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 | 年二十七<div><br><div> 世界这么大,还是要回家。<br> 回家做妈妈的女儿,幸福啊;<div>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br> 连垃圾桶妈妈都会体贴地放在你身旁,</div><div> 怕你连扔垃圾伸手的距离都太远。<br> 换上省服,穿上布鞋,<br> 烤红薯,烤糍粑,<br> 蒸鸡蛋羹、打爆米花,<br> 啃甘蔗,啃鸡腿,<br> 做好胖十斤准备吧,<br> 年后好理直气壮,横冲直撞,风吹不倒。<div> 回家三小时的车程却要花了十几个小时,</div><div> 只要能平安到家,车上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值了。</div></div></div></div> 从小到大,我就钟爱大鸡腿,奶奶说我小时候一餐非得要吃四个。有一次吃了两个还不够,还张开手臂向奶奶讨要另外两个翅膀上的腿。奶奶现在每每提及此事都会笑着乐开怀。 换上省服,瞬间胖乎乎,但暖乎乎,不透风。 这个火盆从我小时候用到现在,烤得全身暖洋洋,喜欢在上面烤糍粑,两面焦黄,一咬一个嘎蹦脆。 回家的第一天,母亲为我们蒸好鸡蛋羹,端来放在我手里,我此时就像个未满周岁的宝宝。父亲削好了甘蔗摆放在一旁,让我们随时享用。希望我们每天都能享受父母亲的爱,他们永远不会老去。今天、明天、每天,平平淡淡,即好。 儿时的快乐都续上了……哥哥打的爆米花,我烤的红薯,妈妈做的蛋卷,还有米花。想吃的都吃上了,老开心了。 2月7日 | 年二十八<div><br><div> 今日整个站前大道妥妥的十车道,都是我的,嚣张吧。每次踏上这片土地,心潮澎湃,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心灵的归宿。<br> 高铁站的拔地而起,十车道取代了昔日的泥泞不堪的小路,还有各条通往高铁站的支路得以延伸。每次回家我都会来这里跑步,当我踏入这片土地,与大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擦肩而过,寻找那份独特的宁静与自由。往日同父辈们一同劳作,烈日下挥洒汗水,在那条泥泞不堪的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场景似昨日一一浮现。 <br> 而如今大道旁,高铁飞驰,与远方的云彩竞速,似乎在诉说着游子们归乡的渴望。黄昏时分,大道两旁的彩灯逐渐亮起,与天边的余晖相互辉映。<br> 跑者如我,在这宽阔的大道上挥洒汗水,感受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在这里跑步,感受着小山村与小泥路的脉搏与心跳,与它一同呼吸,一同起舞。小路变大道,无声且无语,却承载了太多的故事。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微小篇章,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里有太多的情感记忆。站在这片天空下,站在这宽广的站前大道上,我找到了与未来对话的方式,也找到了与自己对话的勇气。</div></div> 是冬天,也是春天!<br> 忽尔春风,岁月向荣,万物至此皆生长。春意如春水,万物复苏,已暗暗涌动,一发不可收拾,人间草木比人更能洞悉春的到来。它如约而至,从未辜负过万物对它的等候。春天和春节正在一起到来。迎接春节同时也在迎接一个崭新的春天,一种对生活全新的期待,愿我们的一切都在奔向美好。 <div> 愿不负时光,不负韶华!<br></div> 2月8日 | 年二十九<div><br><div>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iv>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div></div></div> 每当回到熟悉的小山村,<br>都感觉身轻如燕,能量满格,<br>会沿着小山村跑上两圈。<br>村里的路上添了许多陌生的脸庞,<br>不知道是何时嫁入小山村的媳妇,<br>还是小山村已长成大姑娘的邻家妹妹;<br>因不知道闺名,故也少了亲切感。<br>路上放着烟花奔跑吵闹玩耍的孩童,<br>也不知道他们叫啥名?家在何方?<br>想打趣调侃却不知如何开口。<br>我与身旁走过的老人们打招呼,<br>满心欢喜叫道:“奶奶”和“婶娘”,<br>她们却陌生地将我张望和打量,<br>仿佛我是这个小山村新来的客人。<br>微笑着轻声地询问我:<br>“这是谁家的姑娘啊?<br>还是谁家的亲戚?”<div>怎么没有了印象?<br><div>当我说出家人的名字,</div><div>“我是谁的孙女,我是谁的女儿。”<br>老人家们豁然开朗。<br>最后问道:“你是萍子吗?”</div><div>是啊,我就是萍子啊,</div><div>就是当年的那个萍子啊。<br>是啊,时过境迁,变化太大了。<br>小时候经常见的长辈竟然不认识我了。