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风舞龙腾日,甲辰街巷觅春时

岁月沉香(拒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2024年农历正月初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将为迎春节而多日忙碌、劳累而深感疲惫的我从睡梦中唤醒。早餐就序,临窗看到路上往来的车辆和川流不息的行人,想到女儿节后数日又要回京开始工作了,便决定与孩子一起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古城传统节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出得门来,天朗气清,红日高照,天空碧蓝,数朵白云在清风的抚摸中,变换着各种优雅,美丽、迷人的姿态。微风拂面,鹊唱鸟鸣,母女边走边聊,惬意相伴,携手同行。近年来,古城旅游搞的风生水起,各个景区气氛热烈,装饰繁华,人群熙攘,四季盎然。想起去年新建的北魏文化园地处略偏,应该比较清静,便决定去看看。来到园门前,古朴厚重高大的园门及隔门可见的石质建筑雕刻精美,原始气息浓郁,但园门紧锁,不能进入,惆怅之余便与孩子们一起,沿着大同古城南门一路漫步到了古城东南一隅。</p> <p class="ql-block">  沿途里坊式结构和多层级十字划分形成的街巷格局,据载大约可追溯到北魏时期。以一进、二进随街就巷的院落居多,极少三进庭院。高低台阶上的门楼古朴典雅,原木色或朱漆的大门紧闭或虚掩。门当户对各异,新春对联高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佳句频出,</span>字体不一,遒劲有力,以楷行居多,点缀着节日的喜庆。照壁上赋予吉祥寓意的石、砖雕图案,鸟兽花卉纹饰,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几座较大的院落作为小型的街巷风俗、古城传统文化特色展览可供游客欣赏参观。</p> <p class="ql-block">  房屋多为双出水单檐歇山顶,青砖为墙,筒瓦覆顶,木制结构的门窗,有回字、万字、冰裂纹、套方锦及一码三箭图案组成,古色古香。中间镶嵌的玻璃通透明亮,阳光温煦。我们随机进入一家座东朝西的三进小院,头进院为正、东、南各三间的三合式结构。进门处有旅游纪念品陈列并出售。墙上布展作品以各种风格龙的题材为主,尺幅不大,但气势非凡,颇有尺幅千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二进院展览以民间故事为题材,进入其中,淳厚古朴之气扑面而来,人间烟火气氛浓郁。三进院落以现代花卉展品为主,素静淡雅间透出一股清新自然的感觉。新春时节,沿途街头巷尾多有各种临时摊点,以旅游产品与地方特色美食为多。不喜网红景点的喧闹嘈杂,我觉得选择各地古城街巷游,才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貌及民俗特色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历史,有故事,有传统,有传承。有多少人童年时的欢乐,青年时的憧憬,中年时的奋斗,老年时喃喃自语的回忆,以及终身的遗憾和未完成的梦。古城的文脉,朝代更替的遗痕,就在这些鱼骨式排列分布的里坊中。那些存在于记忆里,耳熟能详的街巷名称才可以真正寻觅到我们华夏文明的根与中华民族的魂。不同的历史风云变幻与抉择就孕育在这些街巷院落,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和人间烟火气之中……</p> <p class="ql-block">  沿着井字型的巷道由南向北一路前行,便来到了位于古城和阳门内以西,大同市法华寺的门前。寺院坐北朝南,一座高大雄浑、烧制精美、图案丰富、寓意多元、装饰华丽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柱三门七楼</span>琉璃牌坊式山门,耸立于和阳门西侧。黄、绿彩色琉璃镶嵌着红白相间的拱形山门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气势庄重、肃穆而威严。不远处有一棵七百年余年的古槐树枝干虬然,如虎踞,似龙蟠,古趣盎然<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法华寺始建于元末明初,根据《大同县志》记载:此寺,“明时建,久废,砖塔存,”。 与“法华”这个名字的结缘,皆因在此寺重新修缮时,于白塔内发现了一部《法华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法华寺因此而得名。最初的那座寺庙,已毁于历史风烟之中,只有白塔遗存。其于</span>2008年开始在原址重建,历时四年完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为四进式仿明代建筑。</span>前三进是仿照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慈云寺的格局以及建筑样式复建,最后一进为原存的法华塔院。选择远在天镇的寺院作为复建的模版,是因为慈云寺的原名即为法华寺。据天镇县志记载:慈云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初名法华寺,到辽开泰年间重新修葺,随后在明宣德年间又进行了大修,敕赐更名为“慈云寺”,是北方有名的一座“关外巨刹”。</p>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第一进院,东西两侧的一对圆形钟鼓楼,为八角圆形穹庐顶。分上下两层。下层设廊柱8根,砖砌圆形内室,上层开敞,建勾栏平座,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结合了蒙古包的特点建造而成,秀丽中不失大气与沉稳。</span>糅合辽金元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元代建筑风格。</span>其双层圆形建筑,为山西现存明清钟鼓楼中的孤例,全国亦罕见。法华寺琉璃牌楼是复刻于北京北海小西天的实物,现为法华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法华寺的重建,有根有据,有模有版,建材优质,精雕细琢,技艺精湛。是集全国寺庙精品设计之大成,建筑精华荟萃为一身,不可多得的古建复原典范。