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里出生、生日、过寿、过成人礼的不同习俗。

刘新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日</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汉语词汇,拼音:shēng rì,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但有些地方的民俗认为,这同时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因为以前的科技不像如今日新月异,那时的母亲生孩子,有“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一说。所以,他们觉得在那天,应该以孝敬母亲为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按民间说法,生日可分为 公历(阳历)生日 和 农历(阴历)生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指人出生之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阳历生日 或 阴历生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生日的别名,母难日、诞辰、华诞。女士生日叫芳辰,广东人生日叫牛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希腊文化里,希腊人相信人人都有一个精灵保护。精灵在人出生时已在旁侍候,并且看顾他的一生。这个精灵跟某个神有神秘的关系, 而精灵所看顾的人正是在这个神的生辰出生的。罗马人也有同样的看法。这个观念一直流传下来, 至今还可见于有关守护神、仙母和主保圣人的信仰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过生日在蛋糕上点燃蜡烛的习俗。这个习俗传说源于希腊人。希腊人在圆月般的蜜饼上点燃小蜡烛,然后放在阿耳特弥斯神的庙坛上,以供奉这个月神。根据民间的传统信仰,在生日点燃的蜡烛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使愿望实现。自人类开始设坛祭神以来,点着小蜡烛或燃起祭火已有神秘的特殊意义。点燃生日蜡烛是向过生日的小孩表示敬意,能为小孩带来好运。道贺和祝福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个习俗来源于魔法。生日贺词能够给人带来好运或厄运。因为在生日这一天人跟恶魔比较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今天与庆祝生日有关的各种习俗源远流长,传说这些都起源于魔法传说和宗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古代,祝贺、送礼、庆祝、点燃蜡烛等习俗, 旨在保护当天满周岁的人不致被邪灵伤害,并确保他在未来的一年安康。直到公元4世纪,基督徒都没有庆祝生日,因为他们认为庆祝生日是异教习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网上搜寻得知,最早提出生日庆祝的,是关于庆祝佛祖生日的世俗庙会记载中。3世纪初期,“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三国志 吴书》卷4《刘繇传》。在佛教的影响下,魏晋以后,陆陆续续有了生日和过生日的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生日日期定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对此定义并不一样。所以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解释生日上,往往会产生分歧。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显著特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汉族人,生日日历上大都按农历来定义的,农历即阴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日记录方法跟西方大相迳庭。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的意味里面还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自民国以来每个人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农历一个公历。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与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皆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个人的19、38、57、76和95岁的生日中,总有几次阳历和阴历是和出生那一年相吻合,但并不是每个人的19岁生日都是阳历阴历同一天,而是在前后一天,更有可能一生也不会重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个生日称为“周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旧时年长者过生日分得比较仔细。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长过生日还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称为祝寿。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例如59岁、60岁、49岁、50岁等。每个生日皆有不同的称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庆: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例如39、49、59、69、79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正庆: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例如40、50、60、70、80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散生日: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例如51-58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长尾巴: 中国古典的民间俚俗用法,用来称呼小孩子或尚未结婚年轻人的生日。 北方和南方都有这样的说法,通常是指长辈对晚辈说过生日。 16岁成年,是最重要的生日,以后父母就会说每一年长一次尾巴。 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从前医药不发达,婴幼儿夭折率高,民间传说把小孩名字取得越难听,越能长命百岁。 二是为长辈做生日是很正式的事情,小孩子过生日就不必那么讲究排场啦。 所以家中长辈叫过生日或做寿,至于小狗子们就叫做长尾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方人的生日日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日期就是出生的那一天的公元纪年法的公历日期。若生日正好是2月29日的话,每逢闰年才会有生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民间出生、 满月 、周岁的习俗</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国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丰富的国家,其中宝宝从诞生到满周岁就要过生日,经历几种“出生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宝宝诞生,有诞生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日后,有三朝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生一月,为满月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生百天,行百日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周岁时,行周岁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事至现在,满月、百日和周岁也是很多父母特别重视的礼节日,那么这些日子里的传统习俗,龙妈龙爸们知道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①、 满月:先剃头再摆酒。