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的沉浮,高棉的微笑(9)

知凡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东梅奔寺</b></p> <p class="ql-block">  东梅奔寺建于953年,是柬埔寨暹粒的一座古迹,用于祭祀湿婆和国王双亲。寺庙建在红色砂岩砌成的三层台阶上,塔身多有损毁,塔上的门楣和大象雕刻是其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寺庙,在中国元代使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就有记载:“东池在城东十里,周围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卧铜佛一身,脐中常有水流出”。</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当年寺庙建在东湖中央的一座小岛之上,四周是碧波荡漾的湖泊,形如一座飘浮的宫殿。这里与世隔绝,需要乘船登岛才能进入寺庙。而如今,千年之后,沧海变桑田,东梅奔寺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上。</p> <p class="ql-block">  这座寺庙属于婆罗门教建筑,采用的是须弥山造型,三层平台,五座莲花塔,按梅花状排列,使用了坚固耐久的高棉建筑材料,如砂岩、红砖、红土和泥灰等等。其中位于正方形平台最顶端的中央塔体积最大,周围的四座庙塔略小,外形看起来像一座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  寺庙建筑上有各种雕塑,其中有别于吴哥其他寺庙的是,在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平台四角上,均有独立的石象,且按大象的实际大小以1:1的比例雕塑,非常有特点。这种设计源于四巨象支撑宇宙的古印度神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塔逊寺</b></p> <p class="ql-block">  塔逊寺,又叫达松将军庙,属于佛教寺庙,是阇耶跋摩七世在12世纪末为纪念他的父亲所建,有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吴哥王朝在全盛时期的一位骁勇之将 塔逊将军所建。寺庙的建筑形式为巴戎式建筑,寺庙内亦有四面佛塔,这里也是《古墓丽影》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塔逊寺有东西两个入口,我们从西门塔进入。</p> <p class="ql-block">  这个景是导游主动推荐的,透过古树的大丫丫,看到的是西门塔的反面,另一个“高棉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穿过西塔门,里面便是西门。西门上面的塔已经崩塌,成了一个没有塔的塔门了。塔门右边的围墙也已坍塌,无奈用支架支撑着,巨石散落一地。</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到中央殿堂了,许多精美的壁雕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正在往长长的耳垂上佩带巨大饰品的女神,尽管壁雕开裂严重,但整体形象尚属完整。</p> <p class="ql-block">  发现没有,凡上墙的女神各个婀娜多姿,形态优雅。</p> <p class="ql-block">  塔逊寺的墙壁上的很多雕刻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女神们姿态优美,表情也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  一堵已崩塌的雕刻着精美佛教传说的山墙,其砖石被整齐地码放在地上,走近细看还能依稀发现砖雕的小佛像,看来已经无法让它再复原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东门,就来到了东塔门。东塔门的四面佛较为完整,但旁边的墙体也有明显的塌陷,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佛寺也难幸免。</p> <p class="ql-block">  四佛像塔门在吴哥是永恒的存在,驴友正在聚精会神的拍摄,要把“高棉的微笑”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  在寺庙黑灰色基调的环境中,蓦然回首发现那一支鲜艳夺目的花朵,正含情脉脉对着你~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送上灿烂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这棵古树粗大的树干倒伏于地面,再细细一看你会惊奇的发现,从老树根部、枝干上又重新生长出了多棵挺拔的新树,生命力真顽强啊。</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棵奇怪的树,它的根系随着树干往上长,似乎已经把树干团团包裹了起来,难不成是一种自我保护?