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路上

凡夫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1955年9月,按照农村的习俗年龄讲虚岁,甲辰年就70岁了,忽然间有了老的感觉。虽然自我认为心里还很年轻,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走在老去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50后。</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时赶上了国家的最困难时期。建国初期,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经济十分落后。没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道路模式可以借鉴,中国共产党只能领导人民摸索着前进。经历了“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大食堂”等运动,人们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盼望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上学没有学到真东西。那个年代虽然贫穷落后,但家庭孩子多,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家里没有能力供给孩子们读书,我的同龄人多数成为文盲或半文盲。有的只是读了几年小学,或者上几天夜校。像我读到当年的高中毕业,这在我们家、我们生产队、我们那条街、我们村里算是“高学历”了,但没有学到什么真东西。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大字报”满天飞,全国停工、停产、停课“闹革命”。那时年龄还小,并不知道闹革命是啥意思,反正是整天不上课,跟着瞎咧咧。后来又号召“勤工俭学”,在贫下中农代表的指导下,中小学校开始办厂,组织学生有的烧砖瓦土窑,有的满村刮碱土熬硝。有的搞麦秸秆编织。我还参与了学校玻璃管制作蒸馏水瓶的活动。说是勤工俭学,实则劳民伤财,不务正业,误人子弟。到了初中的后半段又开始“复课闹革命”,但学校早已面目全非,原来的老师不知去了哪里,取而代之的是个别回原籍的老师,多数老师都是本村稍有点文化的代课挣工分人员。课本是油印的简易教材。到了高中阶段才有了《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本。但由于耽误时间长,基础差,有些课程根本学不会,只是一知半解。记得丁元老师当年在我们吕公堡中学接受“劳动改造”,临时代理英语课,看到课堂上学生们不想学、学不懂的情景,随即讲起了成语“两袖清风”的典故。寓意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至今记忆犹新。高中的最后一年抓回潮,抓教学质量,但为时已晚。从“文革”开始,小学改为五年制,初中和高中改为两年制,学制缩短了,课程也减了不少,我始终没有学过地理和历史,昏昏沉沉在“政治运动”中高中毕业。1973年底,正值毕业复习阶段,我有幸参军入伍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的出路很渺茫。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考学无望,高中毕业后大都回家种地,到生产队挣工分。少数有关系、有能力、有机遇的人,或成为生产队会计,或成为队办、村办副业会计,或成为小学代课教师,或成为公社、乡镇的借用人员。个别有能力、有专长的转为协助员,一旦有机会便转正成为正式国家工作人员。有的通过关系被推荐保送到大中院校深造,也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学员,毕业后成为正式国家干部。有相当一部分有志青年选择了参军入伍,到部队大熔炉里锻练锤打。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为学生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从部队第一次回家探亲,巧遇我的部分同学和同龄人们正在复习功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奔赴考场证明自己的能力,寻找自己的机遇。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们大都如愿以偿,毕业后成为各自行业、部门的精英。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我们这一代人有的成为种植养殖能手,有的兴业办厂成为企业家老板,有的成为村官村干,有的在部队得以培养锻练成长为军官、志愿兵。转业到地方后成为本系统、本部门的中坚力量。大部分军转干部在各行各业都闯出了一片天地,其素质和能力不可小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晚婚”和“计划生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家调整了婚姻和生育政策,实行晚婚、少生、优生。特别是军人响应号召,遵守国策义不容辞。因此,只生一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转业到地方后,有机会生二胎,多数战友都抓住了机会,但我还是或条件受限,或太守规矩打消了这个念头。</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新时代。我们这一生经历了国家贫困年代、文革十年动荡时期。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全过程,从贫穷到富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力、财力、军力日益强大,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农村到城市,养老、医疗、住房有保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分享着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正在老去的路上。过去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看人生七十正当年。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网络的发达,正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只要你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你的生活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其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从饮食起居到锻炼身体,要有自己的习惯和模式。我除了采买、接送孙子上学之外,锻炼身体的方式主要是走步、骑车、练字和手键发报。注重养生和健康,定期体检,有病及时治疗。其二不能懒惰。多做家务多干活,主动发挥余热,为孩子们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其三不断充实自己,主动学习新东西。比如同事、同学、战友、朋友上网聊天,写文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编辑制作视频、影集等,高手如林,学有我师,都能学到许多新东西、新技能。活到老学到老,艺不压身,学无止境。让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其四人老了要活出质量,活出尊严。首先经济上要相对独立。过去是挣钱攒钱,现在是花钱消费,把钱用在日常生活和养生上。其次要有自己的老底和老窝。留有必要的积蓄,居有自己的住房。再就是处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尽量不给孩子们添麻烦或少添麻烦。在老去的路上活出质量,活出尊严。</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的爷爷奶奶60多岁就去世了,一生都是在战乱、灾慌、困苦中度过的,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我的父亲87岁、母亲93岁先后去世,大半生都是辛勤操劳,为生活奔波,到了晚年才逐渐过上了平静舒适的生活。比起前辈我们应该感恩和知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回顾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但庆幸的是进入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特别是成为原北京军区守备第一师的一兵,驻守北疆,环境艰苦,却极大地磨练了官兵的意志品质,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官兵,为部队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转业到地方,我庆幸遇到了单位的好领导、好同事,是他们教育和培养了我,推举着我去履职尽责,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才能、勤奋加机遇非常重要,三者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是你何时到达终点,而是你在旅途中经历和收获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曾经戏言人老事,转瞬之间到眼前。愿我们平安快乐地老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17日晚于信合嘉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