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仲耘先生

李兴洲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春,我从国家测绘总局地图出版社美编室调入中央新影从事电影美术工作。当时的新影不仅有老一代延安电影团的前辈,还有许多年富力强、才华横溢的编导、摄影等艺术人才,他们正值壮年,都勤奋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p><p class="ql-block"> 在制作部门,照明、录音、剪辑、音乐、美术等工作间都不乏各个领域的技术骨干,美术工作间更是人才济济,美术师的平均学历当时在全厂是较高的部门。老一代的美术师李仲耘毕业于辅仁大学,张艺舟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艺专;中年一代李静森、葛鹏仁(后为中央美院教授)、李魁正(后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李华锦(后为中央党校教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徐楚德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吴家禄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我庆幸自已能够同艺术上处在颠峰时期的老一代美术师和呈上升阶段的中年一代美术师共事多年,尽管他们的脾气、个性各有不同,但在艺术上那种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却是共同的。在这个集体之中工作,你会感到一种无形的鞭策,要勤奋工作,认真学习,要日有所进,日新在业。</p><p class="ql-block"> 在美术工作间乃至电影界有一位人们普遍尊敬的长者,他就是李仲耘先生。和老李熟悉好象没有什么过程,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晚辈同他交往是一种天然的亲近。那时的新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电影工业生产的规律运作,每年完成300多本纪录片。美术工作繁杂琐碎,片头设计、动画、插图、字幕、海报等都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对美术师的业务素质要求较全面。</p><p class="ql-block"> 在工作中我常常向老李请教,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耐心传授。工作之余,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那种长者的智慧和青年人的妄谈穿插在一起,常常引发一些笑料,说到高兴之处大家开怀大笑,回想那一段时光,真是美好。相处久了,我才知道老李从青年时代就离开了天津宁河县芦台镇老家,考入辅仁大学。他早年专攻青绿山水,后拜著名画家陈半丁为师,研习花鸟画。老李的书法初学赵孟硕,后学米蒂的行草。他的字化古开今,透着聪明和灵气。尤其是从电影银幕上看,非常好看。他的幕书在电影界是很有名气的,老李为《农奴》《西安事变》等故事影片题写的片名潇洒奔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纪录电影更是常见老李那秀灵十足的片名幕书。</p><p class="ql-block"> 李仲耘先生的夫人是末代皇帝傅仪的本家,属皇亲。不少人自然就联想到旧时代的“遗老遗少”,势必都是保守落后的了。我和老李相处,感到他思想活跃而不僵化,他的书画作品透出一股激情,童心未泯。老李的办公桌旁常备有一个自制的小本,用毛笔记录了他研究历代画论的心得体会,也有一些是他集录的格言、警句。有一个时期我和老李同在一个办公室,这个小本也成了我经常翻阅的必修课本,不知不觉的我对书画理论也产生了兴趣,常常向老李提出许多疑难问题,老李总是不紧不慢的娓娓道来。时间久了,感到老李的小本就象是一个画学小百科。由此也使我从较高层次认识和理解了李仲耘先生的艺术品格。</p><p class="ql-block"> 从美术而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绘画的历史,是由一代代民族绘画的历练者承传下来的。近百年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的画家经历了历史演进的交替时期,这种历练会更为艰难。近代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绘画,人们之所以对他们崇拜、尊敬,是因为他们既是通晓古今绘画渊源,又是坚持发展民族绘画特立独行的艺格高标者。李仲耘先生的书画艺术是延着传统中国画正统脉胳发展演进至现今时代的典型代表。他的书法、山水、花鸟都自成一格,从青年时代就是骄骄者,他是建国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最早的一批会员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七年成立北京画院,书画好友曾力邀老李加盟,但是老李服从纪录电影美术工作的需要,留在新影一直工作到六十多岁才正式离休。在新影工作了三十多年,无论是做美术师还是担任美术科长,老李从来没有放弃过手中的画笔。如果不是长年服务于电影美术,而是在北京画院,凭借老李的书画功力,其名声应该是享誉国内外的。老李的这种奉献精神,这种艺高而不求其显,重人品、重艺格的追求,也是新影美术工作间那一代人的品质,像张艺舟、苏平、李静森、何建国、吴家录等老同志都是勤勤恳恳的为纪录电影工作服务了几十年的一代奉献者。</p><p class="ql-block"> 艺术人才的培养不是工业生产,不可能成批的制造出来,艺术家是特定的社会空间、生存环境造就的人。新影的老同志都经历了国家需要人材又摧毁人材的文革动乱时期,有的人可能是机遇的幸运儿,有的人纵有盖世奇才。却也壮志难酬。命运常常无情的捉弄世间人,特别是从艺之人。</p><p class="ql-block"> 在一九七九年春天的日子来到中央新影,有机会和这么多艺术家、才子们共事。如同上了一所艺术大学。那个时期老李的书画作品犹为精妙,那是心无杂念,不以书画谋利的年代,他的作品常常是随画随送,无偿地赠与他人。新影许多新老同事,都曾得到过老李的墨宝。我家的客厅至今还悬挂着老李的一幅藤萝花卉作品。</p><p class="ql-block"> 观画思人。李仲耘先生离开我们多年了。在这个世界上,让人永远怀念的是那些以自己的德行和智慧照亮世界的人们,那是一些大写的人。</p> <p class="ql-block">  1952年的李仲耘先生</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北影美工科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李仲耘先生送给我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李仲耘先生的山水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行书题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