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雅古道绝地穿越(之一)

梁讷言

<p class="ql-block">克里雅古道,是莽莽昆仑山中最为隐匿的秘道,它的艰险、传奇和神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此生必驾的318国道,在它面前连青铜级别都算不上。</p><p class="ql-block">这里才是真正的王者,天花板级的进藏路线,其穿越难度属于国内顶级,是探险级别,被称为第九条进藏线路,相对而言,第八进藏线路丙察察可以用高速公路来称呼。</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西藏以西的西藏,阿里之中的阿里,世界屋脊上的屋脊,遥远之外的遥远。</p><p class="ql-block">用最古老、最高原、最神圣、最壮观、最野性、最荒凉、最艰险等词汇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那里回来巳半年,却常常会想起穿越时的情景,这样的行走,我可能一生就走这一次,却会记住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昆仑,万山之祖,是不可逾越的天险,古丝绸之路和今新藏公路都刻意避开了它。</p><p class="ql-block">然而勤劳智慧的古代先民们却突破这道屏障,生生开辟出了三条连通新藏的古道,其中的克里雅古道,是从新疆和田地区,通往藏北以及克什米尔地区的高原秘道,几个世纪以来,这条古道曾在军事、商务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据史料记载,公元662年-851年,吐蕃与唐朝在西域进行了多次争夺,克里雅古道也成了吐蕃军队进入塔里木盆地进军线路,</p><p class="ql-block">这条古道始于汉,盛于唐,因过于艰险,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直到2017年,才有北纬75探索车队首次穿越。</p> <p class="ql-block">我是在2020年初才从网上得知,有人在走这条古道,我顿时热血沸腾激动异常,以前我曾六次独自开车进藏,有人说:没到过阿里,你拿什么去说西藏。我曾3次单人单车去往阿里,此时才知晓阿里旁边有这么一条古道。</p><p class="ql-block">我在百度上搜索到这么一条消息:“穿越新疆克里雅古道的人数并不多。克里雅古道被公认为是越野圈中具有挑战性的路线,其平均海拔达到5000米。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有大约一百多人成功穿越了这条路线。需要注意的是,反向穿越——从西藏返回和田地区,由于全程海拔最高的红土达坂(5500米)带来的额外难度,使得能够完成反向穿越的人数更少。”</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去穿越者一定很多,而能成功穿越的人极少,如果此次无意外,我应该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员了。</p> <p class="ql-block">古道是无人区,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现行道路,没有住宿餐饮店,途中若遇到陷车、爆胎、车子故障等情况,根本无法独自面对。</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花了三年多时间寻找合作伙伴,因为我心里清楚,很多事情没有来日方长,我已68岁高龄,时不我待,再不抓紧上路,恐怕这辈子就再也无法实现我的穿越之梦了。</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可能48岁就向往着山宁水静,可能58岁还企图东山再起,这些都不妨碍我68岁仍保持跃跃欲试的心,勃勃然想飞的豪情。</p><p class="ql-block">克里雅古道的名气传得那么远,我在几千里外的蓝田街上都晓滴哩,在我还能走动的年纪,怎么可以不去走一趟呢,于是,我便拿出了库存的全部勇气准备踏上征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三年前才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便立马与国内的越野团队四处联系,2022年底,终于找到一个愿意一起去的人,因两个人单车没有把握,便商议先开车到阿里的改则县,那里是去无人区的穿越者聚集之地,离克里雅入口仅200多公里,到那里再找其他团队参与进去。</p><p class="ql-block">运气很好,去年4月正准备动身,竟就近联系到娄底的两台车8个人,于是,便有了3台车10个人的团队,在2023年4月底,正当我们准备出发时,长沙方面传来消息,有4个小伙子两台车要求参与进来,他们更奇葩,因都是上班一族,请不了那么久的假,为节省时间,他们连人带车乘飞机空运到拉萨,与我们的3台车会合,走出无人区后,再连人带车从乌鲁木齐乘机返回长沙。</p><p class="ql-block">在出发前,我们曾反复研讨过,如果走常规路线,从新疆于田进普鲁村检查站,需要办理特殊审批手续,除了因公活动,否则很难批下来。该检查站主要负责检查身份证、边防证,以及劝退并阻止进入古道。如果让你原路返回,那样的话,未免太恐怖了。而从西藏反穿至此,只需做一些简单的身份检查即可。