放进了灶坑。熅了不一会儿,只见树蔸挨火的一面便冒出一个个红光闪亮的火星子。一缕淡淡的青烟在整个灶前缠绵缭绕,熏着我们的眼睛,呛着我们的嗓子……据父亲说,这叫做熅年猪蔸仂。今年的年猪蔸仂烧得大,烧的时间长,寓意明年家中养的猪大得快,六畜兴旺。你可千万别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弄好,其实还真不容易。首先,在选料上就有讲究,你得选水份干,易燃的木头,这样不至于有浓烟,便于焚烧。其次,它之所以叫“熅”,是要求能微火,无明焰。若火焰大,不耐烧,时间就短,对守岁起不到作用。可见要选出这么一截树蔸,现买现卖还真不行,须得“蓄谋已久”啊。望着灶坑里熅得发红的年猪蔸和豆腐脑一般的木炭灰,父亲好像想起了一件什么往事,他娓娓道来一个故事:说是很久以前,在一个雪花飞舞的夜晚,有个员外一家人正围在大火盆前烤火,忽然一阵冷风吹进了屋里,随着冷风进来一个人。员外定睛一看,是一位衣衫单薄的年轻人。他长得眉清目秀,尽管此时浑身打着哆嗦,显得有些狼狈,但从他的气宇中可以看出这是个读书之人。员外问:“年轻人,你有何事?”年轻人双手拱礼答道:“老伯,小生这厢有礼!我乃一介书生,省城求学归来,只因途中遇到贼人,抢走了包裹,现在我身无分文,如今天已晚,又下着雪,无法继续赶路,不知能否在贵府借宿一晚?”员外见书生温尔文雅心生爱怜,本想一口应允,但就在这一瞬间,忽生想试试书生才学之意。于是便捋了捋胡须,笑着对书生说:“年轻人,想在我家借宿不是不可以,但你得对一个对子。对的上,便住。对不上,走人。可否?”年轻人听说对对子,毫不迟疑地一边点头一边恳切地说:“老伯请出题!”员外望了望身前的炭火,随口说道:“黑、红、雪,黄、白、霜。就以这几个字为题吧。”书生听了,也看了看炭火,略一思衬便答道:“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粉如霜。”员外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于是吩咐下人安排书生洗漱就寝。</p> <p class="ql-block">  故事讲完了,年猪蔸仂也熅得差不多了,时间快到子时,新的一年就要来临。守岁,守的是阖家欢乐和团圆,熅年猪蔸仂,熅的是温暖与和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居住条件的改善,这种习俗早已成了过往,年猪蔸仂也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消失得没了踪影。的确,熅年猪蔸仂制造烟雾与灰尘,不够卫生,还存在安全隐患,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尽职尽责为守岁人驱逐了寒冷与寂寞,带来了温馨和融洽,传承了年俗文化,构筑起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的祝愿和对新年的美好期盼。</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