<br>走过封存太多过往的小山村,<br>寻找属于自己儿时的念想和记忆,<br>却早已发现它变了模样,<br>明明我才是这个村里长大的姑娘。<br></div></div><div>对有些人来说,</div><div>身在故乡,回到家乡,</div><div>其实就是想回去做回当年的那个孩子。<br></div> 早上一起床,帮母亲杀了两只鸡,两只鸭,我负责拔毛。此刻应该是老母亲辛苦劳累一年最开心的时候,她手把手教她的三个孙女怎么剖鸡,怎么处理内脏?三个孙女分享其劳动成果,妥妥的粉丝,还时不时问问,津津乐道。母亲用宠溺的话语轻声地对我说道:“40岁的人了,连鸡也不敢杀,也不会剖,以后怎么办啊。”娘亲,希望你永远都不要老,这样我永远可以做回孩子。 2月9日 | 年三十<div><br><div> 早上贴对联,挂灯笼。</div><div> 春节,古韵悠长,是中国人心中的一抹红色记忆。每逢此时,家里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每一句都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div><br><br></div> <div> 上午跑了个10.10公里。</div><div> 从家里出发,跑至毛铺、至高铁站、再跑到苗圃,再跑到洞口中学,再跑回家,两圈下来差不多一个半马。</div> 趁跑步时我去了洞口中学。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1997年中学毕业以来,26年了,我还是第一次回到这个曾经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的校园,去追寻那些早已被岁月尘封的记忆。<br><br> 漫步在熟悉的校园中,我不禁感叹岁月的力量。当年的教室、操场都还在,只是已经物是人非。我走进那间曾经熟悉的教室,仿佛还能听到当年老师激情洋溢的讲课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和大家嬉笑的声音。当年唱得最多的歌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仿佛仍在我耳边回响。当年同桌的你,如今身在何方?当年划分的“三八线”,是否仍在?如今,教室里空无一人,只剩下课桌椅静静地摆放着,仿佛在等待着新的学生来填充这个空间。<br><br> 我又看看了学校一楼楼梯旁的广播室,当年在广播室,我担任着播音员的角色。那里,是一个充满魔力的空间,每个字句都仿佛插上翅膀,穿越校园的每个角落。我钟爱散文,那如水的文字,总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每次播音,我都仿佛在与听众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那份默契和感动,无法用言语表达。母亲说每次站在最高的山头劳动时,总是能听到我的声音。<div><br> 操场上的篮球场,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我站在这里,《我的梦想》拿下了演讲比赛一等奖;我又仿佛看到当年的我们在阳光下尽情地奔跑,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追逐梦想。</div><div><br></div><div> 如今,我站在操场上,心中充满了万千感慨,不禁陷入了沉思。这片校园曾经承载了我的青春和梦想,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蜕变。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而是一个身负责任的成年人。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片校园始终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br><br></div> 下午三点我和娜姐陪着老父亲去医院做透析,晚上八点回家过年。今天做完透析,可以延后至正月初四再来。<div><br><div> 医院的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气息,是消毒水的刺鼻,是疾病的沉重,也是生命的顽强。我和女儿陪伴着父亲,走过长长的走廊,仿佛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人生历程。</div><div>一名护士热情洋溢地和父亲打着招呼:“向叔,您又来了,您好像越来越年轻了。”她的话语仿佛似冬日暖阳,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她的笑声给人带来愉悦。我跟在父亲身后,微笑着和她说道:“您们辛苦了!”此时,我仿佛应该准备点水果和鲜花表示感谢。我们远在他乡的儿女,一年都难得陪一次,反而是这些白衣天使,常年累月,用心照料着我们的至亲。