“做满月”一般在宝宝满月的那天,但个别的地方,也有放在宝宝出生的第三天,称为“三朝”,也的地方,有放在第十二天,称为“十二朝”。另有未满月就设宴的叫“偷满月”,意是为不惊动天地,避免生辰的凶相,可见满月酒也十分花心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做满月”要办两件事,一是“剃满月头”,二是“办满月酒”。“剃满月头”即剃除胎发。剃满月头不能将宝宝的头发全部剃光,而是在头顶前部中央留一小块“聪明发”,在后脑留一绺“撑根发”,祝愿小孩聪明伶俐,扎根长寿。然后就是“办满月酒”,宴请曾来看望宝宝的亲朋好友。宝宝身穿新衣,在母亲的怀里与长辈一一见面,接受长辈们馈赠的礼物,与众人分享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②、百日:长命锁和百家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百日”的来源,有说是宝宝满了100天后就好养好带,少病少灾,所以要庆祝。也有寓意长命百岁,叫“百岁”。所以要摆百日宴,祝福宝宝身健茁壮,长命百岁。亲友来祝贺,所送的礼物有刻着“长命百岁”字样和麒麟图案的百岁金锁、银锁、金银手镯、脚镯等,称为“长命锁”,能辟灾去邪。同时为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所以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就成了“百家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百日又称为“百露”,意指过了100天,宝宝就不必窝在家里,该露头了。所以不少父母在这天选择为宝宝拍“百日照”,记录最可爱漂亮的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③、周岁:抓周预测命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周岁礼最普遍的风俗就是“抓周”。事先准备米筛、书、印章、笔墨、算盘(计算器)、钱币、鸡腿、猪肉、尺、葱、芹菜、蒜、稻草、刀剑、听筒等12-14项物品。接着让宝宝坐在米筛中央,让宝宝任意抓取,以此预测宝宝未来会选择的行业与命运。父母也可以自行加入些新时代的用品,赋予新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以下是每项物品所代表的职业与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会读书,适合做学者、专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笔墨:会成为作家、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印章:有权势,会做大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算盘/计算器:会当商人、会计师,适合从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钱币:将来会很富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鸡腿:有福气,一生将不愁吃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尺:成为设计师、建筑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葱:代表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蒜:代表善于计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芹菜:代表勤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稻草、麦草:适合农事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刀剑枪:能当军官、警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听筒:适合医生护士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其实,在为宝宝抓周时,趣味性应高于对宝宝的期盼,才能真正共享抓周之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中国各地流传着小孩出生、满月、百天、周岁发送红鸡蛋的风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生孩子发红鸡蛋的风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习俗体现了对新生命的祝福和庆贺,以及对家庭幸福和美满的追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红鸡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喜庆和好运。鸡蛋的形状圆满,寓意着团圆、完整和幸福,同时也象征着生育繁衍。因此,红鸡蛋作为礼物,既是对宝宝的祝福,也是对新家庭的美好祝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 同一个民族不同地方,送红鸡蛋的风俗也各有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某些地区,红鸡蛋的送出与婴儿的性别有关。如果是男孩,要送双数的红鸡蛋,表示孩子长大后能找到媳妇,与媳妇成双成对。如果是女孩,则送单数的红鸡蛋,表示孩子将来能嫁出去。但有些地方恰恰相反,女孩送双,男孩送单。有的地方在送的红鸡蛋上点上小黑点,表示生的是男孩,没有黑点的是女孩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过去古代1—140岁称呼集锦,时至今日仍在流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逢10称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岁:襁褓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0岁:幼学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岁:弱冠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0岁:而立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0岁:不惑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0岁:天命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70岁:古稀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0岁:杖朝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0岁:耄耋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00岁:期颐之年、人瑞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20岁:花甲重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40岁:古稀双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过去古代对出生到百岁的各节段的称呼,现在仍然在流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初度——是指生日之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赤子——初生的婴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岁:龆龀——指七八岁的儿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总角——指八九岁至13岁的少年儿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岁:黄口——十岁以下。