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若问非洲什么颜色?</p><p class="ql-block"> ——有人会说是“黄色”,联想到撒哈拉沙漠;有人会说是“黑色”,联想到当地人的肤色;恐怕没有人说是“蓝色”。</p><p class="ql-block"> 从北非的突尼斯和摩洛哥转一圈回来,那里分明充盈着蓝色:北面的地中海是蓝的,西面的大西洋是蓝的,天是蓝的,甚至地也是蓝的,还有意想不到的蓝——不信跟我去瞧一瞧。</p> 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北端、地中海之南。截至2022年,突尼斯总人口1200万,9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比罗马城早61年。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迦太基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曾是强盛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是当时北非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商业和农业的中心。<br> 1979年,迦太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路易九世,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第十一位国王。1270年发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率军登陆北非突尼西亚,一度占领迦太基,因罹患鼠疫在同年8月逝世,享年55岁。<div> 路易九世去世后,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君主中的楷模 ,后人赞誉他为“这世界从未见过的完美怪物” 。<br></div> 著名的安东尼浴池,在2世纪罗马皇帝安东尼时期建成。 罗马人灭掉迦太基帝国后,按照罗马风格重建迦太基城 ,安东尼浴池在比尔萨山丘以东的海边平地上。 安东尼浴室占地面积约三公顷半,从底层结构可以看出两边对称地排列着的更衣室、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温水室、冷水室。<br> 供浴室用的水是通过渡槽从60公里外的扎古角引来的,渡槽全部以石筑成,现仅存数段。 <div> 古老的哈马马特是突尼斯东北部著名的旅游区,由腓尼基人创建。老城的古堡呈正方形,边长40米,墙高15米。</div>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蔚蓝的海湾既无礁石,也不见排天巨浪。 伊斯兰教的四大圣地之一凯鲁万(其它三处是沙特的麦加、麦地那和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是穆斯林进入北非最早的居住地,有北非最古老的清真寺和世界上最古老的尖塔,突尼斯八处世界遗产之一。 9世纪,凯鲁万地区缺水严重。天旱少雨,加之该地区又处于海平面之下,用水极其困难,当地人修了15个蓄水池用于解决饮水。<br> 阿格拉比特王朝留下的印记现在只存下两个供游人参观。站在高台望去,凯鲁万人的智慧一览无遗。 670年,阿拉伯著名将领奥卡巴·伊本·纳菲始建了凯鲁万大清真寺。当时它占地9000平方米,周长405米,是北非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并成为马格里布地区后续清真寺的样板。<br> 有一座多柱式礼拜殿,铺设大理石的宽阔庭院和方形宣礼塔。除了宗教上的神圣性以外,也是伊斯兰建筑和艺术的杰作。 1988年,清真寺连同凯鲁万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凯鲁万有一座圣人的陵墓——西迪•撒哈卜陵墓。 西迪•撒哈卜陵墓的主人,是跟随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的圣人,传说他是一个理发师,经常为穆罕默德修剪胡须并保留了他的三根胡须。 <p class="ql-block"> 突尼斯不仅有美景,美食也赏心悦目、令人垂涎。</p> 托泽尔,突尼斯中西部绿洲城市,有许多盐质洼地和棕榈林,地处杰里德盐洼地和加尔萨盐洼地之间的地峡,古代撒哈拉沙漠交通线上的重要城镇,有“沙漠门户”之称。 沙比,A.Q.,突尼斯诗人。生于托泽尔市郊,从小受阿拉伯传统教育,1921年入突尼斯市宰敦伊斯兰学院,1927年入突尼斯政法学院,曾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他在长诗《生的意志》中写道:“人民一旦要求生存,命运就必须满足他的要求。黑夜必将逝去,镣铐一定粉碎。”这些名句曾经传诵一时,阿拉伯文学界赞誉他是“突尼斯民族之光”。 不止一家的小型民间博物馆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陈列着反映当地民俗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文物。<br>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时间不对还是地点不对,被称为妙不可言的杰瑞德盐湖也就这样。</p><p class="ql-block"> 据说运气好的话,可看到由热空气和盐质洼地闪烁发光的矿物盐产生的海市蜃楼。</p> 撒哈拉沙漠的门户——杜兹,自古就是商人驼队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重要驿站。 