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里

Mr.老农民

<p class="ql-block">周新古镇,一个被遗忘的繁华小镇 </p><p class="ql-block">  无锡市五里湖边,有一座小镇,名叫“周新镇”。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里,周新镇曾红极一时。小镇上不仅建有江南水乡特有的临河民居,还有古桥、祠堂、戏台,以及学校、商铺和工厂。无锡历史上第一家机械缫丝厂,就建在这小镇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时,23岁的作家曹禺,写出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雷雨》。据说当时在上海滩演出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人们争相去剧院一睹演出的盛况。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雷雨》中“老爷”周朴园的原型,却是无锡周新镇的创始人周舜卿,因为剧中周朴园有句经典台词: “无锡是个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周新镇,原是无锡的梁溪河支流与闪溪河的交汇处,有一大片升出河岸的高地,被叫做“东绛”。东绛早期的居民也只有区区几十户人家,以务农为生。1852年,周舜卿就出生在这里。周舜卿16岁那年,因家境贫困,于是由本家的族叔介绍,前往大上海的利昌铁号当学徒。周舜卿后来在上海滩的发迹,很有传奇性。有说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张1000元的现金支票,他竟然费尽周折找到了失主,并将支票归还,因此得到了失主的欣赏。这位失主是个英国人,他非常器重周舜卿的人品,最后把周舜卿请到他自己的店里当经理,三年后,失主不幸亡故,失主的儿子就把店铺无偿赠送给了周舜卿。周舜卿依靠这家店铺,生意一路走红,并先后在国内外开设了多家分店,成为上海滩上有名的“煤铁大王”。发了财的周舜卿,回到无锡的家乡东绛,想要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他出钱置地百亩,辟街道,建市屋,造桥梁,设店铺,逐渐形成了一条新兴的街镇,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把东绛改名为“周新镇”。光绪三十年(1904)春,周舜卿又出资8万两银子,专门购买了意大利的新式立缫车96台,在镇上 开设裕昌丝厂。这在无锡的历史上,是第一家机械缫丝工厂。为适应工厂发展的需要,改善职工生活,周舜卿又出巨资,在周新镇西街建南北走向的大道,并在大道两边对称地建造了18间两层木结构楼房,供缫丝厂的职工居住。光绪三十一年(1905),周舜卿又在周新镇的义庄内创办了私立的廷弼学堂。设3个班级,聘请了 5名教师,专门招收丝厂工人的子女上学读书。就这样,周舜卿凭一己之力,全新打造了一个周新镇。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里,周新镇曾经影响了无锡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镇上三百多米长的街市,也曾经是无锡南面地区最繁华的场所。历史有时也会开出一些玩笑,周新镇,一个依河而兴旺的小镇,却迷失在历史的河流中了。毕竟当年的船运,已经被更先进的交通工具所替代。临河而建的小镇,往往因船运的减少,成为冷落之地。当然,周新镇的没落,还在于后来,人们再度把东绛这个地名恢复了起来,而且一叫就是几十年。于是好多本地人,你要跟他们提起周新镇,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小镇,在什么地方。确实,周新镇一度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现在去周新镇,除了能见到一条狭窄的河流,一条狭窄的街道,以及两边有一些陈旧的房屋之外,几乎看不出那个曾繁华一时的小镇的本来面目。再后来,东绛这个地名,也被“太湖街道”所取代,所以周新镇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无锡是个好地方。是因为这个城市人杰地灵,是因为这个城市曾经的江南水乡。好在周新镇又遇到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周新镇被规划成了无锡历史文化街区(周新里),目前已经修复了一批名人故居、老街、桥梁等建筑,那座建于1902年的小镇,也许会重新焕发青春。</p> <p class="ql-block">南新楼,我夫人的外公创办的私人诊所旧址。</p> <p class="ql-block">我的桑梓之地。</p><p class="ql-block">摄于2024年春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