本指雏鸟的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0岁:幼学——十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傅之年——儿童十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舞勺之年——指男子13-15岁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5岁:及笄之年——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及笄之年——即将年满15岁的女子。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6岁:二八——16岁。破瓜——诗文中多用于女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岁:加冠——男子二十岁。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3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而立之年——三十而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始室——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40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惑——四十而不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0岁: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0岁:耳顺——六十而耳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花甲——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还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70岁:从心之年——七十而从心所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又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77岁: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0岁:耋——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耄——八十至九十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8岁:米寿——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成八十八,故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鲐背之年——古鲐背泛指长寿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9岁:白寿——因百字去年上边的“一”是“白”,“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00岁:期颐——《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08岁:茶寿——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40岁:双稀、双庆——古稀指70岁,因此又称是70岁的两倍——140岁。双庆也指140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18岁,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8岁,世界多数国家和民众公认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法律界。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法律上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人体的一切机能开始走向成熟,被社会定义为“成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但是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权利,开始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民法规定:十八岁的公民有完全行为能力,可以完全以自己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8岁,成年和未成年的界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国宪法等有关法律,关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法律界限是十分明确的。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是成年的标志。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详见宪法第三十三条至五十六条) 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兵役法》规定:“</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凡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被征集服役;当年未被征集,在22岁以前,仍可被征集,根据军队需要,也可按照上述年龄征集女性公民。”</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平时,士兵(包括志愿兵)服现役的年龄是18-35周岁,主要是18岁公民。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也是18-35周岁。 年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予以处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九条规定:“</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已满14周岁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不满14岁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于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据此规定,年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依法处罚。年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就不能以’年轻’为理由要求从轻或减轻处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犯罪的时候不满18岁的不适用死刑。已满16周岁不满18岁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所规定的结婚年龄,女不早于18周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满12岁、14岁、16岁是人生中重要的生日和关键点。