</p><p class="ql-block">再说,从于田进克里雅,第一天海拔将从1000余米直接飙升到5000多米,会带来严重的高反,高反又会引发其他各种危险。</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选择从西藏改则县216国道出发,由南向北反方向穿越。因为克里雅古道是无人区,到处是乱石堆,无路可走,所以十分耗油,每台车必须带260公升备用油,而车载油箱需去公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然后,再去改则县文旅局、林草局等部门开具通行证,领取沿途注意事项告知书。</p><p class="ql-block">途中有5个检查站,新疆两个,西藏3个,未办理手续者,会以非法闯入处理,途中不得擅自下国道做更深入的穿越,因羌塘保护区是严格禁止进入的。</p> <p class="ql-block">2023年的5月14日,是个值得我终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早餐后,我们娄底车队的5台车从改则县出发,正式踏上穿越克里雅古道的征程。</p><p class="ql-block">出发那一刻,无论结果,我都以为自己俨然已是胜利者了。</p><p class="ql-block">出改则县城160公里处,到了最有名的先遣乡。</p><p class="ql-block">1950年,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136人组成的进藏先遣连,由一团保卫股长李狄三率领,扛着枪,牵着马和骆驼,从普鲁村出发,孤军挺进阿里。一路上,高寒、缺氧、缺盐等问题残酷考验着这支穿兽皮的队伍,这一年的春节前后,几乎每天有人倒下,有一天甚至举行了11次葬礼。</p><p class="ql-block">直到1951年5月,连队以失去63人生命的代价,到达西藏阿里地区的扎麻芒堡,为纪念这支英勇顽强的队伍,当地政府将扎麻芒堡改名为先遣乡。</p><p class="ql-block">先遣连纪念碑及当年的战壕,在离乡政府主道20多公里的荒地,这是我们做攻略时必去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在去纪念碑的途中,通过对讲机结识了又一台长沙的越野车,他们车里两人,也想加入我们的团队去走古道,我们约定在纪念碑广场汇集,此时,整个车队已有15人六台车了。</p><p class="ql-block">新修的216国道,绝大多数都是视野良好的柏油路大直道,但是在高海拔的冻土路段,会有一些修路挖断的深约十几厘米宽一米以上的尚未填充的断裂带,如果看到有减速标牌在路边,亦或是远远看到一条深色线横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及时减速,因为直接冲进断裂带,轻则磕到前杠,重则有爆胎的危险。</p><p class="ql-block">驶出先遣乡不远,沿途分布着一条长达1000多公里的湖泊密集带,淡水湖、咸水湖、盐湖……或幽蓝如宝石,或碧绿似翡翠,远处的绵绵雪山,是湖泊最美的背影。</p><p class="ql-block">恰逢5月,山坡上开始泛绿了,那种鹅黄色的新绿漂亮极了,沧海桑田,波澜不惊,我时而透过车窗四处观望,时而停车驻足仔细打量,内心的烦恼和忧愁,顷刻间便被这高原美景洗涤得干干净净。</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先后途经了喀湖措、美马措、骆驼湖,其中有一个较大的湖泊是月牙措,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附近有一条岔道通往边境线G219,目前尚未通车。</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藏北高原著名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超过60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在羌塘这片高原草地,常常会看到自由飞翔的鹰,盘旋于浩瀚长空,不时俯冲下来,擦着地面低低滑过,然后又飞向荒原深处,发出厚重的气息,像远古沉沉的鼓声在荒野上掠过。</p><p class="ql-block">羌塘保护区“居民”中的三大家族是藏羚羊、西藏野驴和野牦牛。其中藏羚羊约三万至四万只,野驴约三万头左右,野牦牛六千头左右。牦牛是进入西藏最容易看到的动物,它们总是很笨重的样子,长长的毛垂到地上,像古代武将的披挂。藏羚羊则机警得很,一般情况下只能远远地看着它们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它们是羌塘高原的精灵。</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经过兽形湖检查站,全体人员下车出示身份证、边防证、林草局的证明,以及派出所开具的油箱准载批文。</p><p class="ql-block">过了普尔措,我们在216国道西藏改则县与新疆于田县交界处,更确切一点说,也就是改则县先遣乡与于田县叶亦克乡交界处,从柏油马路的216国道西侧走出,驶向戈壁荒滩的碎石路面,正式开始克里雅古道的穿越征程。</p><p class="ql-block">此时,心中一种月魄在天终不死,渊流入海料无还的壮怀激烈之感油然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