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感觉过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尤其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有的杀年猪、有的宰鸡、有的做豆腐,还有的烙煎饼,等等。那时候,孩子们都扳着手指头数日子,感觉过年像一个美丽的梦。大人们则是走亲戚串门,感觉新年在传递着一种亲情和友爱。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感觉过年就是欢乐的海洋和幸福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说到小时候的年,感觉最先传递年味的,当属最为热闹和最为火爆的年集了。那时候农村没有超市,小卖店更是少的可怜,买生活日用品主要还是靠赶集,年集是乡村人的生活大舞台,更是大人小孩充满乐趣和无限美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0年代,农村计划生育还不是特别严格,人们的思想还不是特别开放,尤其作为追求儿女双全的乡人,在多生孩子多几个劳动力的观念驱动下,每家每户均开启了生娃模式,生孩子如同一场接力赛,你家能生三、四个,他家就能生五、六个,所以,那时农村的人气相当浓。尤其,村里人口相对稳定,大人没事相互串门,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村东村西四处乱跑。春节临近的那一个月左右,农村附近的集市,就成了妇女、儿童、小姑娘、小伙子,还有老人必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家隶属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镇管辖,周边有大店、小店、金墩、夏庄、刘家官庄等集市,那里都会在相对固定的一天逢集,从我记事起一直反复轮回,村子的人们都掌握着不同集市的时间,几乎把赶集当成了一件最为有趣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赶年集的那段时间里,村子的人们几乎是倾巢出动。每天早晨,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吃过早饭的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你招呼我,她招呼她,孩子找孩子,大人找大人,人们彼此相约去赶年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波出门的是那些急于采购年货的家庭妇女,她们往往年龄不是很大,一般自己独自出去的很少,多数都是几个或十几个人一起,一个个挎着筐或篮子,去办年货,买各种商品,有的还蒙上一个包袱,一起抄着乡村近路有说有笑的往集上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波出去的是那些老头和老太太,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热闹、哄孩子,所以多半儿是推着独轮车,载着或领着孙子、孙女,由于推车子怕上坡费力气,所以一般走的都是大路,尽管他们走的慢,但脸上一样阳光灿烂。到了集市之后,他们首先做的就是给孩子买点糖块什么的,当孩子跑远的了的时候,还会大声的吆喝几声,生怕孩子走丢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波出门的是那些淘气的半大小子和小姑娘,这些年轻人掌握着家里的出行资源——自行车,所以,一出门就是兄弟、姐妹、同学、邻居一大帮,有的在自行车大梁上驮着一个,还有的在后车座上带着一个,他们在不算宽阔的沙土路面上,你追我赶一种奔驰,一路欢笑。等到了集市之后,纷纷把自行车放到亲戚或卖东西的熟人摊边,然后满大集穿梭,一下子给喧闹的集市增添了无限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集不同于商场,一般都是在街市两边,中间是赶集的行人,有的把货品放在地上,有的放到货架子上,有的干脆就放在推车上。过年,也是农闲时节,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大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偶尔有几个停下脚步向路边小摊贩询价,后面的路就堵上了,所以集市上有人被挤掉了鞋子,有人发出不停的催促声,这是一般人看不到的热闹场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卖十三香的中年人,一口流利的词语合辙押韵,把调料的特点、应用,说的象唱山歌一样,引人发笑。卖肉的扯着脖子,放大嗓门夸他们的肉怎么新鲜怎么个好。而那卖糖葫芦的,更是推着车子满街叫卖,声音单调,但是清脆嘹亮。各个摊点儿的人们,更是男女声混杂,一声更比一声高,那种不借助高音喇叭和录音效果的吆喝声,更象一场好声音比赛,绝对煞有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集市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来来往往,拥挤不堪。这里有淘气的孩子,有穿着艳丽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还有来往穿梭,看风景图热闹的年轻小伙子。整个集市,你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赶集回村的路上,年龄大的推车载着孩子,不紧不慢的往回走。买了东西往家走的家庭妇女,挎着筐三五成群,谈论着家常,交流着心得,遇到村头熟人的时候,还特意使劲掂几下筐或篮子,似乎有意炫耀赶集的成果。从集市到乡村,在绵延好几公里的路上,有骑车的,有步行的,有推车的,还有在大路上蹦蹦跳跳的,绝对算得上一种特殊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可否认,那时候的乡村,就是一块没有着色的画布,乡人是续写风景的画笔,年集则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颜料。在这片特殊的画布上,乡人们挥洒着汗水和智慧,用年集上的烟花鞭炮、年画对联以及手工艺品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富有的乡村图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场年集都是一场交易的盛会,都是一次文化的盛宴,它见证了乡情乡愁的交织,记录了乡村社会的历史与变迁。尽管时代发展变化了,但乡村的传统始终不变,年集那份根植于心的情感和温暖,始终无法被其他东西替代。乡村的年集不仅是一个地点一项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和一种文化,永远充满着欢乐和幸福,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温馨,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陪伴了我们的岁月,承载了过去的回忆,融入了我们的血脉,让人一辈子向往一辈子回味。</p>