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关丽英(关于)</p> 甲辰年初的一个午后,我无暇顾及窗外的飞雪,迫切打开这本书,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 <div> 我喜欢它红蓝相间的封面,像蔚蓝的天边挂着的一抹虹,给人希望。果然故事的开篇,便用细腻的笔端沾着岁月的柔软为我们晕染出一副淡雅的水彩。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略微弓着腰坐在夕阳下,几缕霞光略过她的侧脸,眉梢,也略过她脸颊的光斑,睫毛,那双眸子虽然有些浑浊了,但依然闪烁着光芒深情地望着远方……她像我的奶奶,在喃喃自语。又像一位说书人,有板有眼条理清晰。生命原本就是一场讲述吧,她坐在岁月的尽头有理由回首过往,岁月只不过就是一个故事,她想讲给我们听。她讲得不紧不慢但很洒脱,是风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一股不屑的样子。<br> 以这种述说的方式开头,很有代入感。其实,真正让我着迷的是那诗一般的文字,纯粹而炙热,原始而神圣,悲凉但依然倔强。也只有九十岁的老人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讲着她的生死。其实我们都走在向死的路上,浮躁得像燃烧不充分冒着浓烟的烟囱,而老人家却是清炖慢煮熬得岁月炊烟袅袅。“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厂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其实,老人家是个好猎手,她猎获的不仅是野猪灰鼠黑熊,还有一大把的岁月。“太阳每天早上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太阳是给人间送温暖的,而云往往夹杂着雨雪,当太阳冲破云层刹那光芒万丈的样子,凡事就都是过眼烟云了。“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一个“舔”字省略了一万字,一个“瘦”字又罗列了一万字,那晒弯了腰的草儿自然就无需多描述了。“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里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把干旱的裂缝比作大地的闪电,这也太炸了,真如闪电一般那惊雷是否就如影随形了。这种意象性的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与叙述相融合,让裸露的贫瘠的镜像变得更立体更亲切更唯美了。所以,在她的讲述中,我看不到苦难的棱角只有眼眸中温柔的弧线,看不到现实的残酷只有心底激荡的柔软。这不是对岁月的妥协而是对人性的让步,再狂热的躁动,回首不过是一场风轻云淡。<br> 故事以生死为轴线,沏一壶清茶让你品它的醇香,串一串糖葫芦让你尝它的酸甜,再酿一坛老酒让你领略它们的苦辣。最后让所有人都醉了,我也醉了。原始部落的每一次转场都是一次生死迁徙,日月风霜,仿佛早已习以为常。他们没有太多的歇斯底里,像大地一样默默地在忍受着大自然对他们生命的掠夺,唯一能做的就是“跳神”,但这种反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很纠结,为什么上天给了鄂温克人那么多苦难,他们依然深爱着那块土地?!<br> <br> </div> <p class="ql-block"> 在阅读的时候,我有一个死不悔改的毛病,记不住人物姓名,尤其是三个字以上的名字,对人物的关系也经常张冠李戴。所以我在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就做了一张人物关系简图,把同辈的人物排在一行,而且标注死亡的方式及时间,这样一副形象的故事框架就呈现了。故事大部分都在讲述别离,谁的人生不是?只是有些人你不在意罢了。梳理全文,除了林克和达玛拉,“我”与拉吉达和瓦罗加的爱情是炽热的,其余的都是悲凉的。比如:伊万和娜杰什卡,坚守与逃离;尼都撒满与达玛拉,世俗与妥协;坤德与伊芙琳,冷酷与折磨;金德与杰芙琳娜,倔强与偏爱;鲁尼与妮浩,信仰与命运。维克多与柳莎,安道尔与瓦霞,还有拉吉米,马依堪,伊莲娜……</p><p class="ql-block"> 文中大篇幅都在描述生死和迁徙,其实生死就是一场迁徙,活着便是生死迁徙的过程。妮浩每一次跳神,每救活一条性命,就得丢掉她一个孩子的性命,所以,她的贝尔娜才果断选择了逃离,我始终不明白这是什么逻辑。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而我们都是泛泛之众。同维度的人看到的只是表象,高纬度的人方能观其本心。</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在这场生死大迁徙中,面对一个个死亡,包括原始的与熊斗智斗勇,与狼共舞;与己的搏斗,被吓死被打死吊死甚至滑稽的吹口气被吹死;与大自然的搏斗,被雷劈死,从树上摔死,被马蜂蛰死,被河水淹死,跳崖寻死……人世间还有哪种死法“我”没目睹过?但文中并没有嚎啕大哭,她只是用一种旁观的口吻来陈述自己的故事。就像拉吉达因为疲劳爬在马背上睡着被活活冻死后,“我也哭了,我的泪水小部分是流向脸颊,大部分是流向心里。因为从眼里流出的是泪,而流向心底的却是血。”这不是冷眼而是太执念,她太热爱这片土地,她得压制住多少悲痛才能从绝境中重生,走出来,活下去。为了她的驯鹿,她的岩画,她的安草儿,她的希楞柱,她的森林,她的太阳月亮星星,还有她独有的风声?!有人说,从“我”的讲述中得到了治愈,但我却听到了啼哭,不过这种哽咽声并没有通过声线发出来,而是化作一场场风雨雪,或者说被作者颤抖的笔端巧妙地掩饰了起来。其实生命中有些悲痛你已觉察,却会装作视而不见,你也许在维护他人的颜面自己的颜面或者道德的颜面,但心底会不会起波澜?只有心知道。</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讲述着一个人的坚守,一个族群的坚守,一条河的坚守,以及一种传统一个文化一座城的坚守。你说割舍算逃离吗?你说适应算背叛吗?你说给了你物质就可以有精神的回归吗?你说我们还能守得住初心吗?仿佛都是未知,所以我才迷茫。</p> <p class="ql-block"> 高质量的阅读,是在他人的文字里照见自己,从而说服自我成长觉悟的过程。迟子建老师的文笔细腻,意境唯美,叙述简练通达,看似平铺直述娓娓道来却直戳心底拷问灵魂,一股原始清新的气息洗涤着当今铜臭味的浑浊。当然会治愈一部分人的焦虑,但与我而言,却勾起了心底的缕缕情丝,久久难以平复。</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底该不该坚守!如何坚守?</p><p class="ql-block"> 过年回家,要经过一段上坡路,老父亲大老远就站在门前的台阶上弓首眺望。坡上停满了车,街坊邻居房前屋后也都车满为患,他便又忙着给我找车位,忙活着,讨好者我们的回归。我笑着说,这几天村上真红火。可不是,一年365天,你们也只回来陪我过个年。这句不经意的调侃却让我为之心底一颤,五味杂陈。果然还没过初五,汽车一辆辆都一冒烟儿溜了,街空了道宽了家里冷清了。山依然耸立着,水依然清澈着,村庄依然犬吠鸟鸣,可山里坚守的只有老人,他们像一群被遗弃的孩子。老人也越来越少了,他们还能守得住这青山绿水吗?当老爹扳着手指给我数去年走了的人时,十个指头都不够用了,他无奈地说,不用几年了,该不着几年了!他们还能坚守多少年?孩子们都逃出了大山,路宽了人没了,校舍建好了,师生都没了。优质资源都在山外,也难怪。</p><p class="ql-block"> 鄂温克部落的人坚守是对的,因为他们的驯鹿过不惯圈养的生活,迫需回归,所以激流乡的驯鹿又回来了。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因生活所需留了下来。还有些人游走在村庄与山林间,他们在思考在选择在迷茫……</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也有一条河,我家住在浊漳河南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