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铁骑》文摘 纪念1979年2月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45周年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打仗的。 笔者在部队工作照 作为共和国一代军人,能在和平环境下,血气方刚的年龄,服兵役期内,当战争来临,国家需要时,义不容辞奔向战场,真正履行保家卫国的义务和职责,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中国军人一往无前的敢打硬仗精神,穿越时空,青春芳华,依然阳光灿烂。 作者曾驾驶的军车 一段岁月,惊心动魄,历经战火洗礼的我们这一代人,在30多年前,有幸参与为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首战,至今仍刻骨铭心。 运输车辆开往前线 当枪炮声响起,让我们意识到了,祖国在召唤。看,所向披靡的滚滚铁骑就在身边,听,隆隆的枪炮声震耳欲聋,一座座山坳上早已布满的层层战壕工事,经过激烈战斗还冒着浓浓的烟雾,随地可见散落一地、遗留山间路边的一堆又一堆枪炮弹壳、枪支、衣帽和侧翻的车辆、战备物资……,跟电影中曾经看到的血腥场面一样,一次次生死交量,留下的尸体、残墙断壁和倒塌的建筑废墟,显露出战争的残酷性,可以想象而之,这一切,为的是不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 作为汽车兵,由于肩负的作战任务不同,虽然最终没能向敌方放一枪,毕竞还是在战地走了一回。似想当初二进二出,运送部队,进入战地腹地近30多公里,在复杂的战时态势状况下,将会发生什么?我们怎样?谁也难以预料。如果我们真有这么一天,遇上遭遇战、伏击战,其结果将不堪设想。战场上枪炮子弹乱飞,又不长眼,会发生什么样的突发情况?谁也没去想过,既便“光荣”了,算是一个交待,这辈子没有白当一回兵。事后有的战友讲述,作战期间,千军万马,运输保障部队并非万无一失,鲜有伤亡情况,有的车队被炮火袭击、有的遭遇越特工设伏、有的碾上反坦克地雷、有的道路不明造成翻车伤亡……等等,都付了血的沉重代价。 作战车辆收拢聚集 每当回想起,同战友们度过那场举国关注,世界震掠,炮火连天战地的日日夜夜,生死考验的患难岁月,没有职务高低,官兵齐心协力与各连队,友邻部队默契配合,结下深厚的战斗兄弟情义,终身难忘。 有军事专家说,现代战争打的是钢铁、后勤还有指挥,不是过去的经验。据有关资料显示,作战前线,我军平均每一个一线战士需要14个后勤人员进行保障。在这场血与火战斗中,可见我们这支后勤运输部队在战争中肩负着何等举足轻重的作用。参战汽车部队在完全没有依托和保护状况下执行任务,既要确保运送兵源、弹药、物资安全,完好无损,又要做好自卫防范工作,没有发生意外,算是幸运的。全体指战员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经受住了考验,为一线作战部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快速运输保障,为取得前线战斗的胜利,赢得了时间,功不可没。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虽然离别部队多年,总觉得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特别是我们后勤保障部队全体指战员,在哪种特殊环境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任务,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这一代军人有责任、有义务,应当把那段曾经的往事,真实情况,当时的情景,忠实记录下来,去向所的人们讲述,特别是年轻人,向全社会证明,他们的父辈没有虚度青春年华,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任何理由忘记这场事关国家荣誉,祖国领土完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我们不能忘记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没有他们当年的浴血奋战,没有他们当年的英勇杀敌,没有他们当年无私无畏的付出!能有我们今天好时代吗?能有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军魂的价值!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共和国领土完整的版图,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捍卫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总之,运用笔墨从不同侧面展示一下,不可小觑的第二炮兵后勤保障部队中维修保障分队与汽车连队,把曾经共赴战场,手挽手,肩并肩的点点滴滴生活经历疏理总结一下,尤其是在实战中,运用娴熟的技能和有效的方法,争分夺秒运送部队、抢修车辆的宝贵经验教训,彰显后勤保障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有意义的。为促进部队管理、训练,提供珍贵史料,为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提供传统教育素材,宣传大无畏的革命英雄、集体主义精神,能达到此目的就足够了。 我相信,随着付诸印制的手册面世,让更多的战友们分享其资料和内容后,见证无悔的青春,成为亲朋好友交往,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是具有一定生活体验价值的。甚至会引起共鸣,对过去的经历,所见所闻增添详尽的回忆,发现其中的一些不足,更加激励奋进。<br><br> 二〇一八年七月三十日 绵阳市某小区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