虽然这是他们的职业,但是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更是一种无私的爱。<br><br> 透析室里的机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每一次的旋转和过滤,都是与死神的较量。父亲躺在病床上,仿佛在默默承受着生命的重量。我站在他的身旁,感受着他的疼痛和无助,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br><br> 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总是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牵着我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那时候的我,总是无忧无虑,不知道什么是病痛,什么是生离死别。而如今,父亲却已经老去,病痛的折磨让他变得如此脆弱。<br><br> 我看着父亲那苍老的面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应该要更加努力,用我的全部力量,来守护我的家人,让他们余生的生命充满力量、爱和温暖。<br></div></div> 这一年……<br>好像什么都变了<br>又好像什么都没变<br>笑容可以瞒过所有人<br>但焦虑和不安却瞒不过自己<br>这一年……<br>一直在用心生活,却不完美<br>但仍努力追求、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br>这一年……<br>无论世事变迁,却仍然保持感恩之心<br>感恩相遇 感恩托举<br>感恩每一个温暖的瞬间<br>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你们<div>感恩运动接纳了我</div><div>让我能自由奔跑</div><div>风嘱咐我</div><div>要一如既往地热爱这个世界<br>这一年……<br>谢谢自己,一直带着爱和勇气<br>~不认输~不放弃~不抛弃~<div>下一个365天</div><div>希望你<br>继续充满热爱</div><div>努力前行</div></div> 新的一年,希望你被这个世界爱着,被爱、有趣、有盼、有钱、无灾、无难 。 2月10日 | 年初一<div><br></div><div>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新春。过年凝聚了中国人太多的深挚情感,佳节在家过年喜庆、满足、舒心、温馨。焚香致礼,辞旧迎新,挂灯笼,迎财神,回家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把新年装扮得喜气洋洋;守着烤火箱,磕着瓜子,包着水饺,浓浓亲情,包含其内,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过年的幸福我想就是如此吧!和亲人在一起,聊上一夜的话语,向长辈介绍一年的收获与得失,聆听大人说说他们的心思与身体状况,过年时走亲串友更是有一番别有的滋味。一个人能在除夕夜上,和家人一起吃个年夜饭,来年会更有力量足以应付世上所有的事情。</div><div> 以前奶奶在除夕夜就是当家主事的,也最讲究仪式感,因年纪大了,现在轮到母亲当班了。年前要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收拾好,打扫干净。母亲从年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零零碎碎办年货,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打豆腐,做甜酒,做猪血圆子,做蛋卷......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会一直在厨房忙碌到深夜,刚炒出锅香喷喷的瓜子花生,甜滋滋的甜酒汤圆,噼里啪啦的油锅声,叮叮咚咚的砧板声,皆化作来年春日里最有力量的干劲。</div><div> 奶奶叮嘱我们大年三十下午就不能去串门了,否则会打破别人家炖“年港肉”,怕影响别人家来年的吉利。全家人开始沐浴换洗新衣服,初一不能洗澡洗头;初一不能扫地,正月十五之前,只能往屋里扫,不能往屋外扫;年夜饭上必须要有公鸡头(奶奶叫凤凰头),鱼头鱼尾(年年有余)。年夜饭时,一碗碗美味佳肴端上饭桌,我们暂时还不能动筷,得先让祖宗和逝去的亲人享用。我们按奶奶的意愿,把菜一碗一碗双手摆放在供桌上,再盛三碗饭,倒三盅酒,放六双筷子,各把二双筷子摆在碗上。奶奶分别在祖先牌位前和堂屋门口焚钱烧纸,点燃三炷香一支蜡烛,再放鞭炮。奶奶会提前洗净双手,掸掉身上的灰尘,轻轻用手捋顺头发,对着祖先牌位,一边磕头一边与祖先说上一大段新年吉祥语,请求祖宗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凡是逝去的亲人,奶奶都要逐一请到,并要求我们全家轮流给祖先磕头,一举一动都要严谨到位,规矩守礼。