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遵义市中心湘江河畔的湘山之巅,耸立着一座金壁辉煌的寺庙,这就是素称黔北名刹的湘山寺。寺内常年青烟缭绕,香火极盛,自古遵义流传着一句话是“有钱有米湘山寺,无钱无米空壳寺”!这一传言是指湘山寺院落宏大,处市之中心,得地利之便,又是黔北佛教名山之首,历代僧纲司(佛教管理部门)设置之所。自然是香客众多、因缘际会、长袖善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供养丰厚之处。</p><p class="ql-block"> 湘山形如覆釜, 寺门外古木参天,奇花馥郁,怪石嶙峋,在古刹之辉映下,景色格外秀美。湘山寺由韦陀殿、大雄宝殿、山门和舍利塔园组成,并衬以禅房、回廊、花苑、池塘和楼台亭阁。殿堂雄伟壮观,庭院幽静,门窗挑檐雕刻精细,塑像庄严,栩栩如生,反映了古代精美的建筑格调和工艺水平。道咸年间,遵义文化名人郑珍描述湘山之景是:“面湘山一带,石龙苍瘦,古木千章,清荫夹道,炎天坐卧其间,日影碎金,时闻鸟语,人境双寂,恍然世外也”。寥寥数语,湘山寺韵味全寓其中。</p><p class="ql-block"> 湘山寺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初名万福寺。元大德年间易名大德护国寺。明末,以寺矗湘山临湘水改为湘山寺。清嘉庆年间,遵义知府赵遵律以寺临响水、白云两洞,泉水响声不绝,曾更名“双泉禅寺”,不过这寺名虽风雅却没能流传下来。</p><p class="ql-block"> 明代战乱,湘山寺曾被毁,清乾隆丙戌年,由照宽和尚重建,前后六年方始竣工。乾隆五十五年至嘉庆二年(1790--1797年)僧普印率众维修。光绪八年(1887年)寿林和尚再次维修,耗银三千余两,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光绪二十年(1899年),法云和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奠定了今天湘山寺之宏伟规模。</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湘山寺能有今日之规模,尤以法云和尚功德卓著,法云俗姓高,四川人,光绪初年随父来遵,自幼读书用功,擅长书法绘画,因多病削发为僧,成为寿林和尚之得力弟子。</p><p class="ql-block"> 法云生性豪爽,善交往,上至知府豪绅、下至百姓庶民、遵义士子名流多有往还,境外相契者亦不少。法云之画学师而不泥师,独具风格。凡过往遵义文化人,多重其才识人品与其交往。四川画家张善孖(张大千兄)、陈石渠至遵,均以画交友,互相学习,挥酒观摹,互有馈赠。 </p><p class="ql-block"> 上人曾教人作画,他在作画时,对学生边画边谈,笔法如何?水法如何?怎样用笔才有力量?怎样用墨才见精神?并以老杜“元气淋漓障犹湿”诗句为证,做到了具体示范的指导作用,习学者经其口讲指画,即有法度可观。上人画当时便有名气,惜以年未半百,邃尔坐化;天假以年,其造诣当更为可观。</p><p class="ql-block"> 法云是遵义府最后一位僧纲司。民国初年,各省设立佛教会,遵义设立支会,法云被选为会长。为弘扬佛法,曾筹集巨资于民国5年(1916年)赴上海购买大乘经1000余卷运回湘山。</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的湘山寺,从殿前向山直转,历石阶三十余级后,即到山门,横额“湘山梵”。两边墙上嵌有石刻题志,山门内是全铺白石大天井,正对山王殿,有“有功方受龙天供,无德难消佛地斋”联语。右边为正对大佛殿之韦驮殿,其两边墙璧,画有与顾和园长廊中同样的历史神话图像。左边大佛殿,是全山最高处,殿空无楼,佛像高耸。两边的十八罗汉据名人画稿塑造。</p><p class="ql-block"> 由大院至大佛殿后小天井,是寺内随时往来大道,门上立有“遵义府僧纲司”牌匾。天井内正对大佛殿后是观音殿,房屋低矮,两边厢房是客房宿舍。观音殿右边是厨房;左边是收藏图书藏经之室。客房内挂有张善孖、陈石渠留赠的花鸟人物。</p><p class="ql-block"> 前面小鱼池,有木刻对联。靠左边厢房左当头即与大佛殿平列为“息心精舍”,宽畅无楼,前面有大花园。楹柱挂有喻宅心先生集韩愈、朱熹的“山红润碧纷烂漫,天光云影共徘徊”诗句的对联,上有木刻横额“息心精舍”。舍内左边客床,挂有清末知府袁玉锡离遵书赠法云上人七律楷书屏四幅,内有一首偈语“如此溪山容我隐,不辞长作播州人”可见袁知府对遵义及湘山寺之倾慕。而当时遵义情况,与柳子厚“播州非人所居”,已不可同日而语。右边墙壁挂有杨献廷小住湘山时留赠之大横幅雨景山水。</p><p class="ql-block"> 湘山寺临江一面,又是另一番风景,下石阶十余级,即到越城上修建之阁楼。凭栏而望;岩口、白云洞列于左,迎龙寺、红花岗踞于右;百艺工厂平铺于前;一带山岭横于天际,湘江环绕其下。</p><p class="ql-block"> 法云上人曾造有篷有舱小船一叶,游玩其间,上起龙山麓,经野猫岩、水磨塘而至南坛碾房堤坎内,往来出没,为湘水、湘山生色不少。惜时间不长,被水冲去,使游玩者望江兴叹!寺内曾有客赠丹顶鹤一对,死去其一,存者亦断羽,不能高飞,游行内庭松竹之间,时与游玩者相乐。上人坐化前数年,亦死去。</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湘山寺还是个排难解纷之处,街民遇有纠纷,相约来此砍鸡头发誓,求神决断。</p><p class="ql-block"> 百年来,湘山寺历尽沧桑,几度废圮,1939年,曾经被国民党军作为弹药库,长期沦为兵营,临解放时,寺庙空空,僧人出走,只剩僧品和尚一人艰难度日。