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春节杂想

文明丙焕

<p class="ql-block">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动物对季节变化的及时感知,一年之计在于春则是人类根据过去所学所思所悟后新年之始的思索及规划。外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必将促使万事万物随之而变,变则通,通则顺,这一切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而基于不恰当欲望的索求终究会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用三个多月时间囫囵吞枣阅读完《易经》,对于一位由理转文自学国学十余载的中年人而言,确也到了触摸传统文化之根的时机,作为儒墨道法兵农阴阳等思想的底层逻辑,一知半解的感悟亦让我受益匪浅。一是通过完整的阅读粗浅知晓了天地人三才的关系;二是在拓展知识体系的同时密切了人与外在的思维联结;三是在学习伟大中华文化代表作之后更加明白自己的无知;四是在吾生有涯之余更应朝乾夕惕,立志于闻道;五是学易求易,须顺道而行,化繁求简,知行合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曾与堂弟表达了一些阅读之后的看法,他希望我能就此写出自己的感受,但如此浩瀚的易学知识,岂是一篇小作所能体现,必将是以我感受到的某些人与事作为一个切入点加以阐述,并且在今后的所有习作中显性、隐性或者兼而有之加以呈现。故而,迟钝的我在半年之后的甲辰龙年春节才找到了一个勉为其难的突破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的家乡在秀山丽水莲都区大梁山下的一个名叫上徐(口语上寺)的小山村,由于城市扩容,现在城村已经融于一体,这在过去几乎难以想象,真的应验了只有变化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是变化的程度超出了全村人的预料。修褉一新的卢家四合院、水井和四个石砌高低错落的道坛(小广场)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方位与格局,它们承载着我们七十年代及以前生人的怀旧情节,而与我们小时候最密切带来最多欢乐的莫过于冬暖夏凉闻名乡里的水井。今年春节回家,路过井旁,思维中便有了别样的衔接。《井》卦: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井》卦,上坎下巽,坎水巽木,木处水中,汲水之桶为木所制,故有井中汲水之象。译文之意:城邑可以改移,但水井不能改移他处,每日汲取也不见其枯竭,时时流注其中也未见其盈满。来来往往之人不断从井中汲水。汲水时水瓶升到井口尚未引出井时,若使水瓶倾覆毁坏,必有凶险。古人观象知其重要而作卦,以卦寓义而警醒自己。木桶汲水而上则有水之用而育人,君子效法井水养人之德,使民劳有所得,劝勉并帮助他们。而今,上徐村水井旁立有一“源”字,即所谓饮水思源。它不仅是身体上的滋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润。上徐村由过去落后的乡村蝶变为美丽乡村,源于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对农村发展的巨大政策倾斜;源于我们村审时度势找到了卢家四合院与当地文化发展需求的契机而建的集党建、卢家文化与畲乡风情一体的独特展陈馆,并由此引领一轮又一轮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源于上徐村人穷则思变的精神动力而展现出的蓬勃力量。然而,君子效法井水养人之德,把好事办好并非易事,也非一蹴而就,亦非事事人人满意,以春节所见可一睥端倪。为民服务永无止尽,可见作为村干部及带头人的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及服务水平提升注定永远在路上,所成项目效果百姓尚有微辞,诚如《井》卦所言瓶未出井而倾覆则有凶险,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井》卦不仅揭示出人与天地之间的有机连接,更昭示着谨守道德法治与谋事成事的关系,井乃警也。</span></p><p class="ql-block"> 熙宝是我最小表妹的女儿,上幼儿园大班,与同辈中最大的哥哥姐姐在年龄上几乎差了一辈,大眼睛,粉嫩的小脸蛋,加之乖巧伶俐,甚是讨人喜爱,却正是接受启萌的好时光。在亲戚家见到她的时候,她正盯着桌上一堆海螺,一幅既馋螺肉又无可奈何之状,又盯着螺壳花纹目不转睛。我这个喜欢孩子的舅舅自然送上神助攻,取出螺肉蘸酱放到她嘴里,欲进其心必先征服其胃,在互动聊天中感情自然升温。螺上的花纹白中嵌黄且规则有序,吃完之后我有意按大小排列,却也吸睛,孩子爱不释手,赶紧用餐中纸擦干装入口袋。可能是觉得几个螺壳有色差,她知道了其中的原委,便用手抠去表层上部分残存之膜,但以她的小手则废事废劲。我让她想想有没有好方法,试着往地上刮擦会刮花螺面,建议她放水中抠,则效果显著,我们一起行动,见诸成效孩子异常开心。在共同的思考中引导孩子探索美,埋下美的种子,对后续成长至关重要。《蒙》卦:享。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卦下坎上艮,象征着启蒙。有人蒙昧幼稚,应当发蒙教导,但须讲究原则,并非一味强行灌输。察其情,因材施教,因利势导,发蒙而求其脱蒙,良好的教育本质上是快乐的,我希望熙宝能一直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蒙昧之状,不光指幼童,凡是未知皆为昧,以字面而解则为阳光未照进心里,意即某些方面未开化,此际不论年龄,智者达者为师。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人必有己所未达者,故虚心求教方为上策。堂叔维祖已过古稀之年,有利于己则不耻下问。两位堂弟与我从小便是玩伴,所以我们关系一直很要好。每次回老家,总会去他那儿坐一坐聊一聊,拉拉家常。人生每一个阶段总会为不同麻烦所困扰,他这年纪早已不用为孩子们操心,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便是为晚辈分忧。他的标准体重应为75公斤,实际为85公斤,每次到医院医生就让他减肥,因为过高的血脂导致肝脏和心血管压力过大,可医生并未告知减肥的合理方法,只是开了些药,总是治标不治本,他为此苦恼不已。所谓的减肥,实质上是人体到某个阶段体内营养不均衡,实际摄入超过身体代谢承受能力,导致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和体表堆积,从而表现为外表肥胖和血管堵塞的症状,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解决之道,一是在摄入结构,争取营养均衡,尤其要注重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全面摄入;二是在摄入量上,早餐提供了一天之中一半多的能量,得吃好吃全面,鸡蛋、蔬菜等必不可少。中餐得遵守211法则,即两份蔬菜、一份高蛋白加一份粗粮,每天尽量不重样。晚上随着新陈代谢减弱,晚餐多吃蔬菜,少吃荤菜,七分饱即可。另外,在餐与餐之间分别添加低升糖水果和坚果,提高代谢能力。堂叔表示以前从未有人告知如此吃法,他希望能在六个月之内见效。我告诉他,如果坚持下去,很快就会见效,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联系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简易的交流,增进了叔侄情感。古稀之年,物质上需求早已在做减法,而精神上相应地要做加法,晚辈对他们的关心要偏重精神与健康层面,一阴一阳谓之道,此消彼长方能在人文关怀方面提质增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初学《易经》,深知自己只知九牛一毛,但它在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如何认知世界的同时为自身打开了一扇新知识之窗,建立起独特的认知之基,构筑起传统文化和现代知识的桥梁,我们应当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从未中断的国度而庆幸,为拥有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而自信。每一个建立在强大底层逻辑基础上的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一颗生命顽强的种子,它的基因深处永远镌刻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图腾,那才是真正龙的传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