盛产椰枣,也被誉为突尼斯的椰枣之乡,枣椰树数量是其人口数量的15倍。 沙漠玫瑰石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即石膏,若由多片板状结晶交叉,形成簇群玫瑰状、发生在沙漠地区的土壤里,俗称“沙漠玫瑰”。 马特马他,突尼斯南部、由柏柏尔人居住的小村庄,2004年仅存2116人。这里曾拍摄过电影《星球大战》。 一些当地的柏柏尔居民仍然住在传统的地下穴居里。首先从地面开凿一个大坑,然后从坑的侧面横向挖出洞穴作为房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br> 因受撒哈拉沙漠影响,终年干旱酷热,而这样的地下村庄空气清新、凉爽舒服,与中国西部黄土高原的地窑异曲同工。 <p class="ql-block"> 埃尔·杰姆斗兽场历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纪初。它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辉煌建筑,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描述为 “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p> 自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39年,罗马统治突尼斯近600年,同时将欧洲文明带到了突尼斯。罗马时代建筑、雕刻、镶嵌艺术之高超、精美,令人赞叹不已。<br> 斗兽场围墙高大,是北京故宫城墙的五倍,远远便见其嵬嵬身姿。它层层拱廊相连,构筑典雅。 <p class="ql-block"> 各层连拱廊的柱型,富于变化,漫游其中,恰如置身雕刻艺术的宫殿。</p> 端坐在观众席俯身下望,一览无余。整座斗兽场形似一口平放的大锅,四周自下而上,阶梯式的座位,密密麻麻。 斗兽场地下,角斗士出场通道,血雨腥风由此掀起。 望着这古老的竞技场,思想的羽翼回到远古。仿佛出现了人人厮杀、人兽搏斗、鲜血淋漓的惨烈景象,似乎听到败者、伤者撕心裂肺、绝望的惨叫,以及看台上震耳欲聋的喝彩声和诅咒声……。 著名的国际旅游中心苏塞是突尼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哈马迈特湾,有地中海最美丽的花园港口艾尔·甘达坞伊。 距首都突尼斯城150公里,人口12.5万,却是地中海南岸欧洲人最多的城市。原来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到达突尼斯都从此登岸。 苏塞这个漂亮的海港城市,经济自然以旅游业为主。“海上之家”是著名的旅游区,能同时停泊340艘游艇。<br> 等候。 <p class="ql-block"> 旭日冉冉东升。</p> 突尼斯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56年3月20日独立,1957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曾经的法国总督府。 突尼斯新城是由法国人一手建造起来的。布尔吉巴大街呈东西走向,西头连接着突尼斯老城的入口处海门,东头是共和国广场的一座钟楼。 这条街原叫法国大街,独立后改为布尔吉巴大街,被称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道”。<br> 布尔吉巴是突尼斯独立后第一任总统,新城中心的共和国广场耸立着他的骑马铜像。 凯旋门。 突尼斯市和苏塞市的“麦地那”老城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突尼斯城的“麦地那”保护得更好,始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这座清真寺。 <p class="ql-block"> 两个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你想听,我就有故事。</p> 西迪·布·赛义德小镇位于突尼斯市北部20公里之外的地中海悬崖边,坐落在迦太基和马尔萨两个小城之间景致优美的山包上。 <br> 始建于13世纪,曾为法国殖民地,随处可见安达路西亚风格的圆顶小屋。镇上的房屋几乎都是蓝的门窗和白的墙壁,单纯而美丽,被称为“蓝白小镇”。 <p class="ql-block"> 这一家“阶梯咖啡馆”被列为世界遗产的传说查无实据,但如果说成“网红”或者“网蓝”我不怀疑。</p><p class="ql-block"> </p> 小镇极具阿拉伯风情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风格,让人沉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选为“世界十大浪漫小镇”之一。 <p class="ql-block">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p> <p class="ql-block"> 从突尼斯城飞往卡萨布兰卡,来到摩洛哥。</p><p class="ql-block"> 卡萨布兰卡市中心广场满是鸽子,飞翔带来活力和喜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鸽子广场”。</p><p class="ql-block"> 这个广场也叫“穆罕默德五世广场”——穆罕默德五世统治摩洛哥分两个时期:从1927年到1953年,摩洛哥被法国殖民,穆罕默德五世被称为“苏丹”,因为支持独立,结果被废黜、流放三年,后在人民强烈抗议下,法国殖民者被迫恢复了他的王位。1956年,穆罕默德五世在这里宣布摩洛哥独立,成为第一代国王直到1961年去世,是开国之父。