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年初一

木化石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逛寺庙,这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风俗习惯。据说在大年初一到寺庙烧香拜佛,能保佑家人一年的幸福平安。</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上,爱人就急不可耐地赶公交车,到成都北门外的昭觉寺去烧香拜佛。我不是不愿意陪她去寺庙,而是我不喜欢这大年初一寺庙里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地喧闹。虽然我不信仰佛教,但我却喜欢游历寺庙。喜欢看寺庙的建筑、喜欢读寺庙的历史、喜欢抚摸寺庙里参天的古木、喜欢聆听静谧寺庙里袅袅梵音。对寺庙我总怀有一种敬畏,因为,在我看来精美宏大的寺庙,和庙堂里栩栩如生的泥塑,都是先人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寺庙里那历尽千年风霜而不倒的参天古木,是先人精心呵护和辛劳汗水的结果。可以说,这些寺庙、泥塑、古木都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珍贵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独自一人在家,这是难得的清闲。泡上一杯幽香四溢的茉莉花茶,拆封前几天刚收到的《读者》三十五周年珍藏版。对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对《读者》杂志并不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二000年,《读者》可是炙手可热的杂志,它曾伴随着那个时代的许多人,走过了浪漫的青春。坐在沙发上,翻开《读者》,静静地走进书中,游走在那山花烂漫优美的文字里。</p> <p class="ql-block">  读贾平凹的散文《关于父子》、读[瑞典]赫.黑塞的散文《热爱自然的心声》、读苏童的散文《三颗树》。读这些优秀的散文,会让人感到愉悦,时间也在悄然不觉地过了中午。</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左右,爱人回来了。一进家门就喊累,并不停抱怨昭觉寺烧香拜佛的人太多。我劝慰道:寺庙里人多说明香火很旺,在此许愿一定会很灵验。谁都想在初一烧香拜佛,保佑家人平安,人多又有什么可报怨呢。也许爱人也赞同我的观点,不再作声,随后回到房里休息。</p> <p class="ql-block">  家里又恢复了平静。这几年,我在“美篇”写了四十多篇小文,主要是游记和随笔。我去过很多地方:到过布达拉宫、到过西双版纳、到过泸沽湖、到过达古冰川、到过夹金山、到过乌江、到过雅砻江。当我打开手机,再次在美篇阅读自已写的小文,则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依然对那些曾游历过的山水,和风土人情遐想着迷。在读到老师、网友和粉丝在小文后面的点评时,我内心则涌起了小小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粉丝章鱼对我的短文《秋瑟.秋色》点评:“艳艳秋色,潇潇秋雨,瑟瑟秋风,‘金风玉露’,浓浓秋景跃然于笔端,不是画卷胜似画卷。”我原文没有“金风玉露”,于是将其加入文中,使其短文更富韵味,更加丰满。</p> <p class="ql-block"> 《秋瑟.秋色》</p><p class="ql-block"> 秋风,秋雨,瑟瑟秋景。</p><p class="ql-block"> 欲随秋风飘逸的秋芦苇,渐已枯黄的秋草,漏水的秋湖,彩叶坠落的秋林,大地一派潇潇秋瑟。</p><p class="ql-block"> 天高,雲淡,色色秋景。</p><p class="ql-block"> 朵朵盛开的秋菊,艳若红玛瑙的秋海棠,粒粒簇簇幽香四溢的秋桂花,红的、白的在秋风颤动的秋芙蓉,大地一派艳艳秋色。</p><p class="ql-block"> 瑟瑟秋风,潇潇秋雨,“金风玉露”,艳艳秋色,将最浓、最深、最靓、最艳、最美的色块,沉淀在高山、丘陵、湖泊、平原。</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这样潇潇瑟瑟。秋天,也是这样艳艳色色。</p> <p class="ql-block">  在游记《巫江水己不再汹涌澎湃》一文,“美篇”力一平老师指出了我文中的错误,并给予了点评:“山民地(的)出行。不在(再)是山里人!不在(再)‘喊山’。文未倒数第二行的“篮”应是(蓝)。”我很感谢力一平老师点评!也说明自己地行文不够严谨,文化功底还有待提高。唉,要是能重新回到教室那该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一位河南网友,一年级四班李雨桐小朋友对我的小文《盛开吧,那春天的油菜花》点评:“每一朵小小的油菜花都‘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我将“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添加进文中,使小文变得灵动了。但我把摇曳生姿的“生”改成了“多”。</p><p class="ql-block"> 原文:油菜在春水润泽中风长,油菜花在春阳中怒放,千朵、万朵、一簇、一片金色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多姿”,汇成了一望无际流金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  一个写作者的小文,能得到老师、网友、粉丝的关注、点评和指出不足,这对写作者来说该是多么的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年初一,就这样平淡而又悄无生息地流过。但细细一想其实也不平淡,爱人烧香拜佛回来的抱怨;读《读者》优秀散文让内心感到的愉悦;看老师、网友、粉丝对自己所写小文点评的感动;它们不就象一粒粒小石,投到了我宁静的心湖,泛起圈圈涟漪。</p><p class="ql-block"> 2024年大年初一即将过去,但它会永远定格在今天。而我,只能无奈地跟它挥手告别,会离它越来越远。因为,我将在时间流淌的长河中继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