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读红楼——黛玉见舅舅

红tea

题记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是娓娓道来的大师神作,每一卷每一段都有趣味,所以咱们不要急,林黛玉进贾府,你就当曹雪芹坐在你对面给你讲进贾府,咱们就按安安心心看她进贾府,一点一点细看,绝对有趣味。黛玉见舅舅是我看剧,包括初读红楼时都忽略的情节,再读的时候发现兴味盎然。</p> <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林黛玉走过那一条街,看到宁国府和荣国府。一个从外地来投亲的女孩,年纪很小,有一点害怕,有一点孤单。她非常谨慎、安静地观察这一条街的所有细节。作者是在借林黛玉的研究带我们去看贾府,借一个女孩初到一个地方时会有的那种好奇心的心情仔细地看。</p> <p class="ql-block">  很多研究贾府的房子布局,特别是学建筑的人,很在意潇湘馆在哪里,怡红院在哪里,把位置都标出来,甚至我有一版《红楼梦》都配的有这个图。但是蒋勋认为是画不出来的,因为文学的东西一部分是真实的,还有一部分是黄线。有时候你会觉得林黛玉到怡红院去,好像一下子就到了,有时候你会觉得走了好久还没有到,文学其实比较接近人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对于从事建筑的人来说,房子跟房子的关系,是可以用距离来衡量的。可是对于作家来讲,他有一个心理空间。建筑师提供的图只是一个参考,以帮助大家了解建筑的主要位置,它的空间结构关系并非绝对真实。</p> 别父入都 <p class="ql-block">  如海乃说:“已择了正月初六小女入都”。注意,季节来了。《红楼梦》里的季节很重要,林黛玉一股十二岁左右的孤女,妈妈去世,身体有别,她要从江南往北去投靠外祖母。过了年初六,正是白雪皑皑的季节,这极易让人产生孤单的感觉,这个季节跟林黛玉此时的心情和身世都有关系。如果是在繁花盛开的盛夏你就会觉得不对劲。这个女孩子要跟爸爸告别了,她以后再也没有见到爸爸,就死在贾府。林黛玉出发,一个女孩子一生的命运要从此决定。</p> <p class="ql-block">  后面讲了一点林黛玉的状况;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林黛玉这个时候真的是孤苦无依,爸爸到处做官带着她也不方便,才会决定让她去依靠外祖母、舅舅、舅妈,而这也可以减轻父亲的顾虑。最后爸爸讲的这些话等于是逼着黛玉非要告别不可。作者用了几句话说他们怎么样上船、换船。</p> <p class="ql-block">  “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车而去,雨村另有一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以前贵族小姐都有奶妈带的黛玉走的时候除了奶妈还有荣府的几个老妇人,可以看到荣府来接这个外孙女的气派。按照古代的严格离家,贾雨村并没有跟林黛玉在一条船上,他带了两个男仆人做另外一艘船跟着黛玉的船,依傍而行。</p> 一路繁华 <p class="ql-block">  黛玉进贾府这一段一直都被认为是文学史是最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p> <p class="ql-block">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写出了一个十二岁小女孩内心的谨慎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特别有心事的女孩。她怕自己做得不会,一方面是讲她孤女依亲的心理,一方面也讲她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看她上轿了。“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p> <p class="ql-block">  黛玉坐在轿子里,轿子有纱帘,因为女孩子不能让人家看到,她也不能够看外面,可是女孩子会忍不住偷偷看一看外面,黛玉看到街上的繁华。这应该也是她唯一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吧!所以我特意多找来一些图,慰藉一下绛珠仙草妹子。</p> 黛玉入贾府 <p class="ql-block">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又行了半日”,这个世界并不很准确,大概是走了很久。黛玉的轿子是从东边往西边走的,她第一个看到的是两个大石狮子,然后看到宁国府。她要再往前走,走到荣国府,因为贾母当时住在荣国府,这里面全部有空间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三间兽头大门”,现在如果要到老庙去会单独三个大红门,上面有门环,门环上是一个兽头,一个动物的嘴巴咬住一个环,这叫“三间兽头大门”。中间的门一般不开,除非有特别重要的。职位特别高的人到来才开。</p> <p class="ql-block">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垂花门,是古代进到内院去的门,上面常常有雕花,用一些花砖做装饰,叫垂花门。进了门以后,中庭的部分常常是不走的,是往两边走,中间这个轴线常常要摆花盘,有时候摆一个大的石头屏风。你可以看到黛玉走进垂花门以后,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穿堂也可以叫做庭院,那穿堂里放了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其实就是一个带有山水纹路的大理石摆在穿堂中间,因为有点遮盖,你不能看到后面,要从两边的抄手游廊绕过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小小的三间厅不是居住的,是有人来见时,先在此等候一些,然后等着去通报。厅后是正方大院,这才是住家,是贾母的住家院长。大家可以看到从小三间厅到里庙的住家院还有一段距离,这反映了通报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的建筑通常有两个专有名词,一个叫“间”,一个叫“进”横向张开叫“间”,三间、五间、七间,都是奇数;纵向往后延伸叫“进”一进、二进、三进。