</p> <p class="ql-block">  小陈导游很会选景,带着我们一行人绕到水池后面,来了一张卡波克树缠绕门楼的全景照片,整座塔门被一个大树的根系完全覆盖,寺门与树融为一体,看来要与门后的四面佛塔相伴终生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涅槃宫</b></p> <p class="ql-block">  涅槃宫,又名龙蟠水池,建造于12世纪下半叶。涅槃宫意为缠绕的巨蛇,缘于水池中小岛的石塔上,有一个两条蛇神Naga缠绕在一起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从塔逊寺到涅槃宫不远,我们信步走上湛蓝的湖上栈道道,为水天一色组成了湖景而欢呼雀跃。</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连续数天在黑乎乎的寺庙中穿梭,看到的都是石块垒起来的风景,产生了审美疲劳,这绿荫环抱起来的一汪湖水,自然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条长长的栈道,再前行不远处,就到了涅槃宫。</p> <p class="ql-block">  涅槃宫由大小不一的水池构成,中央水池的边长大约七十多米,池中是一座山形小寺庙,寺庙中供奉的是观音。中间的大水池四方各连有一个小型水池,大水池的水通过四个方向的雕塑喷口流入小水池,北方为象,代表水;东方为人,代表土;南方为狮,代表火;西方为马,代表风。他们分别是大象,骏马,狮子,人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龙蟠水池,一说原为医治美人的寺庙疗养所,龙蟠水池象征着佛教教义中四大河流之源“无热池”,它的水被认为是圣水,具有治病消灾、洗去罪恶的神奇功效。在大水池的底部种满了个各种草药,待雨季到来,池内水涨,渐渐地溢出,药水就会向小池中流淌。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四个小池中的药水疗效都不同,人们会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里。</p> <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说法,这里曾经是王国百姓治疗祈福的场所,在圣剑寺的石碑中记载:“一岛屹立,绿水环绕,风景宜人,凡与接触之人,所有罪恶之泥,皆将荡涤洁清,慈航普渡。”曾经的圣水,如今已不再祛病治人,但它美丽的风景,仍然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小天堂。</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道分割中央水池与旁边小水池的堤岸,这个建筑的下面是大小水池的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  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盖屋顶还雕刻着诊治病人、按摩的图像。 </p> <p class="ql-block">  涅槃宫似缠绕的巨蛇,这小小的神庙矗立在水中央,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亭亭玉立,美得像一颗水中明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圣剑寺</b></p> <p class="ql-block">  离开仙境般的龙蟠水池后,前往附近的圣剑寺。循着青石甬道,穿梭在古树、碎石、废墟中,一阵清风拂面而过,把我们带入千年古寺。</p><p class="ql-block"> 圣剑寺的寺名,来源于传说中耶跋摩二世给了他的继承人一把圣剑。据传,圣剑寺曾是国王的行宫。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吴哥城时曾在此居住,那时最重要的节日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有多达数千人供养和维护着这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  似曾相识又归来,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圣剑寺入口石塔,通道两旁各有一排石像,右边代表魔鬼而左边的代表神灵,共有108个神话人物。这与通王城胜利门门前的景象如出一辙,可见圣剑寺不一般那。</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神话故事《搅拌乳海》中的众神与阿修罗,他们正齐心协力抱着蛇神那珈的身子搅动乳海,结果海水化成乳,从乳海中先后出现了月神、吉祥天女、宝石、酒神、乳牛、如意神树、白马、大象和剧毒,最后出现了不死甘露。</p> <p class="ql-block">  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800米、宽700米,有四条路通往寺庙。在圣剑寺东边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从中央圣塔开始,四条狭长的走廊向各个方向延伸,并带拱顶。在圣塔寺的西面和背面则分别供奉着毗湿奴和湿婆的神龛。</p> <p class="ql-block"> 在塔门两边的砖墙上有神鸟加鲁达巨型雕像。它双手托着荷花大盘,双目圆睁,威风凛凛。凤凰的头、眼、颈、喙、腰等部位雕琢得精细剔透。加鲁达为印度神话中的大鹏金翅鸟,鸟族之王,具有鸟的头、翅膀和人的身体,据说两只翅膀张开有336万里!