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苏生<div>图片|网络</div>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年这个春节是叠词的天下。“龙行龘龘(dá)、前程朤朤(lǎng)、生活䲜䲜(yè)、事业燚燚(yì)……”等祝福用语满天飞,有人感叹,收了这么多年的新年祝福短信,今年的短信最难读。</span></p><p class="ql-block"> “叠字如果使用过了头,确实会导致表达的‘低幼化’。”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今天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他对龙年盛行的“龙行龘龘”等叠词的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者了解到,这些叠词确实自古就有,而且可以找到出处。就拿“龘”来说,有人认为“龘”源于“龖”,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释义为“飞龙之状”。而据黄安靖的考证,这是不确切的。他告诉记者,“龙行龘龘”是古代就有的固定搭配,始见于《玉篇》的“龙行龘龘也”。《玉篇》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由南朝名士顾野王撰写,距今16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今年突然火爆之前,“龙行龘龘”早已在故纸堆里淹没许久,甚至被认为是没有了生命力的一个词。1600年之后突然又火了,人们出于新奇藉此往来问候,将过年气氛烘托得格外喜兴热络。这也让人不由感叹汉语语词兴衰的奇妙。</p><p class="ql-block">在黄安靖看来,中国人自古就喜欢使用叠字,这几乎成为了一种修辞格式,代表了中国人说话写字的一种方式。比如古汉语中有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现代汉语中则有如啰啰嗦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零零落落,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中国人对叠字如此情有独钟呢?黄安靖认为,这是因为叠字可以营造多种表达效果,还可以营造出爱昵的表达色彩。比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显得可爱,有亲和力。</p><p class="ql-block"> 当然,叠字既然是一种汉语的修辞格式,那一定也会收到汉语语法的约束。如果不将就语法的规则,那么这个叠字就会让人感到很奇怪。在黄安靖眼里,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的时髦用语“绝绝子”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叠字,因为“绝子”本来就不是一个词,“绝绝子”就更是怪上加怪了,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p><p class="ql-block"> “任何规则的使用都应恰到好处,恰到好处会产生理想的表达效果。如果过了,就会走向反面,甚至导致不规范、错误出现。叠字的不当使用,过了头,确实会导致表达的低幼化。”黄安靖说,现在很多成年人喜欢说一些“可爱的话”,以显示自己的亲和力,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任何新语词的创造都应该遵循规则,脱离了规则的创造是没有价值的,对汉语母语也有失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 诸如“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业燚燚”这些“老词新生”究竟能走多远,不妨再让子弹飞一会儿,当代人的审美会给出最终的答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