这时林黛玉一进到了贾母的内院了,看到两边是厢房,走廊下挂着很多鸟笼,里庙养着一些珍贵的禽鸟,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p> 拜见大舅舅 <p class="ql-block">  林黛玉进府,别的不多叙,王熙凤一节放到后面说。因为按理得拜见大舅舅,也就是贾赦了。由谁带过去的呢?邢夫人,就是贾赦的妻子、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当时正好在荣府,所以她说我就直接把林黛玉带过去,倒也便宜。贾母说也好也好,你不必回来了,就带黛玉去。</p><p class="ql-block"> 然后黛玉去了,拜见大舅舅。结果大舅舅不见,贾赦不见下人出来给林黛玉回了这么一句话:“老爷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倒彼此伤心,所以不忍相见”然后就是让姑娘在家里不要见外,就当自己家之类。注意这段话我都不用翻书查,就自己回忆敲的,因为这段话印象太深刻了。你的妹妹死了,亲外甥女千里迢迢过来投奔你,多年不见的外甥女,舅舅居然不见,寻出个借口“不忍相见”,有这样的不忍相见吗。试问你去投奔你舅舅,千里跑去,他说怕见了你伤心,不忍相见,有没有意思?那贾母怎么没有“不忍相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倘若是阴谋论者,又可以写出一篇就是什么贾赦贾敏有矛盾之类。我们不必阴谋论,而是就文本说文本,所以你看曹公笔下第一笔写到贾赦,就说明这个人怎么样?对了,凉薄。为什么不用出来应酬客套一下?因为贾赦觉得犯不着。他眼中只有财、色、货、利,四样。如果是后来拿好扇子的人来了,他一定见。林黛玉,他不屑于应酬了,这个小外甥女有什么好应酬的,妈也死了。</p> <p class="ql-block">  黛玉没有见到大舅舅贾赦,他让一个人传话,你必须就当是这个亲人就在面前一样来听。这个传话的人要把话传得恰到好处,而且他就代表贾赦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贾赦不见,当然就只有邢夫人在那里应酬盘恒。林黛玉在那里“再坐一下,便告辞”,邢夫人苦留吃了晚饭去,这都是常情。再说你老公不见外甥女,当然只有舅妈在这里做人。然后林黛玉就说我得先见二舅舅(贾政),不然于理不合。邢夫人说那确实是这个理。林黛玉就又回到荣府了。大舅舅这个过场就走完了。</p> 拜见二舅舅 <p class="ql-block">  到了贾政这边,描写就比较细了。黛玉刚才进荣国府,只是到了贾母的院里,没有到贾政的院里。贾政是工部员外郎,是真正的大官官家的期末在这里表现得很充分。贾政的家比贾母处不同:“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p><p class="ql-block"> 盖有皇帝印章的匾,是皇帝赐给荣国公贾源的,这里曾是荣国公办公的地方,乃是荣国府的正房。</p> <p class="ql-block">  黛玉又看到“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ы彝,一边是玻璃{台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p><p class="ql-block">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绝对是官家气派,在民间看不到这种东西。对联的意思是说,能够坐在这个房间里的人,头上都有珠玑的管帽,像太阳月亮一样闪亮,礼服是华美的花纹像云霞一样闪动。</p><p class="ql-block">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意思是,这是东安郡王写的对联。我们透过黛玉的眼睛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官家气派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一个女眷在男性官员来的时候要避开。王夫人住在东北的三间耳房内,贾政招待宾客在荣禧堂,王夫人住在旁边的耳房。于是老妈妈引黛玉进东房门来。</p> <p class="ql-block">  作者用母亲的口吻介绍宝玉,带出其顽劣的个性。事实上宝玉不只是顽劣,他的个性里有别人不能理解的地方。曹公把一个十几岁小男孩在发育过程中的那种不知天高地厚或者不可解的性情写得极其到位。</p> <p class="ql-block">  只有妈妈口中会讲出这种话,我们不会讲别人的儿子是孽根祸胎,只有在讲自己儿子的时候,才会觉得好像冤家相见一样。这里当然是疼爱,不疼爱到某种程度也不会这么说。</p> <p class="ql-block">  黛玉想起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玩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阃厮混。”“内阃”即内帏,就是女眷在的地方,通常男孩子长到某一个年龄就不会往内帏跑了,而宝玉却特别喜欢在内帏厮混。黛玉早听说外祖母极溺爱宝玉,所以无人敢管他,今天听王夫人这样一说,就知道说的是这位表兄了。于是她赔笑道:</p> <p class="ql-block">  此话有一点替宝玉说情的意思。接着黛玉又说:况我来了,自然和姊妹们一处,兄弟们自有别院另室,岂有去沾惹之理?”黛玉说话很有分寸,能让做舅妈的放心。</p> <p class="ql-block">  咱们看对比荣府和宁府,明显就是荣府亲、宁府疏,荣府热络些,宁府客气冷淡些。按理说,荣府宁府的亲戚关系也是一样的,两边都是舅舅,但是曹公就分明让你感觉到两边不一样。后来贾政虽也未见林黛玉,但是你就感觉到没那么客套见外,曹公安排的是让王夫人(舅妈)直接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件事情嘱咐你,不要理我那个王八蛋儿子贾宝玉……”第一,理由像样一些,人不在(我理解的斋戒去了是庙里,没有详考,大家可以指出)第二,是不是对比宁府,显得语言上更亲昵热络不见外一些?</p><p class="ql-block"> 回到之前说的,看红楼,不要急,细细看,很有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