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山西 康信明</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月在大约十岁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嫉妒的滋味。四五个小伙伴利用星期天,上山捡柴火。说是捡,其实是需要砍的,挑松树上、灌木丛中的干柴来砍,这样就可以多扛一些回家。不管砍多砍少,快到晌午时,人困马乏的,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开始置柴(码放好再捆扎)。日月手里拿着柴,到达堆放点时,其他几个伙伴已经在了,正要开始置柴时,就看见那几个小伙伴默默地转身又进到林子里了。日月等了一会不见他们回来,猜想一定是又去砍柴了,也进了林子。当他再次返回,快到柴场时,就听见壮壮在向其他伙伴抱怨:“真是倒霉!今天又会让我妈骂呀,每次扛柴回家,我妈就骂我'你看人家日月,长得一点点大,扛得像一座山似的,你再看看你,人高马大的,就扛那么一点,你对得起吃的那些饭吗?'”说着,他望了一眼日月的柴:“都那么多了,还嫌不够,还要去砍,真是倒霉”。接下来,小伙伴们像达成默契似的,集体沉默,一路上与日月无话。</p><p class="ql-block">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三伏天的中午,日月一个人躺在家里凉凉的土炕上,睡得正香。迷迷糊糊中,就听见壮壮在叫他,接着是进屋的声音。日月连眼都不想睁,胡乱应答着。感觉壮壮在灶台边站着,问答几句后,便没了声音。醒来时,壮壮已不知什么时候走了。下得地来,日月惊奇地发现,放在灶台上的和面盆里,底部有一层红彤彤的东西。中午吃面后,和过面的盆子,一般都会倒少许的水来润盆,但绝对不该有这些红的东西。等下午放学回来后,家长们一致认定那是火柴头泡开的水,有人说,咱们这里有种说法,人吃了这东西会变成哑巴! </p><p class="ql-block"> 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就有这么深的心理。日月隐隐觉得有些后怕,壮壮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自己扛柴比他多?不至于吧?或许还有学习的原因?日月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而壮壮的成绩则处于下游。</p><p class="ql-block"> 嫉妒产生的基础是可比性,不同的人所认同的可比性是不同的。比如,很多人觉得平民和王侯将相没有可比性,但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却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比的基础是同为人,难道你就是天生的王侯种?在看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比的基础依然是同为人,向你看齐,你行我也行。所以,可比性是相当个人化的,可以是年龄相仿、同行、同事、同乡,也可以是朋友、相识、见过一面等等,只要有一丝可比的基础,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拿来一比,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暗自掂量一番;即使你不比,别人也会拿来一比,就像上述的壮壮他娘。如果你恰好处在可比性强的环境里,那你就掉进了嫉妒的漩涡中,处处掣肘。比如提拔在本地就会比提拔到外地,工作难干一些,因为本地全是可比之人,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原本都差不多,现在还得接受你的领导,看着就来气。可比的地方越多,嫉妒越随意、越深。</p><p class="ql-block">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呀,为何也会招来某些人的嫉妒呢?一个人,尽管你很普通,但架不住那些嫉妒你的人更普通。你认为自己取得的那些成绩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对某些人来说,却难于上青天。左宗棠说: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才能越小的人,格局越小,眼界狭窄,容量也小,没经历过什么大成绩,别人稍微突出一点的成绩,就令他难以容忍。</p><p class="ql-block"> 也许有人会马上反驳:我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为什么我就没有感受到什么嫉妒呢?这个问题稍有些复杂,也是令笔者陷入长期深思的问题。同样一份成绩,有的人招来的嫉妒会大一些,有的人就会小一些,甚至没有?更有甚者,人家还会收获一众粉丝。这是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根本不是像有些人武断地说的那样,什么德不配位,不够谦虚,人缘不好,情商不高,人品不好之类,这些因素起不起作用?肯定,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就比如德和人品之类,生活中有几个好人能压住阵脚,江山永固的?反倒是那些有点恶的人,常青常红,至于有的后来“进去”了,那也是人家自取灭亡了,主要应了“伸手必被捉”之魔咒的结果。更为可恶的是,明明是自己嫉妒心发作,却反诬人家“不配”(靠无德取得成绩的毕竟是少数),把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同时美化一番,还要给对方再泼一盆脏水。这简直是对“成绩”和“优秀”这两个词及其拥有者的一种侮辱。</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会说,那还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是啊,绝大多数优秀者还是略高于普通人的人,要想成为那种顶尖的选手,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即便你是一只凤凰,只要你还待在鸡窝里面,你就会遭到人们的糟践和嘲笑、讥讽。</p><p class="ql-block"> 典型的嫉妒多是源于个人的贪,源于对结果的渴望和贪图,恨为什么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而不管自己能力能不能达到,有没有付出。