</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2岁、14岁、16岁的人,必须知道与自己相关的法律常识和自己已经具有的的权利义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方民俗下的成人仪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汉族“过十二岁”“做十六岁”</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国汉族地区大致以长江沿线为界,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存在着“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两种成人礼俗传统,属于“儿童养育型成人礼”,对于儿童身心成长、家庭和谐发展,和社区关系调适等均起着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标志象征型礼仪习俗</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礼俗形式,其通过改变受礼者的发式、服装、佩饰等外在的身体特后征来昭示出不同的年龄层和性别区分。比如,在安徽淮安,男孩子一两岁时开始留发,十二岁时剪发。剪小辫子要择吉举行,由一位满福之人来做。满福人要求儿女双全、父母健在、夫妻健在。男孩的舅舅手捧筛子,恭候一旁,筛子里面装有大糕、红鸡蛋、葱、笔、书本、红布等。剃头师傅一边剃头一边说喜话,并须在午时前完成。剃掉小辫子之后,象征着男孩从此摆脱神灵控制,成为俗世中人。与男孩子剪辫子相反,在江苏吴县胜浦乡,女子十三虚岁时于农历七月初七蓄头发,俗称“留头发”。由女性长辈为女孩修面绞汗毛,将原来梳的长辫解开,改梳为成年妇女的“鬅鬅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衣衫、束襡裙、着绣花鞋。从此结束少女生活,参加成人的劳动,可应聘结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过关还愿型的礼仪习俗。</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此类型成人礼俗从孩子出生一直到十二岁或者十六岁之间每年反复出现,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过十二岁为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寄名神佛,保佑儿童平安。在河北万全县,过去孩子出生第三日要供奶奶许愿,为孩子认神灵为亲,意思是孩童为神灵所赐。拜认神佛之后,每一年举办奶奶庙会时,家中有孩子的人必送高约五寸的泥人到奶奶庙,后面写明某家外甥、某家子,称之为“替身”,到十二岁停止。十二岁那一年的奶奶庙会,必须亲自到庙里还愿,表示以后脱离奶奶的势力范围。二是通过认干亲,祈祝孩子成长。干亲可以是神灵,如关帝,可以是神树、石头等,也可以是无血缘关系的干父母。三是比较普遍的“挂锁”和“开锁”。在山西,一般来讲,孩子出生几个月或者一周岁时就由外祖母家给挂锁。孩子挂锁之后,每一年于生日或者特定日子,都要举行庆祝仪式。十二岁时仪式最隆重,寓意孩子从此摆脱神灵控制,独立成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此外,还有带着一定考验性质的。在湘西、湘北一带认为,男孩出生后,若命里有“关煞”,必须许下“傩愿”,并在其三、六、九岁时,请巫师渡“小关”(又称“花树关”),待十二岁时渡“童子关”。届时请巫师造桥,孩子过桥过关,并理发留头,着新衣,表示成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儿童养育型成人礼的特征</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儿童养育型成人礼俗的突出特征首先是保育功能,其将儿童未成年阶段寄托于神灵或者外力的保护,伴随成长过程往复出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一次性完成的“过渡礼仪”,更符合一个人社会角色的实际养成过程。其次,具有明显的性别偏向和一定的性格区分。调研发现,在各地,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受男孩偏好传统影响,又因物质条件所限,通常只为家中男孩或者第一个孩子举办,近年来随着性别平等意识不断深入,普遍实现了男女青少年同时举行,但会有性别区分和性别期待。例如,在山西长治圆羊成人礼上,孩子的父亲会拿鞭子或者是扫帚“抽打”孩子,女子用的鞭子上缠绕着十五颗红枣,寓意早日出嫁,男子用的上面缠绕十五个铜钱,寓意早日赚钱养家,承担家庭责任。近十年来,不论男女都会缠绕十五个红枣和钱币。最后,其带有明显的信仰色彩。此类礼俗均认为儿童出生后至特定年龄,需受外力尤其是神性保护方可平安成人,那么仪式前后的成人也就意味着从神力“锁着”或者“圈着”的半个人转变成为完全的俗世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彝族的成人仪式。</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彝族少女根据其发育情况选择单岁(15岁或17岁)时,举行换童裙成人仪式,要改变发式,把原来梳于脑后的单辫分开,在身后梳扎成双辫,并将远戴围型的头帕换成瓦型头帕。还要改变耳饰,将原来的红线或蓝线为耳饰的线绳,换成银耳环。同时改变裙式,将原来浅色上下两节的童裙,换为中筒黑蓝三节或四节的百褶裙。举行换裙仪式后,女子可以进行社交,可以谈婚论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国成人仪式可归纳为五种基本模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共青团主流模式——政治文化仪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18岁成人仪式教育</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在共青团组织主导下,以18岁高中生为对象,在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一环开展的“成人礼宣誓”活动,被称为中国“</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代成人礼”</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它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的教育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发展历程,活动源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8岁成人仪式教育”最早起源于1990年4月29日由上海市嘉定县黄渡乡团委组织的“黄渡乡第一届18岁青年生日活动”。1993年12月,共青团上海市委在上海外滩人民英雄纪念塔前举办了“上海市第一届18岁成人仪式”,正式将黄渡乡的首创经验进行推广,800名18岁青年面对国旗、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庄严宣誓“以我壮志激情,创造崭新未来,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这一创举后得到上海市和团中央的重视,将其推向全市和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活动发展。1994年10月18日,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同市人大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单位组织开展了“托起明天的太阳——94成人宣誓仪式活动”,全市两万六千多名18岁青年学生参加了宣誓,标志着成人宣誓活动在广州市正式启动。1995年5月4日,团中央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庄严的成人宣誓仪式,团中央领导亲自担任领誓人,5000名18岁青年学生向祖国作出庄严承诺,李岚清出席仪式并讲话。1995年10月,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大规模宣誓仪式,参加的18岁青年学生达6.8万人。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这项活动在全国各地的中学逐渐开展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仪式程序。