</p> 漫步迈阿密海滨大道,感受蓝色大西洋。 <p class="ql-block"> 1944年获得第16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的《卡萨布兰卡》中的里克咖啡馆,在卡萨布兰卡闹市区重现,成为倍受游客追捧的景点。</p>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一座充满神秘感和现代感的宗教建筑。寺庙面积的三分之一建在海上,寓意着阿拉伯人的祖先从海上漂流而来、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的梦境。<br> 这座伊斯兰第三大清真寺,建筑面积 2 公顷,长 200 米,宽 100 米,整个清真寺由大殿和广场两个部分组成。<br> 大殿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墙壁上精致雕刻的白色大理石让人惊叹不已。殿内高大雄伟,回廊气势恢弘,殿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地板可以调节温度,是目前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br> 摩洛哥以现代化的手段打造这座宗教建筑以体现宗教的魅力和信徒的虔诚。宗教信仰是信徒们灵魂深处的精神寄托,为了心中的圣洁,他们甚至可以舍弃生命。 宣礼塔高达21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宣礼塔之一,顶部可以乘坐电梯直达,视野开阔。 清真寺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制作,抗海水腐蚀,其中最大的一扇门重达35吨,仅在国王来祈祷时才打开。 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十大城市之一的菲斯古城,是摩洛哥第四大城市、著名古都,位于首都拉巴特以东的萨伊斯平原。<br> 菲斯是一座拥有浓厚人文底蕴和丰富历史古迹的城市,建于8世纪的古城保存着17公里的城墙,拥有独特的街道和丰富的手工制品。 人们仿佛回到一千年前,毛驴仍是主要交通工具。 探访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古世纪老城区,菲斯城有九千多条大小不等的街道,其中许多街道狭窄弯曲,甚至对面相遇必须侧身擦肩才能通过。<br> 沿着这些街道,商店、作坊、餐厅和茶馆的密集分布,每个街道都弥漫着不同的气息:有药材的香气,有香料的芳香,还有刺鼻的天然染料气味。<br> 菲斯的手工制品也非常有名,特别是皮革、地毯和铜盘。 <p class="ql-block"> 华人在此开设了“如家餐厅”。</p> 卡鲁因清真寺与卡拉维因大学相连,这所大学成立于862年,其历史比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还要早两百多年,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卡鲁因清真寺和卡拉维因大学是这座城市的瑰宝,展示了菲斯作为摩洛哥文化基因库的重要地位。 布.伊男古兰经学校是菲斯唯一一座带尖塔的古兰经学校,创建于1350年。除礼拜堂外,其他部分是摩洛哥为数不多允许非穆斯林参观的宗教场所,是马林王朝代表建筑之一,也是菲斯的著名景点。 著名的“大染坊”——菲斯的染坊保留着传统搓揉及风干的古老方法,让天然植物的颜色在皮革上自然呈现,蜚声世界。1981年菲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皮革染坊是重要因素之一。 沃吕比利斯位于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这座从基督教时期以前步入基督教时期的守旧的城邦,位于古罗马帝国最南端的北非,展示了高超的城市规划水平。<div> 1997年,瓦卢比利斯考古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iv> 它的开发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当时是一个腓尼基/迦太基居民点。<br>公元40年,沃吕比利斯被罗马人占领。<br>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面积增至40公顷,城墙总长2.6公里。<br>这座城邦在14世纪被遗弃,建筑在1755年的里斯本地震中毁灭。<br>1874年,考古学家发现了沃吕比利斯遗址。<br>1915年,这里开始大规模的发掘,最好的出土文物都送到了拉巴特王宫附近的考古博物馆,不过沃吕比利斯的废墟依旧很有价值。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 沃吕比利斯的凯旋门建于217年,中心广场与“巴西利卡”的一边相连。“巴西利卡”是一种建有柱廊的建筑,是法庭开庭的地方。 舍夫沙万——摩洛哥“天空之城”:弯曲的巷道,凹凸的小路,天蓝的门窗,雪白的山墙,美丽又浪漫。 位于摩洛哥西北部丽芙山区宽阔的山谷中,使用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舍夫沙万建城于1471年。临近地中海,海拔564米,空气清新,适合徒步旅行,也是休闲的好地方。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家酒店住过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王妃。</p> <p class="ql-block"> 远离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绚烂而幽静的蓝色。