这是一种拿来主义,发的是无名火,如同一个古代故事中说的那样,邻居盖了新楼,尤其第三层楼非常漂亮,他很羡慕,也找来工匠,就在工匠挖壕沟准备扎地基时,被他叫停了,原来他只要第三层。见财起意,见色起意等等都是这种心理。这是一种纯粹的红眼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更好。有时,他也知道你行,你在努力,也知道那是你的合理合法所得,但就是接受不了你在他所看重的环境中,风头被你持续抢占。</p><p class="ql-block"> 经过长期观察、体会和思考,我认为,绝大多数嫉妒都是因为轻看对方、高估自己而起,外加不喜欢对方。可能仅仅是对他的第一印象不佳,也可能他某一或某几方面不如你,便以偏概全,觉得他这个人也就那样,从而把他划归在你之下。踩在脚下的东西,如果它想逃脱,是不是任谁都会追加几脚?由于比较心理,就有一个谁占风头,谁得谁失,谁高谁低的问题,这种危机感潜藏于人们的意识中,由此带来的焦虑,使他对环境中人滋生出竞争、较劲意识(存于内,好多人意识不到自己有此意识),变得敏感脆弱,他人的一点进步、出超,就会令自己的这些心理综合发作,于是嫉妒产生了。 </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基本是自恋型人格,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是主世界,之外是他世界。世界就是围着自己转的(不管你想没想过这个问题),这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所以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傲视群雄的不服气劲儿,天生就有看不起别人的基因,从骨子里、从潜意识里,在某一方面、某几方面或者全面地看不起一个人。只不过好多人没有反思过自己,没有将看不起人说出来而已。哪怕自己今天混得很惨,都可以看不起那些成功人士。社会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自身条件很差的人,却拥有极度的自信,牛皮吹得令很多人想揍他,全民口诛笔伐都无济于事。因为这种天生的自信,人看不起人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就是嫉妒产生的根源。也因此,嫉妒变得相当普遍。</p><p class="ql-block"> 一些并不决定你成功的因素,却成为别人看不起你的因素。先天或后天条件的不足(后面要讲),最易被人看不起。不足的地方越多,看不起你的人就会越多。这些不足,已经让一些人在你身上找到了自信,而你却做出了超乎他预料的事(成绩),以至威胁到了他对自身地位、金钱、爱情、成就等等方面拥有的自信,这是令他不能容忍的。他想不通,连这样的人都能如此,相比之下,自己有些相形见绌,无地自容,红眼病就会发作。</p><p class="ql-block"> 世事不以某些人的推理为转移,他想通想不通,这份成绩已然摆在那里,属于一个他看不起的人,而不是他。嫉妒之人会本能地觉得别人取得的成绩合理性不足。这不合理呀,不该呀,他不配!就如前述壮壮和他娘所认为的那样,日月又瘦又小,却背那么多的柴火,这就是不合理之处。如果日月是一个比壮壮壮硕很多的男孩,那么就很难招来壮壮和他娘的嫉妒,他娘不会那样说,即便说了,壮壮也会理直气壮地反驳“我哪能比得过人家?”。再如,有人年纪轻轻被提拔重用,就会招来一片嫉妒;而有的人屡屡当提示提,最后终于被提,嫉妒的人就会非常少,甚至没有,人们会说,早就该提了。</p><p class="ql-block"> 但合理与否,全在嫉妒之人的主观感受,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只要他认为不合理,就会产生嫉妒。主观之中也有客观的不合理,是指那些看得见的硬件条件,比如家庭的人脉广、有掌权的靠山、经济实力雄厚等等,依靠这些上位,别人心里当然会不平衡、不服气。而还是这些条件,有很大一部分人会不以为然,觉得这没有可比性。</p><p class="ql-block"> 相反,看得起一个人,就想象和期待他能取得与此相匹配的成绩,取得小了,还会替对方惋惜,即便这小成绩是自己够不着的,自己也不会嫉妒。还有,对于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利益共同体中的人,亲情中人等,都极少嫉妒。不仅不嫉妒,还会祝福,乐于看到他有好的结果,甚至会帮助他成功。但成功超过一定的高度时,嫉妒又会有所反弹。</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高看一眼的人,也会有打心眼里看不起的人。</p><p class="ql-block"> 看不起人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说城市人看不起乡下人,高干子弟看不起普通人家,见过世面的看不起初出茅庐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看不起土包子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如果某人认为你不行,但你恰恰行;你所处的位置低,但你取得的成绩高;平时没把你当回事,你却把自己很当回事,总在高位蹦跶。你,屡屡突破他对你的定位和估价,你的成绩带给他的便是刺激和冲击,这种心理上的大反差,他受不了。心里不痛快,就想踩你几脚。比如刀郞所遭受的那些。再比如,小人物发现了大道理,人们就会把这当作一个笑话,即使真的正确,人们也很难接受和承认。</p><p class="ql-block"> </p> 康信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山西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实力诗人榜诗人,湖北诗歌第二届全国大赛人气奖获得者。有诗作发表于《中国诗歌》《诗探索》《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报》《中国金融文学》等。所著书籍《通向成功的N个细节》《机遇可遇更可求》《撩开人性的面纱》《相爱容易相处难》,被美国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收藏,远销澳大利亚。<h3>本期微刊管理团队</h3></br><h3>责编:李 韵</h3></br><h3>编校:于国永</h3></br><h3> 制作:紫 月 </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4bLem0BQT8O2TVWAAkSn6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