祖先用过餐后,我们再把碗里的米饭回锅,再盛新饭(盛饭有个规矩:祖先的饭可盛一勺,我们吃的饭,必须要盛二勺),然后我们再吃年夜饭(待爷爷奶奶动筷子后我们才能开动,碗里的菜上不能肆意挑动,只能夹自己身边的),吃饭时人要坐端正了,碗筷要拿稳了,绝不能掉在地上,否则就要挨批。如果不吃了,不能说不吃了(要说吃饱了)。我每年吃年夜饭都不敢说话,因为生怕自己说错了影响来年的吉利。但即使是这样,这个时刻在我们全家人心里却是最隆重的,这一刻也被赋予了深远的意义,会源远流长。</div><div> 我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过年的盛情不会减,过年的意义犹在,过年的味道只会历久弥香。纵然生活在变,环境在变,观念思维也在变,但节日的仪式感没有变,萦绕在心中的真情没有变,流淌在血脉的文化基因也不会变。</div> <div><div> 大年初一,我和小叔,还有弟弟妹妹们视频拜年。88岁的奶奶看到后,哽咽了,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后来我都不敢再给姑姑发视频了,我怕奶奶情不自禁会泪崩。</div><div> 这个特殊的过年时刻,屏幕前的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障碍,把彼此的心紧紧相连。尽管没有在一起团聚,但那份亲情的深厚和温暖却丝毫不减。</div><div> 新年里,愿我的家人们都平安健康。</div></div> 🧧 ྀི²⁰²⁴ ້໌ᮨ🧨年年欢喜 事事如意 🧨 大年初一,和哥哥姐姐们的快乐,只要见面就很快乐。<div>岁月款款而来,我们从容以待。<br></div> 2月11日 | 年初二<div><br><div>初二,公主请回家。</div><div>今天姑姑回娘家,我们回外婆家。<br><br>大年初二<br>红灯高照<br>锣鼓喧天<br>欢喜雀跃<br>今携夫儿回归<br><br>十里红妆<br>绮窗新梅<br>曾为你如花美眷<br>似水流年<br>闺中心情<br>还似当时否<br><div><br></div></div></div> 年初二的阳光,洒在外婆家的老屋上,金黄色的光芒与红砖绿瓦相映成趣。86岁的外婆,坐在藤椅上,笑容满面,她的眼睛闪烁着幸福的光芒。12个儿女、女婿和媳妇,34个孙儿孙女,下面还有34个曾孙,80多人齐聚一堂,每次一出门至少要15台车才坐得下。这热闹的场面,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了老屋的每一个角落。<br><br> 儿女们和孙子们忙着张罗饭菜,曾孙们则在院子里嬉戏打闹。一时间,老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要将屋顶掀开。外婆看着忙碌的儿女和欢笑的孙儿孙女,眼中满是欣慰。她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看到儿女们、孙儿孙女们成家立业,曾孙们健康成长,心中的满足和自豪溢于言表。<br><br> 午餐时分,几张大圆桌摆在了大厅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大家穿梭在桌间,品尝着美食,分享着趣事。外婆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她享受着这难得的每年一次团圆时光。下午时分,大家纷纷就要离开了外婆家。然而,每次拜年的热闹场面,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我们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个家,这个温馨的老屋,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 勤俭善良一生的外婆 餐 前 餐 后 80多人同时用餐,你争我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四代同堂,曾孙们纷纷表演舞蹈。 明年我担任家庭春晚总导演,身居要职。主持、节目单、抽奖、化妆、服装、筹资、后勤、颁奖;回长沙后开始写策划书,安排任务,分工合作,全家老小齐上阵,其乐融融笑开怀。<br> 二菇凉和她女儿淇姐用一首舞蹈贺新年,满怀兔年的热爱,奔赴龙年的山海。新年快乐! 2月12日| 年初三<div><br>大年初三,<br>三生万物,<br>所愿有三:<br>一愿君安康,<br>二愿君顺遂,<br>三愿君和美。<br><div>所有美好随之而来。<div><br></div></div></div> 早上跑步约见相识20多年的小妹,我们俩同名同姓,情同姐妹,仿佛同胞所生。新年的阳光洒在站前大道上,我们俩并肩而行,津津乐道,开心地笑着。她诉说着她的生活,我聆听着她的故事。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困惑,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岁月虽然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却没有改变我们之间的深厚情感。