</p><p class="ql-block"> 精致的山城,清爽的空气,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仿似童话般梦幻,尤其受拍客喜爱。</p> 作为回教国家的小城,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在离丹吉尔不远的大西洋海边,有一个当地人称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穴的洞口酷似一幅非洲地图,连马达加斯加岛都有。 风雕海蚀、鬼斧神工,传说曾为海盗的巢穴。 <p class="ql-block"> 在斯巴德尔角可以远眺伊比利亚半島上的西班牙,仰望大西洋与地中海之分界标志——忠诚守护直布罗陀海峡的卡斯巴大灯塔 。</p> 丹吉尔于公元前6世纪依山而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曾被欧洲许多国家占领过,至今保留着古朴多变、混合欧洲各国风格的建筑式样。 拉巴特是摩洛哥政治、文化中心,濒临大西洋,与非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并为摩洛哥四大皇城,自1912年起一直是摩洛哥首都。 拉巴特城市东北角,建于12世纪的乌达雅堡坐落在布雷格雷河的入海口,是摩洛哥历史最悠久的城市防御工事之一。<br> 这座城堡曾是穆拉比特王朝的居所,如今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景点,散发着浓厚的摩洛哥风情。 进入乌达雅堡,漫步在狭窄的街道,欣赏古老的建筑以及美丽的海岸风景,这座迷人的小镇是拉巴特的风景地标,也是探索古迹的目的地。 2012年,“拉巴特·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摩洛哥皇家宫殿。 专供皇室成员礼拜的麦克苏尔清真寺,鲜明的北非建筑风格。 <p class="ql-block"> 穆罕黙德五世的陵寝,安放着穆罕黙德五世及其子哈桑二世国王和阿卜杜拉亲王的遗体。</p><p class="ql-block"> 穆罕默德五世(1909-1961)带领人民在1956年摆脱了法国统治,人称“现代摩洛哥之父”。 </p> 请让我来陪陪你。 哈桑塔始建于12世纪。由于苏丹去世,这座清真寺塔楼并未完成,却因独特的造型和优秀的历史备受瞩目。然而一场大地震使其毁灭性地只剩下断壁残垣,高耸入云的玫瑰色宣礼塔,曾是拉巴特最高的建筑物。 马拉喀什最具有魅力的建筑群体是老城区,以柏柏尔人的露天广场和集市为主。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拉喀什的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日出到深夜,各种卖艺的表演,数不清的买卖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小摊位,就像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因为有此不眠广场,马拉喀什有了无穷生命力。 复古的观光马车,载着游客在老城穿梭,感受马拉喀什文化。 库图比亚清真寺宣礼塔高77米,是马拉喀什的制高点,甚至在哈桑塔之前还是摩洛哥最高的建筑。宣礼塔又称“香塔”,因为它的建筑材料中混合了大量香料,历经千年似乎仍未散尽。 巴希亚宫——辉煌灿烂的权臣宫殿,建于1866年的摩洛哥最富丽堂皇的宫殿,丝毫不逊于王宫。<div> 位于马拉喀什老城,占地72公顷,外加6公顷的植物园。曾经是苏丹国首相修建的住所,带着他的24个王妃在这里生活。<br></div> 建筑巧思不仅体现在精致的拼贴瓷砖,简洁的欧风小庭,还舒展在厅室走廊的天花板上,抬头可见的华美花纹与环绕身旁的鸟儿花香相得益彰。 巴希亚宫拥有140多个房间,宫内的庭院造型各异,装饰精美,或点缀花卉,或流淌清泉。 马约尔花园,也叫伊夫·圣罗兰花园——它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美学,起初是艺术家雅克·马约尔的杰作。<br> 1962年,雅克在摩洛哥遭遇车祸回法国医治,不久伤重病逝。这个花园曾被废弃多年,直到另一位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购买它后才重新焕发生机。<br> 1966年,伊夫·圣罗兰与他的同性伴侣皮埃尔·伯奇一起在马拉喀什游览时发现了马约尔花园:“我们被惊呆了,这分明是野兽派艺术家马蒂斯的颜色与天然之色相交融的花园”。<br> 伊夫·圣罗兰是一位天才的服装设计师,他与皮埃尔·伯奇共同创造了YSL品牌,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人物,并且最终合葬在马约尔花园。 花园占地面积不算大,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如棕榈,仙人掌,龙舌兰,龟背竹和三角梅。 <p class="ql-block"> 行将离开北非时惊讶地发现:</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蓝叫“马约尔蓝”——蓝得无问东西南北、不分青红皂白,蓝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如泣如诉……。</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3a828k0"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千岛之国,万般风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