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西西里║巴勒莫,世界上最美的回教城市(4)

丹苗

2024年1月13日,西西里/巴勒莫<br><br>巴勒莫是西西里自治区的首府,历史上被称为“金盆地”。随处可见的古建筑并没有金碧辉煌的傲人外观,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诺曼、拜占庭及伊斯兰三种风格完美并存。<div><br></div><div>这里汇集了西西里最美好的东西,所以这一天注定是丰盛饱满又眼花缭乱的。</div> 一、<br><br>清晨出门,是旅行者的惯例。我却非常依恋舒适的酒店,人还没有什么状态。其实巴勒莫的节奏跟我差不多,直到下午才开始兴奋。今天第一个要看的是诺曼王宫。<br><br>王宫位于巴勒莫市中心,离酒店不远。此时,霞光若隐若现,天上云层凝重,路上行人稀少。王宫的外墙并没有想象般的富丽堂皇,更像一个曾经阔过后落寞的宫殿。 王宫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是诺曼人在古迦太基人和古罗马废墟上建造的宫殿,也是欧洲最古老的王宫。<div><br></div><div>自诺曼人征服西西里后,一直是国王的主要驻地,后来曾被历代西西里统治者辟为官邸。世事沧桑,王朝更迭。自“二战”后,王宫已变成西西里议院,是西西里的最高权力中心。</div> 悄然发现,城门中间有一个雄鹰标志的醒目浮雕,那是巴勒莫地区的象征。城门的两侧各有人物浮雕。据说,是查理五世征服突尼斯时捕获的穆斯林俘虏,是阿拉伯人与北非柏柏尔人的后裔。<br><br>阿拉伯人曾于9世纪攻占西西里,建立了西西里埃米尔王国。832年建都巴勒莫王宫的前身,很可能就是阿拉伯埃米尔的宫殿。所以,今天的王宫仍旧混搭着浓郁的阿拉伯和诺曼色彩。 当时有人提议,可否进王宫看看。经了解,里面正在办画展,需要9欧元门票。于是,大家便作罢。回家后,重新看资料了解到,王宫二楼的帕拉提那礼拜堂,才是王宫中的重点。<br><br>礼拜堂建于1130年,在拜占庭的建筑风格上,融入了阿拉伯和诺曼的元素。一个个镶嵌金叶的彩色玻璃,采用拜占庭式的马赛克拼贴。以圣像和圣经故事为主的壁画,分别配上拉丁文和希腊文。这般精美绝伦的世界遗产,全得益于当年西西里的实力和包容。 <p class="ql-block">穿过一个花园,我们将要去巴勒莫主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园里,各种植物交错生长。挂满青黄桔子的果树;一季转成红叶的大树;长势凌厉的仙人掌;粗粝的不知名植物;满地碎碎的黄花和小草,都在悄悄地透露出一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p> 主教堂始建于1184年,至18世纪最后完成,此间修建过程中融合了多元化的建筑风格。<br><br>最初,主教在原有的清真寺基础上开始兴建诺曼式教堂。13世纪开始受到哥特式影响。15世纪又融合了西班牙建筑风格。再配上加泰罗尼亚风格的门廊和柱子,以及后殿穆斯林风格的几何图案,都彰显了古时候西西里人的胸怀和眼光。 即使你不懂历史或者建筑,都不得不惊叹主教堂遗世独立的气质。一边是蓝色圆顶的清真寺,一边是阿拉伯装饰的外墙,主建筑连接两座哥特式的尖顶窗和一扇拱门。<br><br>拱门下面是铺着麻石的小路。小路一直伸向古老的街道,伸向历史长河中的某一点,伸向某个族群留下的痕迹和烙印。他们是从前在这里居住过的希腊人、古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诺曼人、施瓦本人、西班牙人。<br><br> 临近中午,行人和游客都渐渐多起来。罗马大街上小店食肆鳞次栉比,林林总总。不过,偶尔瞥见一些貌似不怀好意的眼光,想起了南法证件被窃事故,不由得频频捂住随身的包包。很快就到普雷托利亚喷泉(俗称“羞羞喷泉”)。<br><br>比起一串长长的外国名字,羞羞喷泉显然容易记住。喷泉坐落在闹市中心。20多尊神仙裸体雕像环绕喷泉四周,在丽日蓝天下,散发出神一般的纯粹和洁净。喷泉后面是严肃庄重的法院。<div><br></div><div>早年,大人携带儿童路过此地,都叫小孩捂住双眼,不看喷泉上的裸像。于是便有了“羞羞喷泉”的说法。</div> 看过羞羞喷泉后,差不多也到了午饭的时间,大家作鸟散状去寻食。有人喝咖啡吃牛角包。有人慕名找当地小食“牛杂包”。<div><br></div><div>我和几位女伴跟着美食家东东在小巷里,找到了网红的牛杂包。准确地说,是牛杂汉堡包。每个只需要3欧元,管饱管够。一口咬下去,受不了那股浓烈的骚味,只好看着他人美滋滋的大快朵颐。</div> 三、<br><br>午后,我们将要去参观马西莫大剧院,这也是巴勒莫行程中的重头戏。<br><br>剧院仅次于巴黎歌剧院和奥地利维也纳国立歌剧院,位于欧洲大三剧院。从外表看上去,剧院的正面由6跟柱子,顶起三角形的屋顶。屋顶和柱子均有花纹图案,颇有希腊神庙的风韵。 据说,设计师巴西莱的灵感来自西西里古典建筑,外部为新古典主义风格,融入了塞利农和阿格里真托希腊神庙的元素。剧院里,7层的看台环绕倾斜舞台,为典型的马蹄型风格,可容纳1300名观众。 金碧辉煌的浮雕和木饰布满剧院四周。舞台上半垂落的绛红色帷幕,包厢里柔和的灯光,过道和座位上的细节,都颇为到位考究。当天,正好有乐队排练,素人素装下的演奏,也能听出音响效果的不凡。 当年,电影《教父3》里教父女儿血洒音乐厅台阶一场景,正是在这里取景。因为电影教父的影响力,歌剧院除了自身在音乐界的地位之外,教父外景地一说无疑也助长了它高企的名气。 随后,在大街的拐弯处又见一剧院。剧院正门口如法国凯旋门一样硬朗气派,门上顶着巨大的青铜战车。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军事博物馆呢。<div><br></div><div>幸好,一尊威尔第塑像告诉人们,这里是音乐的殿堂。这位享有音乐之神和戏剧之神的大师,自信地伫立在蓝天下,默默地为西西里的艺术加持。</div> 是日,摄影师叶Sir在暗暗捕抓镜头。设计师高Sir在街头写真。凝子跟街头艺术家比划聊天。眉姐爽快买下了画家的新年日历画。<div><br></div><div>我和麦生在广场聆听女音高歌,一起感叹道“绝对是专业水平”。温婉的刘大夫在蓝天白云下的四角广场定格了倩影。<br><br></div> 流连于巴勒莫的街头,真正感受到意大利文豪但丁对巴勒莫的称赞,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回教城市”。 年轻导游蔡生从业19年,是第三次带团西西里。我想,他应该比我们懂巴勒莫。故借用他的朋友圈作该篇的结束语——<br><br>当诺曼遇见阿拉伯<br><br>当巴勒莫遇上蓝天<br><br>这便是西西里的“意式浓缩”。 (感谢团友的照片和速写)<br><b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