<div> 新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我们每年重逢的时刻。珍惜每一次相聚,期待我们未来的日子里,都越来越好!</div> 2月13日| 年初四<div><br></div> 不知从何时起,我已喜欢上这种安静、下地种菜自给自足的日子。父亲说等我以后老了,回家住,我说我不会种,他说让我妈好好教我。<div><br><div> 我想等我老了,带着茶、带着书、带着安静的心退出江湖,就住在一个人不多的乡村里。房前种花,屋后种菜,没有网络,自己动手做饭,养一条大狗。每天骑自行车、散步,几乎可以不用手机,不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被打扰。</div><div> 一茶、一饭、一粥、一菜,与一人相守。春看茶,秋扫叶,夏养家禽,冬烧柴。早上在村口看太阳,去镇上买蔬菜水果,烹煮打扫。午后读一本书,品一品茗,写写文字,拄着拐棍敲夕。如此,甚好!<br></div></div> 家里的鸡天天吃无污染的有机蔬菜,我在外面天天吃大棚蔬菜。这待遇,够可以的哈! 时光之宅<br><br> 儿时建立的老房子,屹立不倒,已有四十载。母亲说是我刚出生时建的,它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段情感的寄托。<br><br> 每当我回家,仿佛就回到了童年。那时的我,与妹妹、弟弟在宽敞的庭院里追逐嬉戏,笑声传遍每个角落。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青石板上,我们就在那光影中捉迷藏,忘却了世间的烦恼。<br><br> 老房子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小时候那个木箱子里放了很多父亲在部队时的照片,那时的他风华正茂,笑容灿烂。凉椅上,承载着无数个午后的慵懒时光,我和奶奶依偎在一起,听着她讲述那些久远的故事。<br><br> 岁月流转,老房子也在时光的侵蚀下逐渐老去。屋顶的瓦片有些破损,墙角长出了青苔。然而,正是这些岁月的痕迹,让这座房子更加充满故事和温情。<br><br> 如今我们各自奔赴四方。但每当春节团聚时,我们都会回到这个老房子,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滞,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br><br> 家,承载了我们的欢笑和泪水,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变迁。它不仅仅是一个住所,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一个永恒的港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情感,将熠熠生辉。 40年了,明年计划要翻建了。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2月14日| 年初五<div><br></div><div>在爱里,<br>真诚是唯一的方式。<br>情人节幸福快乐!<br></div> 正月初五,二菇凉携夫归故里,母亲满脸喜悦,却又忧心忡忡。天不亮就起床忙碌,满满的两冰箱,唯恐招待不周,怕女婿吃不好,住不惯。 我们家淇姐开始婷婷玉立了。 我、妹妹、表妹和她女儿 我说:“崽崽,等你哪天当了名模,给姨妈安排第一排哈。”中法混血儿,中文、英语杠杠滴,洞口土话也不赖。 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着光,只希望每一天,都承载着健康,浸润着温暖,平安顺遂!<br> 村里的秋千是孩子快乐的天堂,每年必来打卡之地。 晚上我一拖五睡觉,上演中国版德华。孩子们吵闹着要睡一起,晚上兴高采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凌晨才把他们吼睡,他们却把我整醒了。半夜大的要陪上厕所,小的要把尿,还要盖被子,这样的快乐谁懂。哈哈,折腾了我两宿,辛苦并快乐着。 2月15日| 年初六<div><br></div><div> 今天全家一起去姑姑家拜年,每年姑姑都会准备好多好吃的来撑饱我们的胃。为了迎合我们的口味,姑姑姑父、表姐表弟齐上阵,真是用心良苦,爱都张显在饭桌上,都在热气腾腾的饭菜里。</div><div> 这是一种无形的情感,但在饭桌上得以有形。每一道菜肴,都融入了烹饪者的心血与情感,这是爱的传递,是情感的交流。家人的笑容,餐桌上的欢声笑语,都是爱的体现。在饭菜的香气中,我们品味着家的味道,感受着爱的温暖。这种爱,简单而纯粹,却足以让我们心生感激,回味无穷。让爱在饭桌上流淌,让情感在饭菜里交融,在饭桌上感受到爱的力量,品味到家的温馨。</div> 今天淇姐生日,菇凉在眼皮底下,不慌不忙地长大了。