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今潮亦繁花

金川

<p class="ql-block"> 客游上海,滿眼繁花似锦,欲望被魔都之魅所诱惑。旅居上海,如影随形目睹海上旧里、海派石库门,身竞为昔日洋场风情折腰。</p><p class="ql-block"> 甲辰.龍年,龍行龘龘,龍耀街市。正月初三和暖,老夫踏步四川北路,意滿滿兮,神奕奕,领略得海派今潮亦繁花,温故知新也畅情。</p> <p class="ql-block"> 今 潮 8 弄</p><p class="ql-block"> 一个由弄堂、石库门、老建筑组成的历史街区,由虹口区滨港商业中心修缮保护,赋以潮流创意艺术,在四川北路核心地段,营造出了上海新的潮流网红地和海派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今潮8弄”,标立四川北路武进路口,“今潮”谓:“今天的生活潮流,海上今天的潮流”。“8弄”,由二十世纪初期的8条里弄60幢石库门和8幢独立建筑汇成的历史街区。“今潮8弄”突现了沪上洋场风情建筑的风貌,可觅见昔日文化名人的足迹,也是百年虹口沧桑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游历“今潮8弄”,让人由衷唤发出“传统与现代、国潮与外潮、雅典与未来"的城市人文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龍升潮弄。</p> <p class="ql-block"> 豹身龙首一一睚眦。轻盈地悬在空中,亜克力切片拼出粉色龙头和多彩龙身。</p> <p class="ql-block"> 可回收水桶拼接出一一囚牛。有点神龙不见首尾,盘旋在里弄间听音乐。</p> <p class="ql-block"> 像莫比乌斯一样回环扭转一一狴犴。身上滿是天圆地方的铜钱鳞片。</p> <p class="ql-block"> 炫彩的龟背上写滿“贝”字一一赑屃。显然它是龙与乌龟所生。</p> <p class="ql-block"> 打坐的一一狻貌。紧挨着用瓦楞纸箱创作的古代佛洞绘画。</p> <p class="ql-block"> 龙生九子。完整纪录最早见于明朝李东阳的《杯麓堂集》。</p> <p class="ql-block"> “惜”系列的“千佛”。利用废弃的瓦楞纸箱,包装盒,包装袋,在上面创作绘画而成一景。</p> <p class="ql-block">  石库门之“晴”。</p> <p class="ql-block"> 过街楼。</p> <p class="ql-block">  石库门弄堂住宅的雷同门楣。</p> <p class="ql-block"> 入宅门,方睹内景貌。</p> <p class="ql-block"> 独立风格的石库门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公益坊”,即当今潮弄地。1928年的建筑,典型的石库门群落。2015年上海第五批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横滨桥边修缮保留的石库门群。</p> <p class="ql-block"> 四川北路上还可見的海派老楼。</p> <p class="ql-block"> 多 伦 路 文 化 名 人 街</p><p class="ql-block">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牌楼内径高4米宽3.8米,牌名由汪道涵题写。虹口区政府于1999年10月改造多伦路竣工,成为了上海又一条休闲步行街,是展示近现代中国文化史的重要文化窗口。</p><p class="ql-block"> 多伦路位于上海虹口区,原名窦乐安路,全长550米,宽10~13米,形状呈“L”型。这里有众多的文化名人故居和纪念馆(鲁迅、茅盾、郭沫若…);也有许多小型私人的收藏馆(“筷子”、“古钱市”、“文风奇石”、“旧书”)。沿街20余幢公馆,洋房建筑特色鲜明,历史价值深厚,成为了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近代城市历史风貌街区。漫步“弹格路”的街路,也可见文化名人的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又可称之为:海上旧里。</p> <p class="ql-block"> “窦乐安路”,多伦路的原始名。始筑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工部局“越界筑路”,同年英国传教士窦乐安看中并以他名字命名此路。民国32年(1943年)7月底,汪伪政府收回租界,同年10月以察哈尔省多伦县更名为“多伦路”。抗日战争期间,多为日本侨民和侵华日军官兵居住。到新中国建立初,出现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基督教会、上海艺术剧社…等社会团体和组织。</p> <p class="ql-block"> 路面用花岗岩小方石铺成,上海人叫“弹格路”,女士高跟鞋走在上面,“笃笃”响。这种路面,在上海已很难见了。</p> <p class="ql-block"> 名人墙。</p> <p class="ql-block"> 景雲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文化人在此附近相邻而居。鲁迅创作了大量杂文;茅盾写出了《蚀》三部曲;叶圣陶写了《倪焕之》;柔石写成《二月》……。景云里成了一条进步文学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孔公馆。曾因是旧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住宅而名之,現为民宅。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立面浮雕纹样清晰的伊斯兰风格建筑。门,窗框均为修长的椭圆形,上部为马蹄形拱卷,内缘型。建于1924年,占地108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孔祥熙(孔子第75代孙),在抗战胜利后占为私宅,是其在上海的四处旧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式洋楼。</p> <p class="ql-block">  夕拾钟楼。 名取鲁迅的《朝花夕拾》。楼高18米,镶嵌着由机器人操纵报时装置的青铜时钟。</p> <p class="ql-block"> 左联纪念馆。曾为左翼中华艺术大学生宿舍。一栋仿英国安妮女皇复兴式样的花园别墅。建于1920年。坐北朝南假三层,砖木结构,外廊式连续券柱形式,红砖清水墙。</p> <p class="ql-block"> “老电影"咖啡馆。 一座西式小洋楼,门口卓毕林塑像,拱形门擔,灰色砖墙上留有藤蔓。内置上世纪20~30年代时光的摩登实物摆设点缀。</p> <p class="ql-block"> 鸿德堂。 基督教教堂,国内罕見的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殿宇,重檐大屋顶)为教堂基体。主体建筑座南朝北为二层楼房,突出裙楼第四层为钟楼。砖混结构,青瓦青砖红柱,擔下绘彩画,建面700多平方米。1928年由中国教友捐献12万元自建。</p><p class="ql-block"> 现底楼大厅为苏州刺绣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原英商杜德洋行买办赵植初住宅。砖木结构,1920年建,带有巴洛克特征的独立住宅。平面呈凹字形,水刷石外墙饰面,底层为塔斯干柱式敞廊,二层为爱奥尼柱式阳台,三层有宽敞露台。</p> <p class="ql-block"> “L”路拐角雕塑。后为“公啡咖啡馆”遗址翻建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 鲁 迅。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毛泽东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又改豫才,浙江绍兴人。曾赴日本公费留学。1918年因发表《狂人日记》用笔名“鲁迅”而一直其名于世。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1927年10月自广州来沪,一直定居于虹口,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p><p class="ql-block"> 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 内山完造。鲁迅的挚友,其开设的“内山书店”(四川北路2050号)是鲁迅常去购书,会客的场所,曾一度在此避难。书店已成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樑。</p><p class="ql-block"> 内山完造是日本冈山人,1916~1947年一直居住在中国,自起汉名“邬其山”。主要经营内山书店,晚年从事日中友好工作。1959年9月病逝,葬于上海万国公墓。</p> <p class="ql-block"> 私人收藏馆一角。</p> <p class="ql-block">  海派建筑掠影。</p> <p class="ql-block"> 四川北路现已是高楼林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