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中英:觐光街的将军诗人 原创 老丑 十一爷爷 2019-06-22 18:5

御楣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19年06月21日,星期五。农历己亥年五月十九日。本期介绍生长于宜良县觐光街的一位将军诗人。</p> <p class="ql-block">四天前,我们65班的美女同学王英链接了一篇题为《再见了,觐光街!》,感叹觐光街消失的短文。不到20分钟,就惹得我们65班的才女同学苗蕴苹如梦如幻地感慨:“这条街曾经是我经常走回家的路,留下了多少回忆。没了!”我的思绪也来到这条觐光街上。</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经常纳闷不解,宜良县城的三条主大街中为什么只有一条匡山街被乡亲们叫做城里头。</p> <p class="ql-block">许多年后才明白,敢情明朝宜良修建城墙的时候,最繁华、最热闹的清远街和里仁街确实不在城墙里头。我家和大多数宜良县城的居民,本来就是居住在城墙外面。&nbsp;</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老城的界限是东到东门石桥上边,南到狗头坡一侧,西到文庙一角,北到北门坡上。县衙门和最重要的文庙、关圣宫等官方建筑都在这个范围内。在这个狭义的县城里,其实就只有东西向的匡山街和南北向的觐光街。</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南起十字街,北到北门坡,西有学海文庙,东有县衙大堂,法明古寺的觐光街是县城核心。</p><p class="ql-block">&nbsp;无论儿时和现在,我也象苗老师一样,经常走过这条觐光街。</p> <p class="ql-block">按照现代的观点,虽然街道又短又窄,除了古代官方的机构以外,也有几处忘不掉的地方。例如专门为部队子弟开办的八一小学;远近闻名的模范居民点向阳院;被家中长辈软硬兼施,忽悠进去的观音阁;晚辈们很感兴趣,拍照留念的枕黉。而久闻其名,不见其面的,就是大名鼎鼎,人才辈出的观海楼。&nbsp;</p> <p class="ql-block">观海楼在学海边上,是诗翁严中英的斋名。这里住着的严氏家族是宜良县城最为显赫,最有文化的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从明朝末年,经过整个清朝时期,到整个民国时期,严氏家族一直都源远流长,兴旺发达,世世代代当官和写诗。做官的勤政廉政,最高当了总督;写诗的笔下生花,赢得“严诗窦字陈梅花”的艺术美誉。</p> <p class="ql-block">老丑我也曾经困惑过,严中英老先生为什么把斋名叫做观海楼,所观的大海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这个海就在觐光街严氏老宅旁边。宜良人都把这个地理实体叫做学海子。</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蒙古族习惯把池沼湖泊全都叫做海子,简称为海。云南是元朝最早进攻的跳板,最后防御的堡垒,受影响比较大,普遍把池沼湖泊叫做海。</p> <p class="ql-block">觐光街曾经的学海子应该是为文庙配套的人工湖。</p> <p class="ql-block">在各省、道、州、县,文庙与县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读书人的政府机构。</p> <p class="ql-block">县以上的文庙里,大成殿前面的泮池也是标准配置。</p> <p class="ql-block">宜良曾经的学海在文庙外面,不是泮池。我曾经在这个南连匡山街,西靠文庙,东濒觐光街,北临北城墙的湖泊中引过蜻蜓,钓过鱼。&nbsp;</p> <p class="ql-block">综合上面两条,在宜良县城还是可以观海的,观海的最佳位置就在觐光街。</p> <p class="ql-block">严中英将军把自己的书斋叫做观海楼也是有依据和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严中英(1905——1993),号仲华,云南省宜良县觐光街人。黄埔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毕业,少将军衔。曾在国民党部队任云南省编练的第一集团军参谋长,第93军参谋长,日寇投降时曾经随部队到越南接受投降。抗战胜利以后在玉溪任云南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因为资助共产党游击队被免职关押。解除关押后从事革命活动,为云南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nbsp;</p> <p class="ql-block">严中英家学渊博,诗礼传家,对国诗造诣颇深,忧国忧民。1937年在宜良岩泉寺养病,听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诗师长赵登禹战死,写下“回首长城外,烽烟匝地愁”。1947年在玉溪九龙池,有感于民不聊生,写下“羁宦仲宣游行惯,万家饥溺此登楼”。两首原诗的石刻还在宜良岩泉寺和玉溪九龙池原址。&nbsp;</p> <p class="ql-block">&nbsp;严中英的主要著作是《观海楼诗稿》。在旧书网上查看,1946年版的卖价为800元,1996年版的标价20元左右。老丑多年前在陆良马街购得一本,因为谢建刚老师随口吟出“夕阳千树鸟,夜雨一山秋”的著名句子,就把书送给他了。&nbsp;</p> <p class="ql-block">在腾退、拆迁、消失的觐光街上,曾经至少有造纸厂的五位同事,从十字街北口数过来,他们分别是:赵炳鑫,杨一冰,陈双吉姐弟,罗顺仙。</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十字街南边那一段算不算觐光街?曾经的陆良造纸厂厂长赵鸿年家的老宅就在雉山之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