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春节大假的最后一天,我与家人来到四川资中县的罗泉古镇游玩。这是川东一个山清水秀的古朴小镇,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有不少历史人文遗迹,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很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从成都出发,跟着导航定位,行驰了1小时40分钟,便顺利到达了罗泉古镇。沿着进镇的坡道慢慢上行,立即被眼前一片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抬头一望,对面山顶有一处类似古城堡的山崖,在阳光的照耀下,巍峨壮观,山顶上一排柏树,像列队的士兵,忠诚地守护着这一方故土。</p> <p class="ql-block">刚走进古镇,就被前面一大片挂在树枝上的金灿灿的柑橘点燃了心中的欣喜之情!在蔚蓝的天空下,无数挂在枝头的柑橘像喜庆的灯笼装扮着山村的美丽,让人看了喜不自禁。</p> <p class="ql-block">脚步随着眼光走,我们竟误打误撞地走进了一农家果园,只见一穿着绿衣的妇女提着篮子正准备出门,我们忙不迭地为自己擅入果园向她致歉,这位朴实的农妇却笑容满面的欢迎我们到她家果园玩,并大方的告诉我们,若是喜欢可以任意摘果子,并走到树下给我们摘了几个柑橘让我们品尝,还拿出剪子和竹篓让我们自己剪果,剪完拿走果子就是,不收钱。我妹妹感动于农妇的热情质朴,拿了20元钱给农妇,农妇执意不收,几经推辞后才收下,我们这才放心地在果园里剪果、摆拍,然后提着一袋柑橘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农家。</p> <p class="ql-block">从农家果园出来,兴冲冲地沿着珠溪河畔往镇中心走,珠溪河是沱江的一条支流,罗泉古镇就处于珠溪河畔连绵苍翠的群峰窄谷之中,依山傍水,蜿蜒的河流静静地淌过罗泉,沿河的大树下,一排排吊脚楼长街形似一条蛟龙,罗泉也因此被称为“龙镇”。</p> <p class="ql-block">河畔边除了近年来修葺一新的吊脚楼,还有不少旧时的院落,这些院落青砖灰瓦,门前小桥流水,四周被大树、花果簇拥,坐在院坝的树荫下喝茶发呆,远离城市喧嚣,忘却日常烦恼,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真乃神仙生活。</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现存3万余平方米的古民居及祠堂、寺庙,大部分建于明朝末年、清代和民国年间,建筑多为依山傍水的四合院布局,依山者皆为二至三进院落,进进升高,幽雅清静。</p> <p class="ql-block">傍水者皆采用吊脚楼以挑廊观景,古朴别致;沿街建筑多为二层骑楼,下开店铺上作住宅,整齐一色。</p> <p class="ql-block">罗泉镇不仅风景秀美,更让人想来观光的,是因为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积淀以及如今尚保存的古朴的文物景观和民俗风情。罗泉始建于秦,这里因盐兴镇,已经有223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井盐始于秦朝,自古为四川省井盐主产区。比“盐都”自贡(产盐始于东汉章帝时期)早500年生产井盐。1925年罗泉井盐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荣获金奖。根据《盐法志》记载,罗泉盐业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雍正年间,朝廷专门在此设立罗泉分州府,专事管理罗泉及附近几个县的盐政。</span>清同(治)光(绪)年间,井盐生产顶峰时期,井数达1200余眼,“沿河两岸井灶相连,人烟稠密”,浓烟弥漫,人声鼎沸,一派繁忙又热闹的景象。据说当年罗泉镇上人口达到五六万人,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盐年总产量200万公斤,成为古天府之国井盐的主产区。当时的罗泉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如今尚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神庙便是最好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盐神庙建成于清同治年间,庙里供奉的主神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因他是中国首部盐政大法《正盐荚》的起草者、盐业专营的发明人,不少产盐之地都会建庙祭祀他。在盐神庙,我们四处寻找古老的盐井遗址均不见踪影,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民国年间,罗泉的盐井相继枯竭。而第一口盐井的遗址,早已封在大殿的地砖底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清时候的罗泉古镇,原有九宫一寺八庙,虽经岁月沧桑,一些遗迹已荡然无存,但如今</span>漫步在弯弯长长的古街上,目光所及仍有许多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城皇庙、盐神庙、古桥、东岳庙、辛亥革命罗泉会议旧址、四合大院、绣楼等。那些古建屋檐上的玲珑翘角、木刻石雕,风火墙,无不向世人默默地述说着他昔日的繁华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古镇街上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古镇街上城隍庙大门口矗立着抗敌阵亡将士碑,以此纪念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将士,这是罗泉儿女们爱国抗日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盐神庙里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祠堂庙宇有起伏多变、不同造型的防火山墙,挑梁屋脊雕绘着各种精美图案。