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旧事(五)

徐平生

<p class="ql-block">  一本小红书竟改变了我后半生的生活轨迹。</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7年初,我当兵驻江苏无锡太湖边的华藏寺,或者确切地说是原华藏寺。至于怎样的历史沿革,如何得知寺院名称的由来,以及怎么从寺院变成的营房的,没人说的清楚,也没人想搞清楚,这些当兵的人没人对那些话题有兴趣。</p><p class="ql-block">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里过去确实是一座寺院,因为虽然驻了军队,但寺院大的格局并没有变。一进门的大殿早已没了佛像,但一米高的台基还在,有时有战士宣传队演出,或师部或军部的首长作报告什么的,就在佛像台基上进行,大殿也是我们日常开会集合的地方。绕过大殿东西两侧原先住出家人的禅房就成了我们的军营,北面的正殿成了炊事班的伙房。</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十九岁,身体很棒,不知什么叫生病,但口腔一侧的阻生智齿却搞得我狼狈不堪。俗话说“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要命”是瞬间完成的过程,可疼痛却是不分昼夜的长期折磨,饭不敢快吃,稍不留神碰到它就是钻心的疼痛,连队的米饭又硬,病号饭虽可以吃,但永远只有一种——面汤。牙虽坏了,可胃口没坏,那些汤汤水水的东西哪里吃得饱。</p><p class="ql-block"> 没办法,下定决心,拔!</p><p class="ql-block"> 当兵的看病倒是不麻烦,军队一〇一医院虽远在无锡市区,可我们驻地门前就有公共汽车直通市里,下车走不远就是。当兵的看病一分钱不用花,也无须任何证明信,只需报上姓名和部队番号登个记即可。</p><p class="ql-block"> 那天牙拔得不是很顺利,阻生的智齿实际上早已横着萌出,且挤坏了紧挨着它的正常臼齿,因此除了阻生的智齿外,还需拔掉与其相邻的坏臼齿,加之两颗牙齿“根深蒂固”,普通的钳子根本拔不动,最后牙医不得不使用更暴力的手段——用锤子和凿子猛敲。坏牙倒是硬敲下来了,可被敲击的坏牙下面的“铁砧”却是我内有大脑的头颅,当时被砸得着实有些头昏脑胀。</p><p class="ql-block"> 不过仰仗着年轻,身体好,并无大碍,稍做休息就要返程回营区了。</p><p class="ql-block"> 在从医院通往公共汽车站的路上经过一家新华书店时,书店门前正扯着红布标,摆摊卖刚刚出版的英文版毛主席语录。那时正是全民学习毛主席语录的热潮中,红色塑料皮的毛主席语录几乎人手一册,并且要随身携带。可英文版的却是第一次看见。我参军前上高中时就学过四年半英语,并且是全年级四个班的成绩佼佼者,那时还没有“学霸”一词。远远看到布标后,毫不迟疑地就要挤上前去买一本。可掏钱时却犹豫了。语录订价大约三角七,可军装口袋中只有四角钱了,买了语录,回军营就没钱坐公共汽车了。不管怎样,先买下再说!</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刚刚拔掉两颗牙齿后,“手捧着红宝书”,硬生生地走了十几公里。</p><p class="ql-block"> 回到营区翻开小红书仔细一看,还别说大部分词不认识,实际上除了介词和冠词外,整本小册子中能认识的词没有几个,因为上中学时虽学过几年英语,可那时,一是教材简单,一课书没有几行字,没学多少词汇,二是学的都是些象“幸福”啦、“公园”啦、“蛋糕”啦、“女孩子”啦、“铅笔”啦这类的词汇,小红书中根本找不到。</p><p class="ql-block"> 没办法,写信请母亲寄来了上中学时用的英汉小词典,开始了边翻字典边学习的过程。中文意思很好懂,因为有随身携带的中文版小红书,可以对照起来看。但就是对英语句子的结构却一直似懂非懂。不过仗着年轻脑子好使,硬背!</p><p class="ql-block"> 由于是在军队中服役,不可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英语。同时我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是偶尔想起来,就找出来翻一翻,读上几句。并没有“如饥似渴”地学习,同时持有我这种爱好的人,在军营中也根本找不到知音。可就是这样,在当兵的那几年,以及退役后的几年里,也零零碎碎地背下了不少段英文的毛主席语录。</p><p class="ql-block"> 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就凭背下来的这十几段英文语录为基础,竟顺利地考入了天津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在大学系统地学习了几年英语,毕业后成了专职英语教师。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我还翻译了几本专业史料,为CCTV-6翻译过几部电影,还为大漫画家方成先生翻译过一本杂文集。</p><p class="ql-block"> 这些谈不上“成就”的成就,竟起源于偶然买到的一本小红书,正是这本小红书改变了我后半生的生活轨迹!</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英文版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书中的人名还是用的旧式威氏拼音。</p> <p class="ql-block">我是1967年二三月买的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上中学时用的《袖珍英汉词典》,订价1元。这在当时可是精装本哟。</p> <p class="ql-block">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用的是又黑又厚的再生纸。后来再出版时就比这薄多了,也漂亮得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