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本文音频如下。感谢乔薇老师友情诵读。</span></p> <p class="ql-block">探亲结束,返美已一月有余,每想到我在国内时的情景,一种温暖的感觉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疫情前我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带孩子回国。父母在时,我回去看他们。父母过世后,我依然回国,除了去扫墓、游览名胜古迹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去各地拜访亲戚。父亲出生大家族,在特殊的年代,亲戚们尽量避免联系,以免惹上麻烦,故而我从小到大,知道的亲戚并不多,见过面的更是寥寥无几。信息时代到来后,我惊喜地知道原来我有那么多亲戚。一下子从没几个亲戚的人,变成了有一大堆亲戚,那感觉真是奇妙。这些亲戚主要集中在几个城市,南京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曾去过南京一次。那是九十年代初,单位利用日本为我们某项目提供无息贷款的余额,领导们出国,员工们出省,名为出差,实为旅游。于是我和三位同事一同到南京玩了半个月。那时候,我只知南京有我奶奶家的一门亲戚,对其余的亲戚一概不知。</p> <p class="ql-block">疫情三年多后的第一次回国,首站我选择南京。美联航往返机票两千美元,由旧金山直飞北京再转南京,回程则由上海直飞旧金山。当我登上去北京的飞机后,惊讶地发现,乘客人数屈指可数。我回国无数次,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碰见。人人笑逐颜开,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独占一排,躺下来睡觉,感觉跟头等仓差不多,真是赚到了。历经十四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北京。过海关,提取行李,转乘国航飞南京。</p> <p class="ql-block">晚上十点十分,飞机抵达南京机场。机场外,一长串出租车在排队等候。环顾四周,乘客只有我一人,看来出租车的生意不好做。上车坐稳,报上目的地之后,我急忙问:“师傅你收现金吗?”司机一听就笑了:“我什么都收,只要是钱。”我不禁松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回国之前我和许多华人一样,担心在国内的付费问题。早听说国内消费全是用手机支付,有些商家不收现金或无零钱找。我没有国内手机号,对支付宝一窍不通,心里不免忐忑。去酒店商场有WIFI的地方还好,我至少可以上网用微信红包付款。可路上没WIFI怎么办?南京的表姐小五姐很细心,在我动身之前主动把她的手机号发给我,说如果司机不收现金就让人家加她微信,由她帮我垫付。她这一提议让我少了后顾之忧,有了些底气。这里插一句,我很快发现我在美国的电话公司T Mobile很给力,在中国可以无限使用流量(尽管有时比较慢),这样我用微信红包付款问题便迎刃而解。后来我又获悉几个月前腾讯出台的政策,微信身份验证如果使用外国护照,能够绑定国外信用卡,在国内许多城市付款可直接刷微信,自动折算成人民币,只是超过200元人民币要收手续费。我有朋友后来用了这个办法,果然好使,和当地人付款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我来南京之前,已经在网上提前定好了酒店,入住的是中山门附近的维景国际大酒店。安顿下来已然夜里十二点半,毫无睡意。时隔三十一年,再次触摸南京,感觉不同,多了亲情,多了温度。为了不让自己太兴奋,我吃了一颗类似安眠药的褪黑素。</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在酒店大厅里见到了小姨孃。她在女儿护送下,从合肥来到南京。小姨孃七十八岁,是中科大的退休副教授,可无论从相貌上还是行动上根本看不出来。她更是有一颗年轻人的心,爱旅游,爱摄影。六十年代她在南京上大学,这次我邀请她来算是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中午的接风宴设在“夜上海”餐厅,由吴教授夫妇操办。吴教授只有七十出头,辈分却是爷爷辈的,同龄人习惯称他为吴教授。他曾担任南京某高校外语学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还是家族宗祠管理委员会的名誉会长,德高望重,多才多艺。贤内助黄老师温文尔雅,轻声细语,一惯宅家的她极少外出,却亲自出面为我接风,让我感动。入席的除了小姨孃和她女儿外,还有和我同辈的几位亲戚,能干的大表姐夫张大哥,帅气的堂哥大建,以及活泼的小五姐。说来奇妙,我与在场的南京亲戚们均未曾谋面,可感觉不仅一点不陌生,反而很亲切。我与他们拥抱,如老友重逢。服务员端上冷盘,盐水鸭是南京的特色菜。迫不及待,夹一块鸭肉入口,鲜香嫩滑,久违的熟悉味道,让味蕾得到了不一般的享受,我忍不住叫道:“好好吃!”</p> <p class="ql-block">围着满桌佳肴,大家谈笑风生,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餐后,小姨孃的女儿启程回合肥。小姨孃和我及小五姐、吴教授四人去颐和路公馆区---江苏路25号(吴光杰故居)。