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书法乐园里遨游,常常会看到一个普遍现象:大凡优秀的书法学习、研究者,在面对古圣前贤的作品时,都会在考察其技法、气韵的同时,认真考察其作品形成背景及书家生平等,以便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提升审美修养、破译书法“密码”。我在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的读帖时,也曾遇到一段逸闻轶事,虽然对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其历史地位及其重要价值有了较深的感触。趁节日空闲,不妨录下来把玩。</p> <p class="ql-block"> 话说上世纪70年代,西北地区乡下有一农户,户主叫李金山。李金山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善良正直、勤恳踏实、乐于助人。一天,李金山去镇上的集巿赶场,途经一段人迹罕至的偏僻小径时,发现有名西装革履的男子倒臥在地、颈部血迹斑斑、处于昏迷状态。李金山意识到情况严重紧急、救人要紧,立刻背着男子去了附近村里的诊所。男子伤势危重,诊所的医生经检查、露出了为难的神情、担心救治不好反而惹上麻烦。见死不救于心不忍,于是,李金山买了些药物,义无反顾地将男子背回自家中,悉心照料,期盼他能苏醒过来。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周之后,男子终于清醒过来。当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对李金山露出了感激的神情,说日后有机会必会报答救命之恩,翌日便在李金山外出时不辞而别了。</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几年,到了1979年,一日,李金山偶然发现有人在他家田地里偷吃青麦,李金山隔着一段距离喊了一声:“什么人?” 那人一惊而转过身来,李金山一看,顿时露出了欣喜和惊讶:这不就是当年被他救下的那名男子吗?正要上前寒暄,男子却把一本旧书扔了过来,并让李金山“保存好,日后有用!”便匆忙离开了,也没给李金山靠近自己的机会。李金山困惑不解,但还是回家把旧书保存好,感觉到这本书对男子来说意义非凡,日后人家来要的时候一定完璧归赵。但直到李金山临终前,都没再遇到那名男子,弥留之际他嘱托儿子李想将旧书好好保存,随后安祥地闭上了双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局部)</b></p> <p class="ql-block"> 那位神秘男子扔给李金山的并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颜真卿的墨宝真迹,价值连城。颜真卿的老家在陕西西安,他因精通书法,被誉为“亚圣”。现如今流传在世的、多为其书法碑刻作品,几十年来,它们源源不断地被考古学者们挖掘出来,如陕西出土的《罗婉顺墓志》,河南出土的《王琳墓志》。除了碑刻作品之外,还有许多书面文字。颜真卿对多种书体都造诣颇深,流传的作品有草书,如《争座位帖》;行书如《祭侄文稿》;楷书作品相比草书和行书较多,如《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氏家庙碑》等。但由于年代久远,颜真卿存世的楷书真迹并不多,只有两件,分别是《竹山堂连句》和《自书告身帖》,而神秘男子送给李金山的那册旧书,便是《自书告身帖》。它是颜真卿晚年时期的作品,笔法已相当成熟,给人以浑然天成的韵味,质朴又不乏华美,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 30年后,李想带着旧书上了寻宝栏目组,专家鉴定后给出结论:此书正是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真迹,价值2个亿。李想希望通过节目组找到此书的原主人,几经辗转终于有了线索:男子曾是农作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但已经离世。原来男子当年遇到了不怀好意、想要抢窃他的书的人,为躲避、走投无路间恰巧又来到了李金山的田地,看到青麦长势喜人,便又想就地取材进行研究,被李金山发现后,有些难为情,同时也是为了保护那本旧书和李金山本人,就顺势跑开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总是阴差阳错,事与愿违,李想本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将书交还给原主人,但无奈已无可能,于是,毅然决然将《自书告身帖》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文物院。</p><p class="ql-block"> 李家父子二人重情重义、无私奉献,令人为之而感慨、感动。而正因为李家父子的品德,使我们今天能够目睹颜真卿的真迹,透过那老旧、沧桑的书籍纸张,感受到颜真卿墨迹苍劲有力、端庄朴厚的艺术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