现行我国法律确定的法定成人年龄为18周岁,各地学校举办的成人礼大都遵从这一年龄,故叫做“18岁成人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些仪式的程序大同小异,以汕头市的一次成人礼为例,其程序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宣誓:升国旗、奏国歌、面对国旗宣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接旗:请老前辈讲革命传统、向英雄纪念碑献花篮、新成人代表接过前辈代表手中的国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3)举行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如种植“成人林”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4)颁赠《成人纪念册》,其中收录“成人赠言”、“个人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2020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020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入党须知”、“参军须知”、“广东省公民道德格言”、“汕头市市民信用公约”、“父母期望”、“师长赠言”、“青春赠言”、“成长日记”等为数众多的栏目。各地的《成人纪念册》,内容与此大同小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活动争议。一方面,上述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中的成人礼得到了广泛的正面评价和社会呼应,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对该活动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社会性别建构缺失。现代成人礼的特点是男女同时参加、且在统一的年龄举行。在“18岁成人仪式教育”中完全没有对男女青年进行明显的社会性别建构的目标,它所指向的成人几乎不包含性别因素,而古典的成人式或乡土的成人礼则毫无例外地指向于使受礼人成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亦即在促使当事人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同时,也使他或她获得“性”。因此,男女的成人仪式通常具有标志“性”的差异。当代中国在学校里举办的成人仪式,基本上没有正面回应新成人有关两性社交和性成熟的困扰,在多数场景下,这个问题均被绕开或忽略了[2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化传承割裂。“18岁成人仪式教育”更为重视党和国家的理念,对于家乡、社区或地域乡土的强调明显不足。除了在少数学校的具体实践中有对“孝道”的关注,其对传统文化的关照也相对较少,基本上不具备传承文化的功能。面对国旗宣誓,强化公民及相关的法律意识,组织花样繁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等,说明通过成人礼促使当事人形成公民自觉和国家认同是其主要功能。但是,我国的成人仪式教育还明显地具有意识形态教育的属性,换言之,18岁成人仪式教育在我国,具有培养“接班人”的意图和方向性[2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个体关怀不足。“18岁成人仪式教育”的方向性或基本目标,是希望新成人均做遵纪守法和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在现有的成人礼建构实践当中,包括公民意识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成人宣誓仪式等三个环节,可知其教育的功能和意向非常强烈且明确。但在承认成人礼可以作为德育的一种路径或方式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让它承载过多的意义和理念,避免在仪式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出现失衡。主办方任性追加时事性表述的做法,不仅会淡化现代成人礼的郑重感,还容易导致无视当事人或受礼人的主体错位现象。主办方居高临下地教育当事人的成人礼,反倒有可能引起某种反感或抵触。此外,现代成人礼均是大规模的、以集体形式举办的,因此,它也面临着如何应对当事人内在的、个人层面的隐私性成长和成熟过程,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使每一个个体都在成人的仪式过程中有所收获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学校改进模式——教育文化仪式。由于成人仪式教育是一项“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组织过程中没有学校的整体行动是很难达成预期效果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情况下要成功地实施必须要上升到学校层面。学校在具体操作中一般采取两种取向:一是忠实取向;一是改进取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有的学校根据自己对成人仪式的理解,体现活动的学生主体性,体现仪式的表演性,注重学生叙述;有的学校将传统文化因素引入到仪式中,在服装、成人纪念物等环节注重民族符号;在规模上,有的学校以小为取向,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而另一些学校则以大为取向,组织学校集体开展,甚至还联合其他学校一同开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同时,学校改进模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将成人仪式内容与高考动员和励志结合起来,主题变味;强制将教育者的意图填充进去,造成内容的随意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庙模式——古典文化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今天,文庙主要是祭拜孔子,保存文化典籍,学习文化经典的地方。文庙模式主要是指以《周礼》为基础,以古代“冠笄之礼”为原型而形成的成人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文庙模式具有历史感、厚重感与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但同时也存在观念陈旧的弊端,如所体现的等级、秩序与当今学校中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相背离;同时由于古今生活方式的不同,古人大量的实践知识、隐性知识难以让今天的孩子读懂,双方无法形成对话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家庭模式——亲情文化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家庭是私密性和个性化很强的地方,目前一些家庭开始逐步重视子女的成人仪式。家庭模式有较为简洁的版本,主要是将以往的生日办得更加隆重,其中创意不多,如在原有的蜡烛、蛋糕、祝福、许愿、拥抱等基础上,加上亲戚朋友见证、长辈祝福等环节。家庭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成人仪式的理解,把生日庆典规模“扩大化”,程序仪式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同时家庭模式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成人仪式教育视为一种特别的亲情文化教育,过多地重视感恩与回报环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电视媒体模式——时尚文化仪式。2009年,湖南卫视与《中国青年报》、共青团湖南省委精心打造了一台题为“十八而志,青春万岁”的成人礼节目,将成人仪式与电视传媒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了成人仪式的新图式,反响空前。由此,成人仪式又增添了一个特殊的电视媒体模式。电视“成人礼”,是“成人礼在媒介文化逻辑中的复归与再建构”,被称之为“被发明的新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电视媒体模式以赞美青春、启迪思考、激发斗志为主线,吸取成人礼的基本要素后,又创造性地利用时尚元素,迎合了年轻人心理需求,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围绕成人问题而设置的教育节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但从本质上说,电视媒体模式只是利用成人仪式在做节目,整个节目只是成人仪式的拓展。