</p> <p class="ql-block">此为“子来桥”,位于罗泉镇下场口,是清嘉庆年间由罗泉盐务官主持,盐商和盐工出钱出力,耗时六个月建成的。当时的桥下有三个桥墩。老桥历经近二百年不垮,但上世纪80年代老桥被拆除,新建了这座单跨拱桥,河里没有了桥墩,以利于排水泄洪。</p> <p class="ql-block">虽然古桥被拆除了,但剩下两座石狮子和一头石貔貅至今还立在桥头。</p> <p class="ql-block">虽然古桥被拆除了,但剩下两座石狮子和一头石貔貅至今还立在桥头。</p> <p class="ql-block">此次到罗泉镇有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是我们一定要去参观的,那就是四川保路运动罗泉会议旧址。罗泉镇因辛亥保路运动中著名的“罗泉会议”而载入中国近代史册。</p><p class="ql-block"> 1905年,四川、湖南、湖北、广东4省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决定从民间筹集资金修建铁路。四川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修建成都至武汉的铁路。1911年5月,清政府悍然实行所谓“铁路国有政策”,将川汉、粤汉铁路的路权,抵押给英、美、德、法四国银行,激起湘、鄂、粤、川人民的反对,保路风潮随之兴起。当时四川各地纷纷组织同志会,发动和平请愿,开展罢市、罢课等斗争,但由于领导运动的立宪党人主张“文明争路”,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面对他们这种软弱的乞求,清政府根本无动于衷,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以致保路运动无法进展。和平请愿不成,只能武装起义,拼死“破约保路”。1911年农历6月,中国同盟会四川分会的哥老会首领在罗泉镇的福音堂内秘密召开“攒堂大会”,商讨起义相关事宜。会议一致同意将起义时间定为当年农历七月左右,并将当时的“同志会”更名为“同志军”,这是一次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会议,史称“罗泉会议”,也被史学界称为皇帝末日来临的“导火绳会议”。罗泉会议的召开点燃了四川人民反清的烈火,加速了清王朝统治在四川的灭亡,加快了武装起义的进程,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导。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p><p class="ql-block"> 当年这场在罗泉召开的保路运动会为罗泉赋予了光辉的历史色彩,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也与世长存!</p> <p class="ql-block">当年罗泉的盐通过水陸两道被运往中国西部各地,古今往来的商人经过罗泉时,都喜欢品尝罗泉豆腐,年复一年,罗泉豆腐独特的美味,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香飘四方了。现在古镇最有名的特色食品就是豆腐包子。其制作过程是将优质黄豆用天然泉水浸泡后,用石磨磨制成豆浆,过滤并加温锅煮,经卤水点制而成豆腐,其状若凝脂,洁白如玉,久煮不老,具有细、白、嫩、绵四大特点。然后将豆腐切成方块,中间用刀划一口子,将肉馅灌入大小整齐的方块豆腐中,经过高温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香里嫩,深受食客喜爱。</p> <p class="ql-block">罗泉镇地下不仅储藏着大量优质盐卤,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民国时期,成立了“资兴石油公司”开采石油。现在有的村民家中地下凿洞仍有天然气冒出,村民们还在利用地下天然气作为生活燃料。(火力不大,但可持续小火炖汤。)</p> <p class="ql-block">走在狭窄的的青石板砌就的长街上,一块块青石铺就的街道,无声地述说着古镇的漫长历史与沧桑。街巷两侧是那古老且极有特色的景致:黄泥土墙、青瓦木板房、老旧茶馆,一派古朴的乡土气氛扑面而来,处处感受到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罗泉古镇 没有门票,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当地居民生活在原本的烟火气氛围里,临街铺面里常用的日用百货齐全,老茶馆的竹椅子坐无虚席,喝一碗盖碗茶,听一段川戏或几个人一桌麻将或扑克牌,就可度过愉悦的大半天。一些小店里还有理发、刮胡须、掏耳朵的服务项目,处处闲适,充满人情味。古镇人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那是深入骨子里的。</p> <p class="ql-block">与很多“古镇”相比,罗泉镇是当之无愧的。他有悠久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如今尚保存的古朴的文物景观和民俗风情,老建筑保持得较为完整,不少居民依然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人工打造的痕迹不明显,少有现在不伦不类的“网红”打卡点。漫步在古街上,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怀旧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寻幽访古,走进罗泉,走进大自然原生态的怀抱,使人忘记尘世的烦恼,心胸开朗,心情轻松,这样的旅游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