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榜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由北京市西城区文联、作协等单位举办的“我与北京中轴线”征文活动圆满收官。春节前我终于拿到了汇编成册的《我与北京中轴线》、《法源寺丁香诗会楹联诗词选》两本珍贵文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翻开文集,认真拜读西城区作家协会主席李金龙老师撰写的《前言》:“书中汇集的86篇诗歌、散文,52幅楹联作品,是我们每一位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的心血和付出,是我们每一位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自己的情感和故事,也是我们自己的记忆……”。“……我真诚地期待我们西城区作家协会能涌现出几个成功的作家,因为我从你们的作品中,看到的思维能力与深度的拓展,充足的精力和语言,创作故事的技巧,实际上离各类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并不那么遥远……”娓娓道来的一席话,犹如初春的一缕风,给作者和读者予希望和力量;恰似春夜的一场雨,丝丝滴滴地潜入作者和读者心中,润物无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李金龙老师在《前言》中还写到:“我们再看老诗人张榜奎老师的诗,《临摹中轴一幅画》中写道‘我铺展开一张宽大的宣纸,想要晕染北京的故事,临摹从北到南王者之轴的神韵,调一碟彩色,从大处落墨,勾勒这座城市精巧的空间布局……’张老师把‘我’融入到了中轴线,使我们随着张老师的画笔,看到了中轴线那飘扬的五星红旗;看到了蓝天、碧瓦、红墙、绿水,看到了浓墨重彩中历史的轨迹,看到了千家万户的烟火故事,看到了中轴线上老字号里端出的烤鸭冒着的腾腾热气。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把一个大题目写的自然,是一首好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卷在握,读着李金龙老师《前言》中语重心长的话,顿觉心扉敞亮了许多。其实,生活中的我,或者我们活得有点“忙乱”,忙乱到“粗糙”, 粗糙到囫囵吞枣。以至于有时候对生活中的诗意很少察觉,有时写点心得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着实辜负了行家里手推心置腹地期待,也对不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因此,“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静下心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诚地呼唤诗歌的春天,真诚的践行文学的“真美善”。鉴于此,我觉得具有110年悠久历史的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丁香诗会”倒是一个不错的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法源寺丁香诗会”征集诗歌和楹联作品,当时我远在山西老家。当我受到邀请,应征的1首现代诗《满院丁香醉煞人》和草撰的4 幅楹联荣幸的悉数收录到《法源寺丁香诗会楹联诗词选》中时,深为西城区社科界、文化界各位老师“不拘一格”的精神所感动。吟诵着“丁香诗会”原生态的诗歌作品,欣赏黄军杰老师悉心抄写的楹联,耳目为之一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书法大家黄军杰老师,我曾有幸现场实地观览过他书写《兰亭集序》,他手握狼毫在宣纸上灵活游走的幽姿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他的一笔一画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律,凝聚着深厚的功力,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墨香和美感。我和黄军杰老师曾有过短暂的交流,想不到数月后由我草撰的4幅小联,竟然能由军杰老师亲笔书写,实感荣幸至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诗歌也好,书法也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些千百年来所盛行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儿女不能遗忘的记忆,不能舍弃的精髓,是国魂之所在也!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当应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睿智,以及他们所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只有用心了、尽力了,才算是对家国、对历史的贡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榜奎 2024年02月17日制作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