说起这座建成于1936年的民国公馆,我不禁有些感慨。纽约姑奶吴世珊''吴阿姨''在世时,我常听她提到''江苏路25号",主人吴光杰是她的三叔,也是一位民国少将,许多国民政府军界要人如郝柏村、郑为元等,都是他的学生。他还曾担任过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武官。这座公馆是他花费大洋一万六,依照从德国带回的大使馆建筑图纸而建成的。邻居是抗日名将薛岳的公馆。</p> <p class="ql-block">1980年,随着岁月变迁而几经易主的公馆,终于物归原主,回到了吴光杰的孙子吴维成手中。维成大哥将它视若珍宝。2006年,鼓楼区政府要保护和开发颐和路上的民国建筑,对二百多座民国公馆实施了拆迁改造,维成大哥不惜以命抗争,才使得这座公馆得以保存,成为唯一一座原汁原味的民国公馆。台湾作家龙应台到南京,提出只想看正宗的民国公馆,有关部门将她带到了江苏路25号,她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前几年我和维成大哥有一个拜访约定,岂料后来碰到疫情,南京之行就此耽误下来。两年多前维成大哥不幸病逝,让人唏嘘。如今面对这座承载了多少故事的青灰色小洋楼,一种人去楼空的悲哀不由从心底泛起。</p> <p class="ql-block">公馆的小院内,除了几棵高大的梧桐,还有两棵雪松笔直挺拔。当年建馆时,房主吴光杰亲手种下雪松,这也是后来维成大哥网名取为“雪松”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公馆是不对外开放的。门卫将我们的来访上报,不一会儿,只见大嫂从公馆旁的屋内出来,热情地迎上来,她身旁跟着一条墨黑的泰迪小狗。小五姐和大嫂寒喧几句后,蹲下抱起那条可爱的小狗,向我们介绍道:这是维成大哥最喜爱的墨墨。</p> <p class="ql-block">从大嫂的交谈中,我得知因公馆的维修费用昂贵,他们早已将公馆租给一家极为高档的特色餐馆“红公馆”,以租金养房。</p> <p class="ql-block">在大嫂的陪同下,我们踏进这座公馆。小洋楼像一部时光留声机,述说着昔日的繁华,光亮的美国杨松地板,瓷实的英国铸铁浴缸,坚固的日本窗户,古老的英文打字机......恍惚中我有了错觉,穿越到民国年代,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或西装革履,或身着旗袍,英姿勃发,亦或风华绝代。光阴荏苒,似水流年。</p> <p class="ql-block">小五姐喜欢拍照,很会摆姿势,她的装束和公馆内部的色调很搭。在吴教授和小姨孃这两位摄影高手的镜头下,她美得像从民国画里走出来的。平素不太爱照相的我,受到感召,也欣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小五姐告诉我,这座洋楼还是有些变化,比如,挂在墙上的那幅吴光杰去世时,蒋介石为他亲笔题写的“绩学贻微”不见了。小院鱼池曾经成群结队的锦鲤,如今只剩五条了。我凝视着这座洋楼,一时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大嫂在“江苏路25号”门牌前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大嫂,小五姐领我们乘车去她退休前教书的地方-南京师范大学。她和这所大学渊源很深,那是她的母校,后来她东渡日本去读博,回国后再次回到了这所学校。她的大哥大嫂也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校园的美丽出乎我的意料,典雅的建筑,翠绿的草坪,金黄色的百年银杏。据小五姐说这原是金陵女子大学故址,有“东方最美校园”称号。难怪呢。</p> <p class="ql-block">我来南京之前,帮我规划南京之行路线的吴教授和大表姐先惠,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你在南京最想去哪些地方?”我的答案一定包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那天早上八点半,大建堂哥开车接上我、小姨孃和小五姐,前往位于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纪念馆。曾去过那里的文君表嫂告诉过我,纪念馆是由新老两部分组成,新区里有建于2009年的纪念馆,老区是旧公墓,同一个大门。我依她所言,进大门后立刻左拐。曲曲折折走了一段路之后,苍松翠柏中,航空烈士公墓牌坊赫然映入眼帘,端庄肃穆,让人不由肃然起敬。牌坊正反面分别是何应钦和蒋介石题的对联及匾额。</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台阶向上,一座六角碑亭很醒目,青石碑上刻着孙中山题书的“航空救国”四字。碑亭后面是绿色琉璃瓦屋顶的祭堂。祭堂两旁是东西两座功德碑亭,汉白玉石碑刻有兴建公墓的捐款者名单及金额,捐款最多者是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祭堂上方的小道,左右两旁排列整齐且错落有致的卧碑,约一百七十块,每一块都代表着一位为国献身的飞行员,几乎全部来自名门望族,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23岁。