</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湘山寺又成为劳改医院,为公安部门占用,好容易到1959年,才通过市委统战部落实宗教政策,归还庙宇,召回流落在外的本法、实参等十二位僧侣陆续返寺,组织人力从金鼎山抬来玉佛,从龙坪瓦厂寺运来木雕十八罗汉及经文法器等,开始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 孰料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开始,湘山寺首当其冲成为反封建迷信之重点,寺中玉佛、塑像、经文、法器悉数被毁,殿堂、舍利塔、碑文被砸坏,个别单位乘机占庙地建房,无房居民拥入庙内居住,其中未占到房舍的就于塔园及空地上搭棚居住,几年间拥入庙内居住者竟达44户人家。还有一幢单位厂房,其破坏毁损较前几番更甚。</p><p class="ql-block"> 直到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恢复了湘山寺的建设,1981年,遵义市政府把湘山寺列为市级文物单位明令保护。1983年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定为贵州省佛教重点寺庙之ー。1985年,湘山寺工程被列为市府当年十大建设项目之一,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将44户居民及占地单位迁出,对湘山寺进行全面修复。从1985年到1994年,省市政府共拨宗教专款260余万元给湘山寺,进行修复工程,在承建单位贵州省旅游公司古建筑工程处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下,这一千年古刹方始面貌一新。</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湘山寺</p> <p class="ql-block">湘山寺(2005年)</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湘山寺,以它的布局合理,宇屋设计精美,华丽雄伟而闻名遐迩。寺院前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天王殿耸立在山顶最南端之悬崖边上,为湘山寺殿宇之门户,造型格外优美壮观。殿正中,弥勒佛坐对大门,蟠腹缩项,笑容可掬,令人一见便脱口而出“阿弥陀佛”!而位于两侧的四大天王,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个个金刚怒目、神态威严,不由人肃然起敬。 </p><p class="ql-block"> 雄伟的大雄宝殿为二重檐建筑,为湘山寺之主殿,高16米,古地面积430平米。大门上方的“大雄宝殿”四个遒劲大字,系上世纪八十年代,90高龄的书画大师刘海粟游览湘山寺时题写。两边抱柱上为赵朴初手书对联:芬郁灵台三际佛光照常澈;华严觉地十方法界总华融。</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中,高达四米,金光四溢的释迦牟尼佛蟠座莲台,面容慈祥,体态丰润。左佛手置于胸前,佛口微启,在身后那五彩缤纷的九龙沐浴图和面前古香古色供桌之香火烘托下,显得无比庄严,不由信徒不拜倒在佛脚下。</p><p class="ql-block"> 殿后则是“西方三圣”,步出大雄宝殿,沿阶梯而下,就到了湘山寺的中院。这是一座四合天井院落,前后为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两边衬以厢房。举目四看,只见黄瓦绿脊熠熠闪光,飞檐凌空交错,画栋雕梁,在院内鲜花盆景点缀下,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观音殿造型和建筑面积与大雄宝殿相似,多设了底层,其大门与大雄宝般、天王殿形成一条中轴线。大门额书“圆通宝殿”四个字,为贵阳居士曾了凡书。两边抱柱对联系赵朴初手迹:一色一香供养十方如来华蔵庄严无尽颜;千手千眼救度众生苦厄娑婆遍满大慧心。</p> <p class="ql-block"> 出观音殿,从客堂旁门石级而下,便进入了舍利塔园,塔内墓主为历代高僧智清、照宽、普印、寿林和法云和尚。</p><p class="ql-block"> 前院右下角又是一番景色,那就是号称“黔北第一楼”的湘山寺望江楼。这座楼是1990年在原望江楼基础上重建起来的。望江楼高15米,斜顶式三重檐建筑共三层楼。楼主体呈十字型,造型别致美观,令人惊叹的是楼内24根立柱和18棵梁,通过隐蔽处理后,全不见梁柱。全楼有84棵挑槽,下垂8朵垂花,翘角凌空交错,好像整个楼阁张开翅膀,朝着远方飞去一般。</p><p class="ql-block"> 湘山寺自开放以来,晨钟暮鼓,讲经说法,梵音清越,寺庙香火旺盛,先后有新加坡、缅甸、日本等外国客人到此参观,寺里接待了众多来自港、澳、台和全国各地的客人。</p><p class="ql-block"> 每到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庙会,朝山进香者达数万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2007年7月20日,湘山寺临江的大山门落成,举行庆典法会,规模宏伟的南面大山门观音巨像矗立,气象庄严,令朝拜者一见顿生光明敬畏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