而好节目并不一定等于好的成人仪式。因为节目的组织者和策划者的重点在于节目的收视率和商业回报,教育效果只是实现前者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是难以复制的,之所以难以复制,不仅因其高昂的成本,更因其所需条件极其“苛刻”,强大的制作团队,耀眼明星阵容,先进演播设施,此外还需要排练、预演等,耗时耗力,一般的媒体、学校、家庭根本无法企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寿不能乱过,“寿有五不过,子孙福气多”,</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哪5种人不能过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俗话有“寿有五不过,子孙福气多”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五种情况下是不能过寿的,这样子孙后代就会福气多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到底是哪五种人不能过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①</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到60岁不过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过寿和过生日是有区别的。生日是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日子,自然每年都是可以过。但是过寿则不一样了,它的意思就是为老人做寿,并且一般都是指五十岁以上逢十的寿辰,这样肯定会要大办宴席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过来,大家带来给老人过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所以如果是自家人在老人生日的时候,买个蛋糕,做一桌好酒好菜聚在一起,这个只能是过生日,不能算过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②</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父母还健在也不过寿</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意思是说,如果父母都还健在,那么年纪再大也不过寿。老辈人的说法是如果父母都还健在,子女过寿的话,这样就会对老人不利。因为过寿时就会大鱼大肉的招待亲朋好友,自然是少不了杀生的,所以忌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之所以父母还健在不过寿,是因为你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就应该好好的陪伴父母。如果大办酒席过寿的话,就要去招待亲朋好友了,根本就没有时间陪伴父母,这是一种不孝顺的表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个规矩自古很早就有了,并且在民间还有“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庆生即是指庆祝生日,也就是过寿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③</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不过寿</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我国民间很多地方都是在逢十才过寿的,但是也有些地方对过寿没有这么多的要求。习惯上有个习俗说,如果是在七八十岁以后过寿了,以后每年就要过寿。但是需要注意,在六十六、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三个年龄段是不能过寿的。在民间有一句谚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说的是这些年龄段是生命中的一道坎,挺过去了就会健康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因此为了老人的健康,也就忌讳过寿。虽然六十六岁老人不过寿,但是有个习俗说,女儿要在这一天买一刀肉送给老人。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人到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在以前这个习俗还是很盛行的,而这一刀肉就是一刀切下来的肉,其重量一般是六斤六两,或者是八斤八两,没钱的也可以买六两、八两等等,总之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以此来讨一个好的彩头,希望能让老人长命百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④</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过九不过十</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我国民间,一般把逢十称为“大生日”,而其他的生日为“小生日”。而这句“过九不过十”的意思是说,如果人的岁数在逢九和逢十都是可以办寿酒或寿宴的,但是最好是过“小生日”。比如一个人的70岁大寿,就不是在70岁过,而是在69岁就提前过了,因为古人认为“十”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满”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俗话说,“月满则亏”。要知道中国人历来就很谦逊,认为做什么都不能太满,不然就会适得其反。而过寿也是如此,因此就有“做九不做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但是在有些地方则有不同的说法,是男人“过九”,女人“过十”,即男女有不同的要求,男人大寿要提前一年,而女人则是过逢十的大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⑤</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九十岁也不过寿</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般过60大寿、70大寿、80大寿的人比较多,而90大寿的就很少,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是因为好多老人都是十分忌讳过90岁生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谓“90岁不过寿”,并不是说在90岁不过寿,而是在90岁以后都是不过寿的,比如91岁,92岁,96岁,99岁等都是不宜过寿的。这是因为在古代像90岁都已经是十分高寿的了,人的生命也是即将要走到尽头了,真的是随时就离开人世。古人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也是这个意思,而过寿是很麻烦的事情,要提前就准备了,如果在过寿的时候就去世了,或者是过寿后不久去世,这样都是不好的,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闲话,所以一般不过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毕竟过寿就是一种年轻人给老人尽孝的方式,希望能给老人带来快乐,并且祝福他们健康长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但如果家里的老年人已经90多岁了,此时家里人来人往,吵吵闹闹的,这样只会增加老年人的身心负担,对老人的身体只能弊大于利。所以,过了90岁不过寿也是有道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给老人过寿,确实是一种尽孝的方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后辈特别想要给老人过寿,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家里也热闹。一般如果父母不愿意过寿,还是不要强求了,因为好多的老人还是对古人传下来的规矩很忌讳的。如果违背老人的意愿,这样反而容易适得其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