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无问西东,向死而生,以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航校的誓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p> <p class="ql-block">感动敬仰之余,我还有点激动,因为在他们中间,有我们的一位亲人。</p> <p class="ql-block">我和小姨孃开始在西边墓区找寻,大建哥和小五姐从东边着手。我找的速度比较快,西边查找无果后,跑到东边接着找。没过一会儿,突然听到大建哥高呼:找到啦!我们连忙奔过去,果然,一块墓碑静静卧着,碑上留有一道道岁月的痕迹,上面有字:戴广进,安徽合肥人,中央航校六期甲班毕业,任空军四大队二十三队飞行员。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九日南京空战阵亡,追赠中尉。</p> <p class="ql-block">我们对戴广进有更多了解。他小时候曾生活在合肥戴家花园。16岁那年,全家搬到苏州,他进入苏州晏成中学,担任学校篮球队队长、全国运动会网球选手。中学毕业后,他考入光华大学。上大学不久,遇上中央航校招生,他当即退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航校。毕业后他去了第四大队,大队长便是赫赫有名的战神高志航。淞沪会战打响后,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对日空战,戴广进和他的战友们在高志航的率领下,以少胜多,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扬国威,因此国民政府决定将8月14日这天设立为中国空军节。戴广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屡建奇功。不幸发生在9月19日南京保卫战中,戴广进驾机与日军机群缠斗,因油箱中弹起火而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亲戚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戴广进的飞行技术高超,有次他驾机飞到合肥六家畈上空,把一个给父母的包裹准确空投至吴家院内。</p> <p class="ql-block">戴广进是民族的英雄,家族的骄傲。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将为国捐躯,弟应加倍敬奉双亲,勿以我为念。”他的民族和家族情怀,让人动容。作为家族代表,我们各自把一支洁白的鲜花献在他的墓碑前,以此表达亲人们对他的怀念。我留意了一下位置,大致在东区由上往下第四排最右边。</p> <p class="ql-block">下台阶时,不经意,我看到了战神高志航的卧碑,和战友们的一样,并不显眼。他可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当即寻来一朵鲜花,郑重地放在他的墓碑上。</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最高处的纪念广场,耸立着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以纪念碑为轴心,扇形分布着三十座英烈墙,4296名航空烈士分别来自中、美、苏、韩四个国家,他们的姓名、籍贯和生卒年月被镌刻在墙上。按照姓氏开头拼音字母,我很快在墙上发现了戴广进的名字,还找到了林徽音的弟弟林恒。</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去新区参观纪念馆。展区外有一架当年中国空军使用的飞机模型,以及几位烈士雕像,其中包括高志航。</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史料等手段, 展示了中国空军、美国飞虎队等抗击侵华日军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航空烈士公墓曾两次遭到毁坏,一次是被侵华日军焚烧了地面建筑,抗战后重建。一次是被红卫兵彻底摧毁,1987年再度重建。</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再次回头看,阳光下,纪念馆门口处金色“正义之神”的巨大雕塑,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从航空烈士纪念馆出来后,直奔另一处我最想去的地方,虽然此处自明代起就存在,但却鲜为人知,连土生土长的南京本地人也知之甚少。小五姐是前几天请教了吴教授才弄清具体位置的。这个听上去很神秘的地方,却在我心中占了一席之地,让我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附吴教授拍摄制作的视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视频一: 参观江苏路25号纪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视频二: 南师大随园初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