其院落布局严谨,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宽阔疏朗。沿中轴线主要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士殿、大雄宝殿、法华塔与藏经楼。三士殿两侧配殿为伽蓝殿和祖师殿,大雄宝殿东西建有罗汉堂,其他建筑包括钟、鼓楼,游廊、配殿等。</p> <p class="ql-block">  穿过琉璃山门,头进院为天王殿,正殿建于高大宽敞与石质台阶相连的月台之上,为单檐歇山顶,出檐很深。榫卯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悬铃摇曳,清脆悦耳。正脊两端矗立的琉璃鸱吻色泽绚丽,屋顶坡度平缓,椽飞、瓦当、脊饰、瓦垅、精工细作造型美观。彩绘华丽和谐的色彩,俨然透露出东方建筑独有的恢弘与庄严的气派。殿宇内诸神佛金身塑像丰满圆润,姿态自然,端庄大方,神态各异,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  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宽衣博带,多以佛道典故传说为题材。画面之间采用山石、流水、云雾、树木、楼阁、亭台等景物相隔,分景共意,若断若续,虚实相生,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十分突出。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附以沥粉贴金,色彩艳丽,画工精细,精美绝伦。殿顶的天花板彩绘以龙凤、花草、梵文等,构图繁复。寺内塑像大多灵动丰润、栩栩如生,雕像后的壁画演绎着从古至今许多佛教与民间故事。画作色彩艳丽,笔法细腻,线条流畅。观赏价值极高。天王殿内塑有六尊佛像,分别为弥勒佛、韦陀以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殿内壁画以祥云、荷花、牡丹、奇树异石等题材很好的烘托出了四大天王的精神风貌与神彩。形象生动又富有创造和想象力,将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化传承的涵义,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表现的既完美又相得益彰。三士殿内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菩萨。塑像灵活生动、面容祥和,东西壁绘有八大菩萨、十方佛,后壁绘有法华法会场景。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身佛。法相庄严,慈眉善目,背光采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赭石等色,使画面的立体感很强,成功的烘托出了佛的庄严与肃穆之感。山墙上绘有水陆壁画,又称人神行进图。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内容包括儒、释、道各色人等。</p> <p class="ql-block">  位于四进院的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我市唯一现存的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法华经》而得名。远看白塔伫立在蓝天之下,向东南方向略有倾斜,塔顶遥遥,似乎可以感到白云在其周围涌动。法华塔为砖石结构,整座塔身高约8米,呈白色,塔座之上是二层束腰,形似宝瓶,俊俏雅致。塔下为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其上方四面各开一拱形小窗,小窗内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如意祥云。塔檐与宝瓶顶共九层,以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色彩绚丽的琉璃在素雅洁净的白色塔身烘托下更显得华丽夺目。</p> <p class="ql-block"> 塔后广场不远处,有匾额上书有“教藏真源”的藏经楼,是依照北京雍和宫的法轮殿建筑而成,最醒目之处是在铺设着黄色琉璃瓦的殿顶上,又建起三座琉璃瓦覆盖着的单檐复式楼,金碧辉煌,别具一格。既利于通风除湿降燥,又精美华丽,有着浓浓的异域风情。藏经阁内陈列着由寺庙住持,万德法师历经数年绘塔填字后书写成的两幅血经塔书,为保持血书字迹鲜艳,万德法师四年拒绝进食含盐饮食。其虔诚可赞可叹,故其作品极为珍贵。从门口往殿内参拜,随着行进的脚步,肃穆感也越来越重。正中端坐的金身佛像,神态祥和,仿佛在静静的等待着每一位香客前来诉说。</p> <p class="ql-block">  法华寺在佛教界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是法华信仰的中心之一。法华信仰源于印度,盛行于中国,流传于世界,是佛教三大信仰之一。大同法华寺作为法华信仰的发源地之一,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前来朝拜。在这里,可以既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可以领略法华信仰的独特魅力。法华寺在历史上曾经历了多次的劫难和重建。明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巨擘之一。其全面的修缮和重建,弘佛法,安民心,再次重振了千年古刹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漫步寺内,环境幽静,古木参天,香烟缭绕,钟声悠扬,给人一种宁静、肃穆、安详的感觉。高高的围墙把熙攘屏蔽在外,红门半掩,仿佛隔绝了世外的喧嚣与红尘的嗔怨和烦恼,微风吹过,檐铃叮铛轻轻作响,仿佛在回应着人们探寻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红墙、金顶、绿树、白塔,彩色琉璃的照壁将梵界佛国沉静的气质、虔诚的心意、教義的精华默默地奉献,等待着香客们在所思,所悟之后来寻觅。佛学精华在殿宇,牌匾,寓意天圆地方的月亮门、碑石,古塔和晨钟暮鼓以及流传千年的宫廷式佛教音乐的琴瑟声声,梵音阵阵中,为黎民百姓涤烦、降燥、静心。将被现实中生存、学业,事业、红尘琐事纠缠、折磨到疲惫不堪的心灵,以渐悟的启迪和破梦的警醒召唤大众,使其重新回归于淡泊宁静、安详康泰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