它以龙为食,可除掉毒龙,每天要吃一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后成为毗湿奴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  我们由圣剑寺的西门进入。圣剑寺中间部分高,代表了宇宙的中心——须弥山。根据考证,吴哥王朝的皇族在15世纪时曾弃吴哥城而去,而圣剑寺的香火却一直很旺。</p> <p class="ql-block">  导游非常敬业,在雕塑前细说着属于圣剑寺蛇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东塔,门前一尊被砍去头颅的佛像依然静立。信奉佛教的阇耶跋摩七世去世后,继位的阇耶跋摩八世恢复信奉印度教,激进的印度教教徒对佛教信物进行大肆破坏,圣剑寺的许多佛教塑像都遭到损毁。</p> <p class="ql-block">  门框套着门框,似乎永无尽头,有点像照相机的长焦镜头,仿佛要把吴哥王朝的前世今生拉到眼前,细细观摩。</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整个吴哥建筑群唯一保存完好的“林迦”与“优尼”。古代高棉人敬拜生殖圣物时,会在“林迦”上方灌水,让水顺流到“优尼”,再从出口流下,象征男女阴阳交媾,生命繁衍不息。信徒们还从这里接圣水喝下,视为神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  青色的岩石、赭红色的墙面、绿色的苔藓,五彩斑斓的院墙,是圣剑寺的风格、圣剑寺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甬道通向雪藏宝剑的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  柬埔寨年轻人在拍摄自编自演的小视频,据导游说她们摆拍的许多造型制成视频后非常潮,在网上很火。</p> <p class="ql-block">  圣剑寺东门入口处的藏经阁。相传阇耶跋摩二世的宝剑就存放于此。藏经阁是一座由数根圆柱为主体构架的两层地中海古罗马式建筑,它在吴哥众多的印度教或佛教风格的东方建筑中显得卓尔不群,成为圣剑寺的一道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邀请一众柬埔寨姑娘一起合影,她们大大方方,留下了典型的高棉微笑。</p> <p class="ql-block">  两位不老不小的大叔(柬埔寨年轻人喜欢这么称呼),在模仿高棉仙女的舞姿,后面那位好像更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央神塔,里面供奉着湿婆神。我们看到了被“点亮”的神塔,恰似一支燃烧的蜡烛,熠熠生辉。其实,这是塔壁上有一个洞,光线从外投射进来,正好落在神塔的顶部,这个景象特别有趣。</p> <p class="ql-block">  中央神塔前,有座佛像被砍掉了头颅和手臂。佛教的信物遭到激进的印度教教徒的毁坏,这尊被破坏的佛像就是当时宗教纷争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  门楣、墙壁上保留着各种形态的女神雕塑。</p> <p class="ql-block">  将离开圣剑寺时,一条长长的步道在眼前展开,两侧是高大的石柱,顶端是倒扣的莲花,中间是林迦,下边是奋力支撑的伽鲁达。通道两边古树参天,林荫避日,远远望去颇有中华帝庙的神道特色,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巴肯山</b></p> <p class="ql-block">  巴肯山,又叫巴肯寺,是吴哥窟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山顶上的巴肯寺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都城的中心,被称为“第一次吴哥”。</p> <p class="ql-block">  巴肯山是今天最后的一个景点,主要是去观看日落,所以说算好了时间,在徬晚5:00左右抵达。</p> <p class="ql-block">  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盘山公路,好走但距离长费时,另一条是小道,攀登费力但快捷。导游问怎么走,我们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我被拉在了最末,汗流浃背,不过还是挺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  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整个设计意图来自印度的曼陀罗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  巴肯寺建筑一共五层,底层有44座塔,其他各12座塔,一共是108座。</p> <p class="ql-block">  巴肯寺正对罗洛寺建筑群,原为都城的中心,台基为金字塔式的五层,各层有塔,层层而上,极为壮观。在山顶可以俯瞰吴哥窟全景,是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  从巴肯山山顶远眺吴哥寺,用华为手机拍摄,非常清晰。</p> <p class="ql-block">  黄昏日落时分,山顶是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都是来欣赏吴哥日落、追忆这个失落的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