愿眼里有爱、心中有光、无忧无虑、平安顺遂!生日快乐!<br> 五个人,放烟花的逛欢,这就是他们过年最大的乐趣,会让他们以后回味无穷。 母亲陪她的爱孙们玩扑克,她一年只打一次。每年的那个特定时刻,母亲都会放下手中的忙碌,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玩起扑克牌。庭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br><br> 母亲的手法熟练而轻柔,每一张牌都轻轻滑过她的指尖,仿佛是在抚摸孙女们的成长。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和温暖,仿佛在告诉孙女们:生活就像这扑克牌,有时需要策略,有时需要运气,但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div> </div><div> 孩子们则围在母亲身边,认真学习着每一个规则,每一个技巧。她们的笑声、欢呼声、争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家最温暖的旋律。<br><br> 此时,母亲不再只是一个母亲,孙女们也不再只是孙女。她们在扑克牌的世界里,成为了最亲密的伙伴,最懂彼此的人。<br><br> 这一年一次的扑克时光,成了母亲和孩子们最欢喜的事。每当想起那一天,母亲和孙女们都会心中充满温暖和感激。因为她们知道,那一刻的温馨和欢乐,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div> 2月16日| 年初七<div><br></div><div> 今天是返程的日子。</div><div> 家门口的高铁站,三分钟可抵达。</div><div> 父母亲、姐姐姐夫步行送我们去高铁站。</div><div> </div> 临行前的拜别仪式,母亲言传身教,我们要向祖宗磕头谢恩,祈求新年一切顺利,平平安安。 步行去高铁站 三托五,晚上21:07从洞口坐至怀化,22:27再从怀化坐至长沙,1小时20分可到长沙。感谢中国高铁免我高速堵车之苦。 一上车五个崽就说要写作业了,不让写都不行,上演一场我们家的孩子都有上清华、北大的思想觉悟。高铁开到哪,我们就写到哪。哈哈。 五个孩子在高铁站逛奔,下次得搞五根绳子手绑手,必须离我在两米之内。 23:47分终于抵达长沙。长沙的夜,灯火通明。 春节散落在人间三三两两的日常。快乐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常组成,重逢的快乐,相聚的喜悦,举手投足间的兴奋,拥抱的幸福,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真实而美好。<br> 记录就是对平淡日子的热爱和反抗。<br> 年前回家有多欣喜,年后回家就有多不舍。 仿佛我刚携着风雪踏进家门,倏忽间,又要离去。那家长里短还没有聊完,那火炉尚有余温,那欢笑还在耳畔萦回,那烟花还在星空下灿烂……回首相望,从回到家的那一刻起,一帧帧画面串联成美好的记忆,定格在年前年后的家人相聚的那几天。<br> 年就这样过完了,人回到了长沙,但灵魂还未归位。故乡容不下肉体,他乡容不下灵魂。母亲还在问我昨天感冒是否好了。庆幸家门口的高铁站三分钟可抵达,好像是为我们而建的,缩短了我们和家的距离,可以任性地自由来来往往。<br> 临行前两日,奶奶就叮嘱之要提前帮我们把鸡都杀好,胃里的还没消化,就想着是不是要帮我把一年的鸡鸭全备上。惯得我的胃都娇气了,以致于现在全然吃不惯外面的鸡鸭,不是那个味,我的胃接纳不了。<br> 回家时,爸妈说家里什么都不缺,只要人平平安安回来就行了,他们可以彻夜不眠地等待;临走时,爸妈觉得我在外面啥啥都缺,什么都需要带上。只有到了返程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的后备箱到底有多大,恨不得把整个家都塞进来,不放过任何一点缝隙。母亲连自己酿的米酒都替我准备好了,说炒菜时可以放点,这样炒的菜好吃。今日母亲电话里叹息说:“她自己做的油豆腐、蛋卷忘记拿了,还有爆米花。”我一边找理由和她打太极,以致于她心里好受点,只能找点理由来搪塞。勇哥说笑道:“你妈恨不得把家里的砖头都给你搬上车。”<br> 似乎只有这样,奶奶和爸妈才放心,我在外面不会亏待自己。也只有这样,在外面尝到家乡的味道时,我可以确信自己并没有走得太远。这些爱和牵挂,让我们终生受益。 <br> 短暂的假期,或许只能稍稍抚慰下我们的乡愁,但故乡的风土亲情,那些碎碎念念,可以伴我们长长久久、岁岁年年。渴望相聚,又害怕相聚后的别离,连何时走都不敢在家人群里分享,感觉说出来会令家人们黯然神伤。分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希望再归来时,我们是一个更好的自己。<br> 愿故乡的父母,他乡的我们,天南地北,岁岁年年,一切安好。 <div> 年,就这样过完了。归来、团聚、离去。愿2024平安顺遂!<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