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姐

哈老

<p class="ql-block">草塘角湾离县城不远,骑自行车1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湾子座东面西,前面有一个水塘,约有5亩面积,有一片荷田,荷叶如盖,荷花盛开,香气袭人。湾里有20多户人家。湾子不大,人却不少,有挑水浇菜的,有用连排打场的,有扎柴火把子的,有用铁锨翻地的,还有洗衣洗菜的……</p><p class="ql-block">有个挑水浇菜的男人,大约50多岁,上穿圆领白汗衫,下着黑色短裤,赤脚,满头大汗,浑身透湿。他浓眉大眼,肤色黝黑,身体健壮。其实,水塘离他的菜地很近,他却要绕200多米去打水,因为水塘里长满了浮萍、菖蒲,难得近身取水。他说,现在的人心太坏,生怕好事了别人,宁可使水塘荒废,也不让人家养鱼。如果有人承包养鱼,水塘就不会淤塞成这个样子,过年时,每家还能够吃几条鱼,该是多好的事情。如今,塘里只有野鱼,都被那些电鱼的电光了,让他们得了小利,却害苦了我们这些留守的农人。</p><p class="ql-block">村头稻场上,有一对夫妇在劳动。男的坐在木椅子上,身穿短裤短袖衫,脚穿一双蓝色拖鞋,年龄50左右,大分头梳理得一丝不苟,油光水滑,正在用铁锨铲除稻场上的杂草。他说,前不久轻微中风了,在家修养,能够动就动一下,对身体恢复有好处。现在,政府到处修桥修路,要是把这稻场也修一下就好。还说,你如果是记者,就帮我们说说。女的在用连排脱粒稻子。因为稻场凸凹,不能用磙子碾,稻子少了,用机械又不划算,只能以连排脱粒。连排是一种最原始的脱粒工具,用竹子制成。将一个竹排安装在一根竹竿上,双手借着竹排摆动的惯力拍打,以脱粒农作物。打连排可是个技术活,现在使用的人很少见,会使用的人更是不多了。</p><p class="ql-block">没有机械的时候,连排主要用于脱粒油菜籽。如果用石磙脱粒,会压碎油菜籽,影响出油率。大集体时,生产队种了大面积的油菜,也全用连排脱粒。将油菜铺晒在稻场上,晒干后,由一群妇女用连排脱粒。多则十人二十人,少则十人八人,成一字型排开,随着号子拍打,动作优美,整齐一致,其场景热闹壮观。</p><p class="ql-block">川姐姓甚名谁,不清楚。她年龄不大,40开外,较之于我,要小很多。之所以称她川姐,一是,听口音,她是四川人;二是,她已年逾不惑,又不沾亲带故,称呼川妹显然欠妥。</p><p class="ql-block">川姐很漂亮。人们都说,美女莫过于川湘。看了川姐,我更坚信了人们的评论。都快奔5的人了,又身在农村,但仍然显得那么年轻漂亮。她戴一顶浅色花布荷叶边的帽子,帽子上配有护颈,穿一件白底淡花长袖衬衫,腰间围一个浅蓝色细方格的围裙,左手戴一只白色手套,把整个身体裹得严严实实,仅露出她那美丽的笑容,显得清新素雅,朴素大方。她圆圆的脸,白里透红,眼睛大而有神,鼻梁高高的,嘴巴较大而不失分寸,笑起来齿白如雪。别人扎把子一般是坐着的,她扎把子却是站着进行。她的动作轻巧娴熟,表情欢快愉悦,姿态优美动人,比城里的广场舞绝不逊色。由于她的存在,草塘角也增色几分!</p><p class="ql-block">川姐一家是本世纪初迁居草塘角的。她家有一栋连三间的平房,白墙红瓦,较新,建的时间应该不长。前面有一个院子,不大,整理得井井有条。门前还用网子围成一个菜园子,园里种有空心菜、苋菜、番茄,豇豆等等,打理得清清爽爽的。门前不远处,有一块荷田,清风拂来,满是芳香。</p><p class="ql-block">川姐说,她没有种水田,只种了几亩旱地,主要种花生、棉花、芝麻、红薯、油菜等作物。她在一家服装厂上班,一般每月可赚2000多块钱,有时可争3000多块。服装厂离家不远,可回家吃饭。因为是做计件,多劳多得,时间上不受限制,所以上班、家务、农活都能兼顾。丈夫在砖厂打工,回家较少。平时,小菜不买,油也基本够吃,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手头的余钱不多,不能学别人那样做楼房,住宽屋。但回过头想,都是几个女孩子,将来全出嫁了,就剩我们两老,这房子也够宽的了。</p><p class="ql-block">她养了三个女儿,笑称“三千斤”,一吨半。大的已出嫁,有了外甥,老二也在服装厂上班,老三在上小学。我说,靠种地打工,抚养三个孩子,吃饭穿衣上学,实在不容易。她纠正说,不是三个是四个!我不理解,问她哪来的四个呢?她说,女婿不成器,去年,女儿跟她离婚了。离婚后,就回来跟她一起过,于是多了一个外外,加起来就是四个了嘛。</p><p class="ql-block">“三千斤”一吨半,外加一个小外甥,确实是一副不轻的担子。但是,川姐没有被这沉重的担子压垮,仍然是